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宁市渔业结构调整实施建议
1
作者 张勇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9-19,66,共2页
关键词 济宁市 渔业结构调整 品种结构 区域布局 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鳞副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田功太 陈有光 +5 位作者 段登选 马荣棣 张明磊 周阳 王妹 鹿杨 《河北渔业》 2010年第6期34-36,共3页
利用池塘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abryanus)对其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人工催产采用LRH—A2与HCG混合使用,利用产卵隔离网隔离产卵、网箱中微流水孵化、保持相对稳定的产卵水温(26-28℃)与孵化水温(27-30℃)、及时... 利用池塘养殖的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uns dabryanus)对其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人工催产采用LRH—A2与HCG混合使用,利用产卵隔离网隔离产卵、网箱中微流水孵化、保持相对稳定的产卵水温(26-28℃)与孵化水温(27-30℃)、及时进行敌害生物防治等技术措施。先后共催产3批1417组,共出苗313.38万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催产 隔离产卵 网箱 微流水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鳢肿瘤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新民 乔福洲 +1 位作者 郑伟力 孔祥忠 《科学养鱼》 2000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乌鳢肿瘤病 病因分析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主养团头鲂成鱼高产技术
4
作者 栾伯荣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3-23,共1页
为改革以往团头鲂只作搭配品种的养殖方式,我们于1991~1992年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成鱼高产技术试验”研究,并于1993年12月初,通过了省级鉴定,27.89亩水面,总净产成鱼18377.96Kg,平均亩净产658.94Kg,其中团头鲂平均亩净产461.02Kg,... 为改革以往团头鲂只作搭配品种的养殖方式,我们于1991~1992年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成鱼高产技术试验”研究,并于1993年12月初,通过了省级鉴定,27.89亩水面,总净产成鱼18377.96Kg,平均亩净产658.94Kg,其中团头鲂平均亩净产461.02Kg,平均规格尾重347.9g,亩纯收入2184.28元,投入产出比1:1.62,平均饵料系数1.69。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1.放养品种、密度 为了探讨团头鲂最适放养密度,我们选择了亩放1500、1700、18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鲂鱼 团头鲂 池塘养鱼 高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病诊治
5
作者 栾伯荣 陈奇 《科学养鱼》 2001年第5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鱼类 暴发性出血性败血病 病原 危害对象 流行季节 症状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主养团头鲂鱼种高产技术
6
作者 栾伯荣 《科学养鱼》 1994年第5期13-14,共2页
池塘主养团头鲂鱼种高产技术为适应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需要,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技术”试验。通过省级验收、鉴定,19.59亩水面,总净产鱼种13134kg,平均亩净产鱼种670.0... 池塘主养团头鲂鱼种高产技术为适应养殖品种结构的调整和市场的需要,我们于1990~1991年进行了“池塘主养团头鲂高产技术”试验。通过省级验收、鉴定,19.59亩水面,总净产鱼种13134kg,平均亩净产鱼种670.04kg,其中团头鲂亩净产39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鱼种 高产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四湖区域浮萍的开发价值及种植技术
7
作者 时彦民 《内陆水产》 1997年第8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洋萍 栽培 开发价值 南四湖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随罗非鱼几个关键环节
8
作者 张新民 乔福洲 《科学养鱼》 1996年第12期31-31,共1页
网箱养随罗非鱼几个关键环节笔者搞罗非鱼养殖多年,深刻体会到只要合理把握住放养密度、放养规格、精心饲养管理、防治鱼病,仍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单产可达60kg/米2左右,纯利达100元/米2左右。要注意把握以下几... 网箱养随罗非鱼几个关键环节笔者搞罗非鱼养殖多年,深刻体会到只要合理把握住放养密度、放养规格、精心饲养管理、防治鱼病,仍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一般单产可达60kg/米2左右,纯利达100元/米2左右。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注意把握合理密度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网箱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