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溪市冬种油菜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
1
作者 梅国华 吴聪 +1 位作者 陈镓豪 何鑫龙 《上海蔬菜》 2025年第3期69-70,共2页
为科学评估植保工作对保障油菜生产的贡献,该文开展了油菜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防治力度对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挽回损失率为6.86%~21.68%。其中,严格防治处理油菜每667 m^(2)产量最高,为154.30 kg,统防统治处... 为科学评估植保工作对保障油菜生产的贡献,该文开展了油菜植保贡献率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防治力度对油菜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挽回损失率为6.86%~21.68%。其中,严格防治处理油菜每667 m^(2)产量最高,为154.30 kg,统防统治处理次之,每667 m^(2)产量为149.15 kg,完全不防病虫草害处理每667 m^(2)产量最低,为120.85 kg。此外,根据不同处理油菜种植面积占全市油菜种植总面积的比例,浙江省兰溪市油菜加权平均植保贡献率为1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植保贡献率 评价试验 浙江兰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溪市不同复配杀菌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初探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镓豪 吴聪 +3 位作者 汪暖 朱思怡 张亚男 应由之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为筛选出可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且低毒、低残留的复配杀菌剂,特开展了不同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复配杀菌剂均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其中每667m^(2)施用20%氟唑菌... 为筛选出可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且低毒、低残留的复配杀菌剂,特开展了不同复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复配杀菌剂均对小麦赤霉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均对小麦生长安全,其中每667m^(2)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50 mL+25%丙环唑乳油3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病穗防效、病指防效分别为88.80%、89.16%,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该处理的小麦每穗质量、每667 m2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均高于其他处理,每667 m^(2)实际产量较空白对照增产25.33%。每667 m^(2)施用42%戊唑·多菌灵悬浮剂100 mL、每667 m^(2)施用40%唑醚·咪鲜胺水乳剂3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较差,病指防效分别为67.01%、69.54%,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病指防效 产量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用春大豆浙鲜12在兰溪市种植表现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
作者 黄洪明 吴美娟 +2 位作者 汪暖 吴早贵 傅旭军 《长江蔬菜》 2021年第3期17-19,共3页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258天。浙鲜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春大豆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豆...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258天。浙鲜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春大豆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豆2017002)。2017年引入兰溪市并开展试验示范,表现为熟期早、长势旺、丰产性好、鼓粒饱满、荚色绿,抗性较强,其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主栽品种沪宁95-1,适宜兰溪市春季促早栽培[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季风气候 菜用春大豆 光热资源 种植表现 金衢盆地 促早栽培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鼓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溪市鲜食旱粮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暖 黄洪明 吴美娟 《上海农业科技》 2009年第4期10-11,共2页
鲜食旱粮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兰溪市鲜食旱粮的种植面积和分布情况,分析了兰溪市鲜食旱粮的产量、效益和生产成本,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鲜食旱粮 兰溪生产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区域夏秋兰溪小萝卜生产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钱奇品 方守地 +1 位作者 章庆辉 沈进 《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2期137-139,共3页
利用海拔850 m以上高山区域凉爽的气候资源,改变小萝卜加工企业5—9月无加工原料的局面,开展了兰溪小萝卜高山区域夏秋生产。通过分期播种、连茬种植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兰溪小萝卜不间断生产、加工,提高了企业厂房设备利用率,达到周年上... 利用海拔850 m以上高山区域凉爽的气候资源,改变小萝卜加工企业5—9月无加工原料的局面,开展了兰溪小萝卜高山区域夏秋生产。通过分期播种、连茬种植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兰溪小萝卜不间断生产、加工,提高了企业厂房设备利用率,达到周年上市的目的,对山区农民和加工企业有明显的互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溪小萝卜 高山区域 生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华市茉莉花蓟马发生种类及天敌防控效果探究
6
作者 吴聪 陈镓豪 +4 位作者 邵庭 陈景锐 汪暖 朱思怡 张亚男 《中国茶叶》 2025年第4期85-90,共6页
茉莉花茶是我国花茶的主要品类,而茉莉花是其关键原料之一。为确定金华市茉莉花蓟马发生种类及混合释放生物天敌对露天茉莉花蓟马的防控效果,研究采集了金华市4个茉莉花主要种植县(市、区)茉莉花种植基地的蓟马样本,并在兰溪市开展了茉... 茉莉花茶是我国花茶的主要品类,而茉莉花是其关键原料之一。为确定金华市茉莉花蓟马发生种类及混合释放生物天敌对露天茉莉花蓟马的防控效果,研究采集了金华市4个茉莉花主要种植县(市、区)茉莉花种植基地的蓟马样本,并在兰溪市开展了茉莉花蓟马的生物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个不同采集地的茉莉花蓟马种类及优势种一致,有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华间管蓟马(Haplothrips chinensis Priesner)和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3种,均以黄胸蓟马为主。试验结果表明,累计3次释放巴氏新小绥螨或斯氏钝绥螨在30 d后的防治效果均>84%。综合来看,释放单种生物天敌的防效优于混合释放,巴氏新小绥螨和斯氏钝绥螨均可作为控制茉莉花蓟马种群数量的一种长期有效的天敌。研究结果可为茉莉花的生物防治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助力茉莉花茶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蓟马 种类 生物天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杀虫剂对油菜猿叶甲的防治效果
7
作者 方婷 吴聪 +1 位作者 何鑫龙 陈镓豪 《上海蔬菜》 2025年第2期46-47,50,共3页
近年来,兰溪地区油菜遭受猿叶甲严重危害,导致油菜产量与品质下降。为筛选出对油菜猿叶甲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作者选取了5种已在油菜上登记的常规杀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25 g/L溴氰菊酯乳油、2.5... 近年来,兰溪地区油菜遭受猿叶甲严重危害,导致油菜产量与品质下降。为筛选出对油菜猿叶甲高效低毒的杀虫剂,作者选取了5种已在油菜上登记的常规杀虫剂,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25 g/L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油菜猿叶甲的防效较高,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09%、93.01%、95.18%和98.22%,均优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药后1 d,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的防效为82.65%,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该药剂的速效性较好。因此,种植户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25 g/L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和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治油菜猿叶甲,建议在幼虫时期开始喷药,并轮换使用不同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油菜 猿叶甲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马铃薯—单季稻—秋马铃薯”效益分析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汪暖 黄洪明 吴美娟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0期129-130,共2页
本文对"春马铃薯—单季稻—秋马铃薯"生态种植模式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关键词 春马铃薯 单季稻 秋马铃薯 高效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杂交棉花分带套种技术
9
作者 钱奇品 郑珉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2期59-60,共2页
我地棉田长期以来都以麦、棉套作为主,近年来由于麦作收益甚低,冬季大多空闲,既浪费棉田土地资源,又降低棉田的整体效益。近些年一些棉农采用油菜、棉花种植方式,冬作搭配油菜虽能提高棉田效益,但由于油菜移栽季节早,在棉田套种... 我地棉田长期以来都以麦、棉套作为主,近年来由于麦作收益甚低,冬季大多空闲,既浪费棉田土地资源,又降低棉田的整体效益。近些年一些棉农采用油菜、棉花种植方式,冬作搭配油菜虽能提高棉田效益,但由于油菜移栽季节早,在棉田套种既较麻烦,又影响棉花前期产量,加上油菜本身效益不高,一增一减,棉田实际增收效果并不明显。为此,我们自2005年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棉花 鲜食玉米 套种技术 棉田套种 分带 土地资源 种植方式 移栽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果蔗、鲜食春大豆分带套种技术
10
作者 童树松 钱奇品 《上海农业科技》 2012年第5期87-88,共2页
依据果蔗、大豆的生物学特性和共生互利的原则,以及脱毒果蔗生长发育和生产管理特点,通过应用春大豆地膜覆盖早播早收技术和一系列试验观察,摸索了脱毒果蔗、鲜食春大豆分带套种技术,从而提高了蔗田土地和光温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单位面... 依据果蔗、大豆的生物学特性和共生互利的原则,以及脱毒果蔗生长发育和生产管理特点,通过应用春大豆地膜覆盖早播早收技术和一系列试验观察,摸索了脱毒果蔗、鲜食春大豆分带套种技术,从而提高了蔗田土地和光温资源利用率,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果蔗 鲜食春大豆 套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枇杷上木虱发生规律及5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聪 陈镓豪 +1 位作者 朱思怡 汪暖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94,100,共5页
浙江兰溪枇杷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随着大棚设施普及,以木虱为主的害虫发生日益严重。在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枇杷主产区调查大棚和露天枇杷上木虱的发生规律,比较不同地点木虱发生情况,并对大棚枇杷上木虱开展阿维菌素·双... 浙江兰溪枇杷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随着大棚设施普及,以木虱为主的害虫发生日益严重。在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枇杷主产区调查大棚和露天枇杷上木虱的发生规律,比较不同地点木虱发生情况,并对大棚枇杷上木虱开展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干悬浮剂等5种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浙江省兰溪市女埠街道大棚枇杷上木虱若虫一年高发期3个,露天枇杷上木虱若虫一年高发期2个,其中大棚枇杷上木虱高发期相比露天早半个月左右。大棚和露天栽培的枇杷上木虱虫口发生量差异极显著(p<0.01),大棚枇杷上木虱平均虫量4.8头/枝,是露天的5.3倍;4个调查地点中女埠街道枇杷上木虱发生最重。75 g/L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干悬浮剂15 mL/667 m^(2)处理药后5、10、15 d的防效较高,分别为91.03%、90.88%和86.28%,显著高于5%阿维菌素微乳剂4000倍液,其药后15 d防效仅为46.34%。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防效好,使用安全,可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枇杷 梨木虱 发生规律 防治效果 阿维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杨梅柏牡蛎蚧发生规律及4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
12
作者 吴聪 陈镓豪 +2 位作者 邵庭 毛程鑫 刘亚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2-326,共5页
兰溪杨梅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随着大棚设施的普及,以柏牡蛎蚧为主的介壳虫呈日益加重趋势。本研究在浙江兰溪大棚杨梅主产区调查了大棚和露天杨梅柏牡蛎蚧的发生规律,并开展了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大棚与露天杨梅柏牡蛎... 兰溪杨梅是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随着大棚设施的普及,以柏牡蛎蚧为主的介壳虫呈日益加重趋势。本研究在浙江兰溪大棚杨梅主产区调查了大棚和露天杨梅柏牡蛎蚧的发生规律,并开展了化学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大棚与露天杨梅柏牡蛎蚧一年发生2代,种群数量动态呈现双峰型。大棚杨梅柏牡蛎蚧发生高峰期为3月中旬至下旬,相比于露天柏牡蛎蚧早一个半月左右。不同乡镇和不同栽培方式条件下杨梅柏牡蛎蚧虫口发生量均有显著差异,4个乡镇街道大棚杨梅柏牡蛎蚧平均每叶虫量是露天的5倍之多,其中马涧镇杨梅受害最为严重。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螺虫·呋虫胺悬浮剂(SC)2000倍液药后15 d和30 d平均药效分别为90.5%和94.4%,防治效果最好,20%螺虫·呋虫胺SC 2500倍液及3000倍液、95%矿物油乳油(EC)50倍液和20%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SP)200倍液30 d药效均在85%上,显著优于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WP)2500倍液。建议果农在杨梅柏牡蛎蚧卵孵化高峰期选择矿物油或松脂酸钠进行防治,目前螺虫·呋虫胺还未在杨梅上登记,待进一步测试并登记后,可在实际生产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杨梅 柏牡蛎蚧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番茄品种对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差异性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聪 陈镓豪 +4 位作者 朱思怡 邵庭 汪暖 张亚男 戴德江 《上海蔬菜》 2024年第3期34-36,共3页
作者以9个番茄品种的实生苗和其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差异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苍南2821和倍盈对黄化曲叶病毒具有一定的抗性,尤其嫁接苗抗性更好,病株率分别为3.89%和11.67%、病情指数分别为2.41和4.56,... 作者以9个番茄品种的实生苗和其嫁接苗为试验材料,开展了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抗性差异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苍南2821和倍盈对黄化曲叶病毒具有一定的抗性,尤其嫁接苗抗性更好,病株率分别为3.89%和11.67%、病情指数分别为2.41和4.56,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此外,同一番茄品种嫁接苗的抗性普遍好于实生苗。因此,苍南2821和倍盈的嫁接苗可作为浙江兰溪地区秋茬番茄备选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病 抗性 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杀虫剂对大棚杨梅柏牡蛎蚧的防治效果初探
14
作者 吴聪 陈镓豪 +2 位作者 汪暖 朱思怡 应由之 《上海农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33-134,共2页
为探明不同杀虫剂对大棚杨梅柏牡蛎蚧的防治效果,特于2023年在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杨梅主产区进行了登记药剂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200倍液在施药后15 d、30 d对大棚杨梅柏牡蛎蚧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1.77%、66.22%... 为探明不同杀虫剂对大棚杨梅柏牡蛎蚧的防治效果,特于2023年在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杨梅主产区进行了登记药剂的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0%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200倍液在施药后15 d、30 d对大棚杨梅柏牡蛎蚧的校正防效分别为71.77%、66.22%,防治效果较好;95%矿物油乳油50倍液、20%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250倍液在施药后15 d、30 d对大棚杨梅柏牡蛎蚧的校正防效均在60.00%上,显著高于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3 000倍液。目前登记防治杨梅树介壳虫的杀虫剂中,松脂酸钠和矿物油对大棚杨梅柏牡蛎蚧若蚧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建议在第2代柏牡蛎蚧的卵孵高峰期,喷施20%松脂酸钠可溶性粉剂200倍液或95%矿物油乳油50倍液进行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杨梅 柏牡蛎蚧 杀虫剂 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3%种菌唑·甲霜灵ME预防直播早稻恶苗病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能文 盛仙俏 廖旋刚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第4期114-115,123,共3页
为探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对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在浙江省兰溪市进行了4.23%种菌唑·甲霜灵ME预防直播早稻恶苗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 500倍液浸种处理对直播早稻恶苗病... 为探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对水稻恶苗病的预防效果和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在浙江省兰溪市进行了4.23%种菌唑·甲霜灵ME预防直播早稻恶苗病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23%种菌唑·甲霜灵ME 500倍液浸种处理对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效为98.35%,极显著优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防效;且其对水稻生长安全,成秧率为91.78%。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4.23%种菌唑·甲霜灵ME 750倍液+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对直播早稻恶苗病的防效分别为96.77%和97.88%,均高于250 g/L咪鲜胺E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和25%氰烯菌酯SC 1 000倍液浸种处理的防效。因此,4.23%种菌唑·甲霜灵ME可作为预防直播早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且可与250 g/L咪鲜胺EC、25%氰烯菌酯SC复配使用,以缓解单一药剂长期使用而造成的抗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3%种菌唑·甲霜灵ME 水稻 直播早稻 恶苗病 防效 成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大棚栽培春马铃薯产量及结薯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蒋红旗 邵庭 +1 位作者 丁检 哀嘉彬 《上海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89-89,92,共2页
为进一步明确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栽培春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开展了大棚春马铃薯播种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大棚马铃薯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2月7日播种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2 499.25 kg,且大薯数量较多... 为进一步明确浙江省兰溪市大棚栽培春马铃薯的适宜播种期,开展了大棚春马铃薯播种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大棚马铃薯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以12月7日播种的马铃薯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2 499.25 kg,且大薯数量较多、单薯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大棚栽培 春马铃薯 产量 结薯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呋虫·吡蚜酮WG防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17
作者 郑能文 廖旋刚 盛仙俏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第3期122-123,131,共3页
为明确60%呋虫·吡蚜酮WG防治稻飞虱的使用剂量、防治效果、防治间隔期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在浙江省兰溪市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稻飞虱1~2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后1 d,施用60%呋虫·吡蚜酮WG 240 g/hm... 为明确60%呋虫·吡蚜酮WG防治稻飞虱的使用剂量、防治效果、防治间隔期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安全性,特在浙江省兰溪市进行了该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田间稻飞虱1~2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后1 d,施用60%呋虫·吡蚜酮WG 240 g/hm^(2)处理的虫口减退率为77.0%,高于施用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速效性好;施药后7 d,施用60%呋虫·吡蚜酮WG 240 g/hm^(2)处理的校正防效为97.5%,极显著优于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施药后21 d,施用60%呋虫·吡蚜酮WG240 g/hm^(2)处理的校正防效仍达72.7%,与80%烯啶·吡蚜酮WG 180 g/hm^(2)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说明该药剂持效期长,防治间隔期可达21 d,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因此,在稻飞虱若虫高峰期,可施用60%呋虫·吡蚜酮WG 240 g/hm^(2)进行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呋虫·吡蚜酮WG 稻飞虱 水稻 校正防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药剂防除ALS抑制剂抗性稗草药效试验
18
作者 邵庭 廖璇刚 +1 位作者 盛仙俏 戴为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8期98-98,100,共2页
为解决单季直播稻田ALS抑制剂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的抗性稗草防治问题,引进3%氯氟吡啶酯乳油等除草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激素类除草剂3%氯氟吡啶酯乳油900 mL/hm2、ACCase抑制剂10%噁唑酰草胺乳油1 200 mL/hm2对... 为解决单季直播稻田ALS抑制剂五氟磺草胺、苄嘧磺隆的抗性稗草防治问题,引进3%氯氟吡啶酯乳油等除草剂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激素类除草剂3%氯氟吡啶酯乳油900 mL/hm2、ACCase抑制剂10%噁唑酰草胺乳油1 200 mL/hm2对水稻安全,药后45 d鲜重防效分别达97.6%、96.9%,极显著优于ALS抑制剂25 g/L五氟磺草胺油悬浮剂1 200 mL/hm2处理(防效78.7%),较好地解决了抗性稗草的防治问题,可优先推广使用。同为ALS抑制剂的10%双草醚悬浮剂600 mL/hm2处理药后45 d鲜重防效虽然达到95.0%,但其株防效仅有69.7%,和五氟磺草胺处理相当,且其安全性稍差,不建议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氟吡啶酯乳油 10%噁唑酰草胺乳油 ALS抑制剂抗性稗草 防除药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