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病患者定植或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英英 赵越超 +7 位作者 王博 吴迪炯 李秋爽 沈一平 沈建平 曹俊敏 林圣云 叶宝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2-1198,共7页
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定植或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临床特征及对病死率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CRPA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定植或感染CRP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患者的住院时间... 目的:观察血液病患者定植或感染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CRPA)的临床特征及对病死率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疗CRPA提供依据。方法:以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定植或感染CRP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患者的住院时间、原发病治疗方案、粒细胞数、既往感染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临床资料,同时分析患者在CRPA感染治疗期间的抗生素方案以及治疗疗效、30 d及长期生存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9例患者,分为CRPA感染组43例,CRPA定植组1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P=0.003)、粒细胞缺乏(P<0.001)、30 d内暴露3代以上头孢及替加环素(P=0.035,P=0.017)为发生CRPA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COG评分为3/4分(OR=10.815,95%CI:1.260-92.820,P=0.030)、粒细胞缺乏(OR=13.82,95%CI:2.243-85.176,P=0.005)是发生CRPA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CRPA定植组和感染组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14.134,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RPA感染患者30 d生存的影响因素为粒细胞缺乏(P=0.022)、软组织感染(P=0.03)和CRPA感染的前次住院时间(P=0.041)。COX回归分析显示,影响CRPA感染患者30 d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粒细胞缺乏(HR=3.229,95%CI:1.093-3.548,P=0.034)。结论:血液病患者CRPA感染后病死率高、预后差。血流感染及软组织感染是主要死亡原因。对于高度怀疑CRPA感染且存在高危风险患者应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特征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2
作者 张新荷 冯佳 +8 位作者 谭正伟 赵越超 胡慧瑾 陈均法 武利强 俞庆宏 吴迪炯 叶宝东 刘文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8-1235,共8页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性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及出现时间,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3(9~56)岁,其中53例患者发生EBV再激活,总发生率67.9%,发生EBV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3(13,416)d。EBV再激活患者中,单纯EBV血症49例(62.8%),可能的EBV疾病2例(2.6%),已经证实的EBV疾病(PTLD)2例(2.6%)。单因素提示,移植时患者年龄<40岁、脐血辅助回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干细胞回输前使用利妥昔单抗干预是EBV再激活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P<0.05)。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8.2%,EBV病病死率为50.0%,PTLD病死率为100%。EBV再激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5.3%,EBV未激活患者2年生存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但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低于未使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EBV再激活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7/Treg细胞失衡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3
作者 杨友卫 郑智茵 姚红章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4-218,共5页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以效应T细胞功能亢进导致造血组织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A与Th17细胞数量增加及Treg细胞数量减少密切相关,且Th17和Treg细胞功能上相互拮抗。动物实验表明,IL-17抗体...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是一种以效应T细胞功能亢进导致造血组织损伤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AA与Th17细胞数量增加及Treg细胞数量减少密切相关,且Th17和Treg细胞功能上相互拮抗。动物实验表明,IL-17抗体靶向治疗及Treg细胞回输治疗均可改善免疫介导的AA小鼠骨髓衰竭状态。本文就Th17/Treg细胞与AA关系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探讨AA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本综述讨论的主要问题有:Th17/Treg细胞一般生物学特性,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及相关细胞因子,Th17/Treg细胞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7细胞 TREG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MSC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姝 项静静 +3 位作者 沈英英 林圣云 曾宇晴 沈建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5-1932,共8页
目的:评估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进行骨髓MSC分离及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A患者... 目的:评估VEGF-Notch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标本,进行骨髓MSC分离及鉴定,应用Western blot检测AA患者骨髓(BM)中VEGF-Notc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VEGF,VEGFR,Notch-1,Jagged1,Delta-like1和hes1)的表达。在MSC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VEGF(100 ng/ml)和DAPT(γ-secretase inhibitor)(10μmol/L),以活化和抑制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和流式细胞术评估AA患者MSC的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应用油红0染色法检测成脂分化。结果:AA患者MSC中VEGF-Notch信号通路受到明显抑制(P<0.05)。VEGF和DAPT的干预分别激活和抑制AA患者MSC中的VEGF-Notch信号传导。CCK8检测结果显示,VEGF的干预明显促进MSC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VEGF通过阻断S期细胞显著抑制MSC的凋亡(P<0.05)。结论:VEGF-Notch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可能恢复AA患者MSC的增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Notch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CVAD/MA+G-CSF对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作用的研究
5
作者 陈均法 郑智茵 +2 位作者 沈建平 沈一平 周郁鸿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2期1410-1413,共4页
目的:探讨Hyper-CVAD/MA中的MA(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性。方法:25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对照组)和Hyper-CVAD/MA+G... 目的:探讨Hyper-CVAD/MA中的MA(甲氨喋呤+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有效性。方法:25例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环磷酰胺+G-CSF方案(对照组)和Hyper-CVAD/MA+G-CSF方案(研究组)动员造血干细胞,观察动员效果、安全性。结果:研究组都1次采集成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采集次数(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采集的CD34+细胞总数分别为(5.45±4.63)×106/kg、(3.04±0.74)×106/kg,差异变化相近(P>0.05);两组感染发生率相仿(P>0.05);两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yper-CVAD/MA+G-CSF方案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安全、有效、易于操作、又可起到移植前体内净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Hyper-CVAD/MA方案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3和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协同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邓姝 沈建平 +1 位作者 沈一平 周郁鸿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VK3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标记法检测凋...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VK3对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DNA电泳、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标记法检测凋亡,观察As2O3联维生素K3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同时通过RT-PCR检测VEGF表达来观察VK3、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两者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VK3和As2O3二者均可明显抑制RPMI8226细胞系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Bcl-2mRNA的表达、诱导调亡,这种效应具有时间与剂量依赖性;二者间具有协同作用。经VK3和As2O3作用后的RPMI8226细胞出现凋亡细胞的特征;维生素K3(VK3)、As2O3单独及联用作用于RPMI8226细胞DNA凝胶电泳可见明显的梯形条带。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VK3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减少。RT-PCR检测表明RPMI8226细胞经VK3、As2O3单独及联合作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明显降低。结论:VK3、As2O3单用及联用对RPMI8226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和诱导凋亡作用,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可能通过VEGF表达降低而起作用。VK3和As2O3在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中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3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RPMI8226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3增强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邓姝 沈建平 +4 位作者 沈一平 林圣云 胡致平 郑智茵 周郁鸿 《世界中医药》 CAS 2012年第5期448-449,共2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K3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生长抑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 目的:探讨维生素K3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生长抑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噻唑氮蓝比色法检测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联合维生素K3对RPMI8226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单用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与单用As2O3相比,As2O3联合维生素K3作用于RPMI8226细胞48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期减低,并有凋亡峰。结论:维生素K3可以增强As2O3对RPMI8226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K3 三氧化二砷 多发性骨髓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