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yamoya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范新华 黄祥龙 刘林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Moyamoya病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患者的DSA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DSA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侧支循环 ;并根据Suzuki分期对 31例患者 5 7个大脑半球...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Moyamoya病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 31例患者的DSA检查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DSA显示不同程度的颈内动脉分叉处血管狭窄或闭塞以及侧支循环 ;并根据Suzuki分期对 31例患者 5 7个大脑半球病变进行了分期 :属于Ⅰ期病变者有 4个大脑半球 ,Ⅱ期 10个 ,Ⅲ期 17个 ,Ⅳ期 12个 ,Ⅴ期 6个和Ⅵ期 8个。结论 DSA可清晰显示Moyamoya病血管狭窄的程度、闭塞部位及侧支循环的情况 ,并作出分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YAMOYA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诊断价值 大脑半球病变 侧支循环 血管狭窄 回顾性分析 DSA检查 分期诊断 动脉分叉 不同程度 闭塞部位 手术治疗 患者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对茎突综合征的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新菊 楼正才 金其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0-1011,共2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VR)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9例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观察茎突形态及走行并测量其长度和方位角。结果39例患者共48侧,其中茎突长度>30 mm 25侧(52.1%);茎...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VR)对茎突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9例临床诊断茎突综合征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三维容积重建,观察茎突形态及走行并测量其长度和方位角。结果39例患者共48侧,其中茎突长度>30 mm 25侧(52.1%);茎突内倾斜角>25°13侧(27.1%);前倾斜角>25°5侧(10.4%);分节型茎突17侧(35.4%);末端弯曲6侧(12.5%),颈动脉抵触茎突6侧。结论16层CT三维容积重建能清晰显示茎突长度、形态及方位角,血管造影可明确茎突与茎突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突 茎突综合征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膜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诊断评价 被引量:5
3
作者 范新华 方权 黄祥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7期430-431,共2页
关键词 脑膜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吕兴胜 范新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中12例单发,3例多发,共有18个病灶,其中位于顶叶的病灶6个,占33%;位于胼胝体3个,占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病理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例中12例单发,3例多发,共有18个病灶,其中位于顶叶的病灶6个,占33%;位于胼胝体3个,占17%;位于基底节3个,占17%;位于鞍区3个,占17%;位于小脑3个,占17%。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形态多为类圆形肿块或结节,大部分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个别较为明显。MRI平扫中,T1WI上12个病灶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其余6个呈低信号;在T2WI上9个病灶呈等信号,9个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呈团块状或结节状均匀明显强化,典型患者可见"握拳样"改变。结论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影像学及其他临床资料可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吕兴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89-1290,共2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2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由曲霉菌感染引起21例,表现为真菌球形成,CT表现为:(1)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5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结果本组25例真菌性鼻窦炎中由曲霉菌感染引起21例,表现为真菌球形成,CT表现为:(1)病变鼻窦多为单窦,以上颌窦多见,少数可为双侧多窦;(2)病变鼻窦多表现为密度不均匀的软组织影,密度相对较高,部分向鼻腔膨出;(3)多数病灶内可见沙粒样、小条片状、团块状钙化灶;(4)受累窦壁可见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可伴有轻度骨质破坏,但残存骨端伴有骨质硬化。由毛霉菌感染引起4例: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2例,CT表现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腔内均匀高密度影,呈毛玻璃样特征,病变密度明显高于相邻软组织;可有斑点状钙化灶。另外可见窦壁骨质侵蚀破坏1例,病变侵犯眼眶1例,但骨质破坏较明显。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具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可准确地显示病变累及的范围,对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格肉芽肿CT影像学误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新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2175-2176,共2页
目的:提高Wegener肉芽肿CT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10例临床误诊的Wegener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例眼眶受累及,眼肌增粗、结节状改变,视神经增粗,曾误诊感染性改变;7例肺部病变,其中2例表现为多... 目的:提高Wegener肉芽肿CT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1月至2007年12月10例临床误诊的Wegener肉芽肿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例眼眶受累及,眼肌增粗、结节状改变,视神经增粗,曾误诊感染性改变;7例肺部病变,其中2例表现为多发结节伴空洞误诊为肺结核,3例两侧肺散在小片状影误诊为肺炎,2例结节影误诊为肺癌。结论:Wegener肉芽肿累及多种器官,影像表现多样复杂,易误诊,应结合临床实验室及病理检查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韦格肉芽肿病 眼眶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