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宁市5家三级综合医院护士创新行为的潜在剖面分析
1
作者 刘洪梅 李晴 +3 位作者 时忠丽 高淑红 李玉翠 杨学荣 《中国护理管理》 2025年第8期1235-1240,共6页
目的:分析护士创新行为潜在类别及特征现状,探讨不同类别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激发护士创新行为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于2023年11月—12月选取济宁市5家三级综合医院的1 05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 目的:分析护士创新行为潜在类别及特征现状,探讨不同类别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激发护士创新行为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于2023年11月—12月选取济宁市5家三级综合医院的1 050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士创新行为量表、悖论式领导行为量表、心理授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对护士创新行为的潜在类别进行划分,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各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护士创新行为得分为(33.12±6.62)分,可分为高创意-积极型(28.86%)、低支持-消极型(16.38%)、中等水平型(54.76%)3个潜在剖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心理授权和悖论式领导是护士创新行为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创新行为水平存在个体异质性,护理管理者可根据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对护士进行分类管理,针对性实施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创新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行为 潜在剖面分析 悖论式领导 心理授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对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的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飞飞 魏子秀 +1 位作者 徐勤成 孙晓斐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2978-2980,共3页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胺碘酮转复及维持窦...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复发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胺碘酮转复及维持窦性心律,观察组患者另口服缬沙坦(80 mg/次,每早1次)和瑞舒伐他汀(10 mg/次,每晚1次),比较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左心房内径(LAD)。结果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减少〔(3.1±0.5)次比(1.6±0.4)次〕,房颤持续时间缩短〔(6.4±2.6)h比(4.8±3.6)h〕,血清CRP水平降低〔(6.0±1.2)mg/L比(5.0±0.7)mg/L〕,LAD缩小〔(30.1±2.2)mm比(24.9±3.5)mm〕(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可以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反应及抑制心肌重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瑞舒伐他汀 阵发性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microRNA-486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损伤的改善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鹏飞 张海涛 +4 位作者 齐弘炜 王楠楠 张博阳 袁彪 李田昌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5-599,共5页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注射腺病毒搭载micro RNA-486(mi R-486)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MI组)、心肌梗死+空载腺病毒组(Ad组)、心肌梗死+mi R-486腺病毒组(m... 目的观察直接心肌注射腺病毒搭载micro RNA-486(mi R-486)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MI组)、心肌梗死+空载腺病毒组(Ad组)、心肌梗死+mi R-486腺病毒组(mi R-486组)。于梗死区周围心肌注射不同目标物质。于不同时间点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测量各组梗死周边区域mi R-486表达水平。4周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取各组大鼠心脏行TTC染色,苏木精-依红(HE)染色,马松(Masson)染色,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随着心肌梗死时间延长mi R-486在3组内的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但mi R-486组mi R-486表达量均较MI组和Ad组明显增加;超声心动图示mi R-486组心功能优于MI组和Ad组;mi R-486组心肌梗死面积较MI组、Ad组明显减少;Masson染色提示mi R-486组、MI组和Ad组胶原容积分数(CVF)明显高于Sham组,但mi R-486组CVF低于MI组和Ad组;MI组和Ad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上升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 R-486组与MI组和Ad组相比心肌细胞凋亡指数下降,Sham组未见明显心肌细胞凋亡;mi R-486组微血管密度(MVD)显著高于Sham组、MI组和Ad组,且MI组、Ad组心肌MVD显著高于Sham组。结论 mi R-486的心肌注射可通过抑制大鼠心肌梗死后纤维化,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和促进缺血区域微血管新生,进而对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microRNA-486 心肌纤维化 心肌细胞凋亡 微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利钠肽在心肌缺血与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4
作者 田飞飞 孙晓斐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3期251-253,共3页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利钠肽系统的一种肽类激素,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因而得名,BNP本质上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反应性从心室分泌出来。BNP...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利钠肽系统的一种肽类激素,首先是由日本学者Sudoh等于1988年从猪脑中分离出来,因而得名,BNP本质上是一种心脏神经激素,在血容量增加和压力超负荷的情况下反应性从心室分泌出来。BNP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学意义,它可以促进排钠、利尿,具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利钠肽 心力衰竭 心肌缺血 peptide 舒张血管作用 利钠肽系统 压力超负荷 生理学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激酶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明 孙晓斐 丛培玲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0-342,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临床疗效。  方法 :9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尿激酶溶栓联合PCI(A组 )和直接PCI (B组 )。A组 50例患者接受尿激酶 150万单位或 2 0 0万单位治疗后 ,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 ,以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 (TIMI)血流分级法评估 ,必要时做PCI。B组 46例患者直接PCI。比较两组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早期与最后心肌梗死面积 (2周后 )及左心室射血分数。  结果 :梗死相关动脉开通率A组为 94 0 % ,B组 95 7% ;两组患者首次造影时梗死相关动脉已达TIMI 3级血流者19例 (A组 13例 ,B组 6例 ) ,经PCI后变为TIMI 3级血流者 67例 (A组 3 3例 ,B组 3 4例 ) ;两组间术后 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无差异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造影显示溶栓已达TIMI 3级血流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好于直接PCI者 ;两组早期及最后心肌梗死面积无显著性差异 ;住院病死率A组 4 0 %、B组 2 7% ,均未见严重出血风险。  结论 :初步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联合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使部分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尽早开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 冠状动脉介入疗法 联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不稳定型心绞痛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少阳 武宗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2657-2658,共2页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该病表现为外周血以红细胞为主的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增多,临床常有皮肤红紫、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等表现,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其血栓发生...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该病表现为外周血以红细胞为主的二系或三系血细胞增多,临床常有皮肤红紫、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等表现,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其血栓发生率高于正常。本文以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为首发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为例,讨论该病的病因及该类患者的治疗策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 心绞痛 不稳定型 症状和体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布司他对伴高尿酸血症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张倩 杨星林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6期468-472,共5页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对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合并HUA的老年CHF患者15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非... 目的观察非布司他对合并高尿酸血症(HUA)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合并HUA的老年CHF患者15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非布司他组(治疗组),每年各75例。两组均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治疗指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非布司他40 mg/d,部分患者加量至80 mg/d,疗程为6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尿酸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测量6 min步行距离(6MWD)。结果 (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25. 36±37. 57)μmol/L比(421. 14±50. 21)μmol/L,t=4. 236 2,P=0. 001 2];(2)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尿酸、NT-proBNP、LVESD、LVEDD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则更明显(均为P <0. 05);而LVEF、6MWD均呈升高趋势,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结论非布司他能降低合并HUA的老年CHF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并可显著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布司他 高尿酸血症 心力衰竭 老年人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岁以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功能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彬 孙丽 武宗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分析年龄≥80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CHF患者197例,根据NYHA分为对照组(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组71例,Ⅲ级组65例,... 目的分析年龄≥80岁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心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CHF患者197例,根据NYHA分为对照组(心功能Ⅰ级)31例,Ⅱ级组71例,Ⅲ级组65例,Ⅳ级组30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右心房内径(RAD)、右心室内径、LVEF,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心功能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Ⅲ、Ⅳ级组心房颤动发生率、LAD明显高于对照组及Ⅱ级组(P<0.05)。Ⅲ级组肌酐、LAD明显高于Ⅱ级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RA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Ⅱ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和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级组入院时心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Ⅱ级组,肌酐水平高于Ⅱ级组,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颤动(OR=3.961,95%CI:1.008~15.558,P=0.049)、ALT(OR=1.925,95%CI:1.221~3.034,P=0.005)、LVEF(OR=0.518,95%CI:0.307~0.872,P=0.013)为年龄≥80岁老年CHF患者心功能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年龄≥80岁老年CHF患者,心房颤动、肝功能受损、LVEF下降是加重其心功能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描记术 高半胱氨酸 丙氨酸转氨酶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螨腈中毒诱发急性心肌损伤合并窦性停搏一例 被引量:19
9
作者 李田 苗俊东 张再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8-199,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头痛、头晕12天”入院,患者曾于家人口角后不明原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诉天旋地转感,不能睁眼,头痛较剧烈,伴下肢乏力。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及吸毒史。急诊心电监护提示“...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头痛、头晕12天”入院,患者曾于家人口角后不明原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诉天旋地转感,不能睁眼,头痛较剧烈,伴下肢乏力。既往身体健康,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手术及吸毒史。急诊心电监护提示“高度房室阻滞”,给予持续异丙肾上腺素泵入可恢复窦性心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螨睛中毒 窦性停搏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食管心包瘘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田 任长杰 苗俊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11-911,共1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于2017-11-09于我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2017-11-19因"剑突下疼痛10天"再次入院治疗。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开始出现阵发性剑突下疼痛感,无明显胸闷、憋喘等不适,于当地医院给予保护胃黏...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9岁,因阵发性心房颤动于2017-11-09于我院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2017-11-19因"剑突下疼痛10天"再次入院治疗。患者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开始出现阵发性剑突下疼痛感,无明显胸闷、憋喘等不适,于当地医院给予保护胃黏膜等治疗,症状稍有好转,3天前再次出现剑突下疼痛,伴有发热,体温达38℃。入院查体:体温38.5℃,心率92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术后 食管心包瘘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再次入院 剑突下 疼痛感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与华法林合用导致肌病一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魏子秀 孙晓斐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9-269,共1页
关键词 入院 氟伐他汀 合用 华法林 肌病 心电图 心音 图示 活动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疾病认知水平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赵星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5期388-389,共2页
自行设计原发生高血压 (下称高血压病 )知识调查问卷 ,对 80例高血压病病人危险因子、症状、危害性、治疗与预防保健认知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对危险因子、症状、预防保健认知答对率较高 (分别为 76 .0 0 %、72 .2 9%、75 .48%) ,在高血... 自行设计原发生高血压 (下称高血压病 )知识调查问卷 ,对 80例高血压病病人危险因子、症状、危害性、治疗与预防保健认知进行调查。结果病人对危险因子、症状、预防保健认知答对率较高 (分别为 76 .0 0 %、72 .2 9%、75 .48%) ,在高血压危害性及治疗方面答对率相对较低 (分别为 5 5 .6 3 %、5 9.82 %)。提示应针对部分病人对高血压病认知存在的误区、不规范服药及未监测血压等薄弱环节进行健康教育 ,提高病人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知识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书会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5期28-29,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患者早期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PTC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观察组(154例)。对照组按PTCA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拔除动脉鞘管2h后,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早期协助患者躯体平移...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患者早期体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PTCA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46例)和观察组(154例)。对照组按PTCA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拔除动脉鞘管2h后,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早期协助患者躯体平移,改变患者的体位,按摩腰背部受压部位。对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穿刺处出血情况以及PTCA术前、后的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失眠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心率、收缩压、呼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率、收缩压、呼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PTCA术后早期改变患者卧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卧位舒适度和睡眠质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使患者处于较佳的身心康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睡眠质量 卧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诱发大鼠焦虑样行为和前扣带回脑区NR2B的上调表达 被引量:4
14
作者 赵宇 刘瑾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5-499,共5页
目的研究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对大鼠情绪的影响和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量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150只,体... 目的研究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对大鼠情绪的影响和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处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NR2B亚基表达量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3月龄雄性Wistar大鼠150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BCP模型组(BCP组)和模型腹腔注射NR2B拮抗剂RO25-6981组(RO组),每组50只。BCP模型采用右侧胫骨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的方法制备,S组注射等量d-hanks液。RO组于造模后经腹腔注射RO25-6981(5mg·kg-1·d-1),S组和BCP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前1d和造模后3、7、10和14d测右侧后足底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每次痛阈检测后,通过高架十字迷宫观测BCP对大鼠情绪的影响,计算开放臂进入次数(OE)百分比、开放臂停留时间(OT)百分比,造模后第14天待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完成后,取大鼠ACC组织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NR2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组和RO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10、14dBCP组MWT明显低于、TWL明显短于术前1d及S组和RO组(P〈0.05);BCP组OE和OT明显低于术前1d及S组和RO组(P〈0.05),ACC脑区NR2BmRNA相对吸光度、NR2B蛋白表达、NR2B荧光密度明显高于S组和RO组(P〈0.05)。结论BCP可致大鼠痛厌恶焦虑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ACC脑区的NR2B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痛厌恶情绪 前扣带回皮质 NR2B RO25-698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