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教育实习透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力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0-141,共2页
高师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在其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具有特殊性。但学生在教学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自身“师范性”的... 高师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重任,在其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具有特殊性。但学生在教学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在办学理念、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对自身“师范性”的理解不足,需要加强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师范院校 教学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什么X”句式溯源补说 被引量:10
2
作者 徐复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4-34,共1页
“X什么X”句式溯源补说徐复岭崔山佳先生在其文章(载本刊1995年第3期)中指出,"X什么X"句式早在明末清初就已产生,并举了了《醒世姻缘传》中"是什么是"(第15回)和"看甚么看"(第72回)两处例证。崔文的观察无... “X什么X”句式溯源补说徐复岭崔山佳先生在其文章(载本刊1995年第3期)中指出,"X什么X"句式早在明末清初就已产生,并举了了《醒世姻缘传》中"是什么是"(第15回)和"看甚么看"(第72回)两处例证。崔文的观察无疑是正确的。笔者想据个人所见,对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山东方言 近代汉语 《醒世姻缘传》 《醉醒石》 明末清初 语法格式 满语 济宁师专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设连词连用现象二题 被引量:5
3
作者 徐复岭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假设连词 连用现象 《现代汉语八百词》 语言生活 现场直播 重复使用 邢福义 连用形式 假设关系 完全相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大词典》语法问题指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复岭 《辞书研究》 CSSCI 1999年第6期103-111,共9页
关键词 《汉语大词典》 语文词典 形容词 语法问题 释义 动词性短语 词的语法特征 介词结构 “着” 现代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音词规范问题琐议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复岭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3-14,共2页
同音词规范问题琐议□徐复岭汉语中有不少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异形同音词),特别是那些意义上有牵连甚至相近或某个义项相通的同音词,在写作中很容易用混或用错。例如“启示”与“启事”、“度过”与“渡过”、“必须”与“必需”... 同音词规范问题琐议□徐复岭汉语中有不少书写形式不同的同音词(异形同音词),特别是那些意义上有牵连甚至相近或某个义项相通的同音词,在写作中很容易用混或用错。例如“启示”与“启事”、“度过”与“渡过”、“必须”与“必需”、“以至”与“以致”等的混用,几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音词 规范问题 《汉语大词典》 琐议 《文汇报》 语文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 济宁师专 学业成绩 《红楼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语缀“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复岭 《汉语学习》 1988年第6期13-16,共4页
0 引 言 0.1 汉语里的语素“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实语素,如:我自有办法|这个词的用法很多|这是美声唱法,不是民族唱法。这个“法”具有实在的语汇意义,是构成词的词根。实语素“法”读上声。另一个是虚语素,是语缀,其语汇意义已渐... 0 引 言 0.1 汉语里的语素“法”至少有两个。一个是实语素,如:我自有办法|这个词的用法很多|这是美声唱法,不是民族唱法。这个“法”具有实在的语汇意义,是构成词的词根。实语素“法”读上声。另一个是虚语素,是语缀,其语汇意义已渐趋虚化,主要用来表示某种语法意义。 0.2 虚语素或语缀“法”出现在下述语言格式里:围棋怎么个下法|嗬,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怪不得这样贵法|白吃白喝还不算,临走还拿着带着,验收团哪能这么个验收法|我今天倒要看他怎样地厉害法儿。这一格式可以表示为“怎么/这么、那么(+个)+X法”或“怎样/这样、那样(+地)+X法”,其中X代表语缀“法”所直接附着的语言成分,“个”或“地”可用可不用。“法”这时读轻声,在北京话里常常儿化,有些方言说成“法子”。 较早注意到这一语言现象的是赵元任先生。他在《汉语口语语法》“形态类型”一章中,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缀 “法” 虚语素 语法意义 汉语口语语法 语言现象 语言格式 北京话 语言成分 实语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这个多重句群应该怎么分析?
7
作者 徐复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9-29,共1页
这个多重句群应该怎么分析?徐复岭邢福义先生主编的卫星电视教材《现代汉语》在讲到多重句群时,曾分析了这样一个例子:党内无原则的纠纷,我们是在根本上反对的。①||因为它“无原则”,对党有害无益。②|||因为因果它“无原则... 这个多重句群应该怎么分析?徐复岭邢福义先生主编的卫星电视教材《现代汉语》在讲到多重句群时,曾分析了这样一个例子:党内无原则的纠纷,我们是在根本上反对的。①||因为它“无原则”,对党有害无益。②|||因为因果它“无原则”,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大的“是、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句群 因果关系 刘少奇 《现代汉语》 分析方法 层次的关系 济宁师专 修订版 层次关系 电视教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节描写:一种思维方式
8
作者 彭兴奎 《写作》 2006年第9期46-47,共2页
细节是记叙类文章中人物、事件、环境的细微的局部,是与客观事物或描写对象整体和大端相对而言的细枝末节。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写作教材和写作学论著认定细节只属于文艺作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基础写作学的角度说,细节既存在于文艺... 细节是记叙类文章中人物、事件、环境的细微的局部,是与客观事物或描写对象整体和大端相对而言的细枝末节。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写作教材和写作学论著认定细节只属于文艺作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基础写作学的角度说,细节既存在于文艺作品中,又存在于非文艺性记叙类文章中(甚至议论类文章中也有),即细节是属于广义记叙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细节描写 文艺作品 记叙文 描写对象 客观事物 写作教材 写作学 文章 文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意含混 意象纷乱——《瞬间》略评
9
作者 杨景生 《写作》 2000年第12期43-44,共2页
《瞬间》一文存在着许多疏漏。首先,它最大的不足是表意含混,主旨模糊,让人读后咀嚼再三,思而不得,显得晦涩难懂。笔者曾将此文示以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反映皆是不知所云,如坠雾中。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动笔之前没有形成一... 《瞬间》一文存在着许多疏漏。首先,它最大的不足是表意含混,主旨模糊,让人读后咀嚼再三,思而不得,显得晦涩难懂。笔者曾将此文示以不同层次的读者阅读,反映皆是不知所云,如坠雾中。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动笔之前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清晰的主旨。作者自己也说:“对拙作的主题,我也很模糊,说不清。”原因之二是数意并出,意多乱文。创作篇幅较短的微型作品,一定要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核心主旨,否则作者要在一篇短小的作品中表现多个意旨,势必会文意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微型小说 表意 意象 《瞬间》
全文增补中
见解如何产生——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问题
10
作者 彭兴奎 《写作》 2004年第9期10-12,共3页
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是有无独特、深刻、新颖的见解(即论点),一部学术专著,一篇时评,甚至中学生练习的议论文,莫不如此。正如古人所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艺概·文概》)那么,如何... 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是有无独特、深刻、新颖的见解(即论点),一部学术专著,一篇时评,甚至中学生练习的议论文,莫不如此。正如古人所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艺概·文概》)那么,如何产生见解?本文以为,有三条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议论文体写作 叙述方式 思维方式 应用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法规律:汉语语法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
11
作者 马乃田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根据语言学家对语法的不同认识 ,就汉语语法单位——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和功能情况看 ,句子是最基本的交际单位 ,句子的结构规律和使用规律完全能反映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语法 汉语语法学研究 基础与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想起一面镜子(外一首)
12
作者 刘隽 《写作》 2002年第3期7-7,共1页
关键词 《想起一面镜子》 诗歌 文学作品 刘隽 中国 当代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13
作者 孔莉 《现代语文(理论研究)》 2004年第7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写作教学 创新思维 独立精神 中学 语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光之内
14
作者 刘隽 《写作》 2004年第8期46-46,共1页
关键词 《阳光之内》 诗歌 刘隽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往事(诗)
15
作者 刘隽 《写作》 2006年第6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花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着(诗)
16
作者 刘隽 《写作》 2005年第12期21-21,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