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RT1通过降低NF-κBp65乙酰化减轻高糖应激引起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 被引量:14
1
作者 杜月光 柴可夫 +1 位作者 钱俊文 章科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64-669,共6页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 p65蛋白乙酰化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白藜芦醇组和SIRT1 RNAi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NF-κB p65蛋白乙酰化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实验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甘露醇组、高糖组、白藜芦醇组和SIRT1 RNAi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黏附分子1(V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和NF-κB p65乙酰化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MCP-1、VCAM-1、TNF-α、TGF-β1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高糖刺激使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活力降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IRT1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MCP-1、VCAM-1、TNF-α、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增高。白藜芦醇可逆转高糖引起的变化,而沉默SIRT1基因使高糖诱导的系膜细胞NF-κB p56乙酰化水平、MCP-1、VCAM-1、TNF-α、TGF-β1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结论:高糖可降低SIRT1水平,增加炎症因子的表达。SIRT1的激活可使NF-κB的亚单位RelA/p65去乙酰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SIRT1可作为治疗DN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NF-KB 炎症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X-1在2型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8
2
作者 杜月光 钱俊文 +1 位作者 宋光明 柴可夫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以高脂高糖饮食加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动态观察:生化指标和24 h尿白蛋白排... 目的: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以高脂高糖饮食加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动态观察:生化指标和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苏木素伊红(HE)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检测LOX-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LOX-1和TGF-β1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和UAER逐渐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在成模时升高,但随着病变进展含量减少;LOX-1和TGF-β1在肾小管中蛋白表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各组LOX-1和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逐渐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各组血清MCP-1、ICAM和TNF-α水平均增高;LOX-1 mRNA表达与UAER、TNF-α和TGF-β1mRNA表达量之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649和0.800)(P<0.05)。结论:LOX-1在2型糖尿病肾小管中表达增加,使肾小管损伤,其作用可能通过炎症因子释放和炎症细胞浸润而实现,提示其在DN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 肾小管-肾间质损伤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月光 钱俊文 +1 位作者 宋光明 柴可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10期2217-2220,I0013,共5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从炎症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糖肾颗粒治疗组(含生药21g/kg)。以高脂高糖饮食加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 目的:进一步探讨糖肾颗粒对2型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从炎症角度探讨其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糖肾颗粒治疗组(含生药21g/kg)。以高脂高糖饮食加低剂量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各组生化指标,光镜(HE和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肾脏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ELISA技术检测血清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结果:实验8周末,模型组血糖、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24h尿微量蛋白(Ualb)均升高,肾脏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增加,血液中MCP-1、ICAM-1和TNFα水平均增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P<0.01;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糖肾颗粒治疗可改善生化指标P<0.05;减轻肾脏病变及炎症细胞浸润;抑制TGFβ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降低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含量,ICAM-1和TNFα,P<0.05。结论:糖肾颗粒对糖尿病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部分机制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糖肾颗粒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移动复合物的结构、定位与功能
4
作者 戴建国 郑慧华 张平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584,共9页
染色体移动复合物主要由蛋白激酶Aurora B、内层着丝粒蛋白、存活蛋白及蛋白Borealin组成。它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能及时精确地定位到相关部位并作用于相应底物;具有调节染色质组蛋白磷酸化,控制姐妹染色单体的粘着、分离,参与分裂纺... 染色体移动复合物主要由蛋白激酶Aurora B、内层着丝粒蛋白、存活蛋白及蛋白Borealin组成。它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能及时精确地定位到相关部位并作用于相应底物;具有调节染色质组蛋白磷酸化,控制姐妹染色单体的粘着、分离,参与分裂纺锤体组装及其对染色体的捕捉,纠正动粒与微管间不适当附着,将染色体精确分配到子细胞及促进胞浆分离等重要功能。文章简要介绍了染色体移动复合物的结构成分,在染色体臂部、内层着丝粒及纺锤体中区的定位过程,及其定位在不同部位的相应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RORA B 内层着丝粒蛋白 存活蛋白 Borealin 驱动蛋白 胞浆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