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_(1)WI增强序列磁共振影像组学量化克罗恩病患者末端回肠炎症活动程度 被引量:1
1
作者 方琪芬 丁洪蕾 周科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455-45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T_(1)WI增强序列的影像组学量化克罗恩病末端回肠炎症活动程度的效能。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91例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炎症伴溃疡组与炎症无溃疡组,以末端回肠作为感兴趣区,在T_(1)WI增... 目的探讨基于T_(1)WI增强序列的影像组学量化克罗恩病末端回肠炎症活动程度的效能。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91例克罗恩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内镜下评分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炎症伴溃疡组与炎症无溃疡组,以末端回肠作为感兴趣区,在T_(1)WI增强图像上勾画感兴趣区,利用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样本以7∶3随机分为训练组与验证组,利用MI对高度一致性特征进行筛选,并建立Logistic模型。以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量化模型效能。结果91例中58例为炎症伴溃疡组,33例为炎症无溃疡组,降维后共得到6个影像组学特征,建立的Logistic模型在训练组的AUC为0.89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9%、80.7%,验证组的AUC、敏感度、特异度分别0.872,81.8%,85.7%。结论基于T_(1)WI增强序列的磁共振影像组学具有客观地、准确地量化CD患者末端回肠炎症活动程度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克罗恩病 磁共振成像 末端回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诊断冠状动脉瘘中的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曹志坚 许茂盛 +3 位作者 陈智能 丁国苗 王世威 陈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4期625-627,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10460例,采用64层螺旋CT,用VRT、MPR和MIP等多种方法观察,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动脉瘤样扩张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在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状动脉瘘(coronary artery fistula,CAF)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CTA检查10460例,采用64层螺旋CT,用VRT、MPR和MIP等多种方法观察,分析冠状动脉瘘合并动脉瘤样扩张的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CTA诊断CAF 21例(0.20%),冠状动脉左心室瘘2例,左心房瘘2例,肺动脉瘘16例,肺动脉瘘合并左心房瘘1例。共有17例(80.9%)出现病变动脉瘤样扩张征象,其中梭型2例,囊状15例。瘤体位于开口处8例,非瘘口处9例。16例为单个,1例为2个。1例瘤体附壁血栓形成。结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征象的CT表现对诊断CAF有较大帮助,CTA能清晰显示瘤体位置及是否有血栓形成,为CAF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瘤样扩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动态增强评估乳腺导管内癌与乳腺浸润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刘玉凤 许茂盛 +3 位作者 刘学竞 倪桂宝 喻迎星 丁雪委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6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浸润癌(IC)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影像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CIS患者(病灶13个)及10例IC患者(病灶10个)的DCE-MRI及DWI图像,分析病灶强化形态特征...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与浸润癌(IC)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的影像特征,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DCIS患者(病灶13个)及10例IC患者(病灶10个)的DCE-MRI及DWI图像,分析病灶强化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定量分析ADC值。结果依据强化形态特征:DCIS强化以非块样强化中的段样强化为主,IC强化以块样强化为主,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IS和IC均以流出型为主,无显著性差异。依据ADC值:DCIS的平均ADC值约为(1.036±0.25)×10-3 mm2/s,IC的平均ADC值约为(0.79±0.20)×10-3 mm2/s,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病灶强化形态特征及ADC值,DCE-MRI联合DWI有助于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癌的鉴别诊断,提高影像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导管内癌 浸润癌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定量动态对比增强MRI对中央区前列腺癌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世威 喻迎星 +2 位作者 潘智勇 姜慧萍 代欢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5期824-827,共4页
目的研究3.0T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参数对中央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3.0T MRI扫描仪进行前列腺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的39例前列腺中央区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在MRI检查后1周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诊断。分别测量中央... 目的研究3.0T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参数对中央区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3.0T MRI扫描仪进行前列腺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的39例前列腺中央区病变患者资料,患者均在MRI检查后1周内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诊断。分别测量中央区病灶与非病灶区的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distribute volume per unit tissue volume,V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中央区前列腺癌、良性增生与非病灶区的组间差异,受试者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定量参数诊断中央区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中央区前列腺癌(n=17)的Ktrans和Ve均值分别为(13.09±2.55)min-1和(4.57±0.81);良性增生(n=22)的Ktrans和Ve均值分别为(8.79±1.15)min-1和(5.14±1.02);非病灶区(n=29)的Ktrans和Ve均值分别为(5.34±0.98)min-1和(4.23±0.78)。中央区前列腺癌、良性增生与非病灶区组间Ktran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271,P值<0.05),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0.553,P值>0.05)。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Ktrans和Ve判断中央区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的敏感度分别为73.4%和54.3%;特异度分别为82.7%和47.9%。结论 3.0T 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对中央区前列腺癌与良性增生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Ve没有太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阴乳腺癌磁共振成像表现特征研究(附32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丁雪委 许茂盛 +2 位作者 泮智勇 喻迎星 王世威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6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手术并且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患者32例共34个病灶,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小叶癌2例,乳腺导管内癌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手术并且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三阴乳腺癌患者32例共34个病灶,其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小叶癌2例,乳腺导管内癌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1例,乳腺髓样癌1例,粘液纤维肉瘤1例。所有病例手术前均接受乳腺 MRI 检查,根据 BI‐RADS 标准,评价 MRI 图像,分别分析肿块形态、边缘、及强化方式,并测量大小、ADC 值及 TCI 曲线。结果32例共34个三阴乳腺癌病灶,90.6%(29/32)为单发病灶,6.3%(2/32)为多发病灶,3.1%(1/32)为不规则形;64.7%(22/34)病灶边缘较光滑,35.3%(12/34)边缘不规则、略有分叶;76.5%(26/34)表现为环形强化,23.5%(8/34)为非环形强化;70.6%(24/34)为 TCI‐Ⅲ型,TCI‐Ⅰ型、Ⅱ型各为14.7%(5/34)。结论乳腺 MRI 检查能较全面的反映病灶的特征, MRI 表现为边缘较光滑的单灶肿块并伴有环形强化,对三阴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MRI定量动态对比增强对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世威 许茂盛 +3 位作者 丁雪委 葛敏 丁虹 王浩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10期1558-1561,共4页
目的研究3.0T 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和16通道乳腺相控阵线圈对45例怀疑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共发现病灶52个,其中5例为2个病灶(1例为双侧,4例为单侧),1例为3个病灶(双... 目的研究3.0T 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参数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扫描仪和16通道乳腺相控阵线圈对45例怀疑乳腺肿瘤患者进行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共发现病灶52个,其中5例为2个病灶(1例为双侧,4例为单侧),1例为3个病灶(双侧),所有2个以上病灶都取最大的病灶纳入研究。分别测量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和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vascular extracellular space distribute volume per unit tissue volume,Ve)。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乳腺癌、纤维瘤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组间差异,受试者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良、恶性病变的组间差异。结果乳腺癌(n=23)的Ktrans和Ve均值分别为(10.18±2.65)min-1和7.64±1.20;良性病变(n=22)的Ktrans和Ve均值分别为(5.68±1.15)min-1和8.44±2.01;良性病变中纤维瘤(n=12)的上述均值分别为(7.31±1.42)min-1和11.25±2.75,其他良性病变(n=10)的上述均值分别为(3.73±0.83)min-1和5.07±1.13。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间Ktrans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4.271,P值<0.05),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为1.553,P值>0.05);乳腺癌、乳腺纤维瘤与其他良性病变3组间Ktrans和Ve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16和3.944,P值均<0.05)。以最大约登指数为最佳诊断切点值,Ktrans和Ve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87.5%和81.3%;特异度分别为55.6%和38.9%。综合2个定量参数作为联合指标诊断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1.3%(21/23),77.3%(17/22)和84.4%(38/45)。结论 3.0T MRI动态对比增强定量血流动力学参数Ktrans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Ve对鉴别乳腺癌与纤维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渗透性参数及DWI成像ADC值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向征 王世威 +3 位作者 沈建良 喻迎星 吕锟 庞佩佩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4期600-602,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血管渗透性参数及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值与前列腺癌(Pca)G1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7例经病理证实的PCa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分别测量癌区和正常区域的K tran...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血管渗透性参数及弥散加权成像(DWI)ADC值与前列腺癌(Pca)G1eason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7例经病理证实的PCa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DWI和DCE—MRI扫描。分别测量癌区和正常区域的K trans、Kep、Ve、Vp和ADC值,统计学分析采用两配对样本凇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PCa区的Ktrans、Kep、Ve、Vp和ADC值分别为(2.40±1.13)min-1、(1.90±0.72)min-1、(0.82±0.24)、(0.31±0.25)和(0.93±0.43)×10^-3mm2/s,正常区域的Ktrans、Kep、Ve、Vp和ADC值分别为(0.89±0.46)min-1、(0.82±0.42)min-1、(0.86±0.17)、(0.09±0.06)和(1.77±0.30)×10^-3mm2/s,其中Ktrans、Kep、Vp和ADC值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V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PCa区ADC值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均呈中度负相关(p均〈0.01),PCa区Vp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呈低度负相关(P〈0.05),与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性,Ktrans、Kep和Ve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Ca区Vp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呈低度负相关,ADC值与PCa的主要结构分级、次要结构分级和Gleason评分均呈中度负相关,Ktrans、Kep和Ve与Gleason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DCE—MRI DWI 前列腺癌 GLEASON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志超 肖湘生 +3 位作者 许茂盛 孟小茜 刘洪超 董伟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470-473,共4页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对16例端-端吻合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3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 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或支架置入术对16例端-端吻合型TRAS患者行介入治疗,TRAS患者从肾移植到出现肾动脉狭窄症状平均6.3个月(3~18个月),记录经皮血管成形术(PTA)前后血压变化和肌酐水平并随访.结果 16例TRAS患者共行23次PTA(行1次PTA 10例,2次5例,3次1例),PTA治疗前肾动脉狭窄率为70%~95%,PTA后狭窄率小于30%.PTA前收缩压(179.6±15.2)mmHg,舒张压(115.4±11.3)mmHg;PTA后收缩压降为(155.6±13.5)mmHg,舒张压降为(95.6±6.7)mmHg.平均血肌酐从术前(426.8±38.5)μmol/L降为术后(142.5±15.2μmol/L,首次PTA后再狭窄率37.5%.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2个月).16例中最终治愈4例,改善9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经皮球囊成形术治疗端-端吻合型移植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支架植入应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移植肾动脉狭窄 肾移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T磁共振VIBE动态增强在小肠Crohn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丁雪委 许茂盛 +2 位作者 泮智勇 喻迎星 王世威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3期378-38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小肠检查在小肠Crohn病中的表现,评估3T磁共振超快速高分辨率VIBE序列在小肠Crohn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Crohn病的患者40例,行常规MRJ的T2WI、DWI检查及3DVIBE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 目的分析磁共振小肠检查在小肠Crohn病中的表现,评估3T磁共振超快速高分辨率VIBE序列在小肠Crohn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Crohn病的患者40例,行常规MRJ的T2WI、DWI检查及3DVIBE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获得的图像资料主要分析每一病灶的部位、肠壁厚度、肠腔狭窄、肠管直径、强化特点、并发症及周围脏器受累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未发现并发症,最终经临床、影像学、肠镜、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为Crohn病的患者为27例(67.5%)。VIBE动态增强图像的诊断准确率(95.8%)明显高于DWI图像的诊断准确率(86.1%)及常规T2WI加脂肪抑制的横断面、冠状面图像的诊断准确率(74.6%)。动态增强信号强化程度Crohn病变肠段明显高于正常肠段(P〈0.005)。结论3T磁共振VIBE冠状位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DWI图像和T2WI加脂肪抑制图像,是小肠MR成像中不可缺少的检查序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CROHN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MR结合ADC诊断年轻女性乳腺癌的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任聪聪 许茂盛 刘玉凤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5期946-947,共2页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年轻女性乳腺癌正确评估和早期诊断。方法收集10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年龄≤40岁的女性乳腺疾病临床资料,均于术前行常规M...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年轻女性乳腺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表现,以期提高年轻女性乳腺癌正确评估和早期诊断。方法收集10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年龄≤40岁的女性乳腺疾病临床资料,均于术前行常规MR和DCE+DWI扫描;79例同时行MG(mammographv)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乳腺癌31例(33个病灶),MRI表现为肿块型23个,有毛刺征8个,增强后不均匀强化32个,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Ⅱ、Ⅲ型25个。腋窝淋巴结肿大21例,DWI高信号31个,MRI病灶形态、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强化方式、TIC曲线类型、DWI信号.XZADC值等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例乳腺癌同时行MG检查,检出16例,检出率低于MRI。结论MR动态增强结合ADC对年轻女性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年轻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估脑萎缩认知正常个体发生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佟雅涵 许茂盛 +1 位作者 卢炳丰 孙志超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584-586,共3页
目的研究MRI对脑萎缩认知正常(NL)个体发生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价值。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认知正常(NL)个体展开研究,所有个体均接受行纵向脑MRI成像检查,其中脑萎缩NL 42例作为研究组,NL4... 目的研究MRI对脑萎缩认知正常(NL)个体发生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价值。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式对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82例认知正常(NL)个体展开研究,所有个体均接受行纵向脑MRI成像检查,其中脑萎缩NL 42例作为研究组,NL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脑萎缩NL组阿尔兹海默症发生率为23.8%,NL组仅为5.0%,发生率比较X^2=14.48,P<0.05,具有显著差异性。右半球眶额皮质、左半球的内嗅皮层和后扣带回皮层发生率以及PCC的线性趋势低于左半球,P均<0.05,组间差异最为明显。结论脑萎缩NL患者发生阿尔兹海默症风险性高于NL患者,同时右大脑半球发生风险低于左大脑半球,OFC、EC以及PCC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萎缩 认知正常(NL) 阿尔兹海默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延迟增强扫描在面神经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磊 泮智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7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探讨MRI在面神经炎延迟增强扫描中的临床价值,用来指导面神经炎MRI增强扫描序列的优化。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面神经炎且未经过治疗患者共43例。所有患者均为右侧患病,均采用同一序列,同一扫描方法。将所有图像传送至Siemenssyngo MR ... 目的探讨MRI在面神经炎延迟增强扫描中的临床价值,用来指导面神经炎MRI增强扫描序列的优化。方法选取我院确诊的面神经炎且未经过治疗患者共43例。所有患者均为右侧患病,均采用同一序列,同一扫描方法。将所有图像传送至Siemenssyngo MR B17工作站,分别测量同一患者双侧相同部位平扫,普通增强、延迟增强扫描面神经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的信号值(S),每个部位分别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利用(ΔS%)=(S增强-S平扫)/S平扫×100%作为信号强度的变化率,利用ΔS%来判断面神经的强化程度。结果普通增强组与延迟增强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与患侧比较,普通增强组:迷路段、鼓室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乳突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延迟增强组,三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患侧的信号值均高于健侧。与临床结果对照,立即增强组检出率为89%,而通过延迟增强检出率达到96%。结论面神经炎在MRI增强扫描的应用中,延迟增强扫描是有必要的,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面神经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