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教研的本质、误区与回归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丽华 时一帆 卢国成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1,共9页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 智能教研是人工智能热潮下的政策导向与实践热点,然而,当前普遍存在对智能教研本质的认识不清,由此导致对其的盲目追捧及实践误区频现。基于对人工智能本质和教研本质的双重考察,智能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可信模型采集的教研数据为基础,通过“人—机—人”协同教研决策,实现“三性”(即科学性、技术性和经验性)优化的循证实践。据此审视智能教研的典型误区主要体现在囿于可疑模型的教研数据、高估数据效用的教研决策、陷入单性异化的教研循证实践三个方面。为走出现有误区,未来智能教研亟须通过三大途径实现理性回归:一是联合研发保障智能教研数据质量的可信基础模型;二是借鉴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合力探索智能教研“人—机—人”协同决策的实践新课题;三是内外联动推进科学性证据库的建设,正视经验性证据的合理价值,持续优化智能教研的循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教研 可信模型 “人—机—人”协同决策 循证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智能体到多智能体:大模型智能体支持下的激励型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证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昌勤 钟益华 +2 位作者 王希哲 韩中美 魏同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56,共13页
大模型与智能代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模型智能体成为教育领域中实现教与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新工具。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功能定位差异,单一智能体虽然已能够针对各类教与学任务提供诸如内容生成、智能反馈与评估等支持,但单智能体的交... 大模型与智能代理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大模型智能体成为教育领域中实现教与学提质增效的重要新工具。基于大模型智能体的功能定位差异,单一智能体虽然已能够针对各类教与学任务提供诸如内容生成、智能反馈与评估等支持,但单智能体的交互特点、功能属性具有较高同质性,在促进深层次认知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局限。相比之下,多智能体能够通过模拟多种教育主体角色,提升学习互动的多样性和深度,进而实现更为个性化和深度的学习体验。鉴于智能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主要依靠学习者自发性,为了保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本研究基于ARCS动机模型分别设计基于单智能体与多智能体的激励型学习活动方案,并面向英语阅读场景开展了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基于多智能体的激励型学习活动相较单智能体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在推理、评价与应用方面的学习成绩,具有更强的学习动机,且有效促进了其深层次认知发展,尤其是抽象与概括能力。研究证明了多智能体在支持学生深度学习中的价值,为未来进一步探讨多智能体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语言模型 多智能体 ARCS动机模型 激励型学习活动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上下文融合及语义增强的虚假新闻检测
3
作者 郝秀兰 徐稳静 +1 位作者 魏少华 刘权 《中文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深度学习算法在虚假新闻检测关键特征提取方面具有优势,然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从输入的图像与文本中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融合时存在融合不充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 深度学习算法在虚假新闻检测关键特征提取方面具有优势,然而,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虚假新闻检测方法仍存在不足之处,例如,从输入的图像与文本中提取特征并进行特征融合时存在融合不充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上下文融合及语义增强的虚假新闻检测模型MCEFSE(Multimodal Context based Early Fusion and Semantic Enhancement)。首先,该文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对句子进行编码。同时,以Swin Transformer模型作为主要框架,在早期视觉特征编码时引入文本特征,增强语义交互。此外,我们还使用InceptionNetV3作为图像模式分析器。最后,对文本语义、视觉语义和图像模式特征进行细化和融合,得到最终的多模态特征表示。结果显示,MCEFSE模型在微博数据集和微博-21数据集上的准确率分别为0.921和0.932,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新闻检测 多模态上下文 特征融合 语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调节情绪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夏莲香 刘凯歌 +1 位作者 李新宇 叶群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共17页
时间顺序信息作为记忆项目之间的重要联结要素之一,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究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情绪对于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实验1采用2(编码方式:叙事编码/离散编码)×3(情绪类型:正性/负性/中... 时间顺序信息作为记忆项目之间的重要联结要素之一,易受到情绪的干扰。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究编码方式与叙事连贯性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情绪对于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实验1采用2(编码方式:叙事编码/离散编码)×3(情绪类型:正性/负性/中性)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编码方式为被试间变量,探究编码方式是否能调节图片材料中情绪信息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干扰。结果显示,在离散编码组,负性情绪条件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正确率显著比其他两种条件低;相反,在叙事编码组,三种情绪类型下的时间顺序记忆没有显著差异。实验2采用两种情绪类型(中性和负性)的词语刺激,检验编码方式对时间顺序记忆的影响是否跨材料具有普适性。实验3通过操纵项目之间的叙事连贯性程度,进一步探究上述效应是否依赖于项目间连贯性程度。结果显示,上述叙事编码效应仅在项目之间具有高连贯性时出现。本研究不仅发现了叙事编码对于情绪记忆中时间信息的保持机制,还指明了叙事编码效应中连贯性程度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 叙事编码 时间记忆 情景记忆 叙事连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机协同的复合脑启发:群体认知失调情境下学习者生理—心理—行为耦合的新模式
5
作者 韩中美 张歆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39,共10页
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群体认知联结与跃升的驱动力,其(外脑)协同人类智慧(内脑)解析群体生理—心理—行为作用过程,为缓解群体认知失调提供人机复合脑启发的新思路。群体认知失调因个体与群体观点分歧、新旧经... 教育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是群体认知联结与跃升的驱动力,其(外脑)协同人类智慧(内脑)解析群体生理—心理—行为作用过程,为缓解群体认知失调提供人机复合脑启发的新思路。群体认知失调因个体与群体观点分歧、新旧经验悖离等触发,其协调是人类学习与心智发展的基础。然而,当前研究多聚焦个体认知,鲜有涉及群体认知失调的生理、心理等多维要素,尤其在人机复合脑下,其耦合机制仍不清晰。因此,文章厘清群体认知失调内涵及其在学习者生理、心理和行为层面的全过程耦合特征,明确人机协同复合脑对群体认知失调的调节作用,阐明复合脑在生理(感知脑)、心理(认知脑)和行为(执行脑)层面的启发机制,并解析“生理—心理”“心理—行为”和“生理—行为”三个耦合调节过程,提出人在旁路(辅助)、人在回路(共生)和人在领路(主导)三种耦合新模式,凸显人机复合脑助力学习者适应失调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协同 复合脑 群体认知失调 生理—心理—行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IGC环境下学习者数字创作实践特征与学习体验调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毛刚 龙周萍 李菲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85,共7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正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数字作品创作教学实践中,AIGC的应用改变了创作学习的模式,但学习者在这一环境下的学习特征和规律尚未得到深入揭示。研究以40名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准实验法、访... 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在教育领域的渗透正在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数字作品创作教学实践中,AIGC的应用改变了创作学习的模式,但学习者在这一环境下的学习特征和规律尚未得到深入揭示。研究以40名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准实验法、访谈和语义分析方法调查研究AIGC环境下学习者数字创作实践特征与学习体验。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的数字作品创作方式,AIGC创作有助于激发学习者更强的想象力、情感表达和视觉审美能力。在与人工智能互动创作过程中,学习者输入提示词的数量、时态标定类和认知历程类词汇决定了数字作品质量。高水平学习者会更多地选择认知历程、感知历程类词汇。AIGC环境下学习者创意自我效能得到了显著提升。最后,提出建议:要发挥AIGC环境在激发学习者想象、创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优势,需要关注学习过程,加强培养学生文字表达、跨学科知识运用、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数字创作 提示词 语义分析 创意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协作学习中群体元认知投入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王希哲 何小倩 +1 位作者 涂雅欣 黄昌勤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5,共9页
元认知投入反映了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调控程度。已有研究证实群体元认知投入与在线协作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但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发生条件和提升方法仍不明晰。因此,研究针对在线协作学习场景,从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内涵出发,探索其构成和影响... 元认知投入反映了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调控程度。已有研究证实群体元认知投入与在线协作学习效果密切相关,但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发生条件和提升方法仍不明晰。因此,研究针对在线协作学习场景,从群体元认知投入的内涵出发,探索其构成和影响要素及其关联关系,构建了群体元认知投入模型;同时,提出包含核心目标、动力导向、协作阶段、支持形式、群体行为等元素的群体元认知投入提升框架及其策略;根据模型与策略,设计了教学活动,并以两个班级共90名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与策略能够有效激发群体元认知投入,并对学习动机、交互程度和学习成绩方面均有积极影响。研究结论能够为群体元认知投入研究与在线协作学习提质增效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协作学习 群体元认知 元认知投入模型 提升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