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结构及区系特征分析
1
作者 杨晓君 肖燕 +4 位作者 蔡臣臣 王宇 吴鼎顺 马行洲 唐战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4期113-117,共5页
为了解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区系特征,于2017—2021年在保护区采用网捕法、马氏网诱集法、灯诱等方法对昆虫野生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已知昆虫共有21目217科1387属2253种,其中优势类群为鳞翅目、... 为了解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的群落结构及区系特征,于2017—2021年在保护区采用网捕法、马氏网诱集法、灯诱等方法对昆虫野生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已知昆虫共有21目217科1387属2253种,其中优势类群为鳞翅目、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在众多优势昆虫类群中,鳞翅目主要科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优势类群的属种多度分析表明,该区域昆虫的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区内昆虫各目的区系组成差异较大,其中中国特有种成分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占比63.65%,表明分布昆虫的特有性和古老性;同时,拥有天敌昆虫、食用昆虫、观赏昆虫和药用昆虫共计128科705种,占保护区昆虫总种数的31.29%。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内昆虫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九龙山 昆虫资源 群落结构 区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2022年核心期刊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陈煜 韦盛忠 +5 位作者 唐战胜 刘雷雷 熊艳云 蔡安波 吕强锋 何安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237-242,共6页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特殊科学研究价值。为了解浙江省内自然保护区科研发展水平,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数据源,对2002-2022年浙江9个森林生态和野生生物类型的国... 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特殊科学研究价值。为了解浙江省内自然保护区科研发展水平,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为数据源,对2002-2022年浙江9个森林生态和野生生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结果表明:9个保护区年均发文39.85篇,数量依然偏少,保护区之间的科研活跃度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投稿期刊兼顾了易录用和高质量,且高质量期刊呈现多样的趋势;保护区合作机构以省内高校为主,呈现地域性特征;重点研究领域为森林生态系统,针对主要保护物种开展研究的发文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推动浙江省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献计量分析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种兽类占域分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伟成 郑子洪 +5 位作者 刘菊莲 王宇 杨晓君 黄林平 丁平 曾頔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78-386,共9页
我国是世界上兽类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濒危兽类分布的大国。了解濒危兽类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开展科学有效的兽类多样性保护和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率。然而现有的研究较多集中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编目,探讨多个... 我国是世界上兽类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濒危兽类分布的大国。了解濒危兽类在保护区内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开展科学有效的兽类多样性保护和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效率。然而现有的研究较多集中于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编目,探讨多个物种在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本研究以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6种濒危兽类为研究对象,基于占域模型评估这些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后续的监测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平均占域率最高(48.62%),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平均占域率最低(2.14%);豹猫的平均探测率最高(22.95%),藏酋猴探测率最低(1.75%)。其中,海拔是影响猕猴(Macaca mulatt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豹猫占域率的重要因素,而100 m内是否有水源则是影响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中华鬣羚和豹猫探测率的重要因素。本研究表明,海拔是影响九龙山地区濒危兽类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而水源则是影响监测效率的重要环境因素。在后续的监测和管理中,我们应针对这些因素开展监测和保护策略的调整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占域模型 空间分布格局 红外相机 濒危兽类监测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伟成 郑子洪 +4 位作者 刘菊莲 王宇 杨晓君 黄林平 肖燕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6,共7页
为准确全面地了解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活动节律和某些栖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季节性规律,于2017年10月—2021年2月,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对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进... 为准确全面地了解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日活动节律和某些栖息地生态因子选择的季节性规律,于2017年10月—2021年2月,在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红外相机法对黑麂日活动节律和垂直迁移的季节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期间,共拍摄到352张黑麂照片,提取到243次有效探测。结果显示:黑麂是晨昏双峰型的昼行性动物。通过四季对比发现,黑麂夏季的活动强度比春季、秋季和冬季高,而各季节间的日活动高峰期时间段和数量存在差异。黑麂偏好栖息于坡度为20°~40°的栖息地,海拔选择和坡位选择存在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日活动节律 垂直迁移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组成特征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郑英茂 刘娟 +4 位作者 潘成椿 李成惠 黄帮文 丁平 刘菊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67-1176,共10页
【目的】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 【目的】生物资源调查是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的基础,对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鸟类资源调查分析,可提供目前鸟类群落状况,为鸟类的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整合历史文献、进行鸟类专项调查和红外相机调查,分析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群落。【结果】共记录鸟类165种,隶属15目49科,主要为留鸟(56.36%)。群落优势种为灰眶雀鹛Alcippe morrisonia和红头长尾山雀Aegithalos concinnus。需重点保护的鸟类共有37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2种(白颈长尾雉Syrmaticus ellioti和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6种;列入IUCN物种红色名录的10种,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的18种。鸟类地理区系组成上兼具古北界和东洋界成分,但以东洋界(89种,53.94%)为主;121种繁殖鸟中,以东洋界种最多(69.42%);古北界种在旅鸟和冬候鸟中占比最多(分别为84.62%和100.00%)。【结论】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丰富,占浙江省鸟类物种数的30.00%以上;区系组成以东洋界为主,且有向古北界过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鸟类物种丰富度 物种组成 区系组成 濒危保护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现状与发展建议
6
作者 刘菊莲 郑英茂 +1 位作者 李成惠 胡有金 《浙江林业科技》 202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总结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科研体制不顺、基础条件薄弱、科研经费匮乏、综合考察不全、合作平台欠缺及科研人员缺乏等问题,提出提高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建立稳定的... 总结了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存在科研体制不顺、基础条件薄弱、科研经费匮乏、综合考察不全、合作平台欠缺及科研人员缺乏等问题,提出提高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科研工作的目标与内容、建立稳定的长期科研合作平台、拓宽科研资金筹集渠道和提升专业技术队伍水平等科研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科研工作 现状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香果树生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骆争荣 郑伟成 +3 位作者 唐战胜 蔡臣臣 陈旭波 郑子洪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3-1023,共11页
【目的】揭示珍稀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生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信息及其影响因素,为香果树的保护和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34个香果树群落生境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类,分析海拔、坡向、土壤理化性质和... 【目的】揭示珍稀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henryi生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信息及其影响因素,为香果树的保护和繁育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34个香果树群落生境的土壤细菌和真菌种类,分析海拔、坡向、土壤理化性质和香果树群落特征对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α多样性分析表明:九龙山香果树生境土壤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5.87,Simpson指数均值为0.98;土壤真菌Shannon-Wiener指数均值为4.88,Simpson指数均值为0.97。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当量(H')随海拔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随土壤pH(4.62~5.83)升高而显著升高(P<0.05);土壤细菌Simpson指数当量(D')与土壤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H'和D'都随着海拔上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随碱解氮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真菌D'还与样地中心香果树胸高断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β多样性分析表明:细菌Sorenson相异性指数均值为0.39,其中物种周转组分贡献为70.2%,真菌Sorenson相异性指数均值为0.72,其中物种周转组分贡献为85.1%;细菌和真菌的Sorenson相异性指数各自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P<0.05),且与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树种组成差异显著相关(P<0.05)。偏Mantel检验结果表明:细菌的物种周转组分与土壤理化性质和样地树种组成显著相关(P<0.05),而其物种丰富度组分仅与取样年份显著相关(P<0.05);真菌的物种周转组分存在显著空间自相关且与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显著相关(P<0.05),而其物种丰富度组分与取样年份、海拔都显著相关(P<0.05)。【结论】九龙山香果树生境土壤真菌多样性较高,细菌多样性较低;香果树生境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时空异质性,海拔、土壤碱解氮和香果树胸高断面积是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土壤理化性质和样地树种组成是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图4表2参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香果树 土壤 细菌 真菌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丽水白云山与九龙山两栖动物多样性时空分布的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伟成 曹志浩 +3 位作者 郑子洪 王宇 陈智强 丁国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7-705,共9页
两栖动物种群数量的衰退及多样性的降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研究有助于物种保护。在浙江丽水白云山与九龙山各布设12条样线,覆盖溪流、农田、沟渠等生境类型,于2018年4、6、8月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动态观... 两栖动物种群数量的衰退及多样性的降低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观测研究有助于物种保护。在浙江丽水白云山与九龙山各布设12条样线,覆盖溪流、农田、沟渠等生境类型,于2018年4、6、8月开展两栖动物多样性调查与动态观测。结果显示:(1)调查共记录到两栖动物1目7科20种,2个样区间物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样区、生境类型及月份间优势物种并不相同;(2)皮尔森相关分析显示,在低海拔范围内,两栖动物的相对多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海拔呈正相关;(3)九龙山两栖动物的相对多度明显高于白云山,农田生境的相对多度明显高于沟渠生境,4和6月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8月,4月的相对多度明显高于8月,生境类型和月份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物种丰富度、相对多度、辛普森指数和香农-维纳指数。总之,浙江丽水白云山与九龙山两栖动物多样性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物种 分布 时空格局 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常绿阔叶林不同物种的径级结构及空间关联 被引量:4
9
作者 刘菊莲 韦博良 +5 位作者 吴雁南 郑英茂 刘金亮 倪健 于明坚 郑子洪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8-607,共10页
【目的】不同植物物种或类群(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与稀有种)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态学特性。通过对不同物种或类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物种共存机制。【方法】基于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常绿阔叶林长期监... 【目的】不同植物物种或类群(优势种、常见种、偶见种与稀有种)往往具有不同的生态学特性。通过对不同物种或类群的径级结构和空间格局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物种共存机制。【方法】基于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hm2常绿阔叶林长期监测样地,通过点格局分析等方法,对24种植物和不同类群的径级结构以及空间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①15种植物以及常见种、偶见种和稀有种为小径级个体居多的“L”型分布,3种植物为单柱型分布,3种植物为间歇型分布,3种植物和优势种的径级结构为近似正态分布;②多数物种(21/24)或类群以聚集分布格局为主,并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③优势种与偶见种、稀有种均呈负的空间关联,常见种与其他类群以正的空间关联为主,24种植物对其他类群也以正的空间关联为主。【结论】群落中多数物种和类群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同时生态位分化减弱了物种或类群之间的竞争,在其共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群落暂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图3表3参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级结构 空间格局 空间关联 类群 优势种 常见种 偶见种 稀有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香果树群落乔木层物种的多样性格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子洪 郭小华 +3 位作者 包小梅 唐战胜 周世旺 骆争荣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93,共9页
为了解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驱动因素,在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了35个以香果树为中心15 m半径的样圆,调查样圆内胸径2.5 cm以上的乔木层树木的物种和胸径。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α多样性与海拔、坡... 为了解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驱动因素,在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建立了35个以香果树为中心15 m半径的样圆,调查样圆内胸径2.5 cm以上的乔木层树木的物种和胸径。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α多样性与海拔、坡向、香果树胸高断面积的关系,通过Mantel检验和方差分解分析样地间距离、海拔、坡向和香果树胸高断面积差异对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九龙山香果树群落乔木层物种丰富(50科96属145种),且以落叶或半常绿树种占优势;样地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为2.37~3.40,Simpson指数为0.86~0.94;群落乔木层α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但与样地坡向和香果树胸高断面积无关;群落乔木层Sorenson指数为0.15~0.95,物种周转组分对群落β多样性的贡献达74.88%;样地间地理距离与乔木层β多样性及其组分呈显著正相关,样地间海拔差异与其乔木层β多样性及其物种丰富度差异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而样地间香果树胸高断面积差异仅与物种周转组分显著正相关;样地地理距离对于乔木层β多样性及其组分具有最高的解释度(23%~29%),海拔差异对于乔木层β多样性也有较高的解释度(16%)。因此,九龙山香果树群落乔木层的α多样性主要受海拔影响,而β多样性及其组分受扩散限制、生境过滤或香果树-伴生种互作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多样性 Β多样性 珍稀植物 海拔 空间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九龙山香果树径级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子洪 郑伟成 +3 位作者 杨晓君 唐战胜 郑蓉 骆争荣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本研究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分布地建立35个以香果树为中心,半径为15 m的圆形样地,调查样地内胸径2.5 cm以上的所有树木的胸径、物种及其与中心树间的距离,利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空间点... 本研究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分布地建立35个以香果树为中心,半径为15 m的圆形样地,调查样地内胸径2.5 cm以上的所有树木的胸径、物种及其与中心树间的距离,利用种群径级结构、存活曲线分析种群动态,应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揭示香果树种内及其与其他种类伴生树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胸径2.5 cm以上的香果树种群中的小树(胸径<7.5 cm)和超大树(胸径≥37.5 cm)数量少,种群更新出现困难,存活数量随着径级的增长而稳定下降,存活曲线符合Deevey的Ⅱ型;(2)香果树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随距离增加,由聚集(4 m以内)变为随机(4~15 m)分布,在3~15 m范围内共生的香果树多来自同生群;(3)随着距离的增加,中心香果树与其他种类伴生树的空间关系由独立分布(5.5 m以内)变为相互聚集(5.5~14 m),聚集于中心香果树周围的其它物种伴生树主要是小树、中树(7.5 cm≤胸径<22.5 cm)和大树(22.5 cm≤胸径<37.5cm),中心香果树与其它物种超大伴生树间在空间上独立分布,在3m范围内中心香果树与其它种类伴生树的胸径差异较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九龙山香果树种内竞争以同生群个体间竞争为主;香果树母树周围有利于其它种类乔灌木小树的生长,而这些异种的小树生长却阻碍了扩散距离有限的香果树幼苗在母树周围的更新,使得香果树种群更新出现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径级结构 存活曲线 空间格局 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现状及优先保护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雨豪 陈锋 +12 位作者 张宏伟 何安国 刘菊莲 刘西 陈小荣 叶立新 庞春梅 俞立鹏 赵昌高 王冠舜 鲁益飞 金孝锋 于明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57-2066,共10页
该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及《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3年,待发布)中在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定量分析浙江全省珍稀濒... 该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及《浙江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3年,待发布)中在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的物种组成特征、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定量分析浙江全省珍稀濒危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结果表明:(1)浙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共101科229属333种,其中种子植物共311种,占比高达93.39%,以兰科(Orchidaceae)植物种类最为丰富,有32属56种。(2)从区域水平分布看,浙江的珍稀濒危植物密度较高地区主要集中在浙西北天目山区(147种)、浙西南洞宫山区(164种),浙北平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少。(3)从垂直分布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珍稀濒危植物的种类先增加后减少,呈现倒“U”形的分布趋势,在海拔601~800 m范围种类最多(60科113属144种)。(4)根据优先保护定量分析,属于优先保护Ⅰ级82种(24.62%)、Ⅱ级144种(43.24%)、Ⅲ级85种(25.53%)、IV级22种(6.61%)。浙江珍稀濒危植物种类丰富,通过分析直观地反映了省内各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的迫切程度,各物种现状与分析结果大致相符,需加强监测并及时对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物种组成 分布格局 优先保护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山祖国家公园与邻近地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龙丹 吴逸卿 +6 位作者 周伟龙 朱子安 周文婕 仲磊 沈国春 刘金亮 于明坚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 【目的】百山祖国家公园具有典型且完整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带谱完整,原生常绿阔叶林面积分布广泛。通过比较分析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与邻近其他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分布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有助于理解百山祖常绿阔叶林群落特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护和退化植被生态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百山祖国家公园(凤阳山和五岭坑)、九龙山、乌岩岭和古田山等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非自然保护区内的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设置50个30 m×30 m的森林固定监测样地,针对样地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利用方差分析、基于Bray-Curtis相异度指数的主坐标分析和置换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各地区常绿阔叶林中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差异、物种组成差异和生物量差异。【结果】(1)50个样地中共发现57科128属304种木本植物;其中百山祖国家公园的样地内有52科108属241种,优势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和甜槠Castanopsis eyrei。(2)五岭坑的所有木本植物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最高,且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α多样性都高于非自然保护区。(3)五岭坑和凤阳山之间的所有.木本植物、成树和幼树的物种组成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与其他地区的物种组成均存在差异。(4)凤阳山、五岭坑及乌岩岭和非保护区之间所有木本植物、成树或幼树的生物量均无显著差异,但五岭坑和凤阳山的幼树生物量显著低于古田山(P<0.05)。【结论】百山祖国家公园常绿阔叶林中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不仅在公园内不同海拔区域中存在差异,也与亚热带其他地区常绿阔叶林存在差异,说明该公园内的常绿阔叶林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山祖国家公园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婺城南山落叶阔叶林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汤瑞麒 吴奇 +7 位作者 郑蓉 卞玉宣 问青青 庄前进 傅佳琴 谢家杰 王云泉 陈建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3,共11页
【目的】浙江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在植被分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其中高海拔区域分布着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浙江婺城南山1 hm^(2)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等特征,为保护区的生... 【目的】浙江婺城南山自然保护区在植被分区属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在其中高海拔区域分布着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浙江婺城南山1 hm^(2)动态监测样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等特征,为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特色植被资源的保护和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也为研究中国亚热带地区落叶阔叶林群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婺城南山1 hm^(2)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具体分析了该群落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物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的径级结构与垂直结构等信息。【结果】(1)样地内共有木本植物39科65属97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36科62属94种),其中蔷薇科Ros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和樟科Lauraceae所占物种数最多;(2)样地内木本植物区系成分中,属级层面温带成分为热带成分的1.63倍,温带成分明显占优势;(3)样地内木本植物总计11 019株,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和石灰花楸Sorbus folgneri重要值居前3位,是该群落的优势物种;群落中落叶物种、常绿物种和针叶物种的重要值分别为0.709、0.180和0.111,意味着该群落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4)样地内植株平均胸径3.66 cm,径级结构呈现倒“J”型,小.径级和较小径级的植物数量占比达95.16%。(5)群落垂直结构上,灌木层、亚冠层和林冠层的植株占比分别为73.79%、23.44%和2.77%,这说明该群落灌木层植株比例较高且林冠层不明显。【结论】浙江婺城南山1 hm^(2)固定样地为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丰富,植株密度较大,但群落中植株径级总体较小,垂直结构分层不明显,在中亚热带中高海拔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自然保护区 落叶阔叶林 物种组成 区系分布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危植物九龙山榧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冉钰岑 何芳 +4 位作者 刘菊莲 郑子洪 郑伟成 胡江琴 金孝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40-949,共10页
【目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为浙江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数量极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列为浙江省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系统观测九龙山榧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有助于发现其配子是否发育异... 【目的】九龙山榧Torreya jiulongshanensis为浙江特有的古老孑遗植物,数量极少,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也被列为浙江省极小种群保护植物。系统观测九龙山榧大、小孢子的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有助于发现其配子是否发育异常及导致结籽率低下的原因。【方法】以九龙山榧模式产地的雌、雄植株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期观测和取样,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大、小孢子的发生,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切片、染色和观察。【结果】(1)小孢子叶球于8月中旬开始分化,8月下旬分化形成次生造孢细胞,11月中旬形成小孢子母细胞,翌年2月下旬进入减数分裂期,3月中旬形成游离小孢子细胞,于3月末逐渐成熟;成熟花粉粒为双核,无气囊。小孢子囊的发育类型为基本型,孢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有四面体形和左右对称形。(2)雄配子体从3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到7月底形成精子,整个过程历时约4个月。(3)翌年3月下旬,大孢子叶球每个苞叶的叶腋基部直立着生2枚胚珠;大孢子母细胞于4月下旬经过减数分裂Ⅰ和减数分裂Ⅱ形成4个直列大孢子,5月中旬珠孔端的3个大孢子退化,合点端的大孢子最终发育成为雌配子体。(4)九龙山榧有2个单生型椭圆形的颈卵器,从传粉到受精历时约7个月。【结论】九龙山榧雌雄生殖系统发育的周期均较红豆杉科Taxaceae其他种更长,其冗长的生殖周期、复杂的生殖过程和雌性生殖系统发育明显滞后于雄性生殖系统,加之种群个体数量极度稀少(1雌株、2雄株)是造成结籽率低下、自然更新困难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龙山榧 小孢子发生 雄配子体 大孢子发生 雌配子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婺城南山落叶阔叶林树冠互补性对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16
作者 吴奇 问青青 +8 位作者 庄前进 陈建华 傅佳琴 谢家杰 施怡珊 张雨宁 曾子君 符蝶 王云泉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30-3340,共11页
生态位分化和生境过滤是森林群落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森林群落高度复杂的树冠结构可以看作是物种在空间生态位的直接划分,却少有研究直接评估树冠结构导致的空间互补性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利用2023年婺城南山落... 生态位分化和生境过滤是森林群落物种共存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关键。森林群落高度复杂的树冠结构可以看作是物种在空间生态位的直接划分,却少有研究直接评估树冠结构导致的空间互补性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利用2023年婺城南山落叶阔叶林1 hm^(2)动态监测样地的群落调查数据,结合树木冠幅信息,综合评估了树冠互补性和地形因子对婺城南山落叶阔叶林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树冠互补性的增加,物种多样性和树高变异程度随之升高,群落深层谱系结构趋于发散,表明树冠互补性反映了森林群落的垂直生态位分化,且倾向于在长期的历史演化过程中参与谱系结构的构建过程。(2)海拔是对群落多样性影响最大的地形因子,与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并导致谱群落的系结构呈现出聚集趋势。(3)树冠互补性和地形因子共同影响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和结构多样性,前者对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净亲缘关系指数(NRI)、最近亲缘关系指数(NTI)和树高变异系数可解释方差的贡献率分别达43.24%、31.22%、50.16%、49.84%和53.60%,但对胸径变异系数可解释方差的贡献率仅有0.30%。总的来说,本研究发现南山落叶阔叶林树冠互补性的增加有利于群落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研究表明,在评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时,纳入树冠互补性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分化 生境过滤 树冠结构 树冠互补性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入侵对马尾松纯林群落碳储量的影响
17
作者 余水生 王震 +6 位作者 李大标 韦博良 刘立斌 胡广 江波 于明坚 龚笑飞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6-24,共9页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其入侵后会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以感染松材线虫病4 a和染病8 a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健康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作为对...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作为外来入侵物种,其入侵后会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固碳能力造成巨大的影响。本研究以感染松材线虫病4 a和染病8 a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以健康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作为对照,探究松材线虫入侵后马尾松群落碳储量的变化模式。结果发现:健康马尾松林碳储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3种森林群落(P<0.05),常绿阔叶林次之,之后依次为染病4 a和染病8 a马尾松林,且后两者的碳储量显著小于常绿阔叶林(P<0.05);在碳储量年增长量方面,健康马尾松林最大,显著高于其他3种森林群落(P<0.05),然后依次为染病4 a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染病8 a马尾松林最小,且显著小于其他3种森林群落(P<0.05);碳储.量相对增长率方面,染病8 a马尾松林显著大于其他3种森林群落(P<0.05),其次为染病4 a马尾松林,且显著大于健康马尾松林和常绿阔叶林(P<0.05),然后依次为健康马尾松林、常绿阔叶林。同时,松材线虫的入侵会使得马尾松群落树种碳储量分布均匀化,松林加速向常绿阔叶林的方向演替,并可能通过增加土壤全氮含量促进碳储量相对增长率的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松材线虫病 碳储量 马尾松林 土壤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及结构动态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桥 范清平 +6 位作者 唐战胜 孟杰 张敏德 王云泉 李铭红 仲磊 陈建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7-1076,共10页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 次生针阔混交林是亚热带地区常见的森林类型,研究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的演替特征及其更新规律,将为本地区植被恢复及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依据。该文基于2013和2018年两次调查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1 hm^(2)固定样地的数据,从木本植物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物种重要值、径级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2013—2018年间,群落内物种数和植株数均显著下降(P<0.05);(2)样地内DBH≥1 cm的个体死亡1505株,年均死亡率6.40%,新增个体71株,年均补员率0.35%;(3)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下降最多,降低了25.03%,Shannon-Wiener指数降低了11.88%;(4)林冠层中常绿阔叶树种的优势地位在进一步加强,而针叶树种的优势度在逐渐下降;(5)5 a间,大、中径级的个体比例逐渐增加,小径级植株的存活个体比例逐渐下降。该研究表明,2013—2018年间,东白山次生针阔混交林群落组成和结构总体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动态变化,群落处于次生针阔混交林向常绿阔叶林快速演替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白山 次生针阔混交林 群落动态 死亡率和补员率 径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于浙江的2种归化新记录植物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子洪 陈锋 +3 位作者 陈坚波 谢文远 陈征海 李根有 《浙江林业科技》 2021年第6期91-94,共4页
报道了2种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分类群,其中,亚麻属LinumL.、庭菖蒲属SisyrinchiumL.和庭菖蒲S.rosulatum Bickn.系浙江归化植物新记录,北美黄亚麻Linum medium (Planch.) Britton系中国归化植物新记录。
关键词 亚麻属 北美黄亚麻 庭菖蒲属 庭菖蒲 归化植物 新记录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果树保护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子洪 郑伟成 +3 位作者 郑蓉 唐战胜 陈旭波 骆争荣 《浙江林业科技》 2022年第4期94-101,共8页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是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本文从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生理特性、遗传多样性和繁育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过去40年国内外学者对香果树的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成果,梳理了前人研究的空白与不足。本文... 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是第四纪冰川孑遗植物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本文从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生理特性、遗传多样性和繁育技术等方面综述了过去40年国内外学者对香果树的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成果,梳理了前人研究的空白与不足。本文认为,目前对于香果树花芽分化,雌、雄配子体和胚胎发育的研究仍存在空白,缺少针对香果树与其他物种种间关系的研究,今后应借鉴森林大型监测样地的研究方法,综合各学科的技术手段对香果树开展长期系统的监测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香果树的濒危机制,做好香果树的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果树 珍稀植物 濒危机制 长期监测 生活史 种间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