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c-mycDNA甲基化水平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庆生 桑怡 +3 位作者 蔡丹莉 陈芝芸 来丽群 张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胃黏膜c-myc DNA甲基化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差异,探讨中医证型与癌基因之间的关系,寻求这些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80例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CAG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2... 目的:通过观察胃黏膜c-myc DNA甲基化水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不同中医证型间的差异,探讨中医证型与癌基因之间的关系,寻求这些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方法:(1)根据纳入标准,选取180例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诊断为CAG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2)C-14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检测;(3)采焦磷酸测序法检测72例患者胃黏膜中的c-myc DNA甲基化表达。(4)分析不同中医证型的c-myc DNA甲基化水平差异及其相关性,分析CAG不同中医证型及甲基化与Hp感染的相关性。结果:(1)c-myc基因甲基化率在CAG中医各证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证型中c-myc基因甲基化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痰湿凝结>脾胃虚寒>气血双亏>肝胃不和。与肝胃不和组比较,痰湿凝结、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脾胃虚寒组比较,胃热伤阴、瘀毒内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气血双亏组比较,痰湿凝结、瘀毒内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AG中医各证型c-myc基因甲基化与Hp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中医各证型间Hp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Hp感染由高到低依次是肝胃不和>痰湿凝结>瘀毒内阻>胃热伤阴>脾胃虚寒>气血双亏。结论:(1)c-myc DNA甲基化率与CAG中医各证型有一定相关性。(2)CAG不同中医证型Hp表达存在差异,且实证阳性感染率较虚证更高,中医各证型c-myc DNA甲基化与Hp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中医证型 DNA甲基化 幽门螺旋杆菌(H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和肝组织SOD和MDA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洁 刘庆生 +2 位作者 王小奇 蔡丹莉 陈芝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1期2387-2390,共4页
目的:探讨三七对酒精性肝病大鼠体内SOD和MDA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均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在模型制备的同时,每天下午灌服给药。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 目的:探讨三七对酒精性肝病大鼠体内SOD和MDA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均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在模型制备的同时,每天下午灌服给药。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SOD水平较正常组降低(P<0.05),三七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SOD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肝组织MDA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三七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MDA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三七可提高ALD大鼠肝组织及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抑制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三七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NF-κB、cyclinD1和p1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庆生 蔡丹莉 +3 位作者 陈芝芸 叶彬 来丽群 桑怡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8期1979-1982,I0021,共5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NF-κB、cyclinD1和p16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56只,采用以MNNG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处死10只大鼠经病理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46只造模...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胃癌前病变大鼠NF-κB、cyclinD1和p16表达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56只,采用以MNNG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处死10只大鼠经病理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46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各12只和胃复春组10只,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治疗12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测定大鼠NF-κB、cyclinD1和p16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NF-κBp65/IκBα表达明显升高(P<0.01)。药物治疗后,益气活血高剂量组、胃复春组大鼠胃组织NF-κBp65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IκBα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组织cyclinD1和p16明显升高(P<0.01,P<0.05);药物治疗后,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及胃复春组大鼠胃组织cyclinD1表达较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益气活血高剂量组大鼠胃组织p16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可能通过减少致炎因子激活的NF-κB信号通路抑制cyclinDl,上调p16表达防治胃癌前病变,这可能是其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方 胃癌前病变 核转录因子-ΚB 细胞周期素D1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孟爱红 陈芝芸 严茂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10期2095-2097,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建立雄性SD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以不同剂量的GbE灌胃6周进行干预;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l4建立雄性SD大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同时以不同剂量的GbE灌胃6周进行干预;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肝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纤维化,肝细胞的凋亡指数和Bax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Bcl-2表达则较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不同剂量的GbE能减轻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P<0.01、P<0.05),促进肝组织中Bcl-2表达的同时抑制Bax的表达(P<0.01、P<0.05),减少肝细胞的凋亡(P<0.01)。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的抗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Bcl-2和Bax的表达,减少肝细胞的凋亡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肝纤维化 BCL-2 BAX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庆生 蔡丹莉 +2 位作者 叶彬 桑怡 陈芝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161-1163,共3页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56只,采用以MNNG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处死10只大鼠经病理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46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胃癌前病变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和造模组56只,采用以MNNG损伤为主的综合法复制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随机处死10只大鼠经病理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46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2只、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各12只和胃复春组10只,分别给予益气活血方、胃复春混悬液灌胃治疗12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正常组降低,其中IL-8水平明显降低(P<0.01);药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及胃复春组大鼠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P<0.01,P<0.05);胃复春组大鼠血清IL-8水平较益气活血高、低剂量组升高(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可改善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胃黏膜组织病理学,调节TNF-α和IL-6、IL-8水平可能是其防治胃癌前病变大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法 胃癌前病变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中脂质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温秀梅 陈芝芸 +1 位作者 严茂祥 何蓓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9期1987-1989,共3页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中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40只,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分别在实验第2、4、8周和第12周末每组各随机处理10只,检测血清TG、CHOL、HDL-...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中脂质代谢的变化情况。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40只,正常组喂以普通饲料,模型组喂以高脂饲料,分别在实验第2、4、8周和第12周末每组各随机处理10只,检测血清TG、CHOL、HDL-C、LDL-C、FFA、ALT、AST和肝组织匀浆TG、CHOL含量变化,肝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喂养高脂饲料2周后即出现血清CHOL、LDL-C、FFA增高、HDL-C降低等明显的血脂紊乱和肝组织TG、CHOL含量增加、肝细胞的脂肪变;在连续喂养4周至12周血脂异常持续存在但不明显加重,而肝脏TG、CHOL含量进一步增加、肝细胞脂肪变程度也逐渐加重,至12周出现明显肝组织炎细胞浸润和血清ALT、AST水平增高;血清TG水平在4周较同期正常组明显增高而12周则较同期正常组显著降低。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NASH形成,同时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的紊乱,且血脂的变化与脂肪肝的程度存在着不平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酒精性肝病形成中肝脏HIF-1α VEGF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姚俊娜 陈芝芸 +1 位作者 严茂祥 何蓓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2期2535-2538,共4页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基因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常规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4、8、14...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基因在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以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动物模型,常规HE和Masson染色动态观察4、8、14周时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程度的变化;XOD法检测血清SOD活性,TBA法检测血清MDA含量;ELISA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含量;RT-PCR技术动态检测肝组织HIF-1α及其下游分子VEGF mRNA的表达。结果:随着饮酒时间的延长大鼠血清MDA含量和肝组织TNF-α水平、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逐渐增加,血清SOD活性逐渐降低,同时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和炎症程度逐渐加重;在造模4周,血清MDA和SOD水平、肝组织TNF-α含量、HIF-1αmRNA和VEGFmRNA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造模8周MDA和TNF-α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SOD活性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P<0.05),HIF-α、VEGF mRNA表达较正常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至造模14周时MDA和TNF-α含量、HIF-1α和VEGF mRNA表达均较正常组及模型4周组显著增高(P<0.01、P<0.05),SOD活性则明显降低;相关性分析显示,HIF-1αmRNA表达水平与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炎症程度、VEGFmRNA表达、TNF-α含量及血清MDA水平均呈明显的正相关,而与血清SOD活性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P<0.05)。结论:HIF-1α及其下游因子VEGF参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SREBP1c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苏艳霞 荀运浩 +1 位作者 陈芝芸 施军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48-154,共7页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35只,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连续14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ALD模型,同时...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肝病(ALD)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表达的影响。方法: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30只,模型组35只,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各15只,连续14周白酒-玉米油-吡唑混合液灌胃建立ALD模型,同时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分别灌服1.2、0.6 g/(kg.d)的三七粉及0.1 g/(kg.d)的硫普罗宁;4周、8周、14周分别处死正常组大鼠10只,模型组8只;14周处死剩余大鼠。光镜观察肝脂肪变、炎症及纤维化程度,RT-PCR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及其下游靶基因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脂肪酸合成酶(FAS)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1)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较同期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2)正常组大鼠肝脏可见一定量SREBP1c、ACS、FAS mRNA表达,随时间延长模型组大鼠3个基因的表达均逐步增加,8周、14周时较正常组和模型4周组明显增高(P<0.01或0.05)。(3)模型8周、14周组较同期正常组肝组织SREBP1c表达明显增高(P<0.01或0.05)。(4)三七高、低剂量组及硫普罗宁组大鼠14周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肝脏SREBP1c蛋白以及3个目标基因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或0.05)。结论:三七可明显减轻ALD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抑制肝脏脂代谢关键信号分子SREBP1c mRNA和蛋白及其靶基因ACS、FASmRNA的表达,从而改善肝组织病理,阻止ALD的慢性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三七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血清TNF-α IL-6 IL-8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刘庆生 蔡丹莉 +2 位作者 张洁 王小奇 陈芝芸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19-321,共3页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在模型制备同时,每天下午分别灌服给药,连续14周。ELISA法检测肿瘤...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大鼠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三七高、低剂量组和硫普罗宁组,连续14周建立酒精性肝病模型。在模型制备同时,每天下午分别灌服给药,连续14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6、IL-8水平。常规HE及Masson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的脂肪变、炎症化程度。结果:酒精性肝病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计分、血清TNF-α、IL-6、IL-8水平明显增高(P<0.01,P<0.05);三七高、低剂量组,硫普罗宁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及炎症程度、血清TNF-α、IL-6、IL-8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1,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NF-α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60,P<0.01),血清IL-6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47,P<0.01)血清IL-8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程度计分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三七可明显减轻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三七能调节细胞因子网络,抑制ALD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生成;这可能是其有效防治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疾病 三七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