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及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是两种常见的难治性医源性颌骨坏死。随着骨组织工程的迅猛发展,将生物材料负载干细胞所制成的干细胞复...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及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是两种常见的难治性医源性颌骨坏死。随着骨组织工程的迅猛发展,将生物材料负载干细胞所制成的干细胞复合物,用于对MRONJ及ORNJ的预防和治疗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干细胞复合物防治MRONJ和ORNJ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阐述干细胞复合物对MRONJ及ORNJ的防治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该技术有待探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目前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机制研究的现有证据。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针刺治疗DN涉及机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人体或动物随机对照试验及疗效相关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腧穴选择、腧穴归经、针刺治疗DN...目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目前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机制研究的现有证据。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针刺治疗DN涉及机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人体或动物随机对照试验及疗效相关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腧穴选择、腧穴归经、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中高频腧穴涉及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SYRCLE或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初筛764篇文献中,共纳入针刺治疗DN疗效相关meta分析3篇,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35篇。纳入文献的总体质量中等。疗效分析表明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减轻DN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肌酐水平和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文献中涉及腧穴共计49个,其中使用频次>10的高频腧穴共15个,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足三里31篇(88.6%)、肾俞28篇(80.0%)和三阴交21篇(60.0%)。观察指标方面,研究频次以糖代谢途径为主[涉及6项观察指标,研究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空腹血糖(FBG)22篇、餐后2 h血糖(2 h PG)14篇];其次是免疫炎症途径[共10项指标,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各3篇];再次是氧化应激途径[共6项,其中羰基(PCO)5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各4篇]。排名前三位高频腧穴的研究指标多涉及糖代谢途径的FBG、2 h PG,氧化应激途径的PCO,以及免疫炎症途径的TGF-β1等。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DN患者肾功能水平,其可能机制以糖代谢和免疫炎症途径为主,部分涉及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途径,但在因果推断方面,仍需开展规范、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展开更多
文摘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及放射性颌骨坏死(osteoradionecrosis of the jaw,ORNJ)是两种常见的难治性医源性颌骨坏死。随着骨组织工程的迅猛发展,将生物材料负载干细胞所制成的干细胞复合物,用于对MRONJ及ORNJ的预防和治疗成为本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通过对干细胞复合物防治MRONJ和ORNJ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阐述干细胞复合物对MRONJ及ORNJ的防治效果和影响因素,分析该技术有待探究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文摘目的:系统性分析与评价目前针刺治疗糖尿病肾病(DN)疗效及机制研究的现有证据。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针刺治疗DN涉及机制相关生物标志物的人体或动物随机对照试验及疗效相关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的腧穴选择、腧穴归经、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中高频腧穴涉及生物标志物的分布进行总结与分析。通过SYRCLE或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初筛764篇文献中,共纳入针刺治疗DN疗效相关meta分析3篇,针刺治疗DN机制研究35篇。纳入文献的总体质量中等。疗效分析表明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减轻DN患者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血肌酐水平和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文献中涉及腧穴共计49个,其中使用频次>10的高频腧穴共15个,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足三里31篇(88.6%)、肾俞28篇(80.0%)和三阴交21篇(60.0%)。观察指标方面,研究频次以糖代谢途径为主[涉及6项观察指标,研究频次最高的依次为空腹血糖(FBG)22篇、餐后2 h血糖(2 h PG)14篇];其次是免疫炎症途径[共10项指标,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各3篇];再次是氧化应激途径[共6项,其中羰基(PCO)5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各4篇]。排名前三位高频腧穴的研究指标多涉及糖代谢途径的FBG、2 h PG,氧化应激途径的PCO,以及免疫炎症途径的TGF-β1等。结论:针刺可有效改善DN患者肾功能水平,其可能机制以糖代谢和免疫炎症途径为主,部分涉及氧化应激及血流动力学途径,但在因果推断方面,仍需开展规范、高质量的研究加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