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声生教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证经验 被引量:27
1
作者 孟梦 周强 +1 位作者 朱春洋 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838-842,共5页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疑难病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 病案一体化 数据挖掘 临证经验 组方用药 @张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得利珠单抗与乌司奴单抗作为初治生物制剂在中重度活动期克罗恩病患者中的疗效比较研究
2
作者 刘浏 徐文航 +1 位作者 吕宾 范一宏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48-953,961,共7页
背景维得利珠单抗(VDZ)和乌司奴单抗(UST)均可有效治疗克罗恩病(CD)。然而,两者作为CD患者的初治生物制剂的比较研究较少。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VDZ和UST在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中作为初治生物制剂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究与临床疗效相关... 背景维得利珠单抗(VDZ)和乌司奴单抗(UST)均可有效治疗克罗恩病(CD)。然而,两者作为CD患者的初治生物制剂的比较研究较少。目的比较真实世界中VDZ和UST在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中作为初治生物制剂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究与临床疗效相关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使用VDZ或UST作为初治生物制剂治疗中重度CD患者资料。评估治疗14周和52周的临床疗效及治疗52周的内镜疗效和药物维持治疗率,分析治疗52周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并记录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72例CD患者,其中VDZ27例,UST45例;共67例完成14周治疗(VDZ24例,UST43例),57例完成52周治疗(VDZ 18例,UST 39例)。UST和VDZ治疗14周时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T和VDZ治疗52周时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ST和VDZ治疗52周时的内镜应答率和内镜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2周药物维持治疗率方面,UST[86.7%(39/45)]高于VDZ[66.7%(18/27)](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5,95%CI=0.938~0.993)、治疗14周临床应答(OR=8.483,95%CI=1.699~42.352)是UST治疗52周临床缓解的影响因素(P<0.05)。因单因素分析中没有发现VDZ治疗52周临床缓解影响的因素,故未进行多因素分析。VDZ[7.4%(2/27)]和UST[4.4%(2/45)]治疗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T作为初治生物制剂在中重度活动期CD患者中的临床和内镜疗效与VDZ相当,但UST治疗52周的药物维持治疗率高于VDZ。年龄和UST治疗14周临床应答与UST治疗第52周的临床缓解存在相关性。两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维得利珠单抗 乌司奴单抗 生物制剂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学及实验验证S100A8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致炎基因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强 赵旦娅 钦丹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41-2246,2256,共7页
目的: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的致炎因子。方法:从GEO中纳入3组人类基因芯片数据集,R软件分析其中两组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合研究前期UC大鼠基因芯片的前20个DEGs取交集后筛选UC的核心基因。在另一个人类芯片数据集中利用ROC... 目的:寻找溃疡性结肠炎(UC)的致炎因子。方法:从GEO中纳入3组人类基因芯片数据集,R软件分析其中两组数据集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结合研究前期UC大鼠基因芯片的前20个DEGs取交集后筛选UC的核心基因。在另一个人类芯片数据集中利用ROC曲线评估核心基因的敏感度和特异度,CIBERSORT分析核心基因与免疫细胞的关系,蛋白互作(PPI)网络图识别与核心基因共表达的蛋白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将核心基因与治疗UC的抗炎中药进行分子对接,通过体外实验验证核心基因与炎症的相关性以及抗炎中药对核心基因的作用。结果:S100A8是UC的核心基因,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AUC=0.953),S100A8与中性粒细胞、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单核细胞等免疫炎症细胞呈正相关,PPI及功能富集分析发现S100A8与RAS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TOR信号通路等炎症通路相关,抗炎中药雷公藤红素、黄芩苷、小檗碱与S100A8均有较好的结合力,体外实验提示S100A8在炎症中发挥重要作用,雷公藤红素、黄芩苷、小檗碱均能降低S100A8表达。结论:S100A8可能是UC的致炎核心基因,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生物信息学分析 S100A8 炎症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GES-1上皮细胞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对NF-κB信号通道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宣 吕宾 +2 位作者 赵敏 陈冰冰 孟立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2-567,共6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诱导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Hp I型菌株感染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建立体外Hp感染细胞模型,并予不同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诱导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用Hp I型菌株感染人胃上皮细胞株GES-1,建立体外Hp感染细胞模型,并予不同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阿莫西林等进行干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8、IL-4,并应用Wester blot方法检测NF-κB中p65、IKKα、IKKβ蛋白表达。结果 MTT法显示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对胃GES-1细胞的IC5为5 mg.L-1,阿莫西林为5 mg.L-1,Hp作用于人胃GES-1上皮细胞后,上清液中IL-8明显升高,其中以12 h浓度最高,而予不同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阿莫西林组干预后,IL-8水平在各个时间段均低于模型组,其中以高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组下降最为明显(P<0.05)。而IL-4水平在Hp作用于人胃GES-1细胞后下降,予中浓度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组、高浓度二萜类化合物C组干预后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具有抑制Hp促p65进入胞核,抑制Hp所刺激的IkBα的降解,抑制p65、IkBα磷酸化,抑制蛋白IKKα、IKKβ的表达等作用。结论 NF-κB信号通路在Hp引起慢性胃炎的发病机制中起到核心作用,采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可阻断NF-κB信号通路,可以有效减少Hp诱导的促炎性因子的分泌与增加抑炎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 幽门螺杆菌 核因子-κB 炎症介质 GES-1细胞 信号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性肝损伤与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lncRNA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军 朱灵 +2 位作者 曹海军 李善高 吕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3-318,共6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药物性肝损伤及免疫性肝损伤中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差异。方法:利用lnc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及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的lncRNA表达谱,通过对...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药物性肝损伤及免疫性肝损伤中表达谱的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差异。方法:利用lnc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药物性肝损伤及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的lncRNA表达谱,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达到均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lncRNA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肝脏组织比较,变化1.5倍以上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lncRNA被认为是差异表达的lncRNA;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变化1.5倍以上的共68条,其中升高1.5倍以上的共21条,降低1.5倍以上的共47条;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变化1.5倍以上的共60条,其中升高1.5倍以上的共17条,降低1.5倍以上的共43条。所有的lncRNA中有8条lncRNA同时在2种肝损伤肝组织中上调,在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上调的lncRNA中占38%,在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占47%;有28条lncRNA同时在2种肝损伤肝组织中下调,在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下调的lncRNA中占59%,在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占65%。结论:与正常肝脏组织比较,药物性肝损伤肝组织和免疫性肝损伤肝组织中lncRNA表达谱均发生明显变化,且2种不同肝损伤肝组织比较,lncRNA表达谱也存在差异,提示2种肝损伤肝组织中这些同时上、下调的lncRNA可能参与了2种肝损伤之间相似或是相同的病理生理过程,而那些表达不同的lncRNA可能参与相对特异的肝损伤机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lncRNA芯片 药物性肝损伤 免疫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郁金中新二萜类化合物C诱导人结肠腺癌SW620细胞凋亡的相关通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沈雁 吕宾 +1 位作者 张烁 马忠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96-401,共6页
目的探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诱导人结肠腺癌SW62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还原法检测化合物C和5-FU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 目的探讨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诱导人结肠腺癌SW62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以5-氟脲嘧啶(5-Flu-orouracil,5-FU)为阳性对照药物;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还原法检测化合物C和5-FU对SW620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两种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化合物C作用后,细胞中ERK、p-ERK、JNK、p-JNK、p38、p-p38及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化合物C能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其抑制率和凋亡率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且都明显高于5-FU组;其24、48和72 h的IC50分别为29.75、15.91和6.55 mg.L-1;化合物C能浓度依赖性地下调细胞中ERK、JNK、p38及其相应磷酸化蛋白的水平,并刺激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论温郁金二萜类化合物C能抑制人结肠腺癌SW620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活化caspase-3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腺癌 温郁金 二萜类 增殖 凋亡 MAPK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痢痧胶囊抑制大鼠乙酸性结肠炎 被引量:4
7
作者 金艳 钦丹萍 +3 位作者 杨新艳 王耀东 张春丽 代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89-1794,共6页
目的观察克痢痧胶囊(白芷、苍术、石菖蒲等)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克痢痧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6组小鼠采用10%乙酸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 目的观察克痢痧胶囊(白芷、苍术、石菖蒲等)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影响。方法 7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蒙脱石散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克痢痧胶囊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他6组小鼠采用10%乙酸溶液灌肠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14 d后,观察一般情况及粪便状态,ELISA法测定第1、10、14天的血清IL-1β、IL-6、TNF-α、EGF水平,并于第15天观察大鼠结肠黏膜损伤,评价损伤指数(CMDI)。结果克痢痧胶囊各剂量组结肠黏膜炎症情况较模型组改善,但不如SASP组明显。第10、14天,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在克痢痧胶囊各剂量组中均高于在SASP组中,其中低剂量组与SASP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14天,克痢痧胶囊各剂量组血清EGF水平均低于蒙脱石散组,但高于SASP组,其中高剂量组与SASP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痢痧胶囊对乙酸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优于蒙脱石散,但不如SA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性结肠炎 克痢痧胶囊 蒙脱石散 柳氮磺胺吡啶(SASP) IL-1 IL-6 TNF-α 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内照射支架治疗晚期食管癌六年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烁 吕宾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置入内照射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入食管内照射支架后支架置入的时间和置入成功率、即时疗效、近中期疗效、生存期、并发症、体重、血象、免疫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支架置入... 目的观察食管置入内照射支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入食管内照射支架后支架置入的时间和置入成功率、即时疗效、近中期疗效、生存期、并发症、体重、血象、免疫指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支架置入术操作时间平均(18±5)min,置入成功率100%,释放过程中无放射粒子脱落,吞咽困难缓解率为100%,4例患者出现再狭窄,1例出现支架移位,术后1个月卡氏评分达60分以上的患者增至90%,术后生存时间平均(8.7±6.6)个月,平均住院日为(7.8±3.7)d,平均住院费为(1.2±0.3)万元。结论 125I种子源食管内照射支架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操作便捷,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支架 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M技术在瘦素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肝硬化发生相互关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善高 曹海军 +5 位作者 刘军 徐国萍 孙明洪 朱孝鸿 吕宾 孟立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08-1313,共6页
目的:探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技术筛选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瘦素基因启动子C2549和G2548位点突变的可能性,同时研究突变基因型与肝硬化患者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HRM新型技术,同时对比传统方法 PCR-限制性片段... 目的:探讨PCR-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RM)技术筛选和分析肝硬化患者瘦素基因启动子C2549和G2548位点突变的可能性,同时研究突变基因型与肝硬化患者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HRM新型技术,同时对比传统方法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对照组(n=100)和肝硬化组(n=100)瘦素基因启动子C2549和G2548位点突变进行分析,同时检测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PCR-HRMA技术能够有效、高通量、准确地实现对瘦素基因启动子多态性的检测;(2)肝硬化患者瘦素基因启动子主要突变位点在C2549,而G2548位点没有发现突变;(3)肝硬化组中瘦素、游离瘦素指数(FLI)、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可溶性瘦素受体(sOB-R)低于对照组,除瘦素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FLI与FINS和HOMA-IR呈正相关(r=0.45、r=0.53,均P<0.05),与ISI呈负相关(r=-0.34,P<0.05);(4)肝硬化患者C2549杂合型占优势,肝硬化纯合型和杂合型突变个体中HOMI-IR、瘦素、sOB-R及FLI均高于野生型,除瘦素及sOB-R外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CR-HRM能准确及高通量地实现对瘦素基因启动子多态性进行分析,并验证了A位点基因频率的增高可能和肝硬化发生有关;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瘦素可能与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 瘦素 基因启动子 基因多态性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p38 MAPK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的表达及雷公藤多苷的作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强 钦丹萍 +4 位作者 杨新艳 岑刚 代群 张春丽 汪瑶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8-223,共6页
目的探讨Fas/FasL及p38 MAPK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雷公藤多苷(TW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对大鼠结肠炎症进行评分;以表达谱技术分析Fas/FasL的差异表达... 目的探讨Fas/FasL及p38 MAPK信号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表达变化,以及雷公藤多苷(TWP)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对大鼠结肠炎症进行评分;以表达谱技术分析Fas/FasL的差异表达,并用real-time PCR技术进行验证;继而DAVID数据库信号通路分析显示,Fas/FasL调节UC的炎症活动涉及p38 MAPK信号通路,同时在表达谱中分析此信号通路中的相关分子,并以real-time PCR法加以验证;最后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该信号通路末端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UC大鼠结肠炎症评分明显升高,TWP能明显降低其炎症评分; Fas/Fas L系统及p38 MAPK通路中的Fas L、MAPK14(p38α)、TNF-α、IL-1β在UC大鼠炎症活动时均呈上调表达,TWP能够明显下调上述指标的表达。结论 TWP能够通过Fas/Fas L系统及p38MAPK信号通路对UC炎症活动进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溃疡性结肠炎 FAS/FASL P38 MAPK TNF-α IL-1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头式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盼盼 蔡利军 +1 位作者 吕宾 乐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04-510,共7页
目的: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LE上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资料,根... 目的:探讨探头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pCLE)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LE上消化道检查患者的资料,根据已知胃黏膜病变的pCLE诊断标准,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统计分析pCLE诊断萎缩性胃炎(AG)、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包含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共纳入119例患者,共计154个胃黏膜病变。pCLE诊断AG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34%、91.09%,符合率为92.21%,κ值为0.83。pCLE诊断GIM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47%、92.16%,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72。pCLE与病理诊断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5,κ值为0.49;诊断不完全型GIM的符合率为0.79,κ值为0.48。pCLE诊断L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29%、87.50%,符合率为87.01%,κ值为0.66;pCLE诊断HGIN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5.83%、97.17%,符合率为96.75%,κ值为0.92。结论:pCLE可用于诊断胃癌及癌前病变且诊断效能高,并可对GIM进行初步分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状态/病理学 胃肿瘤/病理学 内窥镜检查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产妇身体意象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被引量:7
12
作者 上官非凡 陈超 方桂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59,共4页
目的系统整合孕产妇身体意象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孕产妇围产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PsycINFO、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及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孕产妇身体意象的... 目的系统整合孕产妇身体意象体验的质性研究,为孕产妇围产期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PsycINFO、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及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录的关于孕产妇身体意象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结果共纳入15项研究,提炼出26个研究结果,归纳为10个新类别,形成4个整合结果:孕产妇身体意象体验特点;影响孕产妇身体意象体验的因素;负性体验突出,渴望得到多方面外界支持;适应身体变化,获得正性体验。结论家庭、社会及医疗机构应相互协作,加强对孕产妇身体意象的关注,给予情感支持及信息指导,帮助其平稳渡过妊娠期,从而促进母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身体意象 体验 Meta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激活AMPK及SIRT1减轻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赵芳卿 杨雯雯 +5 位作者 殷玉杰 张斌 王邦才 窦晓兵 李松涛 朱林文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41-249,共9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棕榈酸诱导的AML1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AML12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采用Bodip...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棕榈酸诱导的AML1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AML12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采用Bodipy染色法观察胞内的脂滴,采用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荧光细胞通透性染料罗丹明123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Ⅰ(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蛋白表达。结果:棕榈酸作为肝细胞脂毒性诱导剂可显著降低AML12细胞存活率,加重细胞内脂质沉积,而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损伤(P<0.05)。其次,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1)。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棕榈酸可显著抑制AMPK及SIRT1蛋白表达(P<0.05),而经过丹酚酸A处理可显著升高棕榈酸抑制的SIRT1及AMP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丹酚酸A可有效改善脂毒性诱导的肝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MPK及SIRT1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脂毒性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