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珊瑚结构材料对水溶液中磷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月 卜岩枫 +3 位作者 孙庆业 汪维峰 黄栋 蔡晨晨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6-70,76,共6页
将建筑垃圾、废水泥浆再利用,合成复合珊瑚结构材料。利用XRF、BET、SEM、XRD、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表征实验和吸附等温实验分析其吸附机制。分别探究了固液比、振荡速度、接触时间、初始pH和溶液中磷的初始浓度对吸附量及吸附速率... 将建筑垃圾、废水泥浆再利用,合成复合珊瑚结构材料。利用XRF、BET、SEM、XRD、FTIR对样品进行表征,通过表征实验和吸附等温实验分析其吸附机制。分别探究了固液比、振荡速度、接触时间、初始pH和溶液中磷的初始浓度对吸附量及吸附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珊瑚结构材料对磷的吸附以单层化学吸附为主,填料对磷酸根的吸附容量与填料含量、初始磷酸盐含量呈正相关,与振荡速度呈负相关,pH对平衡吸附量的影响不大,实际最大吸附容量为9.442 mg/g。吸附动力学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线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程度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表征 磷酸盐 等温吸附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垦年限对滨海滩涂围垦区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陈海生 李震宇 +3 位作者 黄栋 陈韬略 卜岩枫 蔡晨晨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0-125,I0007,共7页
采用酶活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台州湾光滩湿地和不同围垦年限滩涂湿地中的土壤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样中共得到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1124个,分属于12门、35纲、71目、129科、209属;围垦滩涂... 采用酶活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台州湾光滩湿地和不同围垦年限滩涂湿地中的土壤酶活性及真菌群落结构变化。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各土样中共得到真菌操作分类单元(OTU)1124个,分属于12门、35纲、71目、129科、209属;围垦滩涂湿地的土壤真菌多样性指数与群落丰富度指数均显著提高。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是台州湾围垦滩涂湿地或光滩湿地中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球囊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围垦后总体增加,壶菌门的相对丰度随着围垦年限的延长呈下降趋势。根生壶菌属(Rhizophydium)、子囊菌门未分类属(Ascomycotaunclassified)、球囊霉属(Glomus)、伞菌目未分类属(Agaricalesunclassified)、被孢霉属(Mortierella)、红菇属(Russula)是研究区光滩湿地或不同围垦年限滩涂湿地中土壤真菌的优势菌属。镰孢霉属(Fusarium)在光滩湿地中未检测到,但随着围垦年限的延长其相对丰度逐渐增高。在围垦初期,围垦滩涂湿地土壤中的淀粉酶、脲酶、脱氢酶的活性都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围垦39年时达最大值;此后随着围垦年限的延长,各土壤酶活性变化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群落结构 滩涂湿地 围垦年限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TiO_(2)光催化膜处理贾鲁河河水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闫亮 周敏 +7 位作者 黄新文 蒋安桦 周乾鑫 宋爽 盛晟 马骏超 黄栋 张歌珊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844-1851,共8页
我国对地表水污染的大力治理已初见成效,但仍有一些地区(如我国中西部缺水地区)的地表水存在污染问题.缺水地区河道生态恢复缓慢,利用光催化膜对河水进行原位治理可辅助这类地区河道的综合整治.研究利用溶液流延法复合真空热处理法制得... 我国对地表水污染的大力治理已初见成效,但仍有一些地区(如我国中西部缺水地区)的地表水存在污染问题.缺水地区河道生态恢复缓慢,利用光催化膜对河水进行原位治理可辅助这类地区河道的综合整治.研究利用溶液流延法复合真空热处理法制得具有可见光活性的TiO_(2)光催化膜(N/C-TiO_(2)),利用扫描电镜表征光催化膜的形貌特征,通过其水处理效果评价其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①光催化膜材料表面暴露有TiO_(2)纳米颗粒团聚物,TiO_(2)纳米颗粒通过桥接成功生长在基体的表面,为催化剂在膜材料中的稳定性提供条件.②热处理温度对N/C-TiO_(2)膜光催化性能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40℃热处理的N/C-TiO_(2)膜(140-N/C-TiO_(2)膜)的可见光催化活性优于120℃热处理的N/C-TiO_(2)膜(120-N/C-TiO_(2)膜),140-N/C-TiO_(2)膜在太阳光下对化学需氧量(COD_(Cr))的处理水平高达100%.③光催化膜在自然光照下对贾鲁河河水的处理应用结果表明,N/C-TiO_(2)膜在降低河水COD_(Cr)、NH 3-N和TP浓度方面优于P25 TiO_(2)膜,其中,N/C-TiO_(2)膜对COD_(Cr)和BOD_(5)的日平均去除率分别达50.0%和31.9%,COD_(Cr)/BOD_(5)(浓度之比)由0.246升至0.358.④膜循环利用试验结果表明,经多次循环使用,降解效率趋于稳定,仅降低了9.5%,说明该膜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研究显示,N/C-TiO_(2)膜光催化技术可作为优良的地表水处理的原位治理技术,可用于辅助缺水地区的河道治理工作,实现地表水水质的改善,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TiO_(2)膜 降解 可见光活性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底质条件下沉水植物的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蔡晨晨 汪维峰 +6 位作者 卜岩枫 黄栋 刘秋亚 王飞飞 黄顺 林媛媛 周国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3期14-17,25,共5页
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是水生态修复中的核心措施之一,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水体底部条件对沉水植物定植与存活有着直接限制。在我国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水体多种复杂的底部条件,如沙质土、卵石底、新开挖硬质底部、硬化处... 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是水生态修复中的核心措施之一,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制约,水体底部条件对沉水植物定植与存活有着直接限制。在我国的水生态修复工程实践中,常常会遇到水体多种复杂的底部条件,如沙质土、卵石底、新开挖硬质底部、硬化处理的底部等。在这些复杂底部条件下,往往很难直接实现沉水植物的定植和恢重。总结分析了典型的水体底部条件对沉水植物定植、生长和繁殖的影响,以及目前不同底部条件下沉水植物恢复的技术应用和研究进展。基于目前国内外技术研究及工程实践现状,建议在综合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恢复、生态保育等方面加强复杂底质水体沉水植物恢复的复合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复杂底质 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