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22张等价的单音节测听表在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以利于采用该言语测听材料时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方法招募北京22名18~30岁耳科正常人,在10 dB HLSpeech强度下,以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案,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6...目的评价22张等价的单音节测听表在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以利于采用该言语测听材料时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方法招募北京22名18~30岁耳科正常人,在10 dB HLSpeech强度下,以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案,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6~35天,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新进行第二轮次的识别率测试。结果两轮测试的识别率分别为74.0%±12.2%和72.4%±10.3%,经配对t检验显示P=0.000152。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22名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9.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为18.3%。两轮测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84。结论正常人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有关言语工程的评价研究时,同一受试者前后两次识别率之差只有高于18.3%时,方可认为处置有效。展开更多
临床上时常有患者主诉聆听困难,尤其在噪音环境中无法与他人很好的交流。但其纯音听阈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并不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类似的临床现象早在1948年就被Kopetzky所注意,在其相关的论述中将此现象定义为辨听能力损失(los...临床上时常有患者主诉聆听困难,尤其在噪音环境中无法与他人很好的交流。但其纯音听阈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并不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类似的临床现象早在1948年就被Kopetzky所注意,在其相关的论述中将此现象定义为辨听能力损失(loss of capacity for discriminative listening)。六年后(1954)King也注意到类似的临床病症,将其命名为心因性聋(psychogenicdeafness)。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纯音测听上升法与下降法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舒适阈、不适阈的影响。方法对57名(111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纯音测试测得听阈,然后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进行1 000 Hz纯音舒适阈测试。一组受试者先用上升法(ascendi...目的探讨纯音测听上升法与下降法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舒适阈、不适阈的影响。方法对57名(111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纯音测试测得听阈,然后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进行1 000 Hz纯音舒适阈测试。一组受试者先用上升法(ascending)测试其舒适阈,再进行下降法测试;另一组则相反,最后进行不适阈测试。分别比较两组以上升-下降法测得的MCL之差值(A-D差)。结果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64.83±7.82 dB HL,A-D差为5.67±5.94 dB,平均UCL为94.67±8.76 dB HL;中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66.56±8.80 dB HL,A-D差为5.75±4.32 dB,平均UCL为91.60±9.84 dB HL;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77.15±9.56 dB HL,A-D差为4.86±4.22 dB,平均UCL为98.89±9.11 dB HL;重度听力损失平均MCL为89.64±8.65 dB HL,A-D差为3.57±4.76 dB,平均UCL为106.43±9.00 dB HL。结论听力损失程度越重,MCL、UCL越高。上升法较下降法测得的MCL低。展开更多
目的比较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wided ynamic range compression,WDRC)助听器和自适应动态范围优化线路(adaptive dynamic range optimization,ADRO)助听器的助听性能。方法选择具有2年以上WDRC线路助听器配戴史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目的比较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wided ynamic range compression,WDRC)助听器和自适应动态范围优化线路(adaptive dynamic range optimization,ADRO)助听器的助听性能。方法选择具有2年以上WDRC线路助听器配戴史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青年人9名(13耳),分别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和ADRO线路助听器,经8周适应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对不同压缩线路助听器的助听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在适宜交谈的安静环境(EC)、具有背景噪声的环境(BN)、存在回响和混响的环境(RV)、令人厌恶的或突然的声音(AV)的聆听困难度(不适度)的得分分别为20.2%、33.5%、45.6%、38.9%;配戴ADRO线路助听器在EC、BN、RV、AV的聆听困难度(不适度)的得分分别为17.9%、35.4%、53.6%、46.9%。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则显示,无论是处于安静环境或噪声环境,针对不同强度的声音信号,受试者配戴ADRO线路助听器所记录的言语识别率较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所记录的言语识别率平均可提高8%~10%(P值均〈0.05)。结论自适应动态范围优化线路助听器的助听性能优于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助听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价22张等价的单音节测听表在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以利于采用该言语测听材料时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方法招募北京22名18~30岁耳科正常人,在10 dB HLSpeech强度下,以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案,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6~35天,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新进行第二轮次的识别率测试。结果两轮测试的识别率分别为74.0%±12.2%和72.4%±10.3%,经配对t检验显示P=0.000152。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22名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9.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为18.3%。两轮测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84。结论正常人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有关言语工程的评价研究时,同一受试者前后两次识别率之差只有高于18.3%时,方可认为处置有效。
文摘临床上时常有患者主诉聆听困难,尤其在噪音环境中无法与他人很好的交流。但其纯音听阈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之内,并不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类似的临床现象早在1948年就被Kopetzky所注意,在其相关的论述中将此现象定义为辨听能力损失(loss of capacity for discriminative listening)。六年后(1954)King也注意到类似的临床病症,将其命名为心因性聋(psychogenicdeafness)。
文摘目的探讨纯音测听上升法与下降法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舒适阈、不适阈的影响。方法对57名(111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进行纯音测试测得听阈,然后随机将受试者分为两组,进行1 000 Hz纯音舒适阈测试。一组受试者先用上升法(ascending)测试其舒适阈,再进行下降法测试;另一组则相反,最后进行不适阈测试。分别比较两组以上升-下降法测得的MCL之差值(A-D差)。结果轻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64.83±7.82 dB HL,A-D差为5.67±5.94 dB,平均UCL为94.67±8.76 dB HL;中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66.56±8.80 dB HL,A-D差为5.75±4.32 dB,平均UCL为91.60±9.84 dB HL;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平均MCL为77.15±9.56 dB HL,A-D差为4.86±4.22 dB,平均UCL为98.89±9.11 dB HL;重度听力损失平均MCL为89.64±8.65 dB HL,A-D差为3.57±4.76 dB,平均UCL为106.43±9.00 dB HL。结论听力损失程度越重,MCL、UCL越高。上升法较下降法测得的MCL低。
文摘目的比较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wided ynamic range compression,WDRC)助听器和自适应动态范围优化线路(adaptive dynamic range optimization,ADRO)助听器的助听性能。方法选择具有2年以上WDRC线路助听器配戴史的中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青年人9名(13耳),分别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和ADRO线路助听器,经8周适应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言语识别率测试对不同压缩线路助听器的助听效果进行评估。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试者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在适宜交谈的安静环境(EC)、具有背景噪声的环境(BN)、存在回响和混响的环境(RV)、令人厌恶的或突然的声音(AV)的聆听困难度(不适度)的得分分别为20.2%、33.5%、45.6%、38.9%;配戴ADRO线路助听器在EC、BN、RV、AV的聆听困难度(不适度)的得分分别为17.9%、35.4%、53.6%、46.9%。言语识别率测试结果则显示,无论是处于安静环境或噪声环境,针对不同强度的声音信号,受试者配戴ADRO线路助听器所记录的言语识别率较配戴WDRC线路助听器所记录的言语识别率平均可提高8%~10%(P值均〈0.05)。结论自适应动态范围优化线路助听器的助听性能优于宽动态范围压缩线路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