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活血方对BPH模型大鼠膀胱逼尿肌缝隙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孙洁 李秋芬 +5 位作者 田代志 江少波 邬贤德 裘顺安 任小刚 李玉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1期2501-2503,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逼尿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方组、模型加坦索罗辛组四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实...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逼尿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方组、模型加坦索罗辛组四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实验大鼠以去势加睾酮注射法复制大鼠BPH模型。于去势第一天起,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补肾活血方按1mL/100g/日体重予补肾活血方(由淫羊藿、枸杞子、穿山甲、丹参、菟丝子等组成,含生药量2.34g/ml)灌胃,模型加坦索罗辛组按1.8μg/100g/日体重予坦索罗辛灌胃。其余各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38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膀胱逼尿肌组织Cx43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Cx43 mRNA表达明显上升(2.08 vs 30.69,P<0.01),坦索罗辛及补肾活血方组Cx43 mRNA表达与空白组相比也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16.05,12.74,2.08,P>0.05)。与模型组相比,补肾活血方(12.74 vs 30.69,P<0.01)Cx43 mRNA表达明显下降。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补肾活血方、坦索罗辛等各组Cx43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分别为1.44,3.89,1.86,2.73),而补肾活血方、坦索罗辛各组与模型组相比,Cx43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组可以明显降低BPH模型大鼠膀胱组织Cx43 mRNA及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补肾活血方有效改善BPH继发膀胱改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膀胱 缝隙连接蛋白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中医的范式丢失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洁 李秋芬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22,52,共3页
借鉴库恩的"范式"理论,在分析中医"范式丢失"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范式丢失"是引起近现代中医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范式丢失"后的中医在管理层面上失去了话语权,并直接导致中... 借鉴库恩的"范式"理论,在分析中医"范式丢失"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医"范式丢失"是引起近现代中医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范式丢失"后的中医在管理层面上失去了话语权,并直接导致中医教育、研究的去中医化,从根本上限制了中医自身的发展。寻求中医的"范式"回归是现代中医发展的唯一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科学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前列腺增生模型大鼠膀胱胶原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孙洁 李秋芬 +5 位作者 田代志 江少波 邬贤德 裘顺安 任小刚 李玉兵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2期315-317,I0011,I0012,共5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组织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方组、模型加坦索罗辛组4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实验大鼠以去势加睾酮注射法复制大鼠BPH...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补肾活血方对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组织胶原沉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模型加补肾活血方组、模型加坦索罗辛组4组。除正常组外,其它实验大鼠以去势加睾酮注射法复制大鼠BPH模型。于去势第一天起,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模型+补肾活血方按1 mL/100(g.d)体重予补肾活血方(由淫羊藿、枸杞子、穿山甲、丹参、菟丝子等组成,含生药量2.34g/mL)灌胃,模型加坦索罗辛组按1.8μg/100(g.d)体重予坦索罗辛灌胃。其余各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连续38 d后检测各组大鼠前列腺、膀胱湿重及脏器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膀胱组织内胶原沉积。结果:模型组膀胱胶原Ⅲ阳性面积率、总IOD等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补肾活血方、坦索罗辛组膀胱胶原Ⅲ阳性面积率及总IOD均明显较模型组低(P<0.01)。膀胱胶原Ⅰ沉积情况与胶原Ⅲ类似。模型组膀胱胶原Ⅰ/胶原Ⅲ总IOD可降至0.28,与空白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补肾活血方组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与空白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补肾活血方组可以明显降低BPH模型大鼠膀胱组织胶原Ⅲ沉积,提高胶原I/胶原III比率,这可能是补肾活血方有效改善BPH继发膀胱改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膀胱 胶原 补肾活血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化湿法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内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树硕 张晓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512-514,共3页
目的:探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效的慢前饮对雌激素诱导的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雌二醇多点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前列倍喜为阳性药物组,观察慢前饮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前... 目的:探讨具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功效的慢前饮对雌激素诱导的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疗效和机理。方法:采用雌二醇多点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前列倍喜为阳性药物组,观察慢前饮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前列腺形态学的影响,以及对促炎症因子TNF-α和前炎症细胞因子IL-8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前列倍喜组和慢前饮组慢性炎症的病理表现明显好转,前列倍喜和慢前饮组的促炎症因子TNF-α均明显降低(P<0.05),前炎症细胞因子IL-8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慢前饮降低促炎症因子TNF-α和前炎症细胞因子IL-8水平,并可减轻前列腺组织内炎症反应,减少纤维化程度,缓解尿道平滑肌痉挛,调节前列腺局部免疫功能,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祛瘀化湿法可以作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慢前饮 前列倍喜 大鼠 IL-8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对老年大鼠膀胱胶原沉积的影响
5
作者 孙洁 刘树硕 +1 位作者 吴镇印 王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0期2237-223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学的改变以及BPH对其影响,探讨BPH对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及胶原沉积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材料:青年(3月龄)及老年(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除空白青年组及空白老年组外,其它大鼠手术去势加皮下注射睾酮法复制BPH...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学的改变以及BPH对其影响,探讨BPH对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及胶原沉积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材料:青年(3月龄)及老年(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除空白青年组及空白老年组外,其它大鼠手术去势加皮下注射睾酮法复制BPH模型。将模型大鼠按月龄随机分为模型青年组、模型老年组、模型老年组+非那雄胺组、模型老年组+多沙唑嗪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30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膀胱组织胶原I及胶原Ⅲ含量。结果:老年大鼠膀胱逼尿肌细胞明显减少,排列稀疏,间质中胶原组织沉积尤为明显。BPH老年大鼠的膀胱逼尿肌细胞较正常青年、老年大鼠均明显增加,经多沙唑嗪和非那雄胺治疗后,BPH老年大鼠的膀胱逼尿肌细胞数量有所下降。空白老年组膀胱组织中胶原I阳性面积(18.16±3.89)比率高于空白青年组(9.74±1.54,P<0.01),低于模型老年(23.30±1.32,P<0.01)、多沙唑嗪(23.37±2.94,P<0.01)、非那雄胺(21.94±3.23,P<0.05)等各组。模型老年组膀胱组织中胶原Ⅲ阳性面积比率(40.11±2.03)明显高于空白老年组(26.49±3.12,P<0.01)、多沙唑嗪(30.88±4.73,P<0.01)和非那雄胺组(26.13±2.46,P<0.01)。空白老年组膀胱组织胶原Ⅲ/胶原I(0.68±0.10)明显低于空白青年组(1.30±0.28,P<0.01)。多沙唑嗪(0.78±0.18,P<0.05)、非那雄胺组(0.82±0.09,P<0.01)明显高于模型老年组(0.58±0.36),但与空白老年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膀胱改变是老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改变的重要原因,单纯解除梗阻不能完全改善之。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自身的衰老改变,及早保护膀胱功能以延缓其衰老改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衰老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增生对老年大鼠膀胱影响的机制研究
6
作者 孙洁 刘树硕 +1 位作者 吴镇印 王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687-2689,共3页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学的改变以及BPH对其影响,探讨BPH对老年大鼠膀胱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材料:青年(3月龄)及老年(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除空白青年组及空白老年组...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膀胱形态学的改变以及BPH对其影响,探讨BPH对老年大鼠膀胱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材料:青年(3月龄)及老年(18月龄)雄性Wistar大鼠。除空白青年组及空白老年组外,其它大鼠手术去势加皮下注射睾酮法复制BPH模型。将模型大鼠按月龄随机分为模型青年组、模型老年组、模型老年组+非那雄胺组、模型老年组+多沙唑嗪组。各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30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膀胱组织bFGF及MMP-2含量。结果:模型老年组bFGF阳性细胞率(38.67±6.09)明显高于空白老年组(13.43±3.62,P<0.01),但低于多沙唑嗪(20.71±4.60,P<0.01)、非那雄胺组(17.89±3.87,P<0.01)。模型老年组MMP-2阳性面积(33.24±4.60)比空白老年组率明显升高(22.69±4.27,P<0.01),而多沙唑嗪(24.33±4.83,P<0.01)、非那雄胺组(25.22±4.33,P<0.01)MMP-2阳性面积明显较模型老年组降低,但与空白老年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组织bFGF、MMP-2增加,这可能是老年前列腺增生大鼠膀胱改变的机制之一。这一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上要充分考虑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自身的衰老改变,及早保护膀胱功能以延缓其衰老改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 衰老 前列腺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信号通路在膀胱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封盛 陈继军 郑一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5-660,共6页
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是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员,结合配体后的受体会从细胞质中转位进入细胞核,通过对相关基因转录信号的调控发挥生物学作用。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产生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几乎都是通过GR信号通路实现的。越来越多的... 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是核受体家族中的一员,结合配体后的受体会从细胞质中转位进入细胞核,通过对相关基因转录信号的调控发挥生物学作用。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产生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几乎都是通过GR信号通路实现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GR信号通路与膀胱癌的增殖、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而新一代GR选择性激动剂在提升糖皮质激素抗肿瘤作用的基础上,大大减少了不良反应,有望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药物疗法 受体 糖皮质激素/治疗应用 信号传导 转录 遗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