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梦影视传播的大众哲学与文化逻辑
1
作者 孙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48-152,共5页
中国梦要成为大众日常践行的价值观或人生追求,必须取得文化领导权,在市民社会或大众文化领域赢得认同。而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广泛的中国影视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影视的重要作用,中国梦应作为常识哲学融入影视创作之... 中国梦要成为大众日常践行的价值观或人生追求,必须取得文化领导权,在市民社会或大众文化领域赢得认同。而在这一过程中,受众广泛的中国影视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影视的重要作用,中国梦应作为常识哲学融入影视创作之中,成为中国影视的身份标志。以通俗平易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书写民族经验,表达自由和梦想,真诚传达人类伟大的情感和友爱的精神,不仅是全球化时代中国影视"走出去"的战略根本,也是中国梦影视传播的基本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影视 大众哲学 文化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思维中的意象及其功能——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理论解读 被引量:40
2
作者 汪振城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重建了一座桥梁,弥补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视觉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 美国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思维》中用视觉思维活动中的意象在知觉与思维之间重建了一座桥梁,弥补了感性与理性、感知与思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裂缝。视觉思维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这种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把握和合理应用,无论对当代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还是对当代艺术审美教育的发展,都将是一个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对我国艺术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思维 视觉意象 创造性思维 审美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变革中的文化转向与审美位移 被引量:8
3
作者 汪振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34-238,共5页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播的媒介形态由印刷媒介转变为影像媒介,当代媒介形态的变革带来了社会文化的转向。转向后的当代文化主要是一种“非线性文本”文化,它又是一种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影像文化。文化的转型也带来了文化主体审美活动的嬗...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播的媒介形态由印刷媒介转变为影像媒介,当代媒介形态的变革带来了社会文化的转向。转向后的当代文化主要是一种“非线性文本”文化,它又是一种以电子媒介为主导的影像文化。文化的转型也带来了文化主体审美活动的嬗变,当代审美活动正发生着由美感超越的深度模式到视听快感的身体模式的位移。美感模式的位移为日益理性化的美学学科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科本性提供了契机,但同时也带来了身体感性肆意泛滥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变革 文化转向 线性文本 非线性文本 美感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意志与学术自觉的同归与殊途——对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热的冷思考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晓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9,共11页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成为国内电影学界盛况空前的一个学术焦点。尽管这只是新时代以来人文和社科领域涌现的追寻中国话语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是由于电影在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家意志在构建中国电影学派中的作用清晰... 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成为国内电影学界盛况空前的一个学术焦点。尽管这只是新时代以来人文和社科领域涌现的追寻中国话语大潮中的一朵浪花,但是由于电影在文化产业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家意志在构建中国电影学派中的作用清晰可辨。国家意志阐释的焦虑与学术自觉影响的焦虑因缘际会、同频共振,推动和形成了构建中国电影学派的问题意识。然而,学派的性质决定了这一宏大构想和创新工程,必须落实在学者个体的创造和学术共同体的共识基础上,才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而遵循这一规律的前提,就是要厘清政治与学术的边界。韦伯的忠告对于反思构建中国电影学派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意志 学术自觉 中国电影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戏曲演出的传播体系 被引量:3
5
作者 聂付生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10,6,共5页
通过大量的材料分析得知,晚明的戏曲演出有一套完善的传播体系,即以文人为传播主导、家班为传播主体、民间演出团体为补充的演出机制,而这种演出机制含有明显的大众化传播因素,主流文化都通过这种机制传播到相对封闭的民间。同时,在传... 通过大量的材料分析得知,晚明的戏曲演出有一套完善的传播体系,即以文人为传播主导、家班为传播主体、民间演出团体为补充的演出机制,而这种演出机制含有明显的大众化传播因素,主流文化都通过这种机制传播到相对封闭的民间。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演员与受者间容易形成互动,反过来也促进传播程度的深化,在众多传播媒体之中,演剧是最具传播效果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文人 戏曲演出 家班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梦学刊》中的当代学术栏目 被引量:1
6
作者 聂付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5,共7页
《云梦学刊》的重点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 ,展开当代一流学者的个案研究 ,探讨当代学术史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对目前学术界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现象进行充分说理的批判。该栏目以质量为办栏的最高宗旨 ,并在发现和扶持学术新人方面堪为... 《云梦学刊》的重点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 ,展开当代一流学者的个案研究 ,探讨当代学术史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对目前学术界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现象进行充分说理的批判。该栏目以质量为办栏的最高宗旨 ,并在发现和扶持学术新人方面堪为楷模。因此 ,短时间内 ,在学界赢得了较高的声誉。该栏目启发我们对中国学术期刊的走向和办栏原则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栏目 学术腐败现象 中国学术期刊 个案研究 学术界 楷模 走向 当代 学术史研究 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明文化传播网的形成与文人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聂付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4,共5页
晚明社会形成了一个波及全国的传播网络 ,图书出版、书院讲学、城乡演剧、文人社团、国家邸报等都前所未有地繁荣。朝廷与地方、文人与市民、文人与文人 ,各阶层之间初步建立起可以互相沟通的信息网络。可以说 ,处在晚明社会的人们都不... 晚明社会形成了一个波及全国的传播网络 ,图书出版、书院讲学、城乡演剧、文人社团、国家邸报等都前所未有地繁荣。朝廷与地方、文人与市民、文人与文人 ,各阶层之间初步建立起可以互相沟通的信息网络。可以说 ,处在晚明社会的人们都不同程度地置身于各种文化信息的包围之中 ,他们都在接受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领域晚明文化的熏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晚明文化 传播网络 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电影的全球化景观展示与地方认同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建飞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4-81,共8页
当下的许多商业电影经常会展示一种浓缩、跳跃和抽象的全球景观。地方政府的城市营销意图趁势而上,于是出现了许多和地方政府紧密合作的商业电影。创作者对叙事的轻视,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这些电影中的景观展示往往呈现为广告植... 当下的许多商业电影经常会展示一种浓缩、跳跃和抽象的全球景观。地方政府的城市营销意图趁势而上,于是出现了许多和地方政府紧密合作的商业电影。创作者对叙事的轻视,投资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导致这些电影中的景观展示往往呈现为广告植入的效果。文章试图论述的是:电影景观要产生视觉快感须以成功的叙事为前提;城市营销所要达到的受众认同效果更有赖于电影叙事中对地方的情感投射,也就是影片所蕴含的地方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景观 叙事性 视觉快感 受众认同 城市营销 地方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电影需要解决的三大悖论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燕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4-148,共5页
随着国产电影票房的高歌猛进,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重产业轻文化、重技术轻艺术的价值取向正在侵蚀着中国电影的文化生态。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电影深陷票房与口碑、全球与地方、技术与艺术的逻辑悖论之中。如何转变观念... 随着国产电影票房的高歌猛进,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重产业轻文化、重技术轻艺术的价值取向正在侵蚀着中国电影的文化生态。在消费主义的影响下,中国电影深陷票房与口碑、全球与地方、技术与艺术的逻辑悖论之中。如何转变观念,走出票房的狂欢,以电影作为文化的审美理想,来制衡消费理性和商品逻辑导引的拜金主义、娱乐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回归文化伦理的人文大道,成了中国电影不容回避的时代课题。当前电影的全球化表征着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产业与文化、全球与本土、技术与艺术应该构成新的互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悖论 全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四城记》:叙事吊诡与隐喻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69-70,156,共3页
在影片《二十四城记》中,贾樟柯惯有的纪实性叙事风格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异——人物的"双重视阈"、叙事结构的"诗化"倾向以及"反视觉"的话语转向。这种变异加剧了影片叙事行为与叙事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二十四城记》的叙事语... 在影片《二十四城记》中,贾樟柯惯有的纪实性叙事风格发生了一次深刻的变异——人物的"双重视阈"、叙事结构的"诗化"倾向以及"反视觉"的话语转向。这种变异加剧了影片叙事行为与叙事内容之间的矛盾冲突,使《二十四城记》的叙事语境变得扑朔迷离、虚实难辨。而正是在这种诡异的叙事语境中,贾樟柯建构起了一个有关个体生命与存在价值的隐喻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城记》 双重视阈 诗化结构 反视觉话语转向 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渔的文化经营之道 被引量:1
11
作者 沈贻炜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9,共5页
李渔是我国最早的把文化视为产业并予以经营的文化人之一,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相应的文化市场、尤其缺乏相应的文化观念,所以他的努力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结束,不仅如此,他还为自己的这种文化经营承担着几百年来不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 戏曲 经营 商业性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三定的当代学术史研究——以《新时期学术发展的回瞻》为例
12
作者 聂付生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2-278,共7页
余三定是较早从事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且卓有成效的学者之一。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以“学术自觉和学者自立”为题进行最基础的学术史研究。其后,以《云梦学刊》为平台,多方面拓展自己的学术史研究视野,在其学术史研究成果中,既有微观的... 余三定是较早从事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且卓有成效的学者之一。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以“学术自觉和学者自立”为题进行最基础的学术史研究。其后,以《云梦学刊》为平台,多方面拓展自己的学术史研究视野,在其学术史研究成果中,既有微观的中肯分析,也有宏观的精确把握,同时以自己的行动积极参与倡导遵守学术规范,为学术史研究的顺利进行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三定 学术自觉和学者自立 当代学术史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人生境界与语言游戏的审美解读
13
作者 汪振城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8-121,共4页
庄子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有其虚幻消极的一面,但从审美的角度来解读,庄子式人生又是一种基于个体生命体验的“游世”,其追求的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其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游言”——语言游戏;庄子式境界作为一种“高蹈生活的标本... 庄子哲学作为一种人生哲学,有其虚幻消极的一面,但从审美的角度来解读,庄子式人生又是一种基于个体生命体验的“游世”,其追求的境界是一种诗化的人生境界,其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游言”——语言游戏;庄子式境界作为一种“高蹈生活的标本”,为后来中国文艺家中“高蹈”型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游言”式的文学创作风格也使以后的文艺家深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境界 游世 游言 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