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族记忆的影像书写与互文形塑:纪录片《伊文思看中国》创作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范高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纪录片《伊文思看中国》讲述了世界著名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20世纪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故事。该片采用行旅叙事,由两位当代纪录片导演作为主要叙述者,沿着伊文思当年的拍摄路线展开历史寻访,通过时空对照的影像修辞手法,在细致...
纪录片《伊文思看中国》讲述了世界著名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20世纪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故事。该片采用行旅叙事,由两位当代纪录片导演作为主要叙述者,沿着伊文思当年的拍摄路线展开历史寻访,通过时空对照的影像修辞手法,在细致解构和重新解读历史影像的过程中,不仅追溯了20世纪中国形象的历史变迁,而且完成了民族记忆的互文形塑。本文通过聚焦《伊文思看中国》的创作实践,挖掘其蕴含的叙事艺术与人文内涵,以期为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文思
行旅叙事
民族记忆
互文形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惯习拟合、日常生成与时空重构:乡村题材综艺与Z世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构建
2
作者
张淦
俞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8,共10页
进入新时代,乡村题材综艺节目在Z世代青年国家认同的构建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从传媒艺术的媒介性出发,乡村题材综艺与Z世代媒介消费惯习在材料、形式和传播三个维度上逐渐呈现出拟合状态。作为文化材料,其通过“超文化”世代...
进入新时代,乡村题材综艺节目在Z世代青年国家认同的构建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从传媒艺术的媒介性出发,乡村题材综艺与Z世代媒介消费惯习在材料、形式和传播三个维度上逐渐呈现出拟合状态。作为文化材料,其通过“超文化”世代的媒介在场性重构实现跨代际传播;作为内容形式,以“光滑”世代叙事策略回应重塑生活节奏需求;作为传播机制,依托“流动”世代的媒介实践完成共同体意识的数字化再造。借助乡村景观的空间隐喻、田野表演的惯习凝结、物质文化的历史唤醒及群体意识的情感建构,这类节目有效联结了青年受众的乡土情感与国家发展脉动。在视听媒介的时空重构中,日常美学将国家叙事转化为微观政治实践,地方性知识的媒介转译推动文化他者向主体性建构的范式迁移,最终形成文化传播与国家认同生成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题材综艺
Z世代
国家认同
视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族记忆的影像书写与互文形塑:纪录片《伊文思看中国》创作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范高培
机构
浙大城市学院文明与传播研究院
浙
江大学文
学院
出处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6-91,共6页
基金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会科学攻关计划项目“西湖国际纪录片节发展路径及文化价值构建研究”(编号:2021QN042)阶段性成果。
文摘
纪录片《伊文思看中国》讲述了世界著名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20世纪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故事。该片采用行旅叙事,由两位当代纪录片导演作为主要叙述者,沿着伊文思当年的拍摄路线展开历史寻访,通过时空对照的影像修辞手法,在细致解构和重新解读历史影像的过程中,不仅追溯了20世纪中国形象的历史变迁,而且完成了民族记忆的互文形塑。本文通过聚焦《伊文思看中国》的创作实践,挖掘其蕴含的叙事艺术与人文内涵,以期为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启示。
关键词
伊文思
行旅叙事
民族记忆
互文形塑
分类号
J952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惯习拟合、日常生成与时空重构:乡村题材综艺与Z世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构建
2
作者
张淦
俞虹
机构
浙
江大学文
学院
浙大城市学院文明与传播研究院
北京大学新闻
与传播
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108,共10页
文摘
进入新时代,乡村题材综艺节目在Z世代青年国家认同的构建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与深远影响。从传媒艺术的媒介性出发,乡村题材综艺与Z世代媒介消费惯习在材料、形式和传播三个维度上逐渐呈现出拟合状态。作为文化材料,其通过“超文化”世代的媒介在场性重构实现跨代际传播;作为内容形式,以“光滑”世代叙事策略回应重塑生活节奏需求;作为传播机制,依托“流动”世代的媒介实践完成共同体意识的数字化再造。借助乡村景观的空间隐喻、田野表演的惯习凝结、物质文化的历史唤醒及群体意识的情感建构,这类节目有效联结了青年受众的乡土情感与国家发展脉动。在视听媒介的时空重构中,日常美学将国家叙事转化为微观政治实践,地方性知识的媒介转译推动文化他者向主体性建构的范式迁移,最终形成文化传播与国家认同生成的双重效应。
关键词
乡村题材综艺
Z世代
国家认同
视听
分类号
G22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族记忆的影像书写与互文形塑:纪录片《伊文思看中国》创作研究
范高培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惯习拟合、日常生成与时空重构:乡村题材综艺与Z世代青年的国家认同构建
张淦
俞虹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