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护理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琳 邵森 +2 位作者 姚兰芬 陈冠锋 周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37-239,共3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所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两组,每组...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诊治的所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和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优质组两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优质组在常规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优质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96.67%)高于常规组(70.00%)(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实施临床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结核 脑膜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肝损伤大鼠Nrf2及HO-1和γ-GC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蔡兆斌 庄让笑 +6 位作者 潘旭旺 方红英 黄玮玮 邵益丹 张建康 史婷婷 刘寿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对慢性肝损伤大鼠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下游分子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sc给予25%CCl4橄榄油溶液(1 m L·kg^(-1)),每周3次,连续... 目的观察小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对慢性肝损伤大鼠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下游分子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sc给予25%CCl4橄榄油溶液(1 m L·kg^(-1)),每周3次,连续4周。4周末,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ip给予NAC 45,90和180 mg·kg^(-1)及阳性对照谷胱甘肽(GSH)54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GSH、羟脯氨酸(Hyp)含量或活性;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PT,GOT,MDA和Hyp明显升高(P<0.01),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及SOD活性和GSH含量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肝组织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部分肝细胞水肿,汇管区伴炎症细胞灶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NAC各治疗组大鼠血清GPT和GOT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SOD活性、GSH和Hyp含量下降(P<0.01,P<0.05),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NAC 45,90和180 mg·kg^(-1)组肝组织Hyp明显降低(P<0.01),NAC 45 mg·kg^(-1)组肝组织Nrf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NAC 45 mg·kg^(-1)组比较,90和180 mg·kg^(-1)组Nrf2蛋白表达较低(P<0.01)。结论小剂量NAC可能通过调节Nrf2及下游因子HO-1和γ-GCS的表达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发挥防治慢性肝损伤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半胱氨酸 慢性肝损伤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组织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史婷婷 庄让笑 +4 位作者 严俊 姜晓杰 方红英 邵益丹 周红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3-235,I0030,I0031,共5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疗效。方法:高脂饮食12...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疗效。方法:高脂饮食12周构建NAFLD大鼠模型,模型构建成功后分为NAC低、中、高剂量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和模型组。药物干预12周后,检测肝组织NF-κB、TNF-α蛋白和含量表达情况,检测血清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GLU)表达水平和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F-κB、TNF-α、AST、ALT、CHOL、TG、GLU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脏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改变和脂肪变性。NAC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NF-κB、TNF-α、AST、ALT、CHOL、TG、GLU水平显著下降,肝脏病理脂肪变、炎症坏死程度减轻,NAC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结论:在NAFLD大鼠模型中肝组织NF-κB、TNF-α表达增高,而NAC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TNF-α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从而改善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纳米乳抗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潘旭旺 童永喜 +6 位作者 庄让笑 王福根 方红英 黄玮玮 黄海军 杨丹红 潘红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2-1485,I0019,I0020,共6页
目的:探讨芹菜素纳米乳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保肝和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CCl_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和肝脏,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P、LDH)指标、肝... 目的:探讨芹菜素纳米乳对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保肝和抗纤维化作用。方法:采用CCl_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和肝脏,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P、LDH)指标、肝纤维化指标(HA、LN、Ⅲ-C、Ⅳ-C)和肝组织中MDA、Hyp含量与SOD、GSH-P x活力,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有明显肝损伤和肝纤维化表现;各给药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表明其肝脏病变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芹菜素纳米乳对CCl_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具有明显的保肝和抗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纳米乳 CCL4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席建军 庄让笑 +4 位作者 王福根 邵益丹 方红英 蔡兆斌 潘红英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7期1636-1638,共3页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genin,A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1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芹菜素高、中、低剂... 目的:观察芹菜素(Apigenin,A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1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芹菜素高、中、低剂量组,10周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FBG、FINS、TG、TC、TNF-α、IL-10、SOD、MDA等指标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高、中、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能明显降低升高的FBG,FINS,TG,TC,TNF-α和肝组织的MDA指标水平、而使降低的IL-10、SOD水平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芹菜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通过抗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而延缓NAF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纳米乳抗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对MMP-1,TIMP-1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庄让笑 潘旭旺 +5 位作者 方红英 王福根 邵益丹 史婷婷 席建军 潘红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122-1125,共4页
目的: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和... 目的: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作用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采用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8周。末次给药后24 h,取大鼠血和肝脏,观察芹菜素纳米乳对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肝纤维化指标(HA、LN、Ⅲ-C、Ⅳ-C)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羟脯氨酸(Hyp)、MMP-1、TIMP-1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芹菜素纳米乳对CCl4诱导肝纤维化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影响MMP-1和TIMP-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纳米乳 肝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1 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诺福韦不同产后停药时间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病毒学以及生化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陶承静 刘寿荣 +5 位作者 程晓仙 胡健女 白秀丽 张素英 赵春 左中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1146-1152,共7页
目的:评估不同停药时间对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母婴阻断孕产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病毒学指标及ALT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孕24~28周开始服用TDF抗病毒治疗的HBV携带... 目的:评估不同停药时间对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母婴阻断孕产妇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病毒学指标及ALT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孕24~28周开始服用TDF抗病毒治疗的HBV携带孕妇共12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分娩时停药组)和B组(分娩后4周停药组),检测两组孕妇服药后不同时间段以及不同停药时间点HBV DNA定量、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及血清中ALT水平变化,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χ2检验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106名孕产妇完成检测和随访,A组56人和B组50人。两组孕妇HBsAg水平与各自基线相比以及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HBeAg(M=2.920 Log 10 S/CO)和HBV DNA水平(M=1.477 Log 10拷贝/mL)在停药时明显低于A组(M=3.045 Log 10 S/CO,M=2.647 Log 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6,P=0.002;Z=-2.940、P<0.001)。B组孕产妇在停药时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率22.00%(11/50),相比A组8.93%(5/56)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停药后ALT异常发生率(A组41.07%,B组40.00%)明显高于孕期异常率(A组19.64%,B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χ2=6.081,P=0.014;B组:χ2=7.143,P=0.008);两组停药后ALT异常率相比差别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8,P=0.625)。对于孕期ALT异常孕产妇,A组出现停药后ALT异常率明显高于B组(A组100%,B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696,P=0.048)。结论:分娩时停药和分娩后4周停药对孕产妇停药后的HBsAg、HBeAg、HBV DNA、ALT水平的影响没有较大差别。对于孕期出现ALT异常孕妇,在分娩时停药比分娩后4周停药更容易出现停药后ALT异常。建议对孕期出现ALT异常的孕妇,加强产后监测,必要时适当延迟停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替诺福韦 停药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席建军 庄让笑 +4 位作者 王福根 潘红英 柯云玲 方红英 蔡兆斌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1期2472-2474,共3页
目的:芹菜素(Apigenin,A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1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芹菜素高、中、低剂量组,10周后处死所有动物... 目的:芹菜素(Apigenin,AP)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的初步探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复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100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易善复组、芹菜素高、中、低剂量组,10周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TNF-α以及肝组织SOD、MDA等指标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高、中、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能明显降低升高的ALT、AST、TG、TC、TNF-α水平和肝组织的MDA指标水平,而使肝组织SOD活性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芹菜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炎症介质等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非酒精性脂肪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镁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潘红英 王福根 +3 位作者 庄让笑 张晶 方红英 席建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337-339,共3页
目的:优化芹菜素与镁的配位物的合成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反应介质、pH值和反应温度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芹菜素与醋酸镁络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优化的络合反应条件为pH值9.0,反应温度50℃... 目的:优化芹菜素与镁的配位物的合成条件。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反应介质、pH值和反应温度为因素,通过正交试验对芹菜素与醋酸镁络合反应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优化的络合反应条件为pH值9.0,反应温度50℃,反应介质90%乙醇,产率为79.4%。紫外、红外和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芹菜素镁化合物已形成。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芹菜素镁产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正交试验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癌辅助化疗期血瘀证血清蛋白质组学探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校男 郭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5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筛选大肠癌辅助化疗期血瘀证血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收集大肠癌辅助化疗期血瘀证、脾虚证及平和体质患者外周血清各8例,通过双向凝胶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在大肠癌辅助治疗期血瘀证患者血清中特异表达的蛋... 目的:筛选大肠癌辅助化疗期血瘀证血清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收集大肠癌辅助化疗期血瘀证、脾虚证及平和体质患者外周血清各8例,通过双向凝胶电泳以及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在大肠癌辅助治疗期血瘀证患者血清中特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对表达差异明显的11个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在瘀血证及脾虚证大肠癌患者中转移相关蛋白、触珠蛋白、微管蛋白α链3、Rab GDP分解抑制剂β、血清载脂蛋白A-I均高表达。凝血酶原、二氢叶酸还原酶样蛋白质、血管生长因子受体-1、肿瘤蛋白DJ-1在血瘀证中高表达但在脾虚证中低表达,神经生长因子G-1、白介素27α在血瘀证患者中低表达而在脾虚患者中高表达。结论:11种蛋白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组合性变化可能是大肠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具有潜在的诊断、预后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血瘀证 血清蛋白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miRNA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红萍 杨兴鑫 +7 位作者 庄让笑 邵益丹 席建军 廖莉 任白鹭 王萍萍 余舒莹 史婷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63-270,共8页
目的:初步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对mi RNA及相应的靶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幼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HE... 目的:初步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对幼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保护作用,并且探讨其对mi RNA及相应的靶基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复制幼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HE染色观察幼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micro RNA芯片检测肝组织的mi RNA表达谱;荧光定量PCR对mi RNA进行验证;采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对目标mi 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进行验证。结果:根据检测结果,初步确定mi RNA199a-5p和mi RNA-378-5p是NAFLD的关键mi RNA,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是mi RNA199a-5p的靶基因,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s-1,Srebp1)、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fa,C/EBP-α)是mi RNA-378-5p的靶基因。结论:推测N-乙酰半胱氨酸活性炭缓释微囊可能通过上调Lpl表达水平,下调Srebp1和C/EBP-α表达水平。这些基因与脂肪肝密切相关,可能对幼鼠NAFLD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MIRNA LPL Srebp1 C/EBP-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脑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白春峰 邵森 +1 位作者 吕静 孙晓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61-1063,共3页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脑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病毒性脑炎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扶正祛邪方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脑脊液神经元烯醇化酶NSE、脑血流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病毒性脑炎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扶正祛邪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发热、头晕头疼、呕吐、抽搐及意识障碍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脑电图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脊液蛋白定量、NSE、S-100β、CRP水平及大脑前、后动脉血流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蛋白定量、NSE、S-100β、CRP水平及大脑前、后动脉血流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祛邪方治疗病毒性脑炎可缩短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降低脑脊液中NSE、S-100β、CRP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脑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方 病毒性脑炎 神经元烯醇化酶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基因敲除对高岭土诱导小鼠交通性脑积水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枫荻 赵蓉 +7 位作者 史妍慧 李格飞 吴依兰 庄美婷 尹家文 杜小霞 周佳君 刘建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2-1345,共4页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S)基因敲除对高岭土诱导小鼠交通性脑积水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针对8只CatS基因敲除(CatS^(-/-))小鼠和16只野生型(WT)C57BL/6小鼠,通过枕大池注射高岭土混悬液的方法建立交通性脑积水模型... 目的·观察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CatS)基因敲除对高岭土诱导小鼠交通性脑积水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针对8只CatS基因敲除(CatS^(-/-))小鼠和16只野生型(WT)C57BL/6小鼠,通过枕大池注射高岭土混悬液的方法建立交通性脑积水模型,建模前及建模后1周利用头颅磁共振(MRI)扫描测量小鼠侧脑室体积并计算侧脑室指数,比较2组小鼠脑积水严重程度。结果·建模后1周CatS^(-/-)组死亡1只(12.5%),WT组死亡2只(12.5%),2组间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头颅MRI结果显示存活CatS^(-/-)组和WT组小鼠均有不同程度脑室扩大,建模前CatS^(-/-)组(n=8)侧脑室指数为0.05±0.01,WT组(n=16)侧脑室指数为0.04±0.01(P=0.720)。建模后1周CatS^(-/-)组(n=7)侧脑室指数为0.13±0.02,其中侧脑室指数增加1倍以上者5只,占71.4%;WT组(n=14)侧脑室指数为0.11±0.01,侧脑室指数增加1倍以上者10只,占71.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0)。结论·枕大池注射高岭土混悬液后1周,小鼠侧脑室明显扩大伴脑积水发生,模型成功率高;CatS基因敲除对高岭土诱导小鼠脑交通性脑积水发展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高岭土 半胱氨酸组织蛋白酶S 基因敲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利胆汤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胆湿热证的疗效研究
14
作者 邵志琴 曾武武 石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62例PBC肝胆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汤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20年9月医院收治的62例PBC肝胆湿热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患者的熊去氧胆酸胶囊干预同对照组,且给予疏肝利胆汤加味内服。两组连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肝胆湿热证单项症状评分、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93.55%,29/31)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67.74%,21/31)相比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胆湿热证单项症状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黏连蛋白、Ⅳ型胶原水平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以上指标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于常规熊去氧胆酸干预基础上,采取疏肝利胆汤加味治疗PBC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更优,有助于患者肝功能、中医证候以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疏肝利胆汤 熊去氧胆酸 肝胆湿热证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