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公路隧道科技成果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德兴 李伟平 +7 位作者 李长俊 迟凤霞 郑云辉 陆钰铨 渠成堃 詹伟 黄廷 孙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9-531,共13页
为促进浙江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回顾数十年来浙江省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浙江省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特殊隧道建设技术、安全节能运营技术和隧道养护技术3方面代表性成果。然后,... 为促进浙江省公路隧道工程建设中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回顾数十年来浙江省公路隧道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浙江省隧道工程领域的科技成果及其应用情况,包括特殊隧道建设技术、安全节能运营技术和隧道养护技术3方面代表性成果。然后,分析浙江省公路隧道领域在钻爆法施工质量缺陷、钻爆法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低、TBM/盾构法占比低、智能新技术应用少、预防性养护与装备技术应用滞后等方面的短板。最后,提出未来浙江省隧道工程安全、智能、绿色3大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科技成果 隧道设计 隧道施工 隧道运营 隧道养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植物隔离栅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2
作者 祝婕 徐慧 +1 位作者 王莹 徐礼根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6期81-86,共6页
植物隔离栅就是以有刺植物为主体材料、宽幅1m左右,进行高速公路隔离防护的设施,沿着高速公路路幅外围的边沟外侧、公路红线范围内侧用地边界上,将高速公路与农田、村庄、城镇、山林等隔离分开构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型廊道,以取代金属为主... 植物隔离栅就是以有刺植物为主体材料、宽幅1m左右,进行高速公路隔离防护的设施,沿着高速公路路幅外围的边沟外侧、公路红线范围内侧用地边界上,将高速公路与农田、村庄、城镇、山林等隔离分开构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型廊道,以取代金属为主体材料的隔离栅。我国高速公路隔离栅需求大,文章针对金属隔离栅易生锈损毁、管理养护成本高、景观效果差的现状,提出了植物隔离栅在隔离阻断、生态保育、景观提升、环境教育、养护管理等方面具有的优良特性。研究认为,以往的植物隔离栅在植物品种选择、栽植技术、抗旱性研究、综合效益评价、相关技术规范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做好植物隔离栅建设与隔离防护功能的衔接、现有金属防护网与新栽植物篱的衔接及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衔接三个方面的建议与展望,对高速公路植物隔离栅的推广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植物隔离栅 应用 防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变荷载和变边界的软土大应变非线性固结分析
3
作者 薛晴 李传勋 郭霄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39,共9页
为了准确预测实际土层的固结速率,在Gibson大应变固结理论基础之上,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压缩渗透特性和土层表面随时间改变的变排水边界条件,建立考虑变荷载和变边界的软土大应变非线性固结模型。在此基础上,获得单级加载和多级加载条件下... 为了准确预测实际土层的固结速率,在Gibson大应变固结理论基础之上,考虑土体的非线性压缩渗透特性和土层表面随时间改变的变排水边界条件,建立考虑变荷载和变边界的软土大应变非线性固结模型。在此基础上,获得单级加载和多级加载条件下大应变非线性固结模型的显式解析解,利用获得的解析解开展计算以分析界面参数、荷载取值对土层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荷载对土体内部超静孔压消散的影响表现为随着荷载的增大,超静孔压消散得越快,但其不会影响土体最终完成固结的时间;参数I_(c)(α-2)取值对土体固结性状的影响表现为固结速率随着参数I_(c)(α-2)取值的变化而变化。值得注意的是,描述土体非线性特性的参数取值对固结性状的影响在变边界下显现的固结性状会出现延迟现象,不同参数下的变边界更能反映土体边界的真实透水性情况,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根据超静孔压实际的消散速率反演界面参数,以便能准确预估土层的固结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与地基 天然地基 解析解 变荷载 变边界条件 大应变固结 非线性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出行拓扑与序列分析的车辆时空出行模式挖掘 被引量:5
4
作者 金盛 苏弘扬 张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3,共14页
城市小汽车出行的时空特性是支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的以集计数据或抽样数据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全量感知车辆出行活动,分析城市中个体车辆的出行时空模式。首先,从数据中提取并分离车... 城市小汽车出行的时空特性是支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的以集计数据或抽样数据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全量感知车辆出行活动,分析城市中个体车辆的出行时空模式。首先,从数据中提取并分离车辆出行链,获得小汽车出行的时间、空间、频率和拓扑特征,根据各时段停留点构造车辆出行活动序列。其次,融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识别出行起讫点关联的土地利用特性作为停留点特征,在出行活动序列上应用k-modes聚类算法挖掘出常规通勤模式、特殊通勤模式、短时活动模式和外来办事模式这4类30种小汽车出行模式。最后,对每一类模式的群体规模、特征和典型出行行为进行详细地分析讨论。结果表明,95%的车辆出行活动可以用不多于3条边组成的简单拓扑结构表示,其中,约30%的车辆可构造出行活动序列,并用k-modes聚类算法有效分离出各类机动车全天出行的时空模式。工作日车辆出行主要表现为常规通勤模式,休息日则以短时活动模式为主。通过对个体车辆的微观行为分析,结合出行拓扑结构和出行活动序列进行出行模式的挖掘,能够全面地反映城市机动车出行的实际情况,为精细化机动车出行行为分析与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时空出行模式 聚类分析 车牌识别数据 车辆出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花岗岩矿物组分与细观结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毛伟泽 吕庆 +2 位作者 郑俊 彭宇 刘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6-222,共7页
获取准确的岩石矿物组分与细观结构特征,对从细观层面认识岩石宏观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CT扫描技术是研究岩石矿物细观结构的有力工具。本文采用高分辨率三维CT扫描系统,获得了花岗岩CT扫描图像;采用阈值分割的方法,综合X射线衍射试... 获取准确的岩石矿物组分与细观结构特征,对从细观层面认识岩石宏观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CT扫描技术是研究岩石矿物细观结构的有力工具。本文采用高分辨率三维CT扫描系统,获得了花岗岩CT扫描图像;采用阈值分割的方法,综合X射线衍射试验结果确定合理的分割阈值,实现了对花岗岩CT灰度图像的三值化分析;最终获得了花岗岩的主要矿物含量与细观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分割阈值,可实现花岗岩主要矿物石英、长石、云母的自动识别和定量分析;基于三维重构模型,可获得不同矿物的形状、粒径和空间分布特征。本文方法对定量测试岩石矿物组分和认识其细观结构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CT图像 X射线衍射 矿物组分 细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采样法的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吴禄祥 吕庆 +3 位作者 蔡学桁 郑俊 李博 刘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岩石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评价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基于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获得的结构面三维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评价岩石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各向异性的旋转采样法。通过典型结构面试样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采样方法和尺寸对JRC各向异性... 岩石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评价存在不确定性。本文基于高精度激光扫描技术获得的结构面三维点云数据,提出了一种评价岩石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各向异性的旋转采样法。通过典型结构面试样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采样方法和尺寸对JRC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已有的单一轮廓线采样法获得的JRC各向异性数据离散,各向异性评价结果偏大,增加结构面尺寸,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2)采用旋转采样法获得的JRC各向异性数据,在不同尺寸下JRC最值分布更集中,各向异性系数计算结果更稳定,克服了JRC数据离散的问题,可获得准确、可靠的JRC各向异性规律。本文方法和结果可为研究岩石结构面粗糙度各向异性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粗糙度 粗糙度系数 各向异性 评价方法 三维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柱桥墩局部冲刷安全防护方法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菊根 翁博文 +3 位作者 吴继熠 汪涛 李永明 郭健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9-308,共10页
针对当前桥梁服役环境复杂、受冲刷影响大和防护成本高等问题,基于Flow-3D软件的水动力学分析对圆柱形桥墩局部冲刷安全防护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参考Melville经典水槽实验,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大涡湍流模型求解圆柱形桥墩墩周水... 针对当前桥梁服役环境复杂、受冲刷影响大和防护成本高等问题,基于Flow-3D软件的水动力学分析对圆柱形桥墩局部冲刷安全防护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参考Melville经典水槽实验,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大涡湍流模型求解圆柱形桥墩墩周水流流态与河床局部冲刷形态变化,并进一步运用大涡湍流模型,考虑牺牲桩桩径、桩心距以及牺牲桩与护圈共同作用对桥梁最大冲刷深度的影响,建立了结合局部冲刷安全防护的圆柱形桥墩冲刷数值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给定的网格划分条件下,大涡湍流模型相较标准k—ε湍流模型计算精度高;牺牲桩的桩径以及桩心距都会影响桥梁最大冲刷深度,在所选取的工况条件下,牺牲桩桩径为0.25 D,桩心距为D时冲刷深度最小;牺牲桩在与护圈共同作用时能够进一步减少桥梁最大冲刷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局部冲刷 圆柱桥墩 Flow-3D模拟 安全防护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井阻时空变化的竖井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洁 李传勋 +1 位作者 郭霄 卢萌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28-2840,共13页
软土固结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压缩和渗透特性,同时竖井的淤堵效应常导致井阻在固结过程中随深度和时间不断演化,但目前能考虑井阻随时空演化的竖井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还很鲜见。通过引入孔隙比与有效应力及孔隙比与渗透系数间的... 软土固结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压缩和渗透特性,同时竖井的淤堵效应常导致井阻在固结过程中随深度和时间不断演化,但目前能考虑井阻随时空演化的竖井地基非线性固结解析解还很鲜见。通过引入孔隙比与有效应力及孔隙比与渗透系数间的半对数模型描述了土体的非线性固结特性,建立了能同时考虑井阻随时空变化和涂抹影响的竖井地基非线性固结模型,并采用分离变量法获得了固结模型的解析解。将特定参数下固结解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已有的竖井地基固结解答进行了对比分析以验证其可靠性。最后,对竖井地基的非线性固结性状开展了大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竖井渗透系数随深度线性衰减越明显则地基固结速率越慢;外荷载一定时,随着软土压缩指数c_(c)与渗透率指数c_(k)之比的增大,竖井地基固结速度减慢;在c_(c)/c_(k)值不变的情况下,外荷载增加,地基固结速率加快。在涂抹区的3种径向渗透系数变化模式中,抛物线变化模式下的地基固结速度最快,线性变化模式下的地基固结速度次之,恒定模式下的地基固结速度最慢,且这种性状并不因为考虑井阻变化或土体非线性固结特性而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地基 变井阻 非线性固结 涂抹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斗单频星基增强服务性能初步评估 被引量:6
9
作者 徐沛宁 陈荣伟 +3 位作者 张静 李奇 耿长江 房成贺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90-95,共6页
针对北斗单频星基增强服务(BDSBAS-B1C)实际服务性能指标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BDSBAS-B1C服务性能监测评估方法:开发一套BDSBAS-B1C服务性能分析软件;并结合2022年1—4月的观测数据对BDSBAS-B1C的覆盖范围、可用性、连续性、定位精... 针对北斗单频星基增强服务(BDSBAS-B1C)实际服务性能指标尚不明确的问题,提出一种BDSBAS-B1C服务性能监测评估方法:开发一套BDSBAS-B1C服务性能分析软件;并结合2022年1—4月的观测数据对BDSBAS-B1C的覆盖范围、可用性、连续性、定位精度和完好性等服务性能关键指标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BDSBAS-B1C的I类垂直引导进近服务可用性和连续性在中国内陆区域能够达到99.99%以上,而在中国边界区域会有所下降,水平定位精度约为1.1 m,高程定位精度约为2.1 m,较全球定位系统(GPS)标准定位提升了约46%和43%,评估期间没有发生误警、漏警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 星基增强 可用性 完好性 定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多层地层边坡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受力变形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罗晓娟 宋成彬 +2 位作者 姚文敏 寇桓嘉 贺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0-130,140,共12页
组合式抗滑桩在各类大型、复杂地层结构边坡防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复合多层地层边坡中组合式抗滑桩加固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复合多层地层边坡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群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合多... 组合式抗滑桩在各类大型、复杂地层结构边坡防护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复合多层地层边坡中组合式抗滑桩加固机理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基于统一强度理论建立了复合多层地层边坡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群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合多层地层边坡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变形与内力计算的有限差分方法。以提出概化的复合多层地层边坡模型为算例,通过对综合传统等效m法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复合多层地层边坡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受力变形特征,并进一步结合浙江梅店公路边坡开展了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等效m法,改进算法所得桩顶水平位移、最大正值弯矩和最大负值弯矩均有所增加,其计算结果更接近于数值模拟结果,计算结果更准确;组合式抗滑桩前、后排桩桩顶水平位移相等,受连系梁的影响,最大正值弯矩出现在滑动面以上;采用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支护的浙江梅店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从1.05提升至1.83,公路边坡稳定性提升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组合式抗滑桩加固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多层地层边坡 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 统一强度理论 有限差分法 传统等效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条件下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加固边坡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晓娟 寇桓嘉 +2 位作者 祝国强 宋成彬 苗宇芃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53-261,共9页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向山区深入,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公路边坡遇到断层破碎带的情况日渐增多,亟需开展阻滑能力强的抗滑桩结构加固边坡研究。传统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模式存在高风险、低效率等缺点,而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具有施工效率高、安...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不断向山区深入,在地质构造复杂区公路边坡遇到断层破碎带的情况日渐增多,亟需开展阻滑能力强的抗滑桩结构加固边坡研究。传统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模式存在高风险、低效率等缺点,而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具有施工效率高、安全便捷等特点,为此,探究其对含断层破碎带边坡的加固效果具有现实意义。采用自主设计的边坡物理试验系统,设计了5种不同破碎带厚度与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组合的物理模型,采用坡顶逐级加载的方式模拟加载,监测桩身应变、桩顶位移和桩后土压力,采用高速相机捕捉滑体变形破坏图像,并使用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通过限制桩后滑体水平位移,并将滑体限制在前、后排桩间来达到加固边坡的效果;滑体演化分为变形压密、加速变形和破坏滑移3个阶段;前、后排桩桩后土压力比值介于1/3~1/2之间;随断层破碎带厚度增加,滑体水平滑移速率增大,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的桩顶位移增大,桩身最大正弯矩减小。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的弯矩及桩顶位移较为吻合,研究成果可为边坡工程组合式圆截面抗滑桩设计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边坡 组合式圆截面桩 断层破碎带 物理模型试验 PIV技术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硬下软地层中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丰月华 罗晓娟 +3 位作者 李俊良 曹泽华 姚文敏 宋成彬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42-252,共11页
组合式抗滑桩是加固大型滑坡的有效防护措施,但上硬下软等复合地层中h型抗滑桩的加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一套自主研发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h型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综合应力应变监测、激光测距仪、高速相机与粒子图像测速(PIV)... 组合式抗滑桩是加固大型滑坡的有效防护措施,但上硬下软等复合地层中h型抗滑桩的加固机理仍有待深入研究。基于一套自主研发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h型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装置,综合应力应变监测、激光测距仪、高速相机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研究了上硬下软地层滑坡中h型桩的位移、内力响应规律与滑体变形破坏特征,揭示了上硬下软地层条件下h型桩与滑坡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坡顶荷载逐渐增加的条件下,h型桩加固的上硬下软地层滑坡的演化阶段可划分为蠕变阶段、匀速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和破坏阶段4个阶段。受连系梁影响,前排桩与后排桩桩顶位移较小,应变最大值出现在靠近滑面深度处;后排桩弯矩呈“S”型分布,前排桩弯矩呈三角形分布,负弯矩最大值位于连系梁下方20 cm处。随着硬岩体积分数(φ_(B))增加,桩顶位移逐渐减小,前、后排桩最大弯矩值也逐渐减小,但硬岩体积分数超过60%后最大弯矩值变化幅度较小。当φ_(B)=20%和40%时,后排桩土压力总体呈抛物线形式;当φ_(B)=60%和80%时,土压力总体呈反“S”型,且滑面附近出现第二个土压力峰值;前排桩土压力分布形式均为抛物线型。试验结果可为组合式抗滑桩加固机理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h型抗滑桩 上硬下软地层 PIV技术 物理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