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65例自然流产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叶平 王欢欢 +2 位作者 叶骞 张丽 包文婷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215-2217,共3页
目的:遵循"治未病"思想,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对465例自然流产患者孕前进行体质辨识,对其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寻找新的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的方法提供了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生殖免... 目的:遵循"治未病"思想,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下,对465例自然流产患者孕前进行体质辨识,对其体质类型分布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寻找新的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的方法提供了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浙江省中医院生殖免疫专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465例自然流产患者的体质进行分析。结果:平和质60例(12.90%),单纯偏颇体质271例(58.28%),兼夹偏颇体质134例(28.82%)。气虚质74(11.86%),阳虚质198(31.73%),气郁质101(16.19%),阴虚质66(10.58%),湿热质50(8.01%),平和质60(9.62%),血瘀质33(5.29%),特禀质15(2.40%),痰湿质27(4.33%)。结论:自然流产患者最常见的体质为阳虚质,其次为气郁质,与前期的临床研究的结果一致,为利用中医体质分型干预性防治自然流产提供了有效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治未病 中医体质 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脑血管病脑电监测与中医证候要素时间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伟骏 裘涛 徐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361-1363,共3页
目的:通过连续和动态监护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EEG变化,观察相应脑电图改变与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要素时间相关性的联系,探讨脑电监测技术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评价及结合中医证候要素对疾病的预后判断作用。方法:对31例重... 目的:通过连续和动态监护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EEG变化,观察相应脑电图改变与重症急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要素时间相关性的联系,探讨脑电监测技术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的病情评价及结合中医证候要素对疾病的预后判断作用。方法:对31例重症急性脑血管病患者EEG进行动态检测;EEG监测结果分级参考按EEG Synek分级标准分级;采用《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对重症急性脑血管病进行量化评分。结果:31例患者EEG监测全部异常,阳性率达100%。7 d、14 d、28 dEEGSynek分级与内风主体间效应的P<0.05;14及28天EEGSynek分级与内火主体间效应的P<0.05;7天EEGSynek分级与痰主体间效应的P<0.05;7 d、14 d、28dEEGSynek分级与内瘀主体间效应的P<0.05;7 d、14 d、28 dEEGSynek分级与气虚主体间效应的P<0.05;14 d、28 dEEGSynek分级与阴虚主体间效应的P<0.05。结论:重症急性脑血管病脑电监测与中医证候要素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对患者早期病情演变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脑电监测 中医证候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的多巴胺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玉 陈强 +2 位作者 孔敏露 侯群 章正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10-213,共4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基因、药理、大量临床证据及动物实验表明多巴胺能系统异常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多巴胺受体,多巴胺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及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等方面阐述多巴胺与...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基因、药理、大量临床证据及动物实验表明多巴胺能系统异常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中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本文将从多巴胺受体,多巴胺羟化酶,多巴胺转运体及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等方面阐述多巴胺与偏头痛的相关性。多巴胺受体高敏感性可能是机体在偏头痛发作时产生的一种保护因素。多巴胺能神经元可能是偏头痛治疗的一个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胺Β羟化酶 多巴胺转运体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胸痹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沈培红 毛威 +3 位作者 叶武 刘艳 许茂盛 陈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6期1224-1226,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胸痹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疑诊冠心病患者470例,按64层螺旋CT(64MSCT)冠脉成像结果根据冠脉有无病变、病变范围、钙化积分、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分组,观察胸痹不同证型中冠脉病变程度,并分析相关性...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胸痹证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疑诊冠心病患者470例,按64层螺旋CT(64MSCT)冠脉成像结果根据冠脉有无病变、病变范围、钙化积分、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分组,观察胸痹不同证型中冠脉病变程度,并分析相关性。结果:病变冠脉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冠脉病变范围、狭窄程度两组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粥样斑块以心血瘀阻证和痰浊痹阻证多见,两组中软斑块比例高,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组。结论:冠状动脉病变与胸痹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相关性。心血瘀阻证、痰浊痹阻证冠脉病变范围广,狭窄程度严重,软斑块比例高,是胸痹的危险证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胸痹 证候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活化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叶蕾 陈芝芸 +2 位作者 严茂祥 赵振中 李剑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2期2748-2750,共3页
目的:观察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ERK通路、JNK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40%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E... 目的:观察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ERK通路、JNK通路、P38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其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40%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肝组织MAPKs信号通路的关键信号分子ERK1、JNK2、P38基因的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肝组织ERK1/2、JNK2、P38的总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模型大鼠肝组织ERK1、JNK2、P38基因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磷酸化的ERK1/2、JNK2、P38蛋白水平也较正常组显著增加。结论: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APK信号途径中的ERK、JNK及p38MAPK三条信号通路均被激活,参与了肝纤维化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黄臣 叶平 +2 位作者 王香桂 刘永林 胡蓝雅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2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葛根素、倍美力溶液灌服去卵巢大鼠30天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表达。结果:给药30天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剂量葛根素、倍美力溶液灌服去卵巢大鼠30天后,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的表达。结果:给药30天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CD3+、CD4+、CD4+/CD8+表达明显下降(P<0.01),葛根素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D3+、CD4+、CD4+/CD8+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各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8+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大鼠去势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表达下降,葛根素能上调去卵巢大鼠外周血CD3+、CD4+及CD4+/CD8+表达,具有调节去卵巢大鼠免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异黄酮类 去势大鼠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痰开窍方对卒中后抑郁症大鼠海马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伟骏 陈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5期1099-1100,I0010,共3页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大鼠模型,观察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损伤情况,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中药涤痰开窍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大鼠模型,观察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损伤情况,并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研究中药涤痰开窍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大鼠海马区BDNF蛋白表达的影响及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致大鼠慢性低灌注PSD模型,研究涤痰开窍方对脑卒中后抑郁症大鼠的治疗作用,采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BDN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涤痰开窍方能使海马C3区BDNF蛋白表达增多(P<0.01或<0.05)。结论:中药涤痰开窍方的治疗能上调卒中后抑郁症大鼠海马BDNF蛋白,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症 涤痰开窍方 海马 BDN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陆永娟 陈芝芸 +2 位作者 严茂祥 何蓓晖 朱丹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20-524,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0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以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含量...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脂肪细胞因子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0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以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含量,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脂肪变和炎症程度,计算NAFLD活动度积分(NAS);ELISA法检测脂联素、内脂素和抵抗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基因的m 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AFLD活动度积分和TG、CHOL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脂联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 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而内脂素、抵抗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 RNA表达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强(P<0.01);应用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肝组织病理学改善,肝脏TG、CHOL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脂联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 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增高(P<0.05),内脂素、抵抗素血清含量及肝组织m RNA表达则均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存在脂联素、内脂素、抵抗素等炎症因子分泌的紊乱,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降低脂质在肝脏沉积,上调脂联素,抑制内脂素、抵抗素的过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炎症,防止NAFLD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联素 内脂素 抵抗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9
作者 王榕 宋汉琳 徐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24年第6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 目的探讨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疏肝调神针法对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通过简单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疏肝调神针灸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加味丹栀逍遥散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价两组治疗前后抑郁焦虑情况,参考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在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nterior cerebral artery,ACA)、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PCA)、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头痛严重程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其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其中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持续应答、持续错误、总错误患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CA、ACA、PCA血流平均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味丹栀逍遥散联合“疏肝调神”针灸治疗偏头痛伴抑郁焦虑障碍具有显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焦虑、认知功能,并有效降低了脑动脉血流平均速度,且安全性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丹栀逍遥散 疏肝调神针法 偏头痛 抑郁焦虑障碍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