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病中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一鸣 魏佳乐 +1 位作者 刘柳 李昌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03-710,共8页
慢性肾病(CKD)是一种进行性疾病,肾细胞衰老是驱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CKD中细胞衰老的关键分子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DNA损伤反应、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及表观遗传调控的核心作用,并总结了中医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控炎症... 慢性肾病(CKD)是一种进行性疾病,肾细胞衰老是驱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因素。本文综述CKD中细胞衰老的关键分子机制,包括线粒体功能障碍、DNA损伤反应、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及表观遗传调控的核心作用,并总结了中医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控炎症和干预细胞周期停滞等多靶点途径延缓肾衰老的研究进展。现有证据表明,中药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PTEN诱导激酶1和Wnt/β连环蛋白等通路展现抗衰老潜力,但其临床转化仍受限于机制研究深度不足、剂量标准化困难及临床验证缺失等问题。未来研究需结合肾脏特异性转基因动物和单细胞组学解析衰老细胞异质性,并通过开发新型载体提高中药成分靶向性,为CKD的精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疾病 细胞衰老 细胞周期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线粒体功能障碍 中医药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源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乳腺癌发展和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湘诺 叶宇豪 +1 位作者 马宁辉 熊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7-537,共11页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恶性肿瘤,其临床治疗面临术后高复发率、高转移率,以及治疗耐药性等重大挑战。研究表明,单核源性免疫细胞通过构建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和转移前微环境成为促进乳腺癌进展的关键细胞。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高发恶性肿瘤,其临床治疗面临术后高复发率、高转移率,以及治疗耐药性等重大挑战。研究表明,单核源性免疫细胞通过构建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和转移前微环境成为促进乳腺癌进展的关键细胞。单核髓源性抑制细胞、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等单核源性免疫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CC基序)配体/(CXC基序)配体(CCL/CXCL)及生长因子等多种细胞因子,激活多条信号通路,通过CCL/CXCL介导募集、促血管生成及诱导免疫逃逸等机制,促进乳腺癌的发展及向骨、肺、脑、肝等器官转移。因此,靶向调控单核源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可能是治疗乳腺癌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单核源性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乳腺癌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针对这些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治疗策略,如调控细胞表型转化和代谢重编程及调节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等,为乳腺癌治疗新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源性免疫细胞 乳腺癌发展 乳腺癌转移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肿瘤微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肾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的变化
3
作者 冯丹丹 周荧 +4 位作者 庞子瑶 蔡月琴 陈楚 张建友 王德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23-835,共13页
目的探讨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在由D-gal诱导的大鼠肾衰老模型和H2O2诱导的HK-2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gal组,经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50 mg/kg)建立大鼠肾衰老模型,8周后麻醉... 目的探讨S100A8/9及介导的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在由D-gal诱导的大鼠肾衰老模型和H2O2诱导的HK-2细胞衰老模型中的作用。方法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D-gal组,经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50 mg/kg)建立大鼠肾衰老模型,8周后麻醉状态下收集肾标本,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p21,p16和p53 mRNA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观察肾组织衰老情况,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BUN和CREA含量,检测肾组织中SOD、CAT、GSH-PX和MDA活性,DHE染色观察肾组织ROS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S100A8/9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Ⅲ、α-SMA和TGF-β1以及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体外利用H2O2构建HK-2细胞肾衰老模型,检测衰老蛋白p21、p16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TNF-αmRNA表达水平,SA-β-Gal染色观察细胞衰老情况;并使用S100A8/9抑制剂帕奎莫德(paquinimod,PAQ)干预,检测S100A8/9及NLRP3/Caspase-1/IL-1β通路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D-gal组大鼠肾组织衰老基因p21,p16和p53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1),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enescence-associatedβ-galactosidase,SA-β-Gal)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1);血清中BUN和CREA含量上升(P<0.05);组织内CAT、GSH-PX和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MDA活性显著增加(P<0.01);纤维化标志物CollagenⅢ、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增加(P<0.05);组织内ROS含量增多(P<0.05);D-gal组大鼠肾小球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及缺失,肾小囊囊腔和肾小管管腔增大,细胞核深染、固缩,出现大量胶原纤维沉积;S100A8和S100A9蛋白表达增加(P<0.01);NLRP3/Caspase-1/IL-1β信号通路上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5)。H2O2诱导HK-2细胞衰老后,使用S100A8/9抑制剂PAQ减轻了HK-2细胞衰老情况,衰老蛋白p21、p16表达水平和炎症因子IL-18、TNF-α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SA-β-Gal染色显示衰老细胞数量减少(P<0.01),并抑制S100A8和S100A9蛋白表达(P<0.01)以及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过表达(P<0.05或P<0.01)。结论S100A8/9通过激活NLRP3/Caspase-1/IL-1β通路参与慢性炎症反应,从而促进D-gal诱导的肾衰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老 S100钙结合蛋白A8/9 NLRP3/Caspase-1/IL-1β通路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E-选择素的工程化脂质体的设计与炎症靶向评价
4
作者 叶雨濛 余波 +3 位作者 陆沙沙 周于 丁美红 程桂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3-1022,共10页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靶向E-选择素,可竞争性地抑制E-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阻断中性粒细胞在血管的黏附,进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病变部位的募集和浸润。方法采用后插入法开发了基于E-选择素的亲和短肽IELLQARC... 目的设计合成一种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靶向E-选择素,可竞争性地抑制E-选择素与中性粒细胞表面的配体结合,阻断中性粒细胞在血管的黏附,进而抑制中性粒细胞向病变部位的募集和浸润。方法采用后插入法开发了基于E-选择素的亲和短肽IELLQARC标记的盐酸多柔比星(DOX)脂质体(IEL-Lip/DOX)。分别制备2-1P配方组[Mol(PC):Mol(DPI)=100∶1]和2-3P配方组[Mol(PC):Mol(DPI)=100∶3],对其修饰密度、体外释放特性进行测定。并且通过脂多糖(LPS)诱导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大鼠股动脉物理损伤炎症模型、斑马鱼局部炎症模型,尾静脉或躯干定点分别注射不同配方的PEG化DOX脂质体(P、2-1P、2-3P)测定其炎症靶向能力。结果不同配方(2-1P、2-3P)IEL-Lip/DOX的表面短肽修饰密度分别为4.76、7.57 pmoL/cm^(2)。与未修饰脂质体相比,IEL-Lip/DOX在pH 5.5条件下的48 h累积释放速率均降低(P<0.05);在体外细胞炎症模型中,活化炎症内皮细胞对IEL-Lip/DOX的摄取量增加(P<0.0001),且2-1P配方穿过内皮屏障的能力高于2-3P配方(P<0.01);在小鼠ALI模型中,IEL-Lip/Cy5.5在肺组织中的荧光强度增加(P<0.05),Z-(2-1P)和Z-(2-3P)配方分别提高了53.71%和93.41%,且2-1P配方在肺中的分布相比于正常小鼠增加(P<0.05),提升幅度为24.19%;在大鼠股动脉物理损伤炎症模型中,2-1P配方的损伤侧/健康侧血管荧光强度值升高(P<0.05);在斑马鱼局部炎症模型中,各配方在炎症部位的聚集程度均增加(P<0.001)。结论提出了一种靶向E-选择素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高效靶向活化炎症内皮细胞,增加药物在炎症部位的蓄积,为中性粒细胞不适当激活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选择素 IEL短肽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 靶向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蜗牛壳纳米CaO催化剂的制备及在油茶籽油检测中的应用
5
作者 邓雅慧 温乐乐 +4 位作者 毛献龙 江丽洁 王博 崔琦 刘巨钊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制备纳米CaO催化剂并分析其催化活性,评估催化剂应用于油脂转酯化的催化性能。以蜗牛壳为原料高温煅烧制备纳米CaO,对其进行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分析,进一步分析其催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催化剂制备... 制备纳米CaO催化剂并分析其催化活性,评估催化剂应用于油脂转酯化的催化性能。以蜗牛壳为原料高温煅烧制备纳米CaO,对其进行扫描电镜、元素分析及比表面积分析,进一步分析其催化活性。利用单因素实验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优化催化剂制备条件及转酯化工艺,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评估催化剂应用于油脂转酯化的催化性能。GC-MS分析油茶籽油成分并检测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纳米CaO催化剂在催化油茶籽油转酯化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高效性,最佳催化剂制备条件:煅烧温度700℃,煅烧时间1 h,催化剂质量分数1%,最佳转酯化工艺参数:醇油质量比9 mL/g、反应时间89 min、反应温度72℃、搅拌速率310 r/min,且最大转化率为83.90%。实验所用油茶籽油营养价值较高,理化性质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纳米CaO 蜗牛壳 转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丁烨 魏佳乐 熊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3-541,共9页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自噬相关蛋白的调控下,有选择地清除受损或功能障碍的线粒体以维持线粒体质量和细胞稳态的过程,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在乳腺癌进展中发挥着双重作用。①...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在自噬相关蛋白的调控下,有选择地清除受损或功能障碍的线粒体以维持线粒体质量和细胞稳态的过程,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在乳腺癌进展中发挥着双重作用。①促进乳腺癌进展:线粒体自噬通过触发能量代谢重编,减少ROS蓄积和维持线粒体稳态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生存和侵袭;②抑制乳腺癌进展:线粒体自噬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和引发线粒体损伤,诱导乳腺癌细胞死亡或凋亡。其相关机制包括①PTEN诱导的激酶1/E3泛素蛋白连接酶(PINK1/Parkin)途径;②线粒体自噬受体相关蛋白途径(包括BNIP3、BNIP3L和FUNDC1);③线粒体分裂途径。本综述总结了线粒体自噬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化疗耐药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乳腺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 线粒体自噬受体相关蛋白 自噬调节因子 化疗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皮石斛14-3-3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江林琪 赵佳莹 +3 位作者 郑飞雄 姚馨怡 李效贤 俞振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41,共13页
【目的】14-3-3蛋白,亦称通用调节因子(GRF),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发挥关键的作用。鉴定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GRF基因家族,为铁皮石斛GRF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 【目的】14-3-3蛋白,亦称通用调节因子(GRF),由多基因家族编码,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发挥关键的作用。鉴定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GRF基因家族,为铁皮石斛GRF基因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鉴定铁皮石斛14-3-3家族成员,分析其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系统进化发育、基因结构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等,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它们在不同组织、低温处理及盐胁迫处理后的表达量。【结果】铁皮石斛有17个GRF家族成员,分为ε类和非ε类亚族,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且存在7对串联复制基因。同一亚族成员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相类似。DoGRF家族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存在大量激素和环境胁迫应答相关的调控元件。DoGRF家族基因在铁皮石斛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大多数基因在花器官中表达最高,其次是茎和根。同时,在低温处理、盐胁迫处理下呈现差异化表达,可能受到低温和盐胁迫的调控,特别是DoGRF2在铁皮石斛逆境应答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结论】在全基因组水平从铁皮石斛中鉴定出17个DoGRF家族成员,不同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响应不一,并具有器官表达特异性。DoGRF2对低温和盐胁迫呈现正向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14-3-3家族 基因表达 非生物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叶覆盆子HMGR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俊宇 姚玲窕 +3 位作者 许张婷 吴淑婧 彭依晴 俞振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24-1034,共11页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药用植物萜类产物骨架生物合成的重要酶之一。为了明确掌叶覆盆子HMGR蛋白的功能,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RcHMGR家族成员的分类、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启动子信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比较了不同...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是药用植物萜类产物骨架生物合成的重要酶之一。为了明确掌叶覆盆子HMGR蛋白的功能,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RcHMGR家族成员的分类、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启动子信息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组织、果实不同成熟阶段及MeJA处理下RcHMGR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RcHMGR基因家族共有7个成员,分布于3条染色体上,编码444~601 aa蛋白序列。RcHMGR蛋白分为4个亚家族,亚细胞定位于内质网,均含有HMGR保守功能域。RcHMGR家族基因的启动子上包含激素响应、光响应和低温响应等多种顺式元件。RcHMGR家族基因在掌叶覆盆子不同组织、果实不同成熟阶段和MeJA处理下的表达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RcHMGR5在果实中高丰度表达,并受到MeJA强烈诱导,与类胡萝卜素在掌叶覆盆子果实中的积累规律相一致,推测是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的关键酶。上述结果为后续研究RcHMGR基因家族在萜类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覆盆子 HMGR 表达分析 MEJA 类胡萝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65
9
作者 陈亮 戴灵豪 +1 位作者 关旸 王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0,共5页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础工程。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情况,通过落实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实验室安全教育责任,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一人一档”的动态实验室安全技... 实验室安全教育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基础工程。针对当前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工作情况,通过落实学校、学院、实验室三级实验室安全教育责任,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建设“一人一档”的动态实验室安全技术培训个人电子档案库。实施“全员参与”的自查与检查相结合的安全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开展VR虚拟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实验室安全应急演练。初步建成以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实验室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实验室突发事故应急处置三大体系为基础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推进实验室安全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建设,使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教育 实验室安全 风险评估 应急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地海拔等对前胡中白花前胡甲、乙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10
作者 杨柳 康显杰 +4 位作者 杜伟锋 洪浩 葛卫红 汪力刚 李昌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18,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前胡含量较难合格的问题,对不同产地前胡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法测定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 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等... 目的针对目前前胡含量较难合格的问题,对不同产地前胡的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HPLC-DAD法测定前胡中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 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321 nm,洗脱时间为30 min。并针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 24批不同产地的前胡,白花前胡甲素含量范围在0.83%-1.52%;白花前胡乙素含量范围在0.10%-0.44%,两者均符合规定的占比为45.45%。24批不同产地的前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根据海拔可将其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评分较高的是四川、安徽、重庆、湖北、贵州等高海拔地区。结论由于各地栽培前胡海拔、气候等差异,不同产地高海拔地区前胡的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普遍高于低海拔地区,高海拔地区前胡合格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胡 白花前胡甲素 白花前胡乙素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2/CXCR4信号通路参与慢性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园园 胡奇妙 +4 位作者 台燕 郑小莉 尹诚语 刘伯一 方剑乔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90-694,共5页
CXC趋化因子配体12(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2,CXCL12)是一种能诱导细胞向损伤部位定向运动的小分子蛋白质。趋化因子CXCL12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趋化因子CXC基序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参与炎症反应... CXC趋化因子配体12(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2,CXCL12)是一种能诱导细胞向损伤部位定向运动的小分子蛋白质。趋化因子CXCL12通过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趋化因子CXC基序受体4(chemokine C-X-C motif receptor 4,CXCR4),参与炎症反应、肿瘤形成、免疫等疾病的发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CXCL12/CXCR4信号通路在慢性痛发生机制方面起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拟就当前国内外有关CXCL12/CXCR4信号通路参与炎症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癌痛、阿片类药物诱导痛觉过敏等慢性痛发生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痛 CXCL12 CXC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延胡索炮制过程中色度值与生物碱含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伟锋 赵明方 +4 位作者 汤璐璐 洪浩 葛卫红 李昌煜 张叶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27-3334,共8页
目的研究醋延胡索炮制过程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含量与色度值的相关性。方法该药物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Extend-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6%乙... 目的研究醋延胡索炮制过程中原阿片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含量与色度值的相关性。方法该药物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Extend-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6%乙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80 nm。以不同炮制时间点醋延胡索为研究对象,比较色度值(L、a、b、E ab)与生物碱含量的相关性。结果7种生物碱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81),平均加样回收率98.35%~101.24%,RSD小于2%。炮制时间为0~15 min时,L、b、E ab与生物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a与生物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炮制时间为15~30 min时,L、b、E ab与生物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a与生物碱含量呈显著负相关。醋延胡索在炮制过程中颜色由黄转黑时,生物碱含量升高;由黑转红时,生物碱含量降低,炮制时间为15 min时最高。结论该方法准确可行,可快速实现不同炮制时间点醋延胡索质量客观评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延胡索 炮制 生物碱 色度值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胡索散通过下调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抑制脾脏髓源抑制细胞分化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毛幼儿 刘曦 +3 位作者 贺凯 林晨 何冰倩 高建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100,共13页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目的:探讨玄胡索散抑制乳腺癌小鼠脾脏髓源抑制细胞(MDSC)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4~5周龄BALB/c雌性小鼠48只,其中6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他42只采用小鼠左侧第二对乳腺皮下脂肪垫接种4T1细胞构建乳腺癌荷瘤小鼠模型,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照组、G-CSF敲减组、模型对照组、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6只。其中G-CSF对照组和G-CSF敲减组分别采用shRNA慢病毒转染联合嘌呤霉素构建相应4T1稳转细胞模型。各组造模48 h后,玄胡索散小剂量组、玄胡索散中剂量组、玄胡索散大剂量组分别按2、4、8 g·kg^(-1)·d^(-1)玄胡索散灌胃,每天一次;环磷酰胺组按30 mg/kg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隔天一次;其他组给予等体积0.5%羟甲基纤维素纳。各组连续给药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脾脏MDSC亚群比例,免疫荧光法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外周血G-CSF浓度。在体外,建立荷瘤小鼠脾脏与4T1稳转株共培养体系,玄胡索散(30μg/mL)处理24 h,免疫荧光检测脾脏CD11b、Ly6G共表达;不同浓度的玄胡索散(10、30、100μg/mL)处理4T1细胞12 h,实时逆转录PCR检测G-CSF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鼠脾脏红髓增宽伴巨核细胞浸润,脾脏多形核细胞样MDSC(PMN-MDSC)比例增加(P<0.01),脾脏CD11b、Ly6G共表达增多,外周血G-CSF浓度上升(P<0.01)。玄胡索散干预后脾脏PMNMDSC比例减小(P<0.05),脾脏CD11b、Ly6G共表达减少,4T1细胞G-CSF mRNA水平下调(P<0.01),模型鼠外周血G-CSF浓度减少(P<0.05),肿瘤体积缩小,脾脏增大情况改善(均P<0.05)。结论:玄胡索散可能通过下调G-CSF,阻碍MDSC向PMN-MDSC分化,重建脾脏髓系微环境,从而发挥抗乳腺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胡索散 乳腺癌 脾脏 髓源抑制细胞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4T1细胞株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结晶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成君 程桂林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1-319,共9页
使用共结晶技术分离有机小分子,特别是一些不能成盐的、高纯度要求的原料药(API)的分离是晶体工程应用的前沿。其原理是通过分子间的识别作用形成共晶,改变目标分子的晶格能或溶解特性,从而实现分离。针对共结晶在分离中的应用,本文从... 使用共结晶技术分离有机小分子,特别是一些不能成盐的、高纯度要求的原料药(API)的分离是晶体工程应用的前沿。其原理是通过分子间的识别作用形成共晶,改变目标分子的晶格能或溶解特性,从而实现分离。针对共结晶在分离中的应用,本文从共结晶分离的热力学原理出发,系统综述了共结晶在分离纯化非手性分子以及手性API及中间体中的实例。从分子结构、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溶度积常数、溶剂体系等不同角度对分离实例进行分析。针对该技术现存的问题如共晶形成物的选择缺乏规律性,实际API纯化体系的复杂性,共晶形成物回收利用的可行性,指出建立系统的共晶形成物选择方法、深入地研究热力学行为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结晶 药物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脂肪酶连续动力学拆分1,1,1-三氟异丙胺的研究
15
作者 蒋成君 徐仁杰 程桂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96-199,共4页
探讨了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动力学拆分1,1,1-三氟异丙胺(TFPA)的可行性,比较了3种脂肪酶的催化效果及其对连续流动与间歇搅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反应方式下,以Novozym 435为催化剂,65℃下在装载固定化脂肪酶的色谱柱内停留3 min... 探讨了连续流动反应器中动力学拆分1,1,1-三氟异丙胺(TFPA)的可行性,比较了3种脂肪酶的催化效果及其对连续流动与间歇搅拌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流动反应方式下,以Novozym 435为催化剂,65℃下在装载固定化脂肪酶的色谱柱内停留3 min,1,1,1-三氟异丙胺的转化率可达到50%,产物N-[(1R)-2,2,2-三氟-1-甲基乙基]-乙酰胺的对映体过量值(ee)高达99.5%,且连续反应50 h后酶的活性保持原有水平,表观米氏常数为4.8 mmol/L;而采用间歇搅拌方式、反应时间为8 h时,转化率仅为4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脂肪酶 流动化学 连续动力学拆分 1 1 1-三氟异丙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薏苡仁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甘油三油酸酯测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婷 罗云云 +2 位作者 杜伟锋 葛卫红 李昌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44-948,共5页
目的建立薏苡仁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甘油三油酸酯含量。方法薏苡仁粉乙腈-二氯甲烷提取液的分析采用安捷伦反相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二氯甲烷;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结果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7个... 目的建立薏苡仁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甘油三油酸酯含量。方法薏苡仁粉乙腈-二氯甲烷提取液的分析采用安捷伦反相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二氯甲烷;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结果11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7个共有峰,相似度0.705~0.990。甘油三油酸酯在0.223~8.625 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4%,RSD为1.0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薏苡仁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指纹图谱 甘油三油酸酯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法分析麸炒白术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亚飞 汤璐璐 +7 位作者 唐瑞 赵明方 方可儿 张海瑞 李昌煜 葛卫红 杜伟锋 张叶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774-2781,共8页
目的基于UPLC-Q-TOF-MS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考察麸炒白术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ZORBAX-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电喷雾... 目的基于UPLC-Q-TOF-MS法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技术考察麸炒白术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该药物的分析采用ZORBAX-Eclipse XDB-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扫描。根据一级质谱精确的质荷比与二级质谱碎片离子特征,结合Scifinder和Reaxys数据库搜索及相关文献进行炮制前后成分鉴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技术对化学成分差异性聚类,并筛选出麸炒白术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得到37种共有化学成分,初步确认11种潜在差异性化学成分,分别为茉莉酸、4(R),15-环氧-8b-羟基白术内酯Ⅱ、亚甲基八氢萘-2-亚基-丙酸、4,6-二甲基二苯并呋喃、6-羟基白术内酯Ⅰ、异苍术内酯A、白术内酯Ⅱ、白术内酯Ⅲ、芫荽酸、白术内酯Ⅰ、苍术酮。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白术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可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麸炒白术 炮制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差异性化学成分 UPLC-Q-TOF-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薏苡仁麸炒前后治疗脾虚水湿不化谱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孙贝贝 孙海英 +5 位作者 朱伟豪 洪浩 洪智慧 杜伟锋 葛卫红 李昌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481,共7页
目的研究薏苡仁麸炒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治疗脾虚水湿不化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薏苡仁麸炒前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HPLC法建立麸炒前后薏苡仁指纹图谱;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比较其麸炒前后的药效作用;同时采用灰... 目的研究薏苡仁麸炒前后HPLC指纹图谱与治疗脾虚水湿不化药效之间的相关性,为明确薏苡仁麸炒前后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HPLC法建立麸炒前后薏苡仁指纹图谱;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比较其麸炒前后的药效作用;同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对5批生品及其麸炒品进行谱效关系分析,分别找出关联度较大的化学成分,并比较麸炒前后谱-效关系差异。结果 HPLC指纹图谱中指认9个共有峰。与模型组比较,生品与麸炒品均有显著性差异;与生品组比较,麸炒薏苡仁各药效指标明显高于生品。麸炒品中9种共有成分与GAS、MTL、SS、体质量、胸腺指数以及脾指数的关联度明显高于生品;生品中9种共有成分与VIP的关联度明显高于麸炒品。结论薏苡仁治疗脾虚水湿不化的药效是多成分共同作用结果,麸炒后药效明显高于麸炒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仁 麸炒 脾虚水湿不化 HPLC指纹图谱 灰色关联度法 谱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 被引量:8
19
作者 唐瑞 杜伟锋 +6 位作者 孙贝贝 赵明方 李亚飞 方可儿 张海瑞 李昌煜 葛卫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17-2322,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方法采用UV-Vis、HPLC-ELSD、HPLC-DAD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水溶性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总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浙贝母质量。方法采用UV-Vis、HPLC-ELSD、HPLC-DAD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水溶性成分(尿嘧啶、胞苷、尿苷、2-脱氧尿苷、肌苷、腺嘌呤、胸苷、腺苷、2-脱氧腺苷)总含量,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评价质量。结果浙江产浙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均高于湖南安化、湖北宜昌产,其中舟山产样品中9种水溶性成分总含量、总生物碱含量,象山产样品中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浙江产地样品中。结论浙江产浙贝母质量较好,以舟山、象山产更明显。本实验可为该药材采购产地选择及优良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 产地 总生物碱 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水溶性成分 主成分分析(PCA)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精多指标成分近红外光谱快速定量分析模型建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吕悦 吴杭莎 +4 位作者 韦飞扬 葛卫红 杜伟锋 李昌煜 张叶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878-2884,共7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黄精多指标成分快速定量分析模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38批黄精多糖、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含量;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近红外光谱图;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预测模型,...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黄精多指标成分快速定量分析模型。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38批黄精多糖、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含量;近红外光谱技术采集近红外光谱图;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定量预测模型,采用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校正均方根误差和预测均方根对定量预测模型进行评价。结果黄精多糖、皂苷、5-羟甲基糠醛近红外定量模型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0.9843、0.9839;校正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276、0.122、0.004;预测均方根分别为0.198、0.075、0.006。验证集样品的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2%。结论建立的近红外定量模型预测性良好,可用于黄精饮片实时监控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多糖 皂苷 5-羟甲基糠醛 近红外光谱 检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