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衍生因子与缝隙连接的关系及中医药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翔 赵凡 +1 位作者 赵剑锋 吕伯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20-1624,共5页
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重要多肽生长因子,可促进结缔组织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研究发现其与多种疾病具有紧密的联系。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间通... 血小板衍生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由多种细胞产生的重要多肽生长因子,可促进结缔组织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增殖等,研究发现其与多种疾病具有紧密的联系。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间通讯最主要,最直接的信号传递方式,可以可逆、快速地促进相邻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协同反应,对实现细胞间信号交流和能量传递,调控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对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和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Cx43蛋白作为缝隙连接的主要组成蛋白,在国内外研究中已逐渐成为热点。PDGF与缝隙连接在许多疾病中都有着很明显的变化,而在许多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疾病起效与其调控PDGF表达、介导缝隙连接改变密切相关。主要阐述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在相关疾病中主要改变以及中医药对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衍生因子 缝隙连接 CX43蛋白 中医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评价穴位敷贴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
作者 孟世龙 李威 +6 位作者 张徐 童铭豪 余阳 史晓林 张伟 张颖凯 刘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敷贴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应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中穴位敷贴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敷贴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应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 7个数据库中穴位敷贴治疗骨质疏松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以来至2024年3月1日。采用RevMan 5.4软件和Cochranc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2.0版(RoB 2.0)进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12篇文献,涉及1104位受试者。相较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组(穴位敷贴+药物治疗)在总有效率、VAS评分、ODI评分以及骨密度等方面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共25例患者接受穴位敷贴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9%,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结论穴位敷贴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此外,穴位敷贴疗法在药物和穴位的选择上具有多样性,治疗标准方面较难统一,相关研究之间可能具有潜在异质性,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敷贴 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医病理状态探讨骨质疏松症与跌倒的联系 被引量:6
3
作者 童铭豪 余阳 +3 位作者 孟世龙 张伟 史晓林 刘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0,共6页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该文分析了老年人跌倒的潜在因素和风险因素,总结出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中医病理特点是虚和瘀。围绕患者跌倒的潜在与风险因素,结合骨质疏松症患者虚和瘀的中医病理特点,深入分析骨质疏松...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要原因,该文分析了老年人跌倒的潜在因素和风险因素,总结出骨质疏松症患者常见的中医病理特点是虚和瘀。围绕患者跌倒的潜在与风险因素,结合骨质疏松症患者虚和瘀的中医病理特点,深入分析骨质疏松症与跌倒的相关性,并基于中医治未病的角度总结归纳出健康教育、运动疗法、药物干预、康复干预等健康管理方案,对防治骨质疏松症患者跌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跌倒 中医病理状态 健康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疫”: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兼论中医药文化教育之深化
4
作者 史晓琼 陈翔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年第6期772-775,786,共5页
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中国公民的一种积极健康、自觉自为的文化心态。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论述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理论遵循。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度之高、治愈成... 中医药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中国公民的一种积极健康、自觉自为的文化心态。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医药文化的论述为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了前进方向和理论遵循。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参与面之广、参与度之深、受关注度之高、治愈成效之显著,为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作了生动诠释。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在此次战“疫”中的教育职能,具体可以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四个维度激发广大中医学子树立中医药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即以“求知者”的身份定位刻苦钻研中医经典理论、以“守护者”的职业定位坚定践行中医仁德理念、以“赶考者”的历史定位推动中西医融合发展、以“实干者”的角色定位踏实履行中医人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疫” 中医药文化自觉 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医药文化自强 中医药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家兔的治疗作用机制
5
作者 刘芳 顾逸文 +1 位作者 方浩亮 杨雨烨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9-403,410,共6页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 目的:探讨电针通过兔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家兔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只实验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每组10只。对模型对照组、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进行CSA模型制备。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注射PI3K抑制剂Wortmannin(浓度24μg/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相同固定;电针组和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给予电针“风池穴”,每天1次,连续治疗14 d。观察各组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低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无明显行为学变化;模型对照组实验兔精神萎靡、缩肩拱背、食欲减退、活动减少;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精神萎靡、活动减少、缩肩拱背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低(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PI3K、p-AKT、mTOR水平高(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低(均P<0.05);电针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电针组、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剂组实验兔椎动脉HIF-1α、VEGF水平高(均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治疗CSA模型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针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低氧诱导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社区健康场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文婷 王静 +2 位作者 周冯晨 刘克宁 汪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4-630,共7页
背景在国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理念转变的背景下,浙江省率先打造面向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未来社区健康场景,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提供了“浙江样板”,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未来社区健康场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背景在国家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理念转变的背景下,浙江省率先打造面向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的未来社区健康场景,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提供了“浙江样板”,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未来社区健康场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的构建浙江省未来社区健康场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提升社区健康服务能力和质量,推动人群健康目标实现提供参考。方法基于SERVQUAL理论模型,通过政策分析、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建立初始指标池;2023年10—12月,采用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和组合权重。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均有17位专家参与,其中高级职称共12名(70.6%);工作年限≥10年15名(88.2%);未来社区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共5名(29.4%)。两轮咨询专家积极性均为1.0,权威系数分别为0.862和0.842,协调程度逐轮提高,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中,有形性、可靠性、保证性、响应性、移情性的权重分别为0.168、0.180、0.240、0.178、0.232;二级指标中,场地设施、数字化设备、服务提供、健康监测、服务效率、服务可及性、危机预防和应急救援能力、专业技能、活动组织、智能平台维护、服务态度和情感支持、服务效果、个性化服务的权重分别为0.399、0.601、0.672、0.328、0.487、0.171、0.342、0.410、0.416、0.174、0.284、0.323、0.393。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浙江省未来社区健康场景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可靠,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是开展未来社区健康场景评价的有效工具,希望能够为政府制定改进策略和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研究 未来社区 服务质量评价 SERVQUAL理论模型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I在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免疫序贯放疗中疗效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7
作者 王雨 魏卓隽 +6 位作者 汪琳 王瑞琪 陈焕 程琦 林晓 马红莲 徐裕金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412,共8页
目的:探索预后营养指数(PNI)在接受诱导化疗联合免疫(化免)序贯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疗效预测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9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行诱导化免序贯放疗的局部晚期ESCC... 目的:探索预后营养指数(PNI)在接受诱导化疗联合免疫(化免)序贯放疗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中的疗效预测价值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19年5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行诱导化免序贯放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患者诱导化免前1周内、放疗前1周内、放疗开始后4±1周的PNI最佳临界值并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比较组间患者的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采用Cox回归分析探讨诱导化免序贯放疗的局部晚期ESC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26例局部晚期ESCC患者,男性118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65岁(44~78岁)。运用ROC曲线确认的患者诱导化免前、放疗前和放疗中PNI最佳临界值为46.2、48.3和37.9。放疗前PNI≥48.3组中位OS、PFS分别为47.3、28.2个月,放疗前PNI<48.3组中位OS、PFS分别为18.7、15.2个月(P<0.01,P<0.05)。放疗中PNI≥37.9组中位OS未达到,中位PFS为25.7个月,放疗中PNI<37.9组中位OS、PFS分别为17.0、12.5个月(P<0.01,P<0.05)。诱导化免后PNI升高组中位OS未达到,中位PFS为28.4个月;PNI降低组中位OS、PFS分别为20.4、16.0个月(P<0.01,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中PNI[HR=2.292,95%CI(1.264,4.159),P<0.05]、诱导化免后PNI变化[HR=2.120,95%CI(1.007,4.463),P<0.05]为影响OS因素。结论:放疗中PNI、诱导化免后PNI变化与患者治疗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预测ESCC化免序贯放疗获益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预后营养指数 化疗联合免疫序贯放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口服液联合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春和 赵凡 +1 位作者 李焱风 杨毅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35-2737,共3页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口服液联合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上符合少、弱精症诊断的120例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2例应用左卡尼汀口服液加黄地助育汤进行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给予黄地助育汤治疗...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口服液联合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临床上符合少、弱精症诊断的120例男性不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2例应用左卡尼汀口服液加黄地助育汤进行治疗,对照组58例单纯给予黄地助育汤治疗,两组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力(a级和b级)及精子存活率的变化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精子浓度、精子活力(a级和b级)及精子存活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P<0.01);治疗组对精子存活率和a级精子比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4%,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运用左卡尼汀口服液联合黄地助育汤治疗少弱精症男性不育,疗效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口服液 黄地助育汤 少精子症 弱精子症 男性不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pore靶向测序在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价值研究
9
作者 应广智 蔡青山 +2 位作者 马晓卿 陈凌燕 陈园园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9-596,共8页
目的:探讨Nanopore靶向测序在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行呼吸道样本Nanopore靶向测序的455例患... 目的:探讨Nanopore靶向测序在呼吸道样本中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结核病诊疗中心行呼吸道样本Nanopore靶向测序的455例患者的资料。根据诊断标准,455例患者最终诊断为NTM-PD患者(NTM-PD组)65例,诊断为非NTM-PD患者(非NTM-PD组)390例,455例患者的肺泡灌洗液或痰液同时进行Nanopore靶向测序、BACTEC MGIT 960液体培养(简称“液体培养”)和(或)PCR荧光探针检测,比较各种方法诊断NTM-PD的效能。结果:以临床诊断结果为标准,Nanopore靶向测序、液体培养、PCR荧光探针检测呼吸道样本NTM的敏感度分别为92.3%(60/65)、83.1%(54/65)和57.1%(36/63),特异度分别为96.2%(375/390)、98.7%(385/390)和99.5%(380/382),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0%(60/75)、91.5%(54/59)和94.7%(36/3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375/380)、97.2%(385/396)和93.4%(380/407);Nanopore靶向测序、液体培养和PCR荧光探针的Kappa值分别为0.831、0.851和0.679。以液体培养为标准,Nanopore靶向测序和PCR荧光探针检测的敏感度分别为86.4%(51/59)和73.5%(36/49),特异度分别为98.0%(388/396)和94.4%(374/39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6.4%(51/59)和62.1%(36/5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0%(388/396)和96.6%(374/387);Nanopore靶向测序和PCR荧光探针的Kappa值分别为0.844和0.629。在65例临床诊断为NTM-PD组的患者中,Nanopore靶向测序和液体培养+基因芯片均为阳性的样本为50例,菌种鉴定的一致性为96.0%(48/50)。结论:Nanopore靶向测序在诊断NTM-PD中表现出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与常规鉴定方法的一致性良好。在菌种鉴定方面,Nanopore靶向测序与液体培养结合基因芯片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Nanopore靶向测序能够对疑似NTM-PD患者的临床呼吸道样本进行快速检测,并获取菌种鉴定结果,为后续抗NTM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性细菌 分枝杆菌感染 NANOPORES 诊断技术和方法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天一 陈青锋 吴国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意义 病毒基因分型 HBV基因型 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 HBV变异 肝硬化患者 基因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雀异黄酮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许欣宜 吴芳颖 +2 位作者 缪长宏 石存忠 肖璐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4-1629,共6页
金雀异黄酮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豆科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也是中药金雀草、葛根、金荞麦、红景天等的主要药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雀异黄酮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脂、抗糖尿病、抗紫外线、保护神经系统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此... 金雀异黄酮是一种广泛分布在豆科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也是中药金雀草、葛根、金荞麦、红景天等的主要药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雀异黄酮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脂、抗糖尿病、抗紫外线、保护神经系统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因此,通过对金雀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其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雀异黄酮 抗肿瘤 抗炎 代谢疾病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陈艳平 毕大卫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26-1329,共4页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0例接受金天格胶囊、密盖... 目的观察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 Compressive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200例OVC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100例接受金天格胶囊、密盖息联合治疗;对照组100例单纯使用密盖息治疗,观察治疗有效率、VAS评分及右股骨中1/3处骨密度(bone density,BMD)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VAS评分及右股骨中1/3处BMD值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5)。结论金天格胶囊联合密盖息对OVCF具有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天格胶囊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性骨折 密盖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陆悦新 王明 万曙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亚洲人群缺血性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预测ICAS患者卒中发生风险并进行卒中风险分层,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改善患者预后。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型超高分辨率的血管内实时成像技术,在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和管腔形态学方面具有多重优势,特别是在揭示易损斑块的微细结构特征方面,为评估斑块稳定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图像支持;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判断斑块形成与发展趋势,对预测ICAS患者卒中复发风险、指导个体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旨在对OCT及其结合血流动力学评估应用于ICAS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展望OCT在脑血管领域的应用前景,为ICAS患者的风险评估、疾病监测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流动力学 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2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小细胞肺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侃 夏冰(综述) 马胜林(审校)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72-676,共5页
第48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年会于2012年6月1日-5日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现就本次大会关于小细胞肺癌(smallcelllungcancer,SCLC)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小细胞肺癌 治疗 年会 芝加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在谵妄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许欣宜 缪长宏 +1 位作者 吴芳颖 肖璐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3,共8页
谵妄发病率高,易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干预,尚无药物能够明确改善谵妄患者远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非编码核糖核酸、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表观遗传修饰与谵妄发生发展相关... 谵妄发病率高,易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主要采取抗精神病药物进行干预,尚无药物能够明确改善谵妄患者远期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对非编码核糖核酸、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表观遗传修饰与谵妄发生发展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谵妄的早期识别与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临床决策,为相关靶向药物的研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妄 表观遗传学 非编码核糖核酸 DNA甲基化 组蛋白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钇^(90)微球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应用
16
作者 朱晓阳 邵国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0,共6页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治疗相对困难。目前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疗(selective internal radiotherapy,SIRT)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RLM)在国内已进入临床应用。这种新型内放射治疗虽有其...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治疗相对困难。目前钇^(90)微球选择性内放疗(selective internal radiotherapy,SIRT)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olorectal cancer liver metastasis,CRLM)在国内已进入临床应用。这种新型内放射治疗虽有其技术难点,但与传统治疗相比也具有独特优势。其可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并为暂时无法手术切除肿瘤患者增加未来残余肝体积(future liver remnant,FLR),从而达到R0切除或理想的放射消融创造条件。其联合一、二线化疗可改善肝转移瘤局部区域反应,为患者提供化疗间期。对于化疗失败且肿瘤不可切除患者,SIRT可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期。未来联合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文主要就钇^(90)微球及其在CRLM中的应用和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90) 微球 结直肠癌肝转移 选择性内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虚瘀毒”理论探析细胞焦亡与骨质疏松的关联
17
作者 黄振 李威 +6 位作者 叶佰盛 黄海 张泽臣 陈琪 丰杰 周航 史晓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8-282,共5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代谢紊乱性骨骼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核心病机为“虚瘀毒”,贯穿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细胞焦亡是一种伴炎症反应的程序性死亡,可导致细胞内容物和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其中NLRP3炎症体、...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代谢紊乱性骨骼疾病,是当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核心病机为“虚瘀毒”,贯穿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细胞焦亡是一种伴炎症反应的程序性死亡,可导致细胞内容物和大量炎性因子释放,其中NLRP3炎症体、IL-1β、IL-18等炎性因子在OP的进展过程中影响极其关键,也是病机“虚瘀毒”的微观体现。因此,以“虚瘀毒”理论探讨细胞焦亡与OP的关联,以益肾活血为治法,从细胞焦亡角度探究中医药治疗OP,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OP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丢失 细胞焦亡 骨质疏松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邬玲巧 蒋伟宇 +1 位作者 姚钇锴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3-547,共5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对于出现进行性脊髓功能下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干预具有明显疗效。临床上治疗颈椎OPLL的常见手术入路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肺癌手术患者早期戒烟中的应用效果
19
作者 徐森 洪鑫雅 +2 位作者 刘雨思 罗佛全 王文元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6-71,共6页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在肺癌手术患者早期戒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吸烟患者174例,男144例,女3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86)...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在肺癌手术患者早期戒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切除术的吸烟患者174例,男144例,女30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86)和对照组(C组,n=88)。E组在术前3周至术后1周给予艾司氯胺酮0.5 mg/kg喷鼻治疗,每周1次,每次间隔1周,共4次;C组给予同等容量及频次的生理盐水喷鼻。计算末次治疗后随访6个月的戒烟成功率(过去2周吸烟≤5支,并且一氧化碳检测<百万分之十)。记录吸烟相关并发症及尼古丁依赖评分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24)评估治疗第1~4周抑郁症状变化,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评估治疗第1~4周焦虑症状变化,采用临床分离状态量表(CADSS)评估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E组戒烟成功率明显升高(P<0.05),咳嗽、咳痰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尼古丁依赖评分明显降低(P<0.05),在治疗第1~4周HDRS-24评分及GAD-7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期间头晕和嗜睡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提高肺癌手术患者早期戒烟成功率,并减少吸烟相关并发症和减轻抑郁焦虑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戒烟 肺癌 抑郁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调控细胞因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0
作者 胡英男 唐静仪 +6 位作者 祝维涵 俞点 徐文君 方锦涛 查皓锐 王峰勇 张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1-165,共5页
葛根芩连汤是记载于《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功效,传统上主要应用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泄泻或痢疾。鉴于其与现代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机制和主治症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现代临床实践已广泛运... 葛根芩连汤是记载于《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具有解表清里、升清止利功效,传统上主要应用于治疗由湿热引起的泄泻或痢疾。鉴于其与现代肠道炎症性疾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在病理机制和主治症状存在诸多共通之处,现代临床实践已广泛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此类疾病。研究表明,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涉及多途径多靶点,包括调节免疫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抗氧化应激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这些机制的实现与细胞因子间精细且复杂的调控网络密不可分。加之,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促炎症与抑炎型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的免疫异常,被认为是影响溃疡性结肠炎进展和预后的关键因素,并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研究从细胞因子的角度出发对葛根芩连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综述,分别从促炎症细胞因子和抑炎型细胞因子两个方面深入探讨,旨为葛根芩连汤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芩连汤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因子 促炎症细胞因子 抑炎型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