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时间电针干预痛厌恶大鼠焦虑行为的前扣带皮层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科展 吴学文 +7 位作者 何淑峥 孙鑫 周之东 朱雨鑫 陈扬 方剑乔 房军帆 杜俊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目的探究电针干预对痛厌恶大鼠焦虑行为的缓解效应和其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影响。方法所有健康大鼠完全随机分... 目的探究电针干预对痛厌恶大鼠焦虑行为的缓解效应和其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影响。方法所有健康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NS)组、模型(C-CPA)组、常规电针(EA1)组、预电针(EA2)组,建立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条件位置回避(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CPA)痛厌恶大鼠模型。EA1组于模后介入电针,EA2组于造模前3 d介入电针,观察大鼠的机械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和焦虑行为;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CC内GABA的受体GABAAR、GABABR,NMDA的受体NR2A、NR2B蛋白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C-CPA组、EA1组和EA2组的逃避分数(CPA scores)明显减少(P<0.01),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痛厌恶大鼠模型造模成功。造模前各组大鼠PWTs无显著变化;造模后,C-CPA组大鼠出现痛觉过敏(P<0.01),焦虑情绪行为(P<0.01);EA1组和EA2组痛觉过敏(P<0.01)和焦虑情绪行为均缓解(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NS组比较,C-CPA组、EA1组和EA2组患侧ACC内GABAAR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C-CPA组比较,EA1组患侧ACC内GABAAR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EA2组明显减少(P<0.05),但EA1组与EA2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侧ACC中GABABR、NR2A和NR2B蛋白表达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间电针干预均可减缓C-CPA痛厌恶模型大鼠疼痛和焦虑行为,其中预电针的疗效可能与抑制患侧ACC内GABAAR的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厌恶 条件位置逃避 电针 焦虑行为 前扣带皮层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