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费时代的经典文化危机与审美范式转换 被引量:5
1
作者 应小敏 傅守祥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4,共5页
经典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久而久之沉淀成某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一统天下的经典文化内运藏着精英控制的等级阴谋,它不但损害普通大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更有可能扼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全球化语... 经典文化渗透着历代文化精英的思想精华,久而久之沉淀成某种意识形态并逐渐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这种一统天下的经典文化内运藏着精英控制的等级阴谋,它不但损害普通大众创造文化的积极性,更有可能扼杀人类精神生活的多样性。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文化因素,经典文化的失宠与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渐成潮流;正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转换,市场逻辑与消费优先理念显现出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走入消费时代的文化经典逐渐从单一性的、精英掌控的标准走向多元性的、动态选择的趣味,审美范式也随之转换并渐趋多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时代 经典文化 意识形态 审美范式 文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阮南燕 顾江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5,共6页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新兴理论。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影产业的研究,分析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电影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模式及其特征,指出我国电影产业价值链存在的核心问题,探讨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的策略和... 全球价值链理论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发展的新兴理论。本文立足于我国电影产业的研究,分析嵌入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电影产业价值链的构建模式及其特征,指出我国电影产业价值链存在的核心问题,探讨全球价值链下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的策略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产业 全球价值链 产业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记忆:纪录片中的南京形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汪振城 何维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155,共5页
近几年,关于南京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除了电影《南京,南京!》,还有很多纪录片和纪实性的电视栏目,它们都讲述着南京的过去与现在。在过去,南京这座城经历过华夏乃至世界上最惨痛的记忆,也经历了如今中华民族最为旺盛的辉煌。本文试借助... 近几年,关于南京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除了电影《南京,南京!》,还有很多纪录片和纪实性的电视栏目,它们都讲述着南京的过去与现在。在过去,南京这座城经历过华夏乃至世界上最惨痛的记忆,也经历了如今中华民族最为旺盛的辉煌。本文试借助于这些关于南京的纪录片作品,从它们对南京的"城市"和"人物"之影像呈现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影视作品中的"南京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影像记忆 纪录片 艺术作品 南京形象 市民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新世纪中国大片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振城 孙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5-230,共6页
新世纪伊始的中国大片以商业电影的类型姿态,在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产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做到商业与艺术的双赢、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依然是中国大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新世纪近10年大片的发展... 新世纪伊始的中国大片以商业电影的类型姿态,在中国电影的全球化、产业化进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如何做到商业与艺术的双赢、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依然是中国大片需要认真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新世纪近10年大片的发展态势来看,中国大片有望突破既有的内容和形式,回归历史,回归传统的成功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片 产业化 全球化 民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立法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季安照 袁靖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2-55,共4页
近十年我国非法移民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面对新形势,我国现行刑法妨害国(边)境管理罪有关规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为完善我国打击非法移民活动之刑事立法,便于国际学术交流与执法合作,建议以"妨害出入境管理罪"概念替代&q... 近十年我国非法移民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特点。面对新形势,我国现行刑法妨害国(边)境管理罪有关规定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为完善我国打击非法移民活动之刑事立法,便于国际学术交流与执法合作,建议以"妨害出入境管理罪"概念替代"妨害国(边)境管理罪",并对其中的偷越国(边)境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罪和骗取出境证件罪等4种罪进行修改、合并或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法移民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妨害出入境管理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转型时代的受众身份认知问题 被引量:1
6
作者 袁靖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7,共5页
受众身份问题既关系到媒介自身定位,也关系到政府如何制定媒介产业管理规则。在媒介企业化转型和市场竞争中,受众的身份集中体现为"公民"与"消费者"两种身份。媒介能否恰当处理两种受众观在组织中的利益竞争关系,... 受众身份问题既关系到媒介自身定位,也关系到政府如何制定媒介产业管理规则。在媒介企业化转型和市场竞争中,受众的身份集中体现为"公民"与"消费者"两种身份。媒介能否恰当处理两种受众观在组织中的利益竞争关系,实现组织的认知协调,直接影响媒介的发展方向和运营效能,同时也深刻影响媒介转型与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转型 公民 消费者 受众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中的抗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语境下的“第四种剧本”
7
作者 黄寒冰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3-196,共4页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内部所存在的裂隙,论述这种内在裂痕带来创作实践中的公式化、概念化现象,将"第四种剧本"置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语境下进行考察,深入剖析"第四种剧本"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裂隙中...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内部所存在的裂隙,论述这种内在裂痕带来创作实践中的公式化、概念化现象,将"第四种剧本"置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语境下进行考察,深入剖析"第四种剧本"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裂隙中的顽强抗争,展示"第四种剧本"对现实主义审美原则的执着追求以及作品中尚存的某些缺憾,显示出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深层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种剧本”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裂隙 戏剧艺术 艺术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言之牢笼”到“言外之意”——中国文论诗性语言观探析
8
作者 汪振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35-39,52,共6页
魏晋时"言意之辩"廓清了先秦文论中认识论语言观的迷雾,促使古典文论走向诗性语言观,进而影响诗文创作与品评。诗文家力求从语言的名实相符之"牢笼"中解脱出来,彰显体验论的诗性语言观,在创造话语蕴藉之中以达玄远... 魏晋时"言意之辩"廓清了先秦文论中认识论语言观的迷雾,促使古典文论走向诗性语言观,进而影响诗文创作与品评。诗文家力求从语言的名实相符之"牢笼"中解脱出来,彰显体验论的诗性语言观,在创造话语蕴藉之中以达玄远空灵之境;文论家则以"隐秀"、"余味曲包"和"言外之意"等"话语蕴藉"作为诗文品评的重要尺度。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是中国文论语言观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由此形成的诗性语言观对我们当代形态的文论建构有着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辩 认识论语言观 话语蕴藉 诗性语言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亦炸药亦解药——甄子丹版《导火线》启示
9
作者 卢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21-22,共2页
甄子丹版《导火线》在2007年酷暑中热映,昭示两方面意义:其一是动作影片狂热的风格宛如引爆数量惊人的炸药,展现影视暴力美学的高峰;其二是一剂解药,为当下陷入困顿中的香港电影提供一条可资参考的突围之路。
关键词 甄子丹 《导火线》 香港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职场类节目中的服务意识与商业价值——以《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为对比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微瑕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337-339,共3页
在节目越来越市场化、商业化的今天,对于像《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这样娱乐性、商业性十足的成功案例,我们不禁要质疑节目的价值取向,即本质性问题。作为一档找工作的节目,主要目的究竟是服务大众还是追求商业价值?本文具体对比《... 在节目越来越市场化、商业化的今天,对于像《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这样娱乐性、商业性十足的成功案例,我们不禁要质疑节目的价值取向,即本质性问题。作为一档找工作的节目,主要目的究竟是服务大众还是追求商业价值?本文具体对比《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两档类似节目的服务性和商业性功能,为中国求职类节目以及此类节目未来前景提出建议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艺术 真人秀 艺术创作 服务性 《职来职往》 《非你莫属》 商业诉求 双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