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牵正散不同剂型改善大鼠面神经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李红琴
曹利民
金满意
王建龙
柴晓萍
田苗苗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江南医院神经内科
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
出处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17-623,共7页
-
基金
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Y201884337)
2020-2024年建设周期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项目神经内科学(中西医结合)。
-
文摘
目的:比较牵正散不同剂型对面神经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最优治疗方法。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粉剂组、水煎剂组各18只和对照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血管钳夹闭面神经造成面神经损伤的大鼠模型。粉剂组给予牵正散普通粉加黄酒调匀后灌胃,水煎剂组以牵正散常规煎煮后取汤剂2 mL灌胃(各组牵正散2430 mg·kg^(-1)·d^(-1)),每天1次,连续给药14 d后正常喂养7 d。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喂养21 d。分别于治疗7 d、14 d、21 d时对各造模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神经电生理检测、面神经组织学观察。并于治疗14 d后行肝肾功能检测评估安全性。结果:行为学评分比较,术后14 d粉剂组、水煎剂组比模型组评分更低(P<0.05)。面神经电生理检测比较,术后14 d,与模型组比较,水煎剂组、粉剂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CMAP)潜伏期均降低(P<0.05),粉剂潜伏期恢复更快(P<0.01)。术后21 d,粉剂组与水煎剂组比较,CMAP波幅明显升高。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7 d模型组、粉剂组、水煎剂组均可见神经基底膜萎缩,大量细胞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术后14 d模型组仍有神经束萎缩,粉剂组、水煎剂组神经基底膜组织结构部分恢复,部分可见神经束膜,细胞肿胀有所消退,仍可见部分细胞空泡变性。术后21 d模型组神经基底膜萎缩有所恢复,神经结构部分显示,部分细胞仍有空泡变性;粉剂组、水煎剂组,神经组织结构恢复,细胞排列有序,肿胀变性明显减少,但普通粉剂组可见少量血管增生,神经细胞增生。对照组组织各层结构清晰,细胞排列有序,无明显阳性表达。结论:牵正散治疗面神经损伤大鼠作用显著,粉剂能更好地促进面神经损伤大鼠的面神经电生理及组织结构的恢复,且安全性好。
-
关键词
牵正散
不同剂型
大鼠
面神经损伤
-
Keywords
Qianzheng Powder
different dosage forms
rat
facial nerve injury
-
分类号
R285
[医药卫生—中药学]
R741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