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的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
1
作者 李喜梅 牛珂欣 +1 位作者 苏润田 母渤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869,共11页
传统的摩擦摆支座虽然耗能能力强,但存在支座本身位移过大的问题。因此在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基础上,结合形状记忆合金(SMA)拉索提出了多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STFPB),介绍了其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 传统的摩擦摆支座虽然耗能能力强,但存在支座本身位移过大的问题。因此在三重摩擦摆支座的基础上,结合形状记忆合金(SMA)拉索提出了多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STFPB),介绍了其基本构成和隔震原理,利用力学平衡原理对摩擦摆隔震支座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多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的刚度和等效粘滞阻尼比,构造了多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的四折线滞回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多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进行实体单元建模,模拟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该支座的滞回特性与回复特性,并分别研究了竖向荷载、水平位移幅值、SMA拉索的数量和直径以及水平激励角度对其的耗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提出的滞回模型计算公式的正确性;(2)相比传统的三重摩擦摆支座,多重摩擦摆新型隔震支座的滞回曲线饱满,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3)耗能能力随竖向荷载的增大、水平位移幅值的增大以及SMA拉索的增多而增强;(4)45度激励作用下布置4根SMA拉索的刚度和耗能最大,在进行支座布置时应考虑SMA拉索的布置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摆隔震支座 低周反复 滞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平衡数据的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明 孔艳冬 +3 位作者 姚琦 杨成安 杨则顺 俞立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7-512,578,共7页
为解决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中数据不平衡的问题,首先在经典Boosting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权值采样,通过采样函数调整损失函数,强调正样本分类损失,提高整体识别率;然后利用已收集的不平衡案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明确输入参数并在预处理... 为解决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中数据不平衡的问题,首先在经典Boosting框架的基础上引入了权值采样,通过采样函数调整损失函数,强调正样本分类损失,提高整体识别率;然后利用已收集的不平衡案例数据对算法进行验证,明确输入参数并在预处理后利用改进框架进行分类;最后分析了不同采样函数对算法分类性能的影响,并将改进框架与其他分类器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权值采样改进的Boosting框架实现简单,不对原始数据进行删改,不需要重新设计代价敏感函数,稳定可靠;3种采样函数下改进框架的分类预测结果的各项评价指标排序为S 3>S 1>S 2;与其他分类器相比,采用改进的Boosting框架计算更为便捷,分类准确率高达93.45%,具有较强的分类精度,可为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围岩 挤压变形 不平衡数据 BOOS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频率步进法的沥青路面厚度和介电常数测量 被引量:2
3
作者 蔡泉华 杨锋 +4 位作者 严守靖 王洋洋 奚晨晨 魏金涛 孙团伟 《现代电子技术》 2023年第14期38-44,共7页
针对三维探地雷达传统计算方法中直接取芯法和振幅全反射法存在代表性差、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文中对直接取芯和振幅全反射两种计算方法的优点与缺陷进行分析,结合三维探地雷达的电磁波在路面内部传播的几何关系,提出一种基于频率步进法(S... 针对三维探地雷达传统计算方法中直接取芯法和振幅全反射法存在代表性差、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文中对直接取芯和振幅全反射两种计算方法的优点与缺陷进行分析,结合三维探地雷达的电磁波在路面内部传播的几何关系,提出一种基于频率步进法(SFL)的计算模型。选取杭绍台高速公路K91+600~K101+700段开展沥青路面厚度和介电常数测试,比较不同方法的计算精度,以验证频率步进法计算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频率步进法对于路面面层厚度和介电常数的测量误差分别为3.85%和4.69%,相对于振幅全反射法,路面厚度和介电常数测量误差分别降低6.37%和10.59%。频率步进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能为沥青路面厚度和介电常数测量提供新的计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频率步进法 计算模型 沥青路面厚度 介电常数 探地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的混凝土梁预应力传递长度研究
4
作者 夏云龙 张伟 戴杰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3-40,共8页
针对传统短束预应力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主要由中空管和穿过中空管的反力钢棒等组成的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构造。为了解采用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的混凝土梁的传力特性,采用有限元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锚垫板设置情况、混凝土强度、中... 针对传统短束预应力筋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主要由中空管和穿过中空管的反力钢棒等组成的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构造。为了解采用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的混凝土梁的传力特性,采用有限元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锚垫板设置情况、混凝土强度、中空管尺寸、有效预应力对中空管预应力传递长度的影响,提出中空管预应力传递长度简化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可作为有锚垫板的先张预应力钢筋传递预应力;预应力传递长度与中空管尺寸、有效预应力近似成正比,与混凝土抗拉强度近似成反比;现有国内外规范均不适用于中空管预应力传递长度的计算,所提出的简化计算公式计算的中空管预应力传递长度与实测值吻合良好;实桥应用结果显示采用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的混凝土梁预应力传递特性和试验结果相符,预应力传递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梁 自平衡预应力中空管 传力特性 预应力传递长度 有限元法 预应力张拉试验 简化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