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第5代成蟹营养品质比较研究
1
作者 邓舒萍 范陈伟 +1 位作者 姜晓东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5代(G5)的营养品质,以未选育中华绒螯蟹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早熟和晚熟选育品系及对照组成蟹的可食率、常规生化组成、色泽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1)无论雄体还是雌体,早熟和晚熟品系... 为评估中华绒螯蟹2龄早熟和晚熟品系选育第5代(G5)的营养品质,以未选育中华绒螯蟹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了早熟和晚熟选育品系及对照组成蟹的可食率、常规生化组成、色泽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1)无论雄体还是雌体,早熟和晚熟品系的终末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早熟品系性腺指数(GSI)最高,而晚熟品系肝胰腺指数(HSI)最高,但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就常规生化组成而言,早熟品系雌体性腺中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晚熟品系(P<0.05)。此外,早熟品系雌、雄个体肝胰腺中的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晚熟品系个体(P<0.05);(3)各品系河蟹蟹壳和肝胰腺的L^(*)、a^(*)、b^(*)值及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无明显差异,仅雌体性腺L^(*)值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对照组显著低于早熟和晚熟品系(P<0.05)。结果表明,以性腺发育速度及生长性能作为指标进行选育对河蟹营养品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遗传选育 组织系数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SDS研究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
2
作者 濮丽丽 王诗怡 +2 位作者 林志华 王素芳 包永波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1,共8页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 泥蚶血红蛋白(Tg-Hb)Ⅱ除了具有携氧功能外,还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光谱法和分子对接等技术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Tg-HbⅡ的结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探讨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及抗菌活性的结构基础。研究结果显示,SDS的疏水烷基长链可嵌入到Tg-HbⅡ血红素口袋内部,与近端His104形成氢键,断裂血红素铁与His104的配位键,使Tg-HbⅡ的Soret带吸收峰降低并发生位移;此外,SDS还可与血红素口袋中的氨基酸形成疏水相互作用,改变血红素口袋原有结构,使得部分疏水氨基酸暴露,导致外源荧光强度增强,最大发射波长红移。SDS可以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当SDS浓度为2 mmol·L^(-1)时,Tg-HbⅡ的酶活性仅为原来的20%,在琼脂扩散实验中失去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以上结果表明,SDS通过破坏血红素口袋的内部结构抑制Tg-HbⅡ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血红素疏水口袋是Tg-HbⅡ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和抗菌活性的关键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Tg-HbⅡ的抗菌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血红蛋白 十二烷基硫酸钠 过氧化物酶活性 抗菌活性 血红素口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钙调蛋白基因鉴定及其与贝壳碳酸钙沉积的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罗晓琦 徐洪强 +2 位作者 朱杰 姚韩韩 董迎辉 《海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45-154,共10页
碳酸钙(CaCO_(3))作为贝壳的主要成分,与有机质框架相互作用形成贝壳,为贝类提供保护作用。Ca^(2+)是CaCO_(3)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贝类体内的获取、转运、沉淀过程均会显著影响CaCO_(3)沉积。然而,目前关于贝壳中碳酸钙沉积过程以及相... 碳酸钙(CaCO_(3))作为贝壳的主要成分,与有机质框架相互作用形成贝壳,为贝类提供保护作用。Ca^(2+)是CaCO_(3)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贝类体内的获取、转运、沉淀过程均会显著影响CaCO_(3)沉积。然而,目前关于贝壳中碳酸钙沉积过程以及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仍不明晰。钙调蛋白(Calmodulin,CaM)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并与Ca^(2+)特异性结合的蛋白,主要参与细胞信号转导、靶酶活性调控和Ca^(2+)稳态调节等多种生理过程。为研究CaM基因与贝壳碳酸钙沉积的关系,本研究对缢蛏CaM基因(ScCaM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和表达特征分析,并研究了ScCaM重组蛋白的Ca^(2+)结合活性及其在CaCO_(3)沉积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cCaM基因共编码149个氨基酸,含有4个连续EFhand结构域;ScCaM在各组织中均能表达,其中在鳃和外套膜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足、水管、闭壳肌和肝胰腺等组织(P<0.05);缢蛏壳碳酸钙含量与其壳重呈正比,并且贝壳重量较大的个体,其ScCaM基因表达水平较高。ScCaM重组蛋白具有钙离子结合活性,可加快碳酸钙沉淀速率,并且促进效应呈现出明显的蛋白浓度依赖性。结果表明,ScCaM基因/蛋白表达与贝壳碳酸钙含量密切相关,即ScCaM基因/蛋白表达量升高,可增强Ca^(2+)运输效率,促进壳碳酸钙沉积,从而提高贝壳重量。本研究初步探讨了ScCaM基因在贝壳碳酸钙沉积中的作用,为解析缢蛏贝壳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钙调蛋白(CaM) 壳重 碳酸钙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硫化物胁迫下转录组分析及关键基因表达
4
作者 裘梦璐 陈彩芳 +4 位作者 杨建 沈瑶瑶 陈佳琪 沈伟良 林志华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4-1244,共11页
为探讨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受高硫化物环境的分子机理,利用RNA-seq技术开展395μmol/L硫化物胁迫0 h、6 h和96 h缢蛏鳃转录组动态变化的研究,构建9个转录组文库,获得27.09 Gb有效数据,组装得到65747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97... 为探讨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耐受高硫化物环境的分子机理,利用RNA-seq技术开展395μmol/L硫化物胁迫0 h、6 h和96 h缢蛏鳃转录组动态变化的研究,构建9个转录组文库,获得27.09 Gb有效数据,组装得到65747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971.46 bp,N50达到1434 bp,注释得到22921条Unigenes。按照FPKM值获得基因表达丰度后,采用DEGseq软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分别在6 h vs.0 h、96 h vs.0 h和96 h vs.6 h组中获得61138、60912和62824条DEGs。按照DEGs筛选阈值,分别在6 h vs.0 h、96 h vs.0 h和96 h vs.6 h组中获得17、10和12个高表达DEGs。KEGG分析显示差异基因(DEGs)显著富集到硫代谢通路,发现高表达的硫醌氧化还原酶基因(SQR),推测线粒体硫化物氧化是其解毒的关键。GO、KEGG分析发现DEGs分别富集到呼吸电子传递链(ETC)及氧化磷酸化通路,细胞色素b的表达显著下调,可能引发线粒体氧化呼吸链受阻,从而产生过量ROS,以激活机体的应激反应。DEGs还富集到转移含磷基团的转移酶活性、核小体组装等GO类别,推测ROS造成DNA氧化损伤后,机体通过DNA复制、组装新染色体以维持遗传物质稳定。采用qRT-PCR进行差异基因组蛋白(H2B)、漆酶(LAC)的响应研究,结果呈时间依赖性的表达模式,推测H2B通过修复受损DNA并增强免疫能力、LAC通过清除ROS以提高机体硫化物抗性。研究结果系统解析了缢蛏耐硫的分子调控机理,为缢蛏耐硫新品种的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硫化物耐受 转录组 H2B L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伪雄鱼繁殖期精子活力分析及环境因子对其活力的影响
5
作者 王玙璠 徐冬冬 +4 位作者 胡伟华 竺奇慧 杨建 柳意樊 陈睿毅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8-466,共9页
伪雄鱼是由雌鱼性逆转而成的生理性雄鱼,在全雌鱼苗种的规模化繁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对其精子活力的研究较少。为研究黄姑鱼伪雄鱼繁殖期精子活力及环境因子对其活力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活力分析系统(CASA)对伪... 伪雄鱼是由雌鱼性逆转而成的生理性雄鱼,在全雌鱼苗种的规模化繁育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外对其精子活力的研究较少。为研究黄姑鱼伪雄鱼繁殖期精子活力及环境因子对其活力的影响,利用计算机辅助精子活力分析系统(CASA)对伪雄鱼的精子密度、运动率、寿命和运动速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且设置不同的温度和pH梯度组,探究不同环境因子对伪雄鱼精子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伪雄鱼精子密度为(2.60~2.24)×10^(10)个/mL;在繁殖期内,伪雄鱼精子密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在排精中期和晚期,伪雄鱼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雄鱼。CASA结果显示,随着繁殖期的进行,伪雄鱼精子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组雄鱼相比,伪雄鱼精子运动率高于雄鱼,但精子寿命和运动速度均低于雄鱼。进一步分析了水温和pH对排精中期精子活力的影响,当激活水温16~24℃时,伪雄鱼精子运动率和寿命随水温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水温22℃时,伪雄鱼精子运动率和寿命最高,分别为83.58%和270.67 s;不同激活水温下,伪雄鱼精子运动速度无显著变化。在pH 6.9~8.9时,伪雄鱼精子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H 7.9时,伪雄鱼精子运动率和寿命最高,分别为83.62%和263.64 s,此时伪雄鱼精子运动速度也最快。研究表明,与雄鱼相比,伪雄鱼精子密度和运动率高于雄鱼,但寿命较雄鱼短;对于不同温度和pH,伪雄鱼和雄鱼精子活力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全雌黄姑鱼的规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伪雄鱼 CASA 精子密度 精子活力 温度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对其培育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于雪飞 姜晓东 +3 位作者 解志龙 陈文彬 罗明 吴旭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为探讨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对其培育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长荡湖1号”A系与B系大眼幼体为研究对象,每品系设置225、450和675 ind/m^(2)3个密度组,每密度组设置3个平行,共计18个实验组,对蟹种的生... 为探讨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对其培育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长荡湖1号”A系与B系大眼幼体为研究对象,每品系设置225、450和675 ind/m^(2)3个密度组,每密度组设置3个平行,共计18个实验组,对蟹种的生长性能、规格分布、早熟率、单位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两品系的体质量均随着大眼幼体投放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且B系在各月份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A系。(2)培育效果主要受到投放密度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系的成活率均明显下降,单位产量均显著增加。(3)2个品系的总收入和净利润均随着大眼幼体投放密度的增加明显增加,而中密度组的投资回报率最高;B系的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均高于A系的。综上,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及其品系均会影响蟹种培育效果及经济效益,合理选择投放密度和品系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不同品系 大眼幼体 投放密度 培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
7
作者 祖兆旭 姜晓东 +3 位作者 解志龙 陈文彬 罗明 吴旭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探究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按照450只/m^(2)和675只/m^(2)密度在220 m^(2)池塘和667 m^(2)池塘分别投放大眼幼体并开展蟹种培育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220 m^... 为探究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按照450只/m^(2)和675只/m^(2)密度在220 m^(2)池塘和667 m^(2)池塘分别投放大眼幼体并开展蟹种培育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220 m^(2)池塘蟹种终末体质量显著低于667 m^(2)池塘,且450只/m^(2)密度组个体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675只/m^(2)密度组;(2)养殖效果方面,220 m^(2)池塘蟹种成活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667 m^(2)池塘,675只/m^(2)密度组蟹种成活率显著低于450只/m^(2)密度组,而其最终产量显著高于450只/m^(2)密度组;(3)蟹种培育总收入和净利润组间差异情况均为220 m^(2)池塘高于667 m^(2)池塘且675只/m^(2)密度组高于450只/m^(2)密度组,投资回报率组间差异情况为220 m^(2)池塘远高于667 m^(2)池塘,675只/m^(2)密度组低于450只/m^(2)密度组。综上,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均会影响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效果及经济效益,有必要根据池塘面积选用合适的大眼幼体投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放养密度 池塘面积 蟹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肠胞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和肝胰腺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舢舢 赵晨曦 +4 位作者 吴波 郑侠飞 戴文芳 林志华 柳敏海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3,共9页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比研究了健康对虾和感染肝肠胞虫的发病对虾肠道及肝胰腺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微生物介导的功能和种间互作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健康对虾的肠道和肝胰腺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高于发病对虾。在属水平上,健康对虾和...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比研究了健康对虾和感染肝肠胞虫的发病对虾肠道及肝胰腺菌群的组成、多样性、微生物介导的功能和种间互作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健康对虾的肠道和肝胰腺细菌群落的多样性高于发病对虾。在属水平上,健康对虾和发病对虾的肠道及肝胰腺中的优势细菌组成及丰度存在明显不同,其中健康对虾肠道中的优势菌属主要为埃希杆菌-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海绵菌属(Spongiimonas),而发病对虾肠道中的优势菌属则为希瓦式菌属(Shewanella)、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健康对虾肝胰腺中的优势菌属主要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汉氏盐单胞菌(Halomonas),而发病对虾肝胰腺中的优势菌属则为贪铜菌属(Cupriavidus)。Tax4Fun2预测显示,健康对虾肠道和肝胰腺菌群的主要功能分别与发病对虾肠道和肝胰腺菌群的主要功能有明显差异。研究有助于了解肝肠胞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及肝胰腺细菌群落的影响,并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管理和养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16S rRNA测序 功能预测 凡纳滨对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共生菌群构成随宿主发育的演替差异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戴文芳 叶静 +2 位作者 刘圣 林志华 薛清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7-978,共12页
为了解同一育苗厂育苗的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共生菌群随宿主发育的演替是否存在差异,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3种牡蛎幼体4个发育时期的共生细菌群落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它们的4个发育时期共鉴定到... 为了解同一育苗厂育苗的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共生菌群随宿主发育的演替是否存在差异,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这3种牡蛎幼体4个发育时期的共生细菌群落构成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它们的4个发育时期共鉴定到3484个细菌OTUs,其中在D形幼虫、壳顶幼虫、眼点幼虫和稚贝期共有的OTU数分别占总OTU数的43.1%、24.9%、31.3%和36.8%。4个发育时期的优势菌主要隶属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而其丰度在不同发育时期存在变化,特别是在细菌属水平差异显著。在4个发育时期3种牡蛎幼体共生菌群多样性有所差异,其中在眼点幼虫期的长牡蛎幼体中菌群多样性最高,而在壳顶幼虫期的熊本牡蛎幼体中菌群多样性最低。值得注意的是,3种牡蛎幼体的共生菌群结构随宿主发育呈现相似的演替变化,但在相同发育时期菌群结构差异显著。进一步对它们各发育时期的共生菌群潜在功能进行比较,发现由共生细菌参与的糖类的生物合成和代谢、脂质代谢、免疫系统等功能通路的丰度在D形幼虫期最高,而参与氨基酸代谢、细胞生长和死亡、其他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等功能通路的丰度在稚贝期最高但在壳顶幼虫期最低。这些结果表明熊本牡蛎幼体、葡萄牙牡蛎幼体和长牡蛎幼体4个发育时期的共生细菌群落构成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受宿主遗传的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幼体 共生菌群 发育时期 构成特征 演替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比较中国、日本与美国熊本牡蛎群体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宣益聪 常广秋 +2 位作者 刘圣 林志华 薛清刚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33,共10页
为研究熊本牡蛎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中国(浙江、南通、福建、广西、广东)、日本的6个野生群体以及美国的养殖群体共188个熊本牡蛎。对每个牡蛎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和线粒体非编码区(MNR)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 为研究熊本牡蛎养殖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来自中国(浙江、南通、福建、广西、广东)、日本的6个野生群体以及美国的养殖群体共188个熊本牡蛎。对每个牡蛎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亚基I(COI)和线粒体非编码区(MNR)序列进行扩增并测序,随后对其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野生群体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并且在MNR序列中有更多的单倍型多样性,而日本和美国群体则相对较少。在COI序列中,中国5个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较小(-0.01557~0.00165),而与美、日群体间的FST要高很多(>0.2),而美国、日本群体间的FST较低(0.00822)。在MNR序列中表现出了基本一致的结果,但是美、日群体间也存在较大且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10968),显示线粒体非编码区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较大潜力。AMOVA分析以及单倍型网络图都揭示了中国群体与美、日群体间存在着遗传分化,并且美、日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与引种历史一致。综上所述,中国的熊本牡蛎野生群体有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5个群体间也不存在遗传分化,而日本的野生群体面临着种质资源衰退的问题,美国的养殖群体也由于多代人工培育表现出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并且与中国群体有着明显的遗传分化。本研究为后续选择育种群体以及杂交育种群体组合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本牡蛎 COI MNR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焦河蓝蛤全长转录组的SSR位点筛选及特征分析
11
作者 吴明钰 姜波 +2 位作者 何京 何琳 林志华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6-324,共9页
为了全面了解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转录组中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用于实践,使用Illumina RNA-Seq技术和SMRT技术对焦河蓝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软件筛选并分析SSR位点的分布规律及组成特征。结果显示... 为了全面了解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 ustulata)转录组中SSR的分布特点,充分开发SSR分子标记用于实践,使用Illumina RNA-Seq技术和SMRT技术对焦河蓝蛤进行全长转录组测序,利用MISA软件筛选并分析SSR位点的分布规律及组成特征。结果显示:基于焦河蓝蛤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38964条Unigenes,其中有4746个SSR位点,分布于3962条Unigenes,平均每11.33 kb出现一个SSR位点。SSR的主要重复类型为单核苷酸、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分别占总数的47.64%、13.7%、23.56%,其中A/T为单核苷酸的优势重复类型,AT/TA为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类型,表明焦河蓝蛤转录组SSR位点分布对A/T具有偏好性。SSR位点以重复5~10次为主(2951个),占总数的62.18%,长度大部分集中在12~20 bp,占总数的42.58%。长度大于20 bp的占11.53%,且以含有低级重复基元(二、三核苷酸重复)的SSR位点为主。研究表明,焦河蓝蛤转录组中SSR位点类型丰富、多态性较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焦河蓝蛤SSR分子标记研究、遗传多样性评价、种质资源利用等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河蓝蛤 全长转录组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大规格品系成蟹阶段成长性能及养殖效果试验(上)
12
作者 邓舒萍 姜晓东 吴旭干 《科学养鱼》 2024年第6期11-12,共2页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7年开始在本团队的协助下,结合群体选育、配套系选育和基因组选育的方法,进行河蟹新品种“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优质抗逆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两品系的雌性亲本规格分别高于200和250克/只... 江苏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指导站自2017年开始在本团队的协助下,结合群体选育、配套系选育和基因组选育的方法,进行河蟹新品种“长荡湖1号”A系和“长荡湖1号”B系优质抗逆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两品系的雌性亲本规格分别高于200和250克/只,同时兼顾耐高密度、配合饲料摄食等性状,在消化率、成蟹规格和关键营养品质指标等方面也满足重要经济性状,目前已选育至G3成蟹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经济性状 配合饲料 养殖效果 长荡湖 成蟹 品质指标 河蟹 选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大规格品系成蟹阶段成长性能及养殖效果试验(下)
13
作者 邓舒萍 姜晓东 吴旭干 《科学养鱼》 2024年第7期11-12,共2页
二、结果及分析1.生长性能“长荡湖1号”及“六母品系”试验蟹在成蟹阶段的平均体重变化如图1所示。无论雄体还是雌体,两品系平均体重在成蟹养殖阶段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六母品系”个体在2-10月的平均体重一直高于“长荡湖1号”个体。2-... 二、结果及分析1.生长性能“长荡湖1号”及“六母品系”试验蟹在成蟹阶段的平均体重变化如图1所示。无论雄体还是雌体,两品系平均体重在成蟹养殖阶段均呈上升趋势,并且“六母品系”个体在2-10月的平均体重一直高于“长荡湖1号”个体。2-6月“长荡湖1号”2#和3#池塘中试验蟹平均体重接近,且在8月时“长荡湖1号”1#、2#及3#池塘中试验蟹平均体重同样接近,但9月时“长荡湖1号”试验蟹平均体重组间差异较大,大小次序为1#<2#<3#。“长荡湖1号”及“六母品系”试验蟹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增重率变化情况见图2,整体上各试验池塘增重率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4-6月河蟹增重率较高,8-10月河蟹增重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荡湖 增重率 平均体重 养殖效果 成蟹 河蟹 生长性能 组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产商业化育种现状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枫 孙广伟 +4 位作者 史博 赵明 刘铭 郑圆圆 彭瑞冰 《渔业研究》 2022年第4期387-394,共8页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石,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传统育种体系里科研与市场较为突出的分离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水产商业化育种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查询、数据统计、案例对比等方式,分析我国水产种业企业发展现状及短板,认... 水产种业是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石,推进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可以解决传统育种体系里科研与市场较为突出的分离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水产商业化育种发展,本文通过文献查询、数据统计、案例对比等方式,分析我国水产种业企业发展现状及短板,认为我国水产种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表现在企业育种意识提升、保种控种技术有效应用、商业化育种形式多样等方面;同时,我国水产种业企业也存在企业竞争力弱、发展潜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育种研发投入少、企业规模偏小等方面。因此,本文提出通过从育种对象、育种流程两方面差异化制定育种创新策略,纵向延伸、横向拓宽种业产业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我国水产种业竞争力,促进水产商业化育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种业 商业化育种 种业发展 种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双壳贝类贝壳微观结构观察与成分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莫天宝 徐洪强 +2 位作者 何京 董迎辉 林志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1-49,共9页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弱酸去钙法,对菲律宾蛤仔、文蛤、厚壳贻贝、泥蚶、缢蛏5种习见海洋经济贝类贝壳的断面微观结构、物相组成、有机基质和蛋白质含量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电镜观察结果显示,5种贝壳的微观结构主要...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弱酸去钙法,对菲律宾蛤仔、文蛤、厚壳贻贝、泥蚶、缢蛏5种习见海洋经济贝类贝壳的断面微观结构、物相组成、有机基质和蛋白质含量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电镜观察结果显示,5种贝壳的微观结构主要包含棱柱层和珍珠层;棱柱层晶体结构有斜棱柱层、球棱柱层、棱柱层、均质层和交错板状层5种类型,其中缢蛏只有斜棱柱层,而泥蚶除球棱柱层外,其他4种晶体类型均存在,此复杂结构可能与其贝壳强度大有关;珍珠层晶体结构有珍珠层和肌棱柱层2种类型,其中厚壳贻贝的珍珠层呈典型的“砖-泥”结构,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余4种贝壳珍珠层均由不规则块状结构组成。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文蛤、缢蛏和泥蚶4种贝壳都属于文石质壳体,无机相几乎由文石组成,而厚壳贻贝属于混合质壳体,无机相由文石和方解石组成;贝壳化学成分分析显示,5种贝壳有机质含量均为3%左右,而总蛋白含量占有机质的2.98%~7.21%,其中可溶性蛋白是不可溶蛋白含量的5.55~20.31倍。上述结果为贝壳形成机理的研究积累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壳 微观结构 有机质 扫描电镜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心率Arrhenius拐点温度(ABT)及其与生长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胡凌威 孙长森 +1 位作者 董迎辉 林志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65-1272,共8页
运用一种无损伤性的生物心跳参数红外监测方法,记录分析了96只缢蛏个体在22-38℃温度变化范围内波形特征和心率数据,依据阿伦尼乌斯方程直线拟合求得每个个体心率的阿伦尼乌斯拐点温度(Arrhenius break temperatures,ABT)指标,并进一步... 运用一种无损伤性的生物心跳参数红外监测方法,记录分析了96只缢蛏个体在22-38℃温度变化范围内波形特征和心率数据,依据阿伦尼乌斯方程直线拟合求得每个个体心率的阿伦尼乌斯拐点温度(Arrhenius break temperatures,ABT)指标,并进一步分析了缢蛏心率ABT与其生长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缢蛏心跳在温度上升过程中不断变化,22-34℃范围内可采集获得心脏搏动的稳定波形,且心跳速度在前期呈现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到后期随温度上升而减弱,平均心率31℃达峰值为33.65 BMP,同时缢蛏个体之间的心率差异明显,22℃时个体间差异最大,范围在13.90-27.95 BMP,平均心率为19.66 BMP,变异系数达14.06%,26-31℃时个体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但变异系数也均在8.5%以上;缢蛏所有个体中心率ABT最小值为29.74℃,最大值31.86,平均值为31.02℃。建立了缢蛏心率ABT受生长性状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壳宽对缢蛏心率ABT的直接负作用最强,直接通径系数为–0.6895,而壳长对心率ABT直接通径系数尽管只有为0.3959,但它还通过壳高、壳宽间接发挥作用(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2218,–0.1941),因而总的影响最大(相关系数为0.4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心率ABT 生长性状 逐步回归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急性高温胁迫应答主要候选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孔祥辉 王莎莎 +2 位作者 董迎辉 任建峰 林志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4-203,共10页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广温性贝类,自身存在特殊的防御机制以适应外界温度胁迫。为研究高温胁迫对缢蛏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转录组中筛选的3类11个高温应答候选基因,即分子伴侣类基因... 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为广温性贝类,自身存在特殊的防御机制以适应外界温度胁迫。为研究高温胁迫对缢蛏热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对转录组中筛选的3类11个高温应答候选基因,即分子伴侣类基因(HSP70、HSF1、GRP94、BAG3、PDIA6和CALR)、代谢与免疫应答类基因(MDH、CTL和CTSL)和细胞凋亡类基因(Caspase-3和p53),在不同温度(30℃、32℃和34℃)胁迫下,在鳃和肝胰腺中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子伴侣类基因受温度影响最为显著,胁迫4 h时表达量开始显著升高,与温度呈正相关,且鳃较肝胰腺更早做出响应;代谢与免疫应答类基因和细胞凋亡类基因在鳃、肝胰腺中的表达均随胁迫时间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免疫应答类基因在肝胰腺中的响应更显著。综上所述,高温胁迫下缢蛏维持基本生命稳态与这3类基因的调控密切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贝类高温响应分子机制奠定理论基础,也为耐高温缢蛏新品种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高温胁迫 QRT-PCR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和长牡蛎组织菌群构成及功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叶静 戴文芳 +2 位作者 刘圣 林志华 薛清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6-77,共12页
为探究健康二龄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和长牡蛎5种组织间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的差异,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2对3种牡蛎5种组织中的细菌群落构成及其潜在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牡蛎的5种组织中... 为探究健康二龄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和长牡蛎5种组织间细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和功能的差异,本研究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和PICRUSt2对3种牡蛎5种组织中的细菌群落构成及其潜在功能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3种牡蛎的5种组织中共鉴定到6020个细菌OTUs,其中3种牡蛎整体间共有的OTUs数占42.4%。3种牡蛎5种组织中的优势菌主要隶属于γ-变形菌纲(γ-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柔壁菌门(Tenericu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弧菌属(Vibrio)在熊本牡蛎的鳃、外套膜、性腺和血淋巴中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长牡蛎和葡萄牙牡蛎,且分别在熊本牡蛎外套膜、长牡蛎性腺和葡萄牙牡蛎血淋巴中相对丰度最高,但均在3种牡蛎肝胰腺中相对丰度最低。3种牡蛎5种组织间的菌群多样性均有所差异,其中在熊本牡蛎鳃、葡萄牙牡蛎外套膜和长牡蛎血淋巴中菌群多样性最高,而在熊本牡蛎血淋巴、葡萄牙牡蛎性腺和长牡蛎肝胰腺中菌群多样性最低。在不区分组织的情况下,3种牡蛎整体间的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r=0.661,p<0.001)。此外,在熊本牡蛎肝胰腺、葡萄牙牡蛎鳃和长牡蛎血淋巴中细菌参与的能量代谢相关功能通路的相关丰度显著高于对应牡蛎的其他组织。本文结果表明,熊本牡蛎、葡萄牙牡蛎和长牡蛎组织内的菌群构成存在差异,且由细菌介导的功能也随牡蛎种类和组织类型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缢蛏HAT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在环境因子、细菌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练佳莹 吕丽媛 +2 位作者 姚韩韩 董迎辉 林志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5-485,共11页
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在机体发育和环境胁迫响应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海洋贝类中研究极少。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作为典型的滩涂双壳贝类,经常面临多种极端环境和细菌胁迫的挑战,基于全基... 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在机体发育和环境胁迫响应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海洋贝类中研究极少。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作为典型的滩涂双壳贝类,经常面临多种极端环境和细菌胁迫的挑战,基于全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系统分析了缢蛏HAT基因家族(ScHATs)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环境因子和细菌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11个ScHATs基因,根据序列同源性分为GNAT、MYST和p300/CBP三类,每个亚家族中几乎所有的HAT都具有特定的保守结构域和保守基序。基因表达谱和qRT-PCR分析显示,ScHATs在幼虫发育前期表达量普遍高于发育后期;在氨氮胁迫下,ScKAT2B、ScKAT8、ScKAT9-2、Scp300在鳃中的表达量显著变化(P<0.05);在高温胁迫下,ScHATs在鳃和肝胰腺中表现出相似的表达模式,而Scp300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在副溶血弧菌胁迫下,ScHATs的表达均出现显著上调(P<0.05)。综上结果提示,ScHATs可能在缢蛏的早期发育及抗逆抗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系统研究将为进一步理解双壳贝类HAT基因家族的进化和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组蛋白乙酰化酶 基因家族 环境胁迫 细菌感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度胁迫对缢蛏血液离子浓度及碳酸酐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铭 林志华 +1 位作者 徐娴 何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87,共5页
比较缢蛏在5种盐度(盐度5、15、20、25和35)的水体中胁迫不同时间(4、8、12、24、48、72和96 h)后,血液中Na^+、K^+和Cl^-浓度变化以及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Na^+、K^+和Cl^-浓度呈上... 比较缢蛏在5种盐度(盐度5、15、20、25和35)的水体中胁迫不同时间(4、8、12、24、48、72和96 h)后,血液中Na^+、K^+和Cl^-浓度变化以及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随盐度升高,Na^+、K^+和Cl^-浓度呈上升趋势。随时间推移,低盐组Na^+、K^+和Cl^-浓度呈先下降、后稳定的变化趋势;高盐组Na^+、K^+和Cl^-浓度呈先上升、后稳定的变化趋势。qPCR结果显示,CA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鳃中表达量最高。盐度胁迫后各个实验组的CA基因mRNA表达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状态,并在24 h达到峰值。盐度5与盐度35实验组的CA mRNA表达水平比盐度15与盐度25实验组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实验结果表明缢蛏在盐度胁迫下血液Na^+、K^+和Cl^-浓度及CA基因mRNA表达量均发生变化,迅速调节体内外离子浓度来维持渗透压的平衡。实验研究了离子浓度以及CA基因在缢蛏急性盐度胁迫过程中的作用,为缢蛏在适应盐度环境变化的分子生理机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度 离子浓度 碳酸酐酶 缢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