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染病医院护理人员姑息护理态度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沈益琴 俞海燕 +2 位作者 石莉丽 葛小玲 李儿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4年第9期931-935,共5页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护士姑息护理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姑息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43名护理人员进行姑息护理态度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姑息护理态度两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对影响姑息护理态度的因素进... 目的:调查传染病医院护士姑息护理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姑息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43名护理人员进行姑息护理态度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姑息护理态度两部分。根据调查结果,对影响姑息护理态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护士姑息护理态度问卷得分较低,专业职责和角色(维度1)均分为(2.95±0.34)分、姑息护理有效性(维度2)均分为(3.22±0.31)分、护患沟通(维度3)均分为(2.54±0.43)分,总问卷均分为(2.96±0.36)分,姑息护理有效性、专业职责和角色得分好于护患沟通。影响我院护理人员姑息态度得分主要因素有职称、学历、科室和护理过肝癌/艾滋病晚期患者人数。结论:我院护理人员照顾晚期患者的态度不积极,加强姑息护理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姑息护理态度 传染病医院 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的临床诊断
2
作者 刘永萍 沈瑶杰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46,共5页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部分病例可以表现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似的特征,即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对DI-ALH的命名、诊断和临床处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专家意见,建立了临床诊断标准。然而,DI-ALH的临... 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部分病例可以表现出与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相似的特征,即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DI-ALH)。2022年欧洲肝病学会对DI-ALH的命名、诊断和临床处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专家意见,建立了临床诊断标准。然而,DI-ALH的临床诊断依然复杂、困难,药物摄入和机体免疫进展之间的联系目前尚无直接证据。因此,本文从临床表型、病理诊断、诊断积分和临床预后4个方面探讨DI-ALH诊断相关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样肝炎 药物性肝损伤 肝炎 自身免疫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动物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福根 梁伟峰 +5 位作者 席建军 孙晶晶 潘金明 叶荣夏 潘旭旺 蔡兆斌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7期835-840,共6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由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阶段。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我国NASH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许多学者都在着眼于研究NASH病因学的预防和治疗,而建立理想NAS...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由单纯性脂肪肝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阶段。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我国NASH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许多学者都在着眼于研究NASH病因学的预防和治疗,而建立理想NASH动物模型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常用的NASH动物模型,包括营养失调性、复合因素诱导及特殊品系的脂肪性肝炎模型,详述了各种模型的造模方法及优缺点,为今后建立更稳定的动物模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炎 动物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PCR引物检测胆囊结石中纳米细菌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叶宁 王晶晶 +1 位作者 朱明利 刘寿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PCR引物检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和结石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结石标本、43例胆汁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检测标本中的NB。结果 PCR引物1、2检测NB阳性率分别为56.1%和86.4%,培养物间接... 目的评价不同PCR引物检测胆囊结石患者胆汁和结石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0例结石标本、43例胆汁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检测标本中的NB。结果 PCR引物1、2检测NB阳性率分别为56.1%和86.4%,培养物间接免疫荧光染色(CIIFS)阳性率为54.5%,对比评价表明引物1特异性更高,与CIIFS结果一致率高,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引物1检测NB的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66.7%,阳性预测价值为73.0%,阴性预测价值为69.0%。引物1未培养组阳性率为29.6%,培养组阳性率为50%,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培养后可明显提高NB的检出率。引物1结石组阳性率为46.7%,胆汁组阳性率为63.9%,两者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CR引物1检测胆囊结石患者NB结果与CIIFS有较高的一致性,培养后可明显提高NB的检出率,为NB相关疾病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细菌 胆囊结石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蔡兆斌 王福根 +6 位作者 庄让笑 方红英 邵益丹 席建军 潘旭旺 史婷婷 梁伟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1206-1210,共5页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对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复制大鼠NASH模型,成模后大鼠分为模型组、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易善复阳性对照...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对高脂饮食所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2周复制大鼠NASH模型,成模后大鼠分为模型组、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和易善复阳性对照组。治疗8周后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ALT、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NASH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DL-C含量均明显降低,HDL-C含量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中、高剂量组改善尤为显著。结论: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保护NASH大鼠作用通过降低血清转氨酶水平,改善血脂含量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牛磺酸镁盐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方红英 庄让笑 +5 位作者 席建军 孙晶晶 邵益丹 史婷婷 潘旭旺 王福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9期976-980,共5页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activated carbon N-acetylcysteine microcapsule,ACNAC)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oamine,DMNA)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CNAC高、中、... 目的:研究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activated carbon N-acetylcysteine microcapsule,ACNAC)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oamine,DMNA)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ACNAC高、中、低剂量组、水飞蓟宾(silibinin,SM)组和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组。ACNAC以20、40、80 mg/kg(按乙酰半胱氨酸计算)剂量每日分别灌胃进行肝纤维化治疗,给药8周后处死大鼠,通过血液生化、肝组织各项指标的测定和病理切片观察肝纤维化情况,对ACNAC治疗肝纤维化作用进行评价。结果:DMNA造模结束后,大鼠肝组织病理结果显示其肝纤维化处于Ⅲ-Ⅳ期;与模型组比较,ACNAC治疗组血清学指标显著改善;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明显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显著增加;ACNAC各组Massion染色结果显示肝纤维化好转,尤其是高剂量组肝组织改善明显。结论:ACNAC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疗效优于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微囊 乙酰半胱氨酸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和Wnt诱导的分泌型蛋白1在肝硬化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 方天富 +1 位作者 郭宝亮 薛陆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45-647,共3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心肌中Wnt诱导的分泌型蛋白1(WISP-1)表达及其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硬化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和对照组8只,模型组按2ml/kg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茶油溶... 目的探讨肝硬化大鼠心肌中Wnt诱导的分泌型蛋白1(WISP-1)表达及其与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硬化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3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和对照组8只,模型组按2ml/kg腹腔注射40%四氯化碳茶油溶液制备肝硬化大鼠模型,对照组给予相同浓度的食用油溶液腹腔注射,2次/周,连续8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β-catenin和WISP-1表达。结果喂养8周,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体质量较喂养1周明显增长(P<0.01),且模型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79.38±46.93)g vs (456.00±64.21)g,P<0.05]。对照组肌丝致密,肌节排列规整,Z线清晰可见,线粒体丰富,心肌细胞结构正常,闰盘可见丰富桥粒;模型组心肌大面积空泡化,部分肌丝断裂,闰盘桥粒减少或细胞连接间断。模型组β-catenin和WISP-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WISP-1参与肝硬化所致心肌肥厚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WNT蛋白质类 Β连环素 肌细胞 心脏 心内膜心肌纤维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