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模式探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吕鸿 熊燕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6期86-88,共3页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模式,档案的管理也应与之相匹配。文章在探讨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任务和内容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存在的文件材料散乱、管理手段落后、机构设置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对高校二级学...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模式,档案的管理也应与之相匹配。文章在探讨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的任务和内容基础上,分析了目前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存在的文件材料散乱、管理手段落后、机构设置不健全等问题,通过对高校二级学院档案管理实行分级管理模式的基本原则、基础保障等方面的探析,最后提出了二级学院档案实行分级管理的有效手段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二级学院 档案管理 管理模式 分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修课“文学名著鉴赏”的三段式教学方法探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庆华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1,64,共3页
"文学名著鉴赏"三段式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主动建构鉴赏文学作品的知识、培养独立自主地解读文学作品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教师示范性地解读文学名著;第二阶段:教师、学生讨论式地解读文学名著;第三阶段... "文学名著鉴赏"三段式教学方法,对于大学生主动建构鉴赏文学作品的知识、培养独立自主地解读文学作品之能力,是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是:第一阶段:教师示范性地解读文学名著;第二阶段:教师、学生讨论式地解读文学名著;第三阶段:学生独立自主地解读文学名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名著鉴赏” 三段式教学模式 探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花》:食、色、音交响的当代“清明上河图”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永涛 陈旭光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28,共7页
《繁花》绽放,俨然一阙致敬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上海的年代绝唱;《繁花》谢幕,不啻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海派食味”文化盛筵。直观而言,《繁花》的导演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 《繁花》绽放,俨然一阙致敬当代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上海的年代绝唱;《繁花》谢幕,不啻一场色香味俱全的“海派食味”文化盛筵。直观而言,《繁花》的导演王家卫以高度作者性、风格化、电影化的语言,以及诗意化表现性场景,非情节剧化的叙事结构,讲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变革中的上海和上海人。但对于导演王家卫而言,或许只有两个时代令其念念不忘地反复呈现,繁复雕凿:一个是20世纪60年代,另一个是20世纪9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情节剧 清明上河图 《繁花》 电影化 诗意化 当代中国改革 风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馆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整合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吕鸿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7-129,共3页
担负着国家和人民文化服务使命的文化职能部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三馆也在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中存在着交叉管理、重复浪费,前期保护力度不够,后续工作不完善,长期缺乏有效共... 担负着国家和人民文化服务使命的文化职能部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三馆也在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中存在着交叉管理、重复浪费,前期保护力度不够,后续工作不完善,长期缺乏有效共享机制和理论支持等问题,建立三馆协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整合机制,将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共享程度更高,在更广范围内得到传播和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非物质文化遗知识 协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口述档案 被引量:35
5
作者 吕鸿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0-182,共3页
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以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受这种隐蔽、师承方式的局限,其生存状况十分脆弱。非物质文化"群体记忆,口传心授"的传承特点,决定了口传资料、口传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 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以靠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受这种隐蔽、师承方式的局限,其生存状况十分脆弱。非物质文化"群体记忆,口传心授"的传承特点,决定了口传资料、口传档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鉴于口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主导作用,口述档案的定义不易过窄,应该涵盖"口述历史、口述资料、口头传说、活档案"等口述资料。否则,对非物质文化保护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档案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龙年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1-35,共5页
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收效甚微,关键在于没有朝着“不需要教”的目标努力。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师要改变“逐句讲... 叶圣陶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收效甚微,关键在于没有朝着“不需要教”的目标努力。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想境界,语文教师要改变“逐句讲解”和“精批细改”的陈旧方法,注重启发诱导,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急管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9
7
作者 吕鸿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7,共5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公共财富,发挥着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但政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急管理能力非常有限,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特点,使得对其在非常态下的应急管理存在很大的阻力。在我国应急管理模式从...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公共财富,发挥着继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但政府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急管理能力非常有限,且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特点,使得对其在非常态下的应急管理存在很大的阻力。在我国应急管理模式从综合减灾模式向全面危机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下,结合5.12地震中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急保护,可以启发我们找到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急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应急管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 促进高校教学档案规范化建设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鸿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6期85-87,共3页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对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要检测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评估工作需要档案材料作凭证,但为评估而精心组织的评估档案,表现太强的功利性;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组建的评估档案,打乱了原有高校分类和整理基础,...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是对高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重要检测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评估工作需要档案材料作凭证,但为评估而精心组织的评估档案,表现太强的功利性;依据评估指标体系组建的评估档案,打乱了原有高校分类和整理基础,也有悖于开展评估工作的意义。以评估为契机,促进高校档案规范化建设,深化检索,加强档案信息开发,满足各方面工作利用需求,才是高校档案建设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评估 档案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弈与整合:乡村民主化进程中的宗族性政治参与分析——以村民自治为视阈 被引量:3
9
作者 龚志伟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45,共3页
村民自治为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也为各种乡村力量角逐公共权力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和社会分化等多因素影响下而呈现“复兴”之势的宗族性政治参与,对村民自治及其所引导的乡村民主化进... 村民自治为当代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化的平台,也为各种乡村力量角逐公共权力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和合法性入口。近年来在传统文化和社会分化等多因素影响下而呈现“复兴”之势的宗族性政治参与,对村民自治及其所引导的乡村民主化进程的影响日益明显,并呈现出双重效应。完善农村政治参与的法制建设,因势利导加强宗族性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整合,提高农民政治参与素质和扩大制度化政治参与渠道,是完成宗族性政治参与的现代民主化整合的基本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性政治参与 村民自治 乡村民主 博弈 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校文科学生的养成教育——叶圣陶教育思想的启示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龙年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79,共2页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历来倡导要对广大学生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认为文科学生必须养成勤于阅读,随时写作,自改文章,认真写字和常查词典等良好习惯。叶圣陶有关养成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对于当代高校文科学生学做新人以及推动高校文科...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历来倡导要对广大学生进行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认为文科学生必须养成勤于阅读,随时写作,自改文章,认真写字和常查词典等良好习惯。叶圣陶有关养成教育的一系列论述,对于当代高校文科学生学做新人以及推动高校文科教学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养成教育 语文习惯 现实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语文地名注释教学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美娟 项菁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7-29,共3页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地名注释首先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出现的,它在文化上的意义往往被教学所忽视。地名是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现代地名学的开拓者之一谭其骧先生曾说:“地名是各个历史...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地名注释首先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出现的,它在文化上的意义往往被教学所忽视。地名是语言中的专有名词,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是非常丰富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现代地名学的开拓者之一谭其骧先生曾说:“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它记录了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辉煌;记录了战争、疾病、浩劫与磨难;记录了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记录了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地理、语言、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地名学 教学 注释 历史地理学家 文化信息 人类活动 学习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革命在《阿Q正传》中的能指与所指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俊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29,共5页
关键词 《阿Q正传》 辛亥革命 能指 鲁迅思想 本质问题 中国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与党内和谐的理论及其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宗侠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1-35,共5页
党内民主和党内和谐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既有过去对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也有当前对党内和谐问题的思索。党内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基础,没有党内民主,就不可能有党内和谐。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 党内民主和党内和谐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既有过去对党内民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也有当前对党内和谐问题的思索。党内民主是党内和谐的前提、基础,没有党内民主,就不可能有党内和谐。只有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和谐建设,才能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向前发展,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内民主 党内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叶圣陶对我国语言改革的贡献
14
作者 徐龙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2-145,共4页
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他认为思想全都依傍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定型,语言和思想是“二而一”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绝对不能视为小节,我们都应该花气力认真学好;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化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与每一... 叶圣陶是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他认为思想全都依傍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定型,语言和思想是“二而一”的;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绝对不能视为小节,我们都应该花气力认真学好;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化不仅仅是语言问题,它与每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及各行各业乃至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都直接相关,必须高度重视,努力实践。叶圣陶对语言的本质、功用和汉语规范化诸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精辟的见解,为推进我国语言的纯洁、健康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思想与语言 交流工具 语言教育 汉语规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与高师院校写作教学
15
作者 徐龙年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2007年第10期46-47,共2页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习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长期坚持叙写真情实感,写完之后自己反复认真修改,除此之外并无其...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学习一定的写作理论知识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认真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并长期坚持叙写真情实感,写完之后自己反复认真修改,除此之外并无其他任何捷径可走。高师院校的写作课教学质量如何,对提高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整体写作水平关系至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圣陶 高师院校 写作教学 多写 自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文化视野下的制度文明建设
16
作者 曹寄奴 《理论月刊》 2006年第6期98-100,共3页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文化与制度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共存共处的状态,法律文化与制度文明之间不仅存在历史关联而且存在内容关联。法治是现代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联结点,它不仅是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目标而...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法律文化与制度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共存共处的状态,法律文化与制度文明之间不仅存在历史关联而且存在内容关联。法治是现代法律文化与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联结点,它不仅是现代法律文化建设的目标而且也是当代中国制度文明建设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制度文明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观察与观察能力的培养
17
作者 徐龙年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9期24-26,共3页
观察与写作活动的关系极为密切,它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前提,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点燃创作契机的火种。要提高观察能力,必须学会透过现象抓住实质,认真细致、善于比较,坚持长期反复进行,并养成勤写观察笔记的好习惯。
关键词 观察 写作 观察能力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