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能量心理学拓展旅游研究新境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玲强教授访谈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玲强 冯一鸣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161,共6页
能量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能量的变化趋势、变化原因、变化影响的学科。周玲强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将其引入旅游领域,通过系列实证研究,论证了理解旅游原因和意义的三个新角度,即恢复心理能量、强化心理能量耐耗性、提升总潜在心理能量。... 能量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能量的变化趋势、变化原因、变化影响的学科。周玲强教授近年来致力于将其引入旅游领域,通过系列实证研究,论证了理解旅游原因和意义的三个新角度,即恢复心理能量、强化心理能量耐耗性、提升总潜在心理能量。它们为旅游研究带来丰富启示:在本体论上,将旅游者视为能量运行系统,将旅游视为能量运行系统的调整手段,并反思“心理能量”之于“情感能量”的优越性、过程导向本体论之于结构导向本体论的优越性;在方法论上,关注时间维度上的追踪定性方法和生命历程方法,浮现旅游终生价值;在研究话题上,探索个体旅游前经历、旅游疗愈作用,以及旅游与“阳明心学”哲学、人生意义感的关联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能量 旅游 范式 疗愈 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对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国权 任连萍 +1 位作者 邱汉琴 姚延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关于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与旅游者幸福感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目前多采用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传统定量方法,对其复杂性缺乏深入探讨。该文立足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旅游者幸福感(享乐幸... 关于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与旅游者幸福感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目前多采用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传统定量方法,对其复杂性缺乏深入探讨。该文立足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旅游者幸福感(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的因果模型,并纳入“拥挤感知”变量,以进一步探析旅游者幸福感的前因组态条件。研究表明:①在拥挤感知、兼容、程度、心理逃离、物理逃离和迷恋6个前因要素中,“迷恋”的一致性最高,对旅游者高幸福感的生成具有重要解释力,但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两类幸福感的充要条件;②共析出9种能促进高旅游者幸福感的复杂组合路径,其核心条件均涉及“心理逃离”,表明该要素是旅游者高幸福感生成的重要基础;③旅游者高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的组态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享乐幸福感,实现幸福感前因组态的核心条件稍显复杂;④在具有最高一致性的路径组合中,两类幸福感均“一定不包含”高拥挤感知。研究结果可深化对旅游者幸福感生成机制的理解,并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和管理提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 旅游者幸福感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拥挤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旅游体验、集体记忆、国家认同形成机制研究--基于网络UGC数据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钱莉莉 郑春晖 +1 位作者 王金伟 郭俊成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0-95,共16页
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文章针对红色旅游精神体验、传承集体记忆、促进国家认同等社会效益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以国内九大典型红色旅游地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UGC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使用Gephi软件进行编码节点分... 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文章针对红色旅游精神体验、传承集体记忆、促进国家认同等社会效益研究的薄弱环节与不足,以国内九大典型红色旅游地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UGC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使用Gephi软件进行编码节点分析与可视化,以揭示红色旅游国家认同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包含瞻仰圣地、纪念先辈、学习历史与知识、感受红色革命文化;集体记忆包含认知记忆、情感记忆、反思启示,兼具记忆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认同具有多尺度性,存在从地方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地理跃迁。研究建构了“红色旅游体验-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国家认同”这一理论模型,明确了三种不同类型红色旅游地游客建构国家认同的路径差异,揭示了国家认同形成的多途径性。本研究对于指导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旅游 旅游体验 集体记忆 国家认同 网络U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要去巴黎旅行!”:旅游作为“意志”与伦理研究的可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方芳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共3页
尽管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人应当怎样生活”,但一般伦理学的兴趣集中在道德行动及其与幸福的关系上,而对其他实践理性兴趣寥寥。胡塞尔指出了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分野,“与实践道德理性的某些原则有关的道德只是伦理的一个部分”(2),“如... 尽管伦理学的根本问题是“人应当怎样生活”,但一般伦理学的兴趣集中在道德行动及其与幸福的关系上,而对其他实践理性兴趣寥寥。胡塞尔指出了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分野,“与实践道德理性的某些原则有关的道德只是伦理的一个部分”(2),“如果我犹豫是否应该在晚上听肤浅的滑稽剧,还是欣赏贝多芬庄严的《英雄交响曲》时,我可能会理性地决定后者,但这里不存在道德意义上的良心问题”(3)。胡塞尔意欲寻找实践理性的一般性原则,而非有限意义上的道德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理性 伦理研究 道德意义 道德理性 道德行动 一般性原则 道德感 胡塞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者对现代性的“好恶交织”——基于线性与循环历史观的探讨
5
作者 冯一鸣 周玲强 肖洪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2-140,共9页
以往研究对“好恶交织”概念中“好”与“恶”关系的理解时常隐含着二元对立的底层逻辑,不利于引导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线性历史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源。循环历史观作为补充,强调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关系,从而塑造“好”与... 以往研究对“好恶交织”概念中“好”与“恶”关系的理解时常隐含着二元对立的底层逻辑,不利于引导旅游理论与实践发展。线性历史观可能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根源。循环历史观作为补充,强调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内在统一关系,从而塑造“好”与“恶”的内在统一。线性与循环历史观互鉴之下,“好恶交织”的理论面貌得以更全面地浮现,包括结构性与叙事性、乌托邦性与现实性、结构反身性与自我反身性。从历史观的社会规范功能出发,理想的“好恶交织”形态基于进步的线性历史观,辅之以循环历史观,成为螺旋上升的积极心理过程。它一方面使旅游具有目的性,承载着人们对现代性阴暗面/积极面的鲜明态度与倾向;另一方面也驱动旅游者在现代性与传统性的永恒矛盾下持久适应与调整,可持续地追求生命福祉,而非极端地逃离与追寻。在既对立又统一的逻辑下理解“好恶交织”,可以改变旅游市场供需、人地关系、主客关系、景观美学等问题的一些经典思考方式,并成为理解现代化之“中国性”的一个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好恶交织 历史观 现代性 传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旅游研究综述——基于Scopus数据库的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 被引量:21
6
作者 赖勤 钱莉莉 +1 位作者 应天煜 陈业玮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35,共20页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目的地信息化等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旅游业各领域,虚拟旅游成为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文章搜集了Scopus数据库收录的467篇虚拟旅游文献,运用VOSviewer1.6.14软件对文献来源、共被引关系...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目的地信息化等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旅游业各领域,虚拟旅游成为旅游研究的新兴热点。文章搜集了Scopus数据库收录的467篇虚拟旅游文献,运用VOSviewer1.6.14软件对文献来源、共被引关系、关键词共现与聚类等特征进行文献计量分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研究主题、研究方法进行梳理。研究发现:(1)学界对虚拟旅游的研究始于2000年,2015年后得以快速发展,呈现跨学科特征,并出现以Guttentag、Cheong、Tussyadiah等研究者为中心的研究群体。(2)虚拟旅游研究聚焦于供给端与需求端两大视角。研究内容涉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细分领域中的开发、设计、实现、应用,以及消费者对虚拟旅游的感知评价、虚拟体验、接受意愿、行为影响等,呈现从供给端转向需求端的研究趋势。(3)虚拟旅游对实地旅游具有积极影响,具体表现在旅游营销与旅游体验等方面。(4)未来研究可以从虚拟旅游多场景应用、旅游管理者、使用者限制、使用者效用、虚拟旅游对实地旅游替代性与协同共创性等方面进一步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虚拟旅游 技术接受 旅游体验 文献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人民性”视域下乡村旅游的转型突破 被引量:5
7
作者 周玲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2,共5页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赋予旅游业以共同富裕、公平福利、全民共享、个体关怀、全面发展等深刻意涵。面向“旅游人民性”的时代背景,乡村旅游发展应重构中国本土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理念、关注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中的个体数字鸿...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赋予旅游业以共同富裕、公平福利、全民共享、个体关怀、全面发展等深刻意涵。面向“旅游人民性”的时代背景,乡村旅游发展应重构中国本土的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理念、关注乡村旅游智慧化转型中的个体数字鸿沟、完善低成本的乡村旅游消费体系、系统保护乡村旅游消费者权力、从“文化本真导向”转为“文化创生导向”、调和规模效益与个性化的乡村旅游服务。人民性是对中国特色乡村旅游业的价值取向、发展模式、结构优势的高度提炼,构成重要的价值基础、意义基础和精神资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性 乡村旅游 权利 大众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微企业参与景区抗疫:家文化的道路与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林强 冯一鸣 周玲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4-6,共3页
李亦园认为,中华文化是家的文化②。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民安土重迁、生息繁衍,形成以血亲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形态。在家国同构的官方政治体制和儒学文化主流影响下,家文化突破家庭(家族)的狭义范畴,贯通中国古代社会... 李亦园认为,中华文化是家的文化②。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农民安土重迁、生息繁衍,形成以血亲关系为纽带、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形态。在家国同构的官方政治体制和儒学文化主流影响下,家文化突破家庭(家族)的狭义范畴,贯通中国古代社会全域。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它演化为无法摧毁的民族文化基因。危难面前,“守得牢”的是家,“靠得住”的是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文化 家国同构 血亲关系 以农为本 生息繁衍 李亦园 安土重迁 基本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业对实现“双碳”目标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罕梁 周玲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5,共3页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构成威胁。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2020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向世界宣布了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战略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性问题 碳中和 二氧化碳排放 人类命运共同体 联合国大会 温室气体 旅游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新文科建设与旅游人才高质量培养
10
作者 邱汉琴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共1页
中国旅游教育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旅游教育体系,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与各层次招生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无论是旅游高等教育还是旅游职业教育,我国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与经... 中国旅游教育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与探索,已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旅游教育体系,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与各层次招生规模都位居世界前列。无论是旅游高等教育还是旅游职业教育,我国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与经验,并为旅游产业发展做出了贡献。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要体现在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职业教育 旅游高等教育 改革开放初期 旅游管理专业 旅游产业发展 招生规模 高校数量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东自述内容对民宿销量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
11
作者 陈东芝 邱汉琴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0-127,共28页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可调节的影响机制模型,探讨了房东自述内容中的温暖度和能力值对民宿销量的影响作用和边界条件。文章将房东的自述内容划分为温暖度和能力值两个维度4个类型,即“有温暖度-无能力值”“有温暖度-有能力...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可调节的影响机制模型,探讨了房东自述内容中的温暖度和能力值对民宿销量的影响作用和边界条件。文章将房东的自述内容划分为温暖度和能力值两个维度4个类型,即“有温暖度-无能力值”“有温暖度-有能力值”“无温暖度-无能力值”和“无温暖度-有能力值”,并构建了房客对房东自述内容认知的评价框架;之后,基于从爱彼迎(Airbnb)平台上获取的全球21个城市中的339600条房源数据,本研究构建了房东自述内容词库,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来验证4种类型的房东自述内容对民宿销量影响的机制模型,并探讨了可能存在的边界条件。研究发现:第一,如果房东在自述中展现了温暖度,会增强民宿在线销量,但展现能力值则不会;第二,民宿的评分越高,房东自述中的能力值和温暖度对销量的影响则越强;第三,随着经营年份的延长,如果房东在自述中展现了温暖度和/或能力值,其所经营的民宿销量的增幅会高于经营年份更短的房东;第四,在民宿为整体出租的情况下,如果房东在自述中提及自身的能力值和温暖度,对民宿的销量影响并不显著,若未提及两者,反而会促进销量;但在民宿为共享房间的情况下,房东在自述中只展现自身的温暖度会提高销量,只展现能力值则会降低销量。文章将社会认知理论应用到线上民宿短租平台中,从宏观的视角对房东自述文本内容及其对民宿销量的影响进行了整体性探讨,有利于指导房东根据民宿和自身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自述,从而提高在线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东自述 在线销量 民宿 文本挖掘 社会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公园顾客组织社会化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叶诗田 吴茂英 +1 位作者 李秋成 周玲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3-65,共13页
主题公园是以影视、传说故事等主题为核心的休闲娱乐场所。在游客游览前,主题公园会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顾客组织社会化。顾客组织社会化能增强顾客的“兼职员工”身份,但其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却缺乏讨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情感事件理... 主题公园是以影视、传说故事等主题为核心的休闲娱乐场所。在游客游览前,主题公园会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顾客组织社会化。顾客组织社会化能增强顾客的“兼职员工”身份,但其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却缺乏讨论。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情感事件理论的整合模型,并利用SPSS 25.0和Mplus 8.0,对实地收集的413份有效样本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ping方法分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主题公园的顾客组织社会化对针对景区、员工和其他游客的顾客公民行为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顾客欣喜和情感承诺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且情感承诺的中介作用强于顾客欣喜;(3)顾客欣喜和情感承诺在顾客组织社会化与针对不同目标的顾客公民行为之间会产生不同的链式中介作用。该研究探究了主题公园顾客组织社会化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机制,对推动疫后主题公园产业复苏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公园 顾客组织社会化 顾客公民行为 情感事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数字文旅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5
13
作者 邱汉琴 杜莹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共3页
科学技术和跨界融合趋势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人才需求,对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高质量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深化“四新”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加快紧缺... 科学技术和跨界融合趋势催生了大量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的人才需求,对旅游教育和旅游人才高质量培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在2022年全国高教处长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深化“四新”建设、调整优化学科专业、加快紧缺人才培养、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数字文旅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与实践 跨界融合 新业态 人才培养 学科专业 未来方向 旅游产业发展 人才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建构过程研究——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例
14
作者 郑春晖 王祎 钱莉莉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63-1574,共12页
纪念性恐惧景观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但因灾难事件存在非亲历性和时空距离感,公众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地理想象,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社会意义不断陷入困境,如何建构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神圣性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 纪念性恐惧景观是人类珍贵的记忆遗产,但因灾难事件存在非亲历性和时空距离感,公众可能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地理想象,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社会意义不断陷入困境,如何建构纪念性恐惧景观的神圣性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案例地,运用扎根理论探讨了媒体话语下纪念性恐惧景观神圣性地理想象的建构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1)网络媒体将南京大屠杀记忆扩展至更宽广的时空语境之中,叙述重点呈现由宏观历史向微观生命意义演变的趋势。2)国家及媒体通过命名规范、法律尊崇、象征物建构、仪式互动等方式,自上而下地将纪念馆建构为一个神圣的和平纪念地与新时代国家形象的传播地。3)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神圣性建构的过程中,纪念仪式扮演着联结主体、记忆与空间的重要角色。公众通过参与纪念仪式将自身与记忆场域和集体身份相连接,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与意义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景观 南京大屠杀事件 地理想象 纪念仪式 神圣空间 集体记忆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