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分辨率多光谱影像的温瑞塘河水质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冼翠玲 张艳军 +3 位作者 张明琴 蒋婷 林沛榕 商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95,共6页
针对温瑞塘河水质监测中成本较高、监测点有限等特点,基于遥感技术和数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以温瑞塘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总氮和总磷两个水质参数的遥感反演模型,并对温瑞塘河的主要超标指标总磷和总氮... 针对温瑞塘河水质监测中成本较高、监测点有限等特点,基于遥感技术和数理分析的基本理论,以温瑞塘河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和实测水质数据建立了总氮和总磷两个水质参数的遥感反演模型,并对温瑞塘河的主要超标指标总磷和总氮进行了遥感反演。结果表明,对于总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5.45%和6.70%;对于总磷,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3.91%和13.62%。两种反演模型均能有效地监测温瑞塘河水质状况和空间分布情况,水质遥感反演模型具有深入研究和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瑞塘河 水质遥感反演 总氮 总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水体氮污染对氮循环菌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魏志远 王婷 +3 位作者 徐凯 许磊 滕一鸣 蔡贤雷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12-817,共6页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对平原河网地区不同氮污染程度河道水体中浮游、颗粒附着及底泥中的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菌进行测定,研究水体氮污染程度对氮循环菌不同种群的影响效应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颗粒附着和底泥中亚硝化菌的... 采用最大可能数法对平原河网地区不同氮污染程度河道水体中浮游、颗粒附着及底泥中的氨化、亚硝化、硝化和反硝化菌进行测定,研究水体氮污染程度对氮循环菌不同种群的影响效应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浮游、颗粒附着和底泥中亚硝化菌的丰度随着水体氮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但不同氮污染程度下氮循环菌种群结构组成之间差异不大,而浮游、颗粒附着及底泥生活类型之间的氮循环菌种群结构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浮游与底泥中氮循环菌种群组成结构之间差异最大.在氮污染水体中,浮游、颗粒附着和底泥氮循环菌中均以氨化菌为优势种群,显著高出其他氮循环菌种群多个数量级,而亚硝化菌和硝化菌丰度相对较低,反硝化菌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存在相对较高的丰度,不同氮循环菌种群组成比例存在失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化细菌 亚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反硝化细菌 氮污染 平原河网 最大可能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和地下径流养分输出通量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潘可可 龚健 +3 位作者 刘元元 王学东 王阳 黄宏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4-489,共6页
基于养分通量—基流—直接径流(LBD)模型、LOADEST模型和递归数字滤波技术,建立了一套地表和地下径流养分输出通量估算方法。以浙江省珊溪水库源头溪流之一——峃作口溪地表和地下径流TN输出通量的估算为例,展示了此方法的估算过程。结... 基于养分通量—基流—直接径流(LBD)模型、LOADEST模型和递归数字滤波技术,建立了一套地表和地下径流养分输出通量估算方法。以浙江省珊溪水库源头溪流之一——峃作口溪地表和地下径流TN输出通量的估算为例,展示了此方法的估算过程。结果表明,地下径流对峃作口溪TN输出通量的年贡献率为72.2%~74.7%,约为地表径流年贡献率的2.5倍。此方法只需要离散的水质数据和连续的径流量数据,就能够同时区分任意时间尺度下地表和地下径流养分输出通量,为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养分输出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基流分割 养分通量—基流—直接径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MP技术在水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尹红果 方福如 商栩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8期1440-1443,共4页
为了探究LAMP技术在水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利用该技术对环境水体常见细菌类病原体进行研究。针对水体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特异基因设计引物,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选择目标病原微生物并考查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 为了探究LAMP技术在水体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利用该技术对环境水体常见细菌类病原体进行研究。针对水体常见病原微生物的特异基因设计引物,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选择目标病原微生物并考查其在水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丰度情况。结果表明,沙门菌存活量在所研究区域范围内达到一定丰度,且分布特点显著,各站位沙门菌浓度大致为2.39×10~2.39×10~5m L^(-1)。表明LAMP方法能够有效运用于水体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为环境水体中病原微生物的选择和检测提供了一种实用、便捷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 病原微生物 环境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检验和重标极差分析的水质变化趋势 被引量:17
5
作者 董旭 梅琨 +2 位作者 商栩 黄树辉 黄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将Mann-Kendall检验和重标极差(R/S)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分析过去和未来水质变化趋势的方法。首先,用季节性Mann-Kendall检验识别水质时间序列的过去变化趋势;然后,用R/S分析方法计算水质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IH),0<IH<0.5... 将Mann-Kendall检验和重标极差(R/S)分析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分析过去和未来水质变化趋势的方法。首先,用季节性Mann-Kendall检验识别水质时间序列的过去变化趋势;然后,用R/S分析方法计算水质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IH),0<IH<0.5、0.5<IH<1.0和IH=0.5分别指示反持续性、持续性和白噪声特征;最后,结合水环境保护规划和进展综合推断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基于2010—2014年珊溪水库及其6条入库支流TN浓度和CODMn,对该方法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未来大部分支流的水质将会停止恶化或得到持续改善,然而水库TN浓度仍无明显下降趋势。水库对TN的滞留效应较强,且污染来源较多,水质的根本性改善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继续控制入库支流污染,还要控制消落带污染和内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 变化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重标极差分析 长程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淤底泥资源化利用可行性研究——以浙江温瑞塘河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胡如意 周佩佩 +3 位作者 梅琨 商栩 黄宏 黄树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1-125,130,共6页
随着水污染防治的不断推进,各地实施了大流清淤工程,但是清淤底泥如何处理已成为另一个环境问题。对浙江省温瑞塘河流域14条河流的底泥重金属(Hg、As、Cd、Pb、Cr、Ni、Cu和Zn)进行调查,对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 随着水污染防治的不断推进,各地实施了大流清淤工程,但是清淤底泥如何处理已成为另一个环境问题。对浙江省温瑞塘河流域14条河流的底泥重金属(Hg、As、Cd、Pb、Cr、Ni、Cu和Zn)进行调查,对清淤底泥的资源化利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绿化种植土壤》(GJ/T340-2016),底泥可用于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绿(林)地的河流数量分别为1、3、1和9条。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有3条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低于风险筛选值,其余11条高于风险筛选值但低于风险筛选值。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有13条河重金属含量均低于I类风险筛选值,只有1条河的底泥重金属高于Ⅰ类筛选值但低于Ⅱ类风险筛选值。整体而言,研究流域清淤底泥主要的可利用途径是Ⅳ级绿(林)地和Ⅱ类建设用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淤底泥 资源化利用 风险筛选值 风险管控值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某水源地水质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汉 王振峰 +4 位作者 梅琨 夏芳 纪晓亮 黄宏 张明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1170,共10页
以东南沿海某典型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库A和水库B)为研究区域,根据2007-2016年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环保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US EPA 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 model)进行水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库A和水库B对于成... 以东南沿海某典型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水库A和水库B)为研究区域,根据2007-2016年期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美国环保署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US EPA health-based risk assessment model)进行水质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水库A和水库B对于成人的健康总风险分别为3.21×10^-5和3.26×10^-5 a^-1(风险等级Ⅱ级,属低-中等水平),对于儿童则分别为1.05×10^-4和1.07×10^-4 a^-1(风险等级Ⅳ级,属中-高等水平).健康总风险包括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而在该水源地前者高于后者3-4个数量级.该水源地的主要致癌污染物是As、Cd和Cr^6+,其中Cr^6+和As是关键致癌污染物,在致癌风险中的比重高达98%.在2007-2016年期间,水库B对于成人和儿童的水质健康总风险具有显著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水质 健康风险 长期趋势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nte Carlo模拟的河流水质评价——以温瑞塘河为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宏 商栩 +5 位作者 梅琨 王振峰 夏芳 黄树辉 张明华 纪晓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10-2218,共9页
基于水质评价的综合污染指数(CWQI)法和水质指标实测含量的统计分析,应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建立了河流水质评价的Monte Carlo-CWQI耦合模型并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建立的耦合模型和温瑞塘河流域14个监测断面2004~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 基于水质评价的综合污染指数(CWQI)法和水质指标实测含量的统计分析,应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建立了河流水质评价的Monte Carlo-CWQI耦合模型并进行实例研究.通过建立的耦合模型和温瑞塘河流域14个监测断面2004~2010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定量分析各监测断面隶属于不同污染等级的概率水平和各水质指标对水体污染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温瑞塘河水系水质污染十分严重,勤奋、九山、东水厂、十字河、南白象、灰桥、新桥、米筛桥、仙门、光明、郭溪、瞿溪、西岙和梧田监测断面处于重度污染的概率分别为28.50%,0.55%,92.71%,59.73%,78.85%,39.38%,78.87%,83.09%,65.32%,78.08%,0.00%,0.96%,68.09%,86.06%;处于严重污染的概率分别为71.28%,0.01%,4.33%,39.76%,21.07%,60.59%,4.42%,12.41%,11.02%,21.24%,0.00%,0.02%,1.42%,13.12%.各监测断面总氮(TN),氨氮(NH——3-N)和溶解氧(DO)的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范围分别是0.41~0.76、0.25~0.63和0.14~0.66,是其他指标的2倍以上,表明影响该地区水质达标的主要因子是TN,NH_3-N和DO.本研究拓宽了河流水质评价的研究视角,能够为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丰富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 CARLO模拟 水质评价 不确定性 温瑞塘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珊溪水源地净人为氮输入演变及总氮浓度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元元 黄宏 +2 位作者 梅琨 陈汉 Randy A Dahlgren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333-337,共5页
水体氮浓度/通量对流域净人为氮输入(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s,NANI)的响应非常敏感,但是目前有关水源地氮浓度对NANI的动态响应的研究仍鲜见报道。以浙江省珊溪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4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总氮(TN... 水体氮浓度/通量对流域净人为氮输入(net anthropogenic nitrogen inputs,NANI)的响应非常敏感,但是目前有关水源地氮浓度对NANI的动态响应的研究仍鲜见报道。以浙江省珊溪水源地作为研究对象,以2005—2014年为研究时段,定量分析总氮(TN)浓度对流域NANI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珊溪水源地NANI具有增长趋势,10 a间增加了6.7%。NANI多年平均值为85.76 kg·hm^(-2)·a^(-1),是2009年全国平均值的1.7倍。其中,大气沉降氮、化肥施用氮、食物和饲料氮,以及农作物固定氮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0.98%、34.06%、20.25%和4.70%。NANI的空间差异较大,呈现从上游山区向下游增加的趋势,其中瑞安市是该水源地氮污染的关键源区。NANI是TN浓度回归模型的唯一自变量,方差解释率达到55.4%。未来应将降低化肥施用氮、食品和饲料氮输入强度作为主要目标,通过降低流域NANI强度实现水质改善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水体污染 动态响应 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对含Cr^(6+)废水的吸附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晨 黄树辉 周志文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2期345-347,共3页
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制得β-环糊精-磁性氧化石墨烯(β-CD-MGO),探究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初始pH值、吸附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β-CD-MGO的最佳投加量为0.1 g·L^(-1)。随着吸附时间延长,β-CD-MGO... 对氧化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制得β-环糊精-磁性氧化石墨烯(β-CD-MGO),探究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初始pH值、吸附温度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β-CD-MGO的最佳投加量为0.1 g·L^(-1)。随着吸附时间延长,β-CD-MGO对Cr^(6+)的吸附量逐渐增大,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在30~50℃,温度越高,β-CD-MGO对Cr^(6+)的吸附效果越差。在初始pH值1~3,随着pH值增大,β-CD-MGO的吸附效果显著下降;在初始pH值3~10,随着pH值增大,β-CD-MGO的吸附效果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氧化石墨烯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治水背景下温瑞塘河主河道水质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如意 梅鹤 +3 位作者 商栩 王振峰 黄宏 廖忠鹭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1468-1471,共4页
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治理难度比较大,如何巩固治水成果也是一个难题。在温瑞塘河主河道设置6个水质监测点,于2018年对主要水质项目pH值、高锰酸盐指数(KMnO4)、氨氮(NH3-N)、总磷(TP)和溶解氧(DO)进行逐月监测。结果表明,研究河段TP、KM... 平原河网地区水污染治理难度比较大,如何巩固治水成果也是一个难题。在温瑞塘河主河道设置6个水质监测点,于2018年对主要水质项目pH值、高锰酸盐指数(KMnO4)、氨氮(NH3-N)、总磷(TP)和溶解氧(DO)进行逐月监测。结果表明,研究河段TP、KMnO4、NH3-N和DO的年均值分别为0.16、1.50、2.45、5.32 mg·L-1,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分别符合Ⅲ类、Ⅲ类、Ⅱ类和Ⅲ类水质要求。该河段已从整体上消除了劣Ⅴ类水体,目前的主要污染物是NH3-N。该河道水质的空间变异性和季节变异性均不显著。防止水质反弹将是未来的工作重点之一。针对平原河网水质的水污染防治,提出坚持连片治理、坚持水陆共治、注重生态恢复、完善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水质监测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污水处理厂工艺提升的探讨
12
作者 刘琪 鲍根莲 +2 位作者 彭路菊 葛利云 邓欢欢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9期1661-1662,1665,共3页
结合浙江某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原工艺流程,对原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差、出水无法达到国家标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A类要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出水氨氮的平均值由8.33 mg... 结合浙江某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原工艺流程,对原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差、出水无法达到国家标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标准A类要求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改造方案。改造完成后,出水氨氮的平均值由8.33 mg·L -1 减少到2.73 mg·L -1 ,降低67.23%,氨氮去除率由30.43%提升到78.18%;出水总磷的平均值由0.34 mg·L -1 减少到0.21 mg·L -1 ,降低38.23%,总磷去除率由80.41%提升到87.92%;出水化学需氧量的平均值由58.55 mg·L -1 减少到20.70 mg·L -1 ,降低64.64%,化学需氧量去除率由52.03%提升到83.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 工艺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溶解无机氮来源的稳定同位素示踪——以温瑞塘河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音利 廖忠鹭 +5 位作者 王芃玮 詹晨灿 谭鑫敏 王宇昊 马浩翔 纪晓亮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874-6885,共12页
选择浙江典型平原河网—温瑞塘河为研究区,联合多种水化学参数和稳定同位素(δ^(15)N/δ^(18)O-NO_(3)^(-)、δ^(15)N-NH_(4)^(+)、δ^(18)O-H_(2)O),识别了水体溶解无机氮(DIN)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耦... 选择浙江典型平原河网—温瑞塘河为研究区,联合多种水化学参数和稳定同位素(δ^(15)N/δ^(18)O-NO_(3)^(-)、δ^(15)N-NH_(4)^(+)、δ^(18)O-H_(2)O),识别了水体溶解无机氮(DIN)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和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耦合硝酸盐和氨氮浓度及其同位素和贝叶斯污染源解析模型(SIAR)的DIN定量源解析方法,计算了温瑞塘河各污染源对DIN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温瑞塘河DIN污染严重,其浓度变化范围为1.43~12.88mg/L,氨氮、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分别占DIN的63%、35%和2%;DIN污染呈现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时间上DIN浓度呈现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变化趋势,空间上呈现主河道<支流,城乡结合部河道<城市河道的特点;研究区DIN转化以硝化过程为主,反硝化过程不明显;模型计算结果显示粪便污水、土壤氮、化肥和大气沉降对丰水期水体DIN的贡献率分别为(71.29±14.24)%、(18.96±13.89)%、(6.78±5.91)%和(2.97±2.28)%,对平水期DIN的贡献率分别为(57.51±15.53)%、(25.01±16.45)%、(15.24±8.19)%和(2.25±2.28)%,对枯水期DIN的贡献率分别为(57.60±16.27)%、(26.75±17.58)%、(13.03±7.95)%和(2.61±2.55)%;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氮和粪便污水贡献率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建立的DIN溯源方法能够有效计算不同污染源对水体DIN的贡献率,弥补了以往研究只单独解析硝酸盐或者氨氮来源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溶解无机氮 稳定同位素 污染源解析 SIA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螯合剂强化无柄小叶榕修复Cd、Cu重金属污染盐碱地 被引量:11
14
作者 鲍根莲 邓欢欢 +3 位作者 李少君 马斌斌 叶盛 葛利云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97-1506,共10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海洋细菌和酵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化学螯合剂对无柄小叶榕(Ficus concinna var.Subsessilis)修复盐碱地重金属Cd、Cu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强化试验下无柄小叶榕能耐受Cd、Cu胁迫正常生长,且体内重金属含量随生物表面...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海洋细菌和酵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化学螯合剂对无柄小叶榕(Ficus concinna var.Subsessilis)修复盐碱地重金属Cd、Cu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强化试验下无柄小叶榕能耐受Cd、Cu胁迫正常生长,且体内重金属含量随生物表面活性剂投加浓度增大而升高,表现为根>地上部分;300 mg·kg-1细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下,根部Cd含量最大值为313 mg·kg-1,1 mmol·kg-1柠檬酸(CA)-300 mg·kg-1酵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下,根部Cu最大含量为2156 mg·kg-1.强化剂添加下,能显著提高Cd、Cu在小叶榕体内的累积量,无柄小叶榕对土壤Cd、Cu的吸收富集能力显著提高,1 mmol·kg-1 CA—300 mg·kg-1酵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下Cd的最大富集系数为(9.76±0.10),是对照组S1(1.1±0.02)的8.90倍,300 mg·kg-1酵母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单独强化下Cu的最大富集系数为(7.42±0.16),是S1(0.77±0.03)的9.60倍;无柄小叶榕向地上转移Cu的能力较弱,TF<1,对Cu的提取修复潜能有限;300 mg·kg-1细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强化下Cd的最大修复率为2.56%,是对照组S1的4.70倍,300 mg·kg-1细菌产生物表面活性剂—1 mmol·kg-1 EDTA联合强化下Cu的最大修复率为1.80%,为S1的3.30倍.综上,无柄小叶榕对重金属污染的盐碱地有良好的修复潜力,生物表面活性剂和化学螯合剂的添加可有效提高小叶榕对重金属Cd和Cu的吸收富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柄小叶榕 CD Cu 生物表面活性剂 螯合剂 重金属污染 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瑞塘河河网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瞿理印 夏芳 +3 位作者 刘元元 黄宏 梅琨 张明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343-347,共5页
以温瑞塘河温州市区河道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综合及单项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以温瑞平原土壤沉积物为背景值,研究区域有23个采样点的Cd污染指数超出了极强生态风险阈值,1个... 以温瑞塘河温州市区河道底泥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的综合及单项生态风险。结果表明,以温瑞平原土壤沉积物为背景值,研究区域有23个采样点的Cd污染指数超出了极强生态风险阈值,1个采样点的Cu污染指数超出极强生态风险阈值,1个采样点的Pb污染指数达到了强生态风险,Zn、Cr生态风险水平相对较低。重金属污染中心位于研究区西南方向的工业园区,电镀及皮革产业所带来的点源污染可能是其主要污染来源。Cd是温瑞塘河温州市区河道底泥沉积物中最主要的污染物,需加强对Cd污染物排放的监督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温瑞塘河总氮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学东 黄宏 +3 位作者 梅琨 商栩 夏芳 王振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269-1272,1276,共5页
为快速获得水体中总氮含量,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建立总氮预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较少的数据异常值仍会造成随机森林模型较大的误差,去除4.6%的异常值后,模型均方根误差(MSE)降低了42.4%。随机森林模型可对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做出评估,对... 为快速获得水体中总氮含量,采用随机森林方法建立总氮预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较少的数据异常值仍会造成随机森林模型较大的误差,去除4.6%的异常值后,模型均方根误差(MSE)降低了42.4%。随机森林模型可对自变量的相对重要性做出评估,对总氮而言,最重要的变量是氨氮,模型2个主要参数随机树数量(ntree)和随机分割变量数(mtry)的值分别为400和2。在选择合适的参数值时,随机森林模型不易出现过拟合显示,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可以快速预测水体中总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回归模型 温瑞塘河 总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对河滨人工护坡基质上生物膜酶活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静岩 吴继业 +6 位作者 王强强 葛利云 叶盛 彭路菊 鲍根莲 钟铭晨 邓欢欢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2081-2084,2087,共5页
生物膜的存在可改变原有基质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及降解特征,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酶活性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水体自净能力的高低。为了探究种植植物是否会对生态护坡基质上的生物膜酶活产生影响,本文对同... 生物膜的存在可改变原有基质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及降解特征,对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其酶活性的大小从一定程度上指示着水体自净能力的高低。为了探究种植植物是否会对生态护坡基质上的生物膜酶活产生影响,本文对同一河段中种植再力花的新型人工基质M和不种植再力花的新型人工基质N上生物膜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及微生物总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显示,微生物量总体上表现为基质M高于基质N,且总体上冬季生物量最大,春季最少;四个季节的磷酸酶、脲酶、脱氢酶活性均是基质M高于基质N;植物对磷酸酶和脲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夏季较为显著,对脱氢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在秋季较为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在基质上种植再力花有利于水体中微生物的繁殖及其酶活的增强,可以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改善水体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干重 生物膜酶活 生态护岸 新型人工基质 再力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河网典型入河支流氨氧化菌分布特征
18
作者 胡媛媛 蔡贤雷 +2 位作者 梅琨 王斯妤 Randy A Dahlgren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147-1151,共5页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温瑞塘河典型入河支流舜岙河中浮游、附着氨氧化细菌与古菌丰度进行测定,研究水体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环境因子、浮游与附着氨氧化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多元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舜岙...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温瑞塘河典型入河支流舜岙河中浮游、附着氨氧化细菌与古菌丰度进行测定,研究水体氨氧化微生物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环境因子、浮游与附着氨氧化微生物结构组成的多元排序分析结果表明,舜岙河从上游到下游呈现有机污染程度逐渐增加的情况,并对氨氧化微生物的组成丰度产生显著影响,水环境因子中的总氮、氨氮和总有机碳是影响水体氨氧化微生物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通过对不同生活类型氨氧化微生物丰度进行对比发现,在非汛期舜岙河中浮游态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显著高于附着态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其中,氨氧化细菌丰度显著高于氨氧化古菌丰度,表明在非汛期相较于悬浮颗粒态,浮游态和氨氧化细菌在舜岙河生态系统与氮素转化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颗粒附着微生物 浮游微生物 氮污染 平原河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车草对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俊威 王强强 +3 位作者 蔡贤雷 邓欢欢 李淑娟 葛利云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767-771,共5页
通过对比有无种植风车草情况下人工湿地不同深度基质表面生物膜的群落组成差异,探究风车草对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有无种植风车草,人工湿地基质中均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种植风车草不仅... 通过对比有无种植风车草情况下人工湿地不同深度基质表面生物膜的群落组成差异,探究风车草对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有无种植风车草,人工湿地基质中均以变形菌门、绿弯菌门、厚壁菌门为优势菌群;种植风车草不仅提高人工湿地基质表面微生物群落的α多样性,并导致其群落组成与无风车草种植情况相比差异显著,进一步的群落组成差异比较分析显示,门水平放线菌门和衣原体门、属水平红游动菌属在有无种植风车草情况下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种植风车草对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可为风车草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提供部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人工湿地 风车草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间和夜间曝气对河流增氧效果的比较
20
作者 马媛 廖忠鹭 +2 位作者 钟铭晨 商栩 王学东 《浙江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1412-1416,1420,共6页
溶解氧(DO)是调控地表水水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当前我国许多河流因有机污染而出现缺氧现象,因此,曝气就成为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一种常用手段。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能够显著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过程,曝气... 溶解氧(DO)是调控地表水水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当前我国许多河流因有机污染而出现缺氧现象,因此,曝气就成为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一种常用手段。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能够显著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过程,曝气与日间和夜间的自然复氧过程相叠加时可能产生不同的耦合效果。本研究以典型平原河网水系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日间曝气、夜间曝气模式下,对河流表、底层溶解氧等水质指标进行多日连续监测,以研究不同曝气节律对河流的复氧效果。结果显示,日间曝气对夏季河流水体补氧贡献不显著,且夜间停止曝气后水体出现了显著的缺氧状况。夜间曝气对水体的补氧效果较好,结合昼间水体的自然复氧,能够全日避免水体出现缺氧情况。本研究表明,在了解水体自然复氧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地结合夜间曝气,将可能获得更加高效的曝气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曝气 自然复氧 日间 夜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