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思维中的意象及其功能——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理论解读 被引量:40
1
作者 汪振城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重建了一座桥梁,弥补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视觉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重建了一座桥梁,弥补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视觉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握和合理应用,无论对当代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对当代艺术审美教育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对我国艺术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思维 视觉意象 创造性思维 审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变革中的文化转向与审美位移 被引量:8
2
作者 汪振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4-238,共5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播的媒介形态由印刷媒介转变为影像媒介,当代媒介形态的变革带来了社会文化的转向。转向后的当代文化主要是一种“非线性文本”文化,它又是一种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影像文化。文化的转型也带来了文化主体审美活动的嬗...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播的媒介形态由印刷媒介转变为影像媒介,当代媒介形态的变革带来了社会文化的转向。转向后的当代文化主要是一种“非线性文本”文化,它又是一种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影像文化。文化的转型也带来了文化主体审美活动的嬗变,当代审美活动正发生着由美感超越的深度模式到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的位移。美感模式的位移为日益理性化的美学学科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科本性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体感性肆意泛滥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革 文化转向 线性文本 非线性文本 美感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自信到虚无:历史叙事的另类形态——《故事新编》与“新故事新编”比较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林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9-54,共6页
当下的历史小说,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介的所谓“新故事新编”大多以戏谑的方式关注先秦乃至本民族的始初历史,以现时态的情节碎片冲击了文本的封闭性。这与鲁迅的《故事新编》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所呈现的精神状态相距甚远。《故事新编... 当下的历史小说,尤其是借助网络媒介的所谓“新故事新编”大多以戏谑的方式关注先秦乃至本民族的始初历史,以现时态的情节碎片冲击了文本的封闭性。这与鲁迅的《故事新编》颇多相似之处。但是两者所呈现的精神状态相距甚远。《故事新编》是一次思想的对垒、哲性的交锋;正是这种理性智慧的存在,托起了解构传统文化、重建现代文化的希望,透露出生命蓬勃的文化构想。而“新故事新编”则充满了内倾与自敛,弥散着浓厚的神秘与虚无之感。大多数文本以第一人称直述当下的迷惘。这深刻反映出民族文化身份的淡薄与所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 精神状态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电影中的个人主义倾向与“普泛人性”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晶 钟丽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60,65,共5页
审美现代性的要义之一,是对个体的绝对尊重,随着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的崩解、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个人主义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现象之一是影视作品中各种异类极端体验的表现增多,但其文化后果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个人被分离为都... 审美现代性的要义之一,是对个体的绝对尊重,随着大一统的意识形态的崩解、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个人主义迅猛发展,由此产生的现象之一是影视作品中各种异类极端体验的表现增多,但其文化后果是个体与个体之间越来越难以沟通,个人被分离为都市社会中的"孤岛"。好莱坞主流电影试图以普泛化的"共同人性"来弥合文化、种族、阶级、性别等差异,消除个体之间的隔阂。但"人性"作为一个较为低浅的公共平台,难以真正缝合现代性文化中个人主义与公共价值的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个人主义 公共价值 “人性”主题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雅明论摄影技术与纪实影像的先进文化功能 被引量:9
5
作者 钟丽茜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8-82,共5页
自从摄影与电影技术出现后,现代艺术便进入图像纪元。在科学技术与影像艺术的互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感受方式与心理机制都发生了潜在的巨变。本雅明是最早探索影像技术与现代审美变革之间关系的美学家之一,他敏锐地发现影像纪录技... 自从摄影与电影技术出现后,现代艺术便进入图像纪元。在科学技术与影像艺术的互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审美感受方式与心理机制都发生了潜在的巨变。本雅明是最早探索影像技术与现代审美变革之间关系的美学家之一,他敏锐地发现影像纪录技术提升了艺术的认知功能,影响了现代艺术格局的整体变动;通过对边缘、微观事物的忠实记录,影像艺术作品有可能发挥激进的政治功能,突破腐旧意识形态的防线;而影像技术的机械复制性则有利于作品的流传与展览,将社会真相与先进文化意识展现给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艺术 艺术认知 纪实摄影 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意志与学术自觉的同归与殊途——对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8
6
作者 朱晓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9,共11页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成为国内电影学界盛况空前的一个学术焦点。尽管这只是新时代以来人文和社科领域涌现的追寻中国话语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是由于电影在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家意志在构建中国电影学派中的作用清晰...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成为国内电影学界盛况空前的一个学术焦点。尽管这只是新时代以来人文和社科领域涌现的追寻中国话语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是由于电影在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家意志在构建中国电影学派中的作用清晰可辨。国家意志阐释的焦虑与学术自觉影响的焦虑因缘际会、同频共振,推动和形成了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问题意识。然而,学派的性质决定了这一宏大构想和创新工程,必须落实在学者个体的创造和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基础上,才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遵循这一规律的前提,就是要厘清政治与学术的边界。韦伯的忠告对于反思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志 学术自觉 中国电影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代书院文化的传播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聂付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3-16,共4页
明代是书院文化传播的鼎盛期 ,晚明文化的多元化和近代化趋向与书院文化的传播密切相关 ,这其间又与书院文化成熟的传播机制分不开。明代书院的讲会制度。
关键词 明代 书院文化 讲会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插图本的文本价值及其传播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聂付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114,119,共6页
晚明的插图本,不管梓行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前代,具有极高的文本价值和审美价值。加上晚明书商具有一套较为灵活的传播机制,采取诸如聘请名家加盟、更新版式、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插图本的传播速度。书商的这些举措也成... 晚明的插图本,不管梓行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超前代,具有极高的文本价值和审美价值。加上晚明书商具有一套较为灵活的传播机制,采取诸如聘请名家加盟、更新版式、加大广告宣传力度等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插图本的传播速度。书商的这些举措也成为中国传播史上成功的传播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插图本 文本价值 传播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戏曲演出的传播体系 被引量:3
9
作者 聂付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0,6,共5页
通过大量的材料分析得知,晚明的戏曲演出有一套完善的传播体系,即以文人为传播主导、家班为传播主体、民间演出团体为补充的演出机制,而这种演出机制含有明显的大众化传播因素,主流文化都通过这种机制传播到相对封闭的民间。同时,在传... 通过大量的材料分析得知,晚明的戏曲演出有一套完善的传播体系,即以文人为传播主导、家班为传播主体、民间演出团体为补充的演出机制,而这种演出机制含有明显的大众化传播因素,主流文化都通过这种机制传播到相对封闭的民间。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演员与受者间容易形成互动,反过来也促进传播程度的深化,在众多传播媒体之中,演剧是最具传播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文人 戏曲演出 家班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梦学刊》中的当代学术栏目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付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5,共7页
《云梦学刊》的重点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 ,展开当代一流学者的个案研究 ,探讨当代学术史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对目前学术界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现象进行充分说理的批判。该栏目以质量为办栏的最高宗旨 ,并在发现和扶持学术新人方面堪为... 《云梦学刊》的重点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 ,展开当代一流学者的个案研究 ,探讨当代学术史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对目前学术界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现象进行充分说理的批判。该栏目以质量为办栏的最高宗旨 ,并在发现和扶持学术新人方面堪为楷模。因此 ,短时间内 ,在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该栏目启发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的走向和办栏原则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 学术腐败现象 中国学术期刊 个案研究 学术界 楷模 走向 当代 学术史研究 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审美体验方式及其现代性境遇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丽茜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3-26,30,共5页
中国古典审美体验方式讲求个体身心与世界的统一,在时间、空间两类审美体验中偏重前者,其优点是保证了身体与世界、人与自然的诗意融合,其局限性是以削弱个体的主动性达到与外界的和谐。在现代性审美境遇中,以"生活世界"为基... 中国古典审美体验方式讲求个体身心与世界的统一,在时间、空间两类审美体验中偏重前者,其优点是保证了身体与世界、人与自然的诗意融合,其局限性是以削弱个体的主动性达到与外界的和谐。在现代性审美境遇中,以"生活世界"为基础,以"身体感知"为结合点,有可能将古典美学与现象学、体验美学相结合,重建身体、语言及世界和谐统一的审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美学 时空体验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学中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彩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9-122,共4页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又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透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特征和差异、培养学生文化认知能力是大...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文化的发展能够推动和促进语言的发展,而语言的发展和丰富又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透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特征和差异、培养学生文化认知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从社会语用学的角度阐述文化认知的层面和文化认知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及其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认知 实践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文化传播网的形成与文人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聂付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晚明社会形成了一个波及全国的传播网络 ,图书出版、书院讲学、城乡演剧、文人社团、国家邸报等都前所未有地繁荣。朝廷与地方、文人与市民、文人与文人 ,各阶层之间初步建立起可以互相沟通的信息网络。可以说 ,处在晚明社会的人们都不... 晚明社会形成了一个波及全国的传播网络 ,图书出版、书院讲学、城乡演剧、文人社团、国家邸报等都前所未有地繁荣。朝廷与地方、文人与市民、文人与文人 ,各阶层之间初步建立起可以互相沟通的信息网络。可以说 ,处在晚明社会的人们都不同程度地置身于各种文化信息的包围之中 ,他们都在接受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领域晚明文化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晚明文化 传播网络 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城记》:叙事吊诡与隐喻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69-70,156,共3页
在影片《二十四城记》中,贾樟柯惯有的纪实性叙事风格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异——人物的"双重视阈"、叙事结构的"诗化"倾向以及"反视觉"的话语转向。这种变异加剧了影片叙事行为与叙事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二十四城记》的叙事语... 在影片《二十四城记》中,贾樟柯惯有的纪实性叙事风格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异——人物的"双重视阈"、叙事结构的"诗化"倾向以及"反视觉"的话语转向。这种变异加剧了影片叙事行为与叙事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二十四城记》的叙事语境变得扑朔迷离、虚实难辨。而正是在这种诡异的叙事语境中,贾樟柯建构起了一个有关个体生命与存在价值的隐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 双重视阈 诗化结构 反视觉话语转向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的文化经营之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贻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9,共5页
李渔是我国最早的把文化视为产业并予以经营的文化人之一,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相应的文化市场、尤其缺乏相应的文化观念,所以他的努力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结束,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的这种文化经营承担着几百年来不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 戏曲 经营 商业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三定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以《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为例
16
作者 聂付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2-278,共7页
余三定是较早从事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且卓有成效的学者之一。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以“学术自觉和学者自立”为题进行最基础的学术史研究。其后,以《云梦学刊》为平台,多方面拓展自己的学术史研究视野,在其学术史研究成果中,既有微观的... 余三定是较早从事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且卓有成效的学者之一。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以“学术自觉和学者自立”为题进行最基础的学术史研究。其后,以《云梦学刊》为平台,多方面拓展自己的学术史研究视野,在其学术史研究成果中,既有微观的中肯分析,也有宏观的精确把握,同时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参与倡导遵守学术规范,为学术史研究的顺利进行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三定 学术自觉和学者自立 当代学术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人生境界与语言游戏的审美解读
17
作者 汪振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庄子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有其虚幻消极的一面,但从审美的角度来解读,庄子式人生又是一种基于个体生命体验的“游世”,其追求的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其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游言”——语言游戏;庄子式境界作为一种“高蹈生活的标本... 庄子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有其虚幻消极的一面,但从审美的角度来解读,庄子式人生又是一种基于个体生命体验的“游世”,其追求的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其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游言”——语言游戏;庄子式境界作为一种“高蹈生活的标本”,为后来中国文艺家中“高蹈”型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游言”式的文学创作风格也使以后的文艺家深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境界 游世 游言 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以万方《你是苹果我是梨》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华彬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201-203,共3页
万方的中篇小说《你是苹果我是梨》承载了较多女性主义的思想 ,其诠释则充满了东方传统审美的和谐圆融。作品流露出的东方视角使作品具有了迥异于西方女性主义的异质色彩 ,而其表现出的对两性关系的宽容态度 。
关键词 《你是苹果我是梨》 万方 女性主义 中篇小说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