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常见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质ampD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赵虎 王寅 +2 位作者 涂婉 方毅 庞立峰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41,357,共6页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体ampD的分布及其突变位点。方法41株临床常见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医院感染样本,抽提其染色质DNA,PCR法扩增ampD基因并连接入...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体ampD的分布及其突变位点。方法41株临床常见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医院感染样本,抽提其染色质DNA,PCR法扩增ampD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后,再行PCR确定其存在。双链测序后比对染色体ampD基因的突变位点。结果41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用PCR法扩增出染色体ampD基因有36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D基因的序列;比对后发现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染色体ampD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染色质ampD易突变位点分析统计表明,这些细菌的ampD基因的平均突变率分别为:64.5%、100.0%、97.0%和95.0%。结论大部分临床常见产ampCβ-内酰胺酶菌株含有ampD基因,并且有较高的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 Β-内酰胺酶 ampD 突变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