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
李晋林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1
|
|
2
|
影视传媒教育现状分析 |
项仲平
|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3
|
后技术时代资源共享在影视艺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
李琳
|
《电影评介》
|
2010 |
0 |
|
4
|
浅析影视中声音的艺术与技术 |
于凡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5
|
|
5
|
现实精神与戏剧表征的融合——论谢晋电影的艺术品格 |
吴荣生
钱春莲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6
|
现代影视的猪图腾崇拜表现及成因 |
卢炜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7
|
影视剪辑的流畅与跳跃 |
李晋林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8
|
从影视声音角度谈学前儿童视听教育 |
朱熠
|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9
|
后技术时代——全民艺术的时代 |
李琳
|
《电影评介》
|
2012 |
0 |
|
10
|
消费时代的经典文化危机与审美范式转换 |
应小敏
傅守祥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11
|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电影产业升级研究 |
阮南燕
顾江
|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
|
|
12
|
当前电视真人秀的传播困境与解决之道 |
张忠仁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1
|
|
13
|
视觉思维中的意象及其功能——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理论解读 |
汪振城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5 |
40
|
|
14
|
全球化时代中国电影的身份认同与文化选择 |
孙燕
汪振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5
|
中国爱情电影主题的叙事变迁 |
吴荣生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6
|
建国以来我国对农广播电视研究的再研究 |
项仲平
袁靖华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7
|
媒介变革中的文化转向与审美位移 |
汪振城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8
|
|
18
|
国际媒介管理研究动向 |
袁靖华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19
|
影像记忆:纪录片中的南京形象 |
汪振城
何维
|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20
|
对新世纪中国大片的若干思考 |
汪振城
孙燕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