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十年:高校学报的改革之路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9-61,共3页
我国高校学报是伴随着近代大学的兴起而逐渐创办起来的。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以及高校学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报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学报改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 我国高校学报是伴随着近代大学的兴起而逐渐创办起来的。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我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学校以及高校学报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报改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学报改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进行,至今已历三十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学报改革 近代大学 “文革” 高等学校 改革开放 创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浙江报刊的类别与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晓兰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66-70,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的报刊事业出现了新的繁荣。从主办者的角度看,它可以分为八种类型;从自身的特点看,它具有与以往各时期浙江报刊不同的特征:第一,除日伪报刊外,抗战时期的浙江报刊找到了政治上的认同点———举起抗日旗帜;第二,杭州...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的报刊事业出现了新的繁荣。从主办者的角度看,它可以分为八种类型;从自身的特点看,它具有与以往各时期浙江报刊不同的特征:第一,除日伪报刊外,抗战时期的浙江报刊找到了政治上的认同点———举起抗日旗帜;第二,杭州沦陷造成全省文化中心转移,形成新的金华———丽水文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浙江报刊 类别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报的办刊模式评析
3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2-55,共4页
我国高校学报综合性办刊模式,自学报产生之日起就已出现,而且作为传统一直保持至今。教育部1978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办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的意见》指出,"高校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
关键词 高校学报 办刊模式 社会科学学报 高等学校 教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学术期刊的版面费问题的反思 被引量:6
4
作者 华晓红 赵晓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4-46,50,共4页
版面费又称发表费、文章处理费,它是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学术期刊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版面费的收费标准与学术期刊的级别、知名度以及发稿时间的急缓有直接关系,其收取形式也多种多样:某些学术... 版面费又称发表费、文章处理费,它是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中国学术期刊界出现的一种新现象。版面费的收费标准与学术期刊的级别、知名度以及发稿时间的急缓有直接关系,其收取形式也多种多样:某些学术期刊编辑部只对外稿收取版面费,对内稿少收或不少,另外一些则不管内稿外稿一律收;有的对一般作者收,对知名作者不收,甚至发高稿酬;有的对质量高的稿件少收或不收,对质量差一点的多收;某些刊物以字数或页数为收费标准,另一些则不论文章长短,每篇收取相等费用。所以版面费悬殊很大,一般为几百元,多的达到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版面费 经济转轨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 收费标准 期刊编辑部 计划经济 中国学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我国出版格局演变及特点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潮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9-13,共5页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自近代以来形成的出版格局发生了全国性中心西移和区域性中心不断涌现等重大演变,并在此过程中表现了动态游移、扩展辐射、格局多元等重要特点。这一演变的发生是我国出版界应对抗战现实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深刻影响和...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自近代以来形成的出版格局发生了全国性中心西移和区域性中心不断涌现等重大演变,并在此过程中表现了动态游移、扩展辐射、格局多元等重要特点。这一演变的发生是我国出版界应对抗战现实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当时以及之后的中国出版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出版格局 演变过程 演变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古代萌芽到近代初熟——我国版权保护制度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8
6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5-58,共4页
版权意识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但对版权进行立法保护却始于晚清。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保护版权的文告,这也是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主要形式。但它是一种行政保护而不是制度保护,在制度层面上对版权进行保护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缺失状态。20... 版权意识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但对版权进行立法保护却始于晚清。宋朝时期,我国就有了保护版权的文告,这也是中国古代版权保护的主要形式。但它是一种行政保护而不是制度保护,在制度层面上对版权进行保护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缺失状态。20世纪初,西方在华人士的版权思想,"与当时国内著译界、出版商的版权要求相互激荡,影响了晚清政界、知识界许多人士对版权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版权保护制度 古代 历史演变 近代 萌芽 版权意识 立法保护 宋朝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应用现状评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4-36,共3页
近年来,学术界虚假浮躁之风盛行,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检测研发部门于2009年检测统计,在3200家学术期刊上传的92万多篇文献中,仅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的就高达近10万篇。[1]“国际学术... 近年来,学术界虚假浮躁之风盛行,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学术不端检测研发部门于2009年检测统计,在3200家学术期刊上传的92万多篇文献中,仅文字重合率在30%以上的就高达近10万篇。[1]“国际学术期刊《晶体学报》声称来自中国某大学两位教师至少70篇论文被证明是伪造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中国某期刊发现31%的投稿存在抄袭;国内多家媒体披露,一篇医学论文遭16个单位25人6轮连环抄袭”。[2]学术不端行为因其严重程度的不断加深,已经脱离了学术领域而成为公共话题,科学道德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学术不端的高发现象将科研机构、高校以及学术期刊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运用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研制一种能够帮助学术期刊、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全文快速比对查重的检测软件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不端行为 检测系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文献 现状 应用 国际学术期刊 《自然》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报刊与辛亥革命 被引量:3
8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4-27,共4页
辛亥革命深刻而全方位地改变了近代中国。对于始创于1815年、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历史已延续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报刊业而言,不啻亦经历了一场革命的洗礼。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些与革命有关、直接推动革命发生的新类型报刊诞生或发展,而另一... 辛亥革命深刻而全方位地改变了近代中国。对于始创于1815年、辛亥革命爆发之际历史已延续近百年的中国近代报刊业而言,不啻亦经历了一场革命的洗礼。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些与革命有关、直接推动革命发生的新类型报刊诞生或发展,而另一些在既往中国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传统类型报刊开始发生转型。这其中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是留日学生报刊、白话报刊和传教士中文报刊。本文拟对辛亥革命时期这三类报刊与革命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探讨造成各自不同态度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前 近代报刊 辛亥革命时期 近代中国 社会生活 中国政治 留日学生 中文报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代稿酬制度的确立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Z3期113-115,共3页
我国古代就存在着类似稿酬的现象,但它不具有普遍意义,更没有形成一种制度,稿酬制度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稿酬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免费刊登到书稿付酬再到报刊来稿付酬的演变过程。稿酬制度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也是知识分子观念转变的结果,... 我国古代就存在着类似稿酬的现象,但它不具有普遍意义,更没有形成一种制度,稿酬制度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稿酬制度经历了一个从免费刊登到书稿付酬再到报刊来稿付酬的演变过程。稿酬制度是近代社会的产物,也是知识分子观念转变的结果,同时与科举制度的废除也有一定的关系。稿酬制度的确立是我国新闻出版业逐步进入近代化运作阶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笔 近代稿酬制度 确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近代报刊广告的产生及其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50-52,共3页
广告是近代报刊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报刊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最先刊登报刊广告的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遐迩贯珍》是第一家刊登广告的中文报刊,外商创办的商业报刊兴起后,广告便大量地出现于这些报刊的版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 广告是近代报刊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报刊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最先刊登报刊广告的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遐迩贯珍》是第一家刊登广告的中文报刊,外商创办的商业报刊兴起后,广告便大量地出现于这些报刊的版面。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批由国人创办的近代化报刊问世,广告随之出现在这些报刊中。报刊广告从引入到国人接受并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刊广告 近代报刊 中国报刊 外国人 中文报刊 70年代 19世纪 近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借鉴他山之石 建设出版强国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24-27,共4页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渗透作用越来越大。国力的竞争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建设出版强国,国际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我们的出版物不能“...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当今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渗透作用越来越大。国力的竞争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领域,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建设出版强国,国际化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如果我们的出版物不能“走出去”,不能影响世界,就不可能成为出版强国。因此,出版国际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中国的出版业走向海外,并具有强劲的文化输出能力,才能阐释中国的发展理念,才能为中国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版业 文化软实力 出版国际化 借鉴 国际舆论环境 中国社会 经济活动 文化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意兼形声”是拥有大量字例的重要汉字结构类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克庸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7-153,共7页
"会意兼形声"是拥有大量字例的重要汉字结构类型;该类型的四种主要结构模式使会意兼形声字携带了大量有效信息;将长期被淹没于"形声字"之中的"会意兼形声"字筛检出来,恢复其本来结构面目,揭示其"兼... "会意兼形声"是拥有大量字例的重要汉字结构类型;该类型的四种主要结构模式使会意兼形声字携带了大量有效信息;将长期被淹没于"形声字"之中的"会意兼形声"字筛检出来,恢复其本来结构面目,揭示其"兼声义符"被忽略和遗忘了的义涵,对于把握汉字内在系统性并进而把握汉字的传承规律,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意兼形声 汉字结构 义涵 词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纪我国报刊评论的产生及其发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晓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7-102,共6页
十九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近代报刊将报刊评论引入中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自己的报刊评论诞生,并出现了报刊评论文体——新文体。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报刊评论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得到很大发展,为二十世纪报刊评论... 十九世纪上半叶,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近代报刊将报刊评论引入中国。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自己的报刊评论诞生,并出现了报刊评论文体——新文体。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报刊评论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得到很大发展,为二十世纪报刊评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九世纪 报刊评论 新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外新报》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晓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9-92,共4页
《中外新报》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第二份传教士中文报刊,也是浙江的第一份近代报刊。由于该刊在中国大陆已经失传,在国外也只有残本,因而对它的研究远逊于同时期的《遐迩贯珍》与《六合丛谈》,报史学界在《中外新报》的创刊日期、停刊日... 《中外新报》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第二份传教士中文报刊,也是浙江的第一份近代报刊。由于该刊在中国大陆已经失传,在国外也只有残本,因而对它的研究远逊于同时期的《遐迩贯珍》与《六合丛谈》,报史学界在《中外新报》的创刊日期、停刊日期、主办者、刊期等方面长期说法不一,对该刊的内容也基本没有研究。对这些问题进行阐析,还原《中外新报》的本来面目,有助于改变研究滞后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新报》 问题辨析 内容阐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身进德中的自我磨砺——《论语·乡党》“寝不尸”训解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克庸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9-124,共6页
《论语·乡党》“寝不尸”的“尸”字,应训为“曲胫”。联系到《论语》的思想体系,不难看出,“寝不尸”乃是孔子对“非礼勿”原则的身体力行,它体现的是修身进德主体在化“礼”为“仁”的过程中必经的自我磨砺。
关键词 “寝不尸” “非礼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期刊的发展与改革
16
作者 赵晓兰 吴潮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3-55,共3页
期刊作为出版物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社会与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我国第一份近代意义上的期刊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刊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 期刊作为出版物的主要形式之一,是知识的载体,也是社会与时代变迁的一个缩影。我国第一份近代意义上的期刊出现于19世纪上半叶,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期刊业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历史的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期刊数量有限,门类不全,其中相当一部分格调低下,这些刊物的发行量很少,一般只有几千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期刊 19世纪上半叶 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 新中国成立 时代变迁 近代意义 期刊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红军长征报道的源起、完成及其影响(1935~1937年)
17
作者 吴潮 赵晓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6-10,共5页
长征进行期间的1935年,国内外的媒体已经出现了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系列报道。长征结束仅一年之后的1937年,关于长征无论是宏观的全景报道还是微观的细节特写,已经通过国内外的媒体,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这些报道一方面向国内外的读者有... 长征进行期间的1935年,国内外的媒体已经出现了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系列报道。长征结束仅一年之后的1937年,关于长征无论是宏观的全景报道还是微观的细节特写,已经通过国内外的媒体,得到了极为广泛的传播。这些报道一方面向国内外的读者有效地传递了红军的真实情况,为中共构建了自1927年国共决裂以来所未曾出现的良性舆论环境,为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另一方面帮助世界认识了中国的政治现状,为抗战期间美国制定对华政策、建立与中共的直接联系提供了相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报道 源起与完成 影响与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