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魏酸抑制p38 MAPK保护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傅爱 徐甜甜 +3 位作者 杨贞 韩强 窦晓兵 李松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37-143,共7页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HepG2肝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阿魏酸进行干预,采用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 目的:研究阿魏酸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HepG2肝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阿魏酸进行干预,采用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阿魏酸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结果:不同浓度(25、50、100、200μmol/L)阿魏酸暴露对肝细胞无毒性作用(P>0.05)。阿魏酸干预显著抑制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损伤并改善棕榈酸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激活p38可显著增强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P<0.05),而抑制p38显著改善棕榈酸诱导的细胞损伤(P<0.05)。此外,阿魏酸显著抑制棕榈酸上调的p38磷酸化(P<0.05),采用p38激活剂处理细胞可阻断阿魏酸对脂毒性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阿魏酸可有效改善脂毒性诱导的肝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p38信号通路有关。阿魏酸可能成为防治以脂毒性为主要病理特征性肝病的功效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魏酸 棕榈酸 P38 脂毒性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抑制TLR4/JNK MAPK改善棕榈酸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被引量:1
2
作者 徐甜甜 吴相尧 +5 位作者 皮爱文 柴惠 张斌 王邦才 窦晓兵 朱林文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脂毒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体外诱导建立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脂毒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体外诱导建立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罗丹明123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技术研究丹酚酸A改善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浓度为400μmol/L的棕榈酸可显著导致H9C2心肌细胞脂毒性损伤(P<0.05)。不同浓度(10、20、40、80μmol/L)丹酚酸A暴露对心肌细胞无毒性作用(P>0.05)。丹酚酸A干预显著改善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5)。激活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s,TLR4)可显著增强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P<0.05),而抑制TLR4显著减轻棕榈酸诱导的细胞脂毒性(P<0.05)。此外,丹酚酸A显著抑制棕榈酸诱导的TLR4及其下游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 MAPK)(P<0.05)。结论:丹酚酸A改善脂毒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LR4/JNK 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棕榈酸 TOLL样受体4 脂毒性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A激活AMPK及SIRT1减轻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 被引量:5
3
作者 赵芳卿 杨雯雯 +5 位作者 殷玉杰 张斌 王邦才 窦晓兵 李松涛 朱林文思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41-249,共9页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棕榈酸诱导的AML1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AML12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采用Bodip... 目的:研究丹酚酸A对棕榈酸诱导的AML12肝细胞脂毒性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棕榈酸诱导AML12细胞建立脂毒性模型并给予丹酚酸A进行干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细胞损伤,采用酶法检测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采用Bodipy染色法观察胞内的脂滴,采用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荧光细胞通透性染料罗丹明123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采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Ⅰ(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蛋白表达。结果:棕榈酸作为肝细胞脂毒性诱导剂可显著降低AML12细胞存活率,加重细胞内脂质沉积,而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肝细胞脂毒性损伤(P<0.05)。其次,丹酚酸A干预可改善棕榈酸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P<0.01)及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1)。此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棕榈酸可显著抑制AMPK及SIRT1蛋白表达(P<0.05),而经过丹酚酸A处理可显著升高棕榈酸抑制的SIRT1及AMPK磷酸化水平(P<0.05)。结论:丹酚酸A可有效改善脂毒性诱导的肝细胞损伤,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MPK及SIRT1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A 脂毒性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相关酶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