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背根神经节持续受压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及TRPV1、SP、CGRP表达的影响
1
作者 魏周园 郑雨 +9 位作者 江民健 池恒愉 康玉蓉 何晓芬 李晓宇 周姝婷 杜俊英 邵晓梅 方剑乔 蒋永亮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0-258,共9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 目的:观察电针对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持续受压(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模型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及DRG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1,TRPV1)、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41只雄性SD大鼠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假手术组(11只)、模型组(15只)、电针组(15只),电针组取大鼠患侧“足三里”“昆仑”穴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7天。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患侧MWT,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第1天电针治疗前,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MWT显著降低(P<0.01);电针治疗后第1、3、5、7天,电针组大鼠患侧MWT显著高于同期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阳性细胞数表达均升高(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SP、CGRP表达均降低(P<0.05);TRPV1和SP、TRPV1和CGRP阳性细胞共表达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大鼠患侧DRG中TRPV1、CGRP、SP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电针治疗可促使MWT升高,有效抑制CCD大鼠痛觉敏化,其镇痛机制可能与下调DRG中TRPV1、SP和CGRP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针刺镇痛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 P物质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及海马在抑郁与慢性疼痛共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晓洁 孙燕婷 +4 位作者 孙秀健 程甜甜 彭惠生 徐驰 刘景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3,共6页
抑郁症是全球最常见精神类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慢性疼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迁延不愈的身体不适感,往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疼痛与抑郁往往互为因果,共同出现,其共病机... 抑郁症是全球最常见精神类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慢性疼痛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慢性疼痛是一种长期存在迁延不愈的身体不适感,往往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其中抑郁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疼痛与抑郁往往互为因果,共同出现,其共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众所周知,海马是调节慢性疼痛和抑郁症神经通路和神经递质的共同区域,疼痛和情绪障碍的产生可能通过海马进行联系。此外,趋化因子家族在神经炎症及海马神经元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均有重要的参与作用,同时也参与了抑郁情绪产生的关键过程。本文从近年来疼痛与抑郁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病理联系进行总结,以期为慢性疼痛伴发的抑郁情绪障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抑郁症 神经炎症 趋化因子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模型大鼠痛觉敏化及脊髓小胶质细胞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瞿思颖 王涵芝 +5 位作者 胡群祺 邰昭霞 费雪瑜 蒋永亮 方剑乔 何晓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07-313,共7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背角中小胶质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干预作用,探讨小胶质细胞和BDNF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 SD大...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L4-L6脊髓背角中小胶质细胞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及电针对其干预作用,探讨小胶质细胞和BDNF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组(N组),模型组(M组),电针组(EA组),每组10只。EA组于第6周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每次30 min,隔日1次,干预7次。分别检测各组大鼠的基础(base)、4周(4 weeks)、6周(6 weeks)、8周(8 week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热痛阈(thermal 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和机械痛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变化;于8 weeks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L4-L6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 (1) 6 weeks、8 weeks时,M组和EA组FBG较N组显著升高,EA组FBG较M组无明显变化;(2) 6 weeks、8 weeks时,M组PWL和PWT较N组显著下降;8 weeks时,EA组PWL和PWT较M组显著升高;6 weeks时,EA组PWL和PWT与M组无明显差异;(3) M组大鼠L4-L6脊髓背角CD11b(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BDNF平均光密度值较N组显著升高,EA组大鼠L4-L6脊髓背角CD11b(小胶质细胞标记物)和BDNF平均光密度值较M组显著下降。结论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和BDNF可能参与了大鼠糖尿病神经痛的产生与维持,电针可能通过减少DNP大鼠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表达和BDNF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电针 免疫荧光 小胶质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邰昭霞 费雪瑜 +5 位作者 瞿思颖 王涵芝 陈卢杭 蒋永亮 方剑乔 何晓芬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脊髓背角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的部分镇痛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or... 目的观察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脊髓背角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p65蛋白的干预作用,以探讨电针对糖尿病神经痛的部分镇痛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和造模型,分别用常规饲料和高脂高糖饲料喂养5周,喂养5周后造模组大鼠予以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将造模组中糖尿病神经痛模型成功的大鼠再进一步随机分为模型组(DNP group)和模型+电针组(DNP+EA group)。穴位选取双侧"足三里、昆仑穴",频率为2 Hz,强度为1 m A干预15 min后2 m A干预15 min,于第7周开始,每天1次,干预7次。观察各组大鼠的血糖、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大鼠坐骨神经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高脂高糖喂养5周后予以STZ单次腹腔注射2周后大鼠血糖上升,机械痛阈、热痛阈下降,表明大鼠DNP模型造模成功;电针可上调DNP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但对血糖没有明显的干预作用。HE染色结果显示DNP大鼠坐骨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排列紊乱,轴索肿胀,髓鞘密度不均匀,空泡变性,电针干预对DNP大鼠坐骨神经形态无明显的作用。免疫印迹结果显示:DNP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多,电针可下调DNP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表达。结论低频电针对DNP模型大鼠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糖尿病DNP大鼠脊髓背角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电针 脊髓背角 核转录因子ΚB P6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促进脑卒中下肢功能及其皮层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心愿 邱纪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134,共4页
脑卒中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我国目前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不断上升,推算≥40岁的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为1242万,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96万人,且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趋势[1]。《2017... 脑卒中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我国目前40岁及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不断上升,推算≥40岁的居民脑卒中现患人数为1242万,每年因脑卒中死亡的人数为196万人,且由此造成的疾病负担有爆发式增长的趋势[1]。《2017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从2005年到2016年脑出血与脑梗死的人均医药费用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6年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住院人均费用较2010年分别增长61.4%,3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疾病 下肢功能 脑卒中死亡 疾病负担 虚拟现实技术 医药费用 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p-CaMKⅡ表达上调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中的作用
6
作者 费雪瑜 邰昭霞 +5 位作者 陈卢杭 王涵芝 瞿思颖 何晓芬 方剑乔 蒋永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病理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大鼠不同时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上磷酸化钙调激酶II(p-CaMK II)的表达情况。方法1)取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P大鼠... 目的观察糖尿病神经病理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模型大鼠不同时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上磷酸化钙调激酶II(p-CaMK II)的表达情况。方法1)取21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一次性大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NP大鼠模型,分别观察造模前(Base),造模后7 d(Day 7),14 d(Day 14),21 d(Day 21),28 d(Day 28)热辐射刺激的缩足反应时间(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变化情况;并在上述各时间点取大鼠L4-L6 DRG,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L4-L6 DRG上p-CaMKII阳性细胞表达情况。(2)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Control+NS)组,模型+生理盐水(DNP+NS)组,模型+CaMKII抑制剂KN93组(DNP+KN93);STZ注射14 d后,DNP+KN93组予以足背注射KN93溶液,其余两组分别予以注射等量NS。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DNP模型组大鼠D7 PWL无明显改变,Day 14、Day 21、Day 28 PWL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TZ注射7、14、21、28 d后,DNP大鼠L4 DRG上p-CaMKII的阳性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L5和L6 DRG上p-CaMKII的阳性细胞表达亦显著上升。(2)KN93干预前,DNP+NS组与DNP+KN93组PWL无显著差异,干预1 h后,与DNP+NS组相比,DNP+KN93组PWL明显升高。结论糖尿病神经病理痛的产生和维持与DRG神经元p-CaMK II表达上调有关,足背注射CaMK II抑制剂KN93可抑制热痛觉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大鼠 背根神经节 磷酸化钙调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P2X3受体表达上调在糖尿病神经痛中的作用
7
作者 陈卢杭 费雪瑜 +6 位作者 康玉蓉 王涵芝 瞿思颖 李想 何晓芬 方剑乔 蒋永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3-599,共7页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后大鼠不同时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上嘌呤受体(purinergic receptor subtype,P2X3)的表达情况及P2X3受体拮抗剂TNP-ATP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 目的本研究拟观察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后大鼠不同时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上嘌呤受体(purinergic receptor subtype,P2X3)的表达情况及P2X3受体拮抗剂TNP-ATP对糖尿病神经痛(diabetic neuropathic pain,DNP)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1)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选取作为正常组,其余14只大鼠予以腹腔注射STZ,剔除未成模的2只大鼠,分别观察造模前(Base),造模后7 d、14 d、21 d的机械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变化情况;并在上述各时间点取大鼠L4-L6 DRG,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L4-L6 DRG上P2X3阳性细胞表达情况。(2)将2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生理盐水(Control+NS)组,其余19只予以STZ注射,剔除未成模大鼠1只,成功建立DNP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生理盐水(DNP+NS)组,模型+50 nmol P2X3抑制剂TNP-ATP组(DNP+50 nmol TNP-ATP),模型+100 nmol P2X3抑制剂TNP-ATP组(DNP+100 nmol TNP-ATP),每组6只;STZ注射14 d后,DNP+TNP-ATP组分别按照上述剂量予以足背注射TNP-ATP溶液,其余两组分别予以注射等量NS,观察注射后0.5、1、1.5 h大鼠PWT变化。同时观察连续注射7 d药物对大鼠PWT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7天、第14天及第21天空腹血糖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y 7 PWT无明显改变,第14天、第21天PWT显著降低。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STZ注射7、14、21 d后,DNP大鼠L4、L5 DRG上P2X3的阳性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STZ注射14、21 d后,DNP大鼠L6 DRG上P2X3的阳性细胞的表达显著升高。(2)TNP-ATP干预前,DNP+NS组与DNP+50 nmol TNP-ATP组、DNP+100 nmol TNP-ATP组PWT无显著差异;干预0.5 h后,与DNP+NS组、DNP+50 nmol TNP-ATP组相比,DNP+100 nmol TNP-ATP组PWT明显升高,效果持续至1 h。(3)连续注射7 d TNP-ATP后,DNP+100 nmol TNP-ATP组PWT较DNP+NS组与DNP+50 nmol TNPATP组明显升高。结论腹腔注射STZ可成功建立DNP大鼠模型,背根神经节P2X3表达上调参与糖尿病神经痛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P2X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探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障碍躲避的皮层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毛佳燕 邱纪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7-411,共5页
脑卒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1—2],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康复医学的介入,越来越多脑卒中后患者重获了基础步行能力。由此,障碍躲避成为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关卡,它关系到脑卒中患者病后生活质量的高... 脑卒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疾病[1—2],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随着康复医学的介入,越来越多脑卒中后患者重获了基础步行能力。由此,障碍躲避成为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关卡,它关系到脑卒中患者病后生活质量的高低。然而目前在临床上,关于障碍躲避能力皮层调控机制的研究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步行能力 脑卒中患者 高死亡率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 调控机制 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干预慢性炎性痛的杏仁核潜在蛋白筛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月蓉 徐赟赟 +6 位作者 倪雯沁 丁棋柯 戴玮 许颖龄 朱希潇 方剑乔 吴媛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8-74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疼痛大鼠的杏仁核进行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对蛋白质表达进行综合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诱导的慢性疼痛大鼠的杏仁核进行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蛋白质组学分析,并对蛋白质表达进行综合分析,以探讨电针影响慢性疼痛的杏仁核潜在机制。方法将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和电针组(EA组),每组9只。左后足跖掌面皮下注射100μL CFA以诱发慢性炎性痛模型。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共14 d。基于iTRAQ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杏仁核中的蛋白表达。结果电针可提高伤害性刺激所致炎性痛的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杏仁核中共有6319种蛋白质被定量。在这些蛋白质中,模型组相对于对照组鉴定出58种差异有显著性的蛋白质,电针组相对于对照组鉴定出37种差异有显著性的蛋白质。共有3种蛋白质在模型组和电针组的大鼠杏仁核中有显著性差异表达。结论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电针干预慢性痛的杏仁核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杏仁核 蛋白组学 完全弗氏佐剂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电针干预痛厌恶大鼠焦虑行为的前扣带皮层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科展 吴学文 +7 位作者 何淑峥 孙鑫 周之东 朱雨鑫 陈扬 方剑乔 房军帆 杜俊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42,共11页
目的探究电针干预对痛厌恶大鼠焦虑行为的缓解效应和其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影响。方法所有健康大鼠完全随机分... 目的探究电针干预对痛厌恶大鼠焦虑行为的缓解效应和其对前扣带皮层(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受体的影响。方法所有健康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NS)组、模型(C-CPA)组、常规电针(EA1)组、预电针(EA2)组,建立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的条件位置回避(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 induced conditioned place avoidance,C-CPA)痛厌恶大鼠模型。EA1组于模后介入电针,EA2组于造模前3 d介入电针,观察大鼠的机械缩足阈(paw withdrawal thresholds,PWTs)和焦虑行为;用免疫印迹法检测ACC内GABA的受体GABAAR、GABABR,NMDA的受体NR2A、NR2B蛋白含量。结果与NS组相比,C-CPA组、EA1组和EA2组的逃避分数(CPA scores)明显减少(P<0.01),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说明痛厌恶大鼠模型造模成功。造模前各组大鼠PWTs无显著变化;造模后,C-CPA组大鼠出现痛觉过敏(P<0.01),焦虑情绪行为(P<0.01);EA1组和EA2组痛觉过敏(P<0.01)和焦虑情绪行为均缓解(P<0.05),且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NS组比较,C-CPA组、EA1组和EA2组患侧ACC内GABAAR蛋白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C-CPA组比较,EA1组患侧ACC内GABAAR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EA2组明显减少(P<0.05),但EA1组与EA2组无显著差异(P>0.05)。患侧ACC中GABABR、NR2A和NR2B蛋白表达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时间电针干预均可减缓C-CPA痛厌恶模型大鼠疼痛和焦虑行为,其中预电针的疗效可能与抑制患侧ACC内GABAAR的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厌恶 条件位置逃避 电针 焦虑行为 前扣带皮层 γ-氨基丁酸A型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