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伤一号对脊柱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夏冬 冯智英 刘建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409-1411,共3页
目的:探讨骨伤一号对脊柱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身体机能改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疾病经手术治疗97例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单纯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治疗,治疗组48... 目的:探讨骨伤一号对脊柱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身体机能改善作用。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疾病经手术治疗97例患者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单纯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治疗,治疗组48例患者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联合骨伤一号。分析两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体内炎性因子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24 h、48 h均有明显改善(P<0.05),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镇痛药物用量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恶心、眩晕和低血压等现象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IL-6水平在手术结束与术后24、48 h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IL-10水平在术后24、48 h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伤一号用于脊柱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显著减少舒芬太尼的不良反应,有效调节机体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机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术后镇痛 骨伤一号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2
作者 赵鹏程 徐丽丽 李艳玲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82-687,共6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局部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Dex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Dex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靶控输注丙泊酚在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局部消融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8例,随机分为Dex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方案,Dex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5μg/kg,后续以0.2~0.4μg·kg^(-1)·h^(-1)泵入)。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术中镇痛效果,麻醉满意度,两组麻醉期间的血流动力学和血氧饱和度以及术中循环呼吸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Dex组无明显差异(t=1.010,P=0.316),而Dex组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苏醒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5.174,9.703,32.866,P=0.000,0.000,0.000)。Dex组患者穿刺时和消融时的行为疼痛量表(BP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78,9.451,P=0.000,0.000),麻醉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t=6.887,P=0.000)。与T_0时刻相比,两组患者T_1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T_1、T_2、T_3时刻血氧饱和度(Sp O_2)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其中,Dex组患者的HR、MAP和Sp O_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T_0和T_4时刻相比,对照组T_2、T_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且对照组T_2、T_3时刻的HR和MAP均明显高于Dex组(P<0.05),而Dex组T_0、T_2、T_3、T_4时刻的HR和MAP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呼吸循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3%,显著高于Dex组的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1,P=0.040)。结论:在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治疗中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明显减少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对循环和呼吸指标的干扰较小,并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射频消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右美托咪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与自噬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龙嘉琪 李跃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58-1562,共5页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多种原因导致的肺脏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肺脏血流灌注后肺组织损伤加重的现象,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中,其自噬活性随疾病特点及发展阶段而发生变化。因此,深入探讨炎症与...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在多种原因导致的肺脏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肺脏血流灌注后肺组织损伤加重的现象,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肺组织炎症反应中,其自噬活性随疾病特点及发展阶段而发生变化。因此,深入探讨炎症与自噬的关系,对维持细胞自噬稳态,改善缺血再灌注所导致的肺损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炎症和自噬及其交互作用对肺组织缺血再灌注的调控机制,旨在为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疗及预后改善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炎症 自噬 肺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肺动脉压的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制备
4
作者 龙嘉琪 赵文丽 +2 位作者 彭发全 吴蓓 李跃兵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4-31,39,共9页
目的通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测量实验兔肺动脉压,结合解剖及病理改变,探讨该法制备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中心静脉导管末端塑形后在导丝引导下经兔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行动态肺动脉压... 目的通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测量实验兔肺动脉压,结合解剖及病理改变,探讨该法制备兔急性肺栓塞模型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中心静脉导管末端塑形后在导丝引导下经兔颈内静脉置入肺动脉,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行动态肺动脉压监测。经中心静脉导管注射自体血栓,建立兔急性肺栓塞模型。根据目标肺动脉压力来控制注入血栓数量,可得到严重程度和栓塞范围较为一致的急性肺栓塞模型。结果造模成功率100%,栓塞后肺动脉压、血压、心率与栓塞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解剖证实导管在肺动脉主干,病理检查发现肺动脉及肺小动脉存在血栓。结论经颈静脉送入中心静脉导管建立兔急性肺栓塞模型,既能保证栓子的完整性,又能够获得连续且准确的肺动脉压力数据,有效地建立了一种栓塞范围和严重程度可控的动物模型。该方法成功率较高、操作简便、使用经济,为急性肺栓塞诊治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肺动脉压 中心静脉导管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