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七年”文学生态的隐性叙述——以《茅盾日记(1953-1966)》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蔺春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6-113,共8页
收入《茅盾全集》中的《茅盾日记》共有两册,是依据他的手稿校订而成,后期修改加工的可能性较小。其对"十七年"时期的记述虽然是零星的、片段的,却真实地反映了茅盾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在理性、节制的文字背后,也隐含了关... 收入《茅盾全集》中的《茅盾日记》共有两册,是依据他的手稿校订而成,后期修改加工的可能性较小。其对"十七年"时期的记述虽然是零星的、片段的,却真实地反映了茅盾这一时期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在理性、节制的文字背后,也隐含了关于"十七年"文学生态的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文学生态 隐性叙述 茅盾日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盾旧体诗词(1949-1976)探幽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思运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9-105,共7页
茅盾旧体诗词(1949-1976)带有浓厚的时代痕迹,但也彰显出作者的自我省察。他的旧体诗词中流溢着主流审美观念,如厚今薄古的戏剧改革、推崇豪放抑制柔美的风格选择、注重民间化大众化的形式、忽视艺术的独立价值、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等... 茅盾旧体诗词(1949-1976)带有浓厚的时代痕迹,但也彰显出作者的自我省察。他的旧体诗词中流溢着主流审美观念,如厚今薄古的戏剧改革、推崇豪放抑制柔美的风格选择、注重民间化大众化的形式、忽视艺术的独立价值、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等。而茅盾旧体诗词中的骆宾王、辛弃疾、王安石等人格符号构成的自我精神镜像,间接地敞开了他的精神世界;他的私人抒情尤其是隐晦曲折的隐逸之情,更为我们显示出茅盾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旧体诗词 时代痕迹 精神镜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