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世纪法国学院展览与艺术公共领域的建构 |
葛佳平
|
《艺术探索》
|
2012 |
0 |
|
2
|
《罗曼史》服装设计 |
陈熹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基于语义分析下的国宴座椅设计评价体系研究 |
赵文达
康修机
杨芳盈
李泰岩
|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抽象的具象——信息时代的科学对艺术及设计的影响 |
王刚
朱军
|
《美术大观》
|
2014 |
1
|
|
5
|
史实与艺术虚构的异同——三国题材影视剧兵器道具设计特点研究 |
王刚
|
《美术大观》
|
2010 |
0 |
|
6
|
城市特色文化背景下的公共艺术研究——以浙江桐乡为例 |
刘雪丹
|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
2015 |
3
|
|
7
|
首饰中的“情”与“意”——象征性形象在首饰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
袁文娟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2 |
2
|
|
8
|
3D打印技术与陶瓷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
张梦玲
|
《纺织报告》
|
2024 |
1
|
|
9
|
艺术与历史的奠基——论海德格尔艺术现象学思想 |
郭文成
王廷信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0
|
19世纪法国独立展览的兴起与艺术领域的结构转型 |
葛佳平
|
《艺术探索》
|
2016 |
3
|
|
11
|
艺术、幻象与传播 |
张皓
|
《艺术探索》
CSSCI
|
2021 |
1
|
|
12
|
展场:艺术展示的空间模式 |
张皓
|
《美与时代(创意)(上)》
|
2013 |
2
|
|
13
|
胡金铨电影美术风格对华语电影美术设计的影响 |
王刚
|
《美术大观》
|
2014 |
1
|
|
14
|
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荒原景观及其文化语境 |
张皓
|
《艺术探索》
|
2017 |
1
|
|
15
|
江南传统民居具象装饰图案的设计模式 |
吴丹
|
《美术大观》
|
2014 |
1
|
|
16
|
身体图式与审美图式——设计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
李清华
|
《创意与设计》
|
2016 |
4
|
|
17
|
18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博物馆的公共化与公众 |
张皓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2 |
3
|
|
18
|
宁曲勿直——曲线在陶瓷艺术中的运用和审美 |
张凯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8 |
1
|
|
19
|
历史衍变下的浙江古戏台演出空间研究 |
张凯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5 |
1
|
|
20
|
早期英国艺术个展的新方向:1809年威廉·布莱克展览 |
葛佳平
|
《艺术探索》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