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黄淮海流域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苏加岱
黄九柏
刘汉舒
马井玉
胡英华
-
机构
济宁市植物保护站
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09年第9期59-61,共3页
-
基金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9GG10009015)
-
文摘
2008年由于一代灰飞虱的特大发生,导致玉米粗缩病在黄淮海流域大发生,尤其是位于鲁西南的济宁市麦田套种玉米发生极为严重,造成了一定减产。本文依据大量田间调查资料,从多方面研究分析了一代灰飞虱、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一代灰飞虱,控制玉米粗缩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
关键词
灰飞虱
玉米粗缩病
发生原因
播期
防治对策
-
分类号
S435.1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灰飞虱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胡英华
左秀峰
苏加岱
刘汉舒
-
机构
济宁市植物保护站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1期75-77,共3页
-
基金
济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灰飞虱迁飞传毒规律及防控规范技术研究"(JB200900014)
-
文摘
利用培养箱,在恒温条件下饲养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en)。测定卵、若虫、成虫繁殖前和全世代发育历期,用直线回归法计算灰飞虱各虫态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06、6.43、10.29、8.03℃和102.3、365.2、87.5、52.1日度;根据有效积温法则预测该虫在济宁市1年完成的代数为5.2代。
-
关键词
灰飞虱
恒温饲养法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
分类号
S433.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被引量:4
- 3
-
-
作者
胡英华
朱庆荣
苏加岱
-
机构
济宁市植物保护站
汶上县植物保护站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11期77-77,80,共2页
-
文摘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1860)],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为害玉米的一种新的害虫,主要发生在小麦收获后夏季玉米田。在幼苗茎基部为害,咬断玉米地上茎秆或浅表层根,
-
关键词
发生为害
综合防治对策
夜蛾科
玉米田
小麦收获
鳞翅目
害虫
苗茎
-
分类号
S433.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四种药剂防治葡萄中后期病害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3
- 4
-
-
作者
魏靖
张建华
孔令萍
韩家坤
-
机构
济宁市植物保护站
济宁市任城区植物保护站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6期95-96,共2页
-
基金
济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支撑专项计划之"葡萄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绿色控害技术研究"[济科字(2009)54号-23]项目
-
文摘
用4种药剂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0万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7 500倍、5 000倍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000倍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霜霉病的防效较好,药后7、17、27 d,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效分别为63.8%-73.3%、75.9%-81.5%和84.5%-86.5%;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效分别为67.4%-75.7%、75.7%-84.7%和81.3%-87.7%;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分别为58.4%-61.4%、67.3%-78.3%和68.9%-88.1%。
-
关键词
葡萄
白腐病
炭疽病
霜霉病
药效
-
分类号
S436.63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二点委夜蛾防治药剂的田间筛选
被引量:2
- 5
-
-
作者
胡英华
葛秋岭
崔晓红
信净净
-
机构
济宁市植物保护站
济宁市任城区植物保护站
河北威远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87-88,共2页
-
基金
济宁市科技局项目"二点委夜蛾发生规律及防控技术研究"
-
文摘
在二点委夜蛾幼虫低龄期,选择10种药剂在玉米田进行二点委夜蛾药剂防治试验。结果显示,75%乙酰甲胺磷可溶性粉剂、5.7%甲维盐乳油、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效较好,防治效果分别为91.67%、88.89%、83.33%、77.77%。其中5.7%甲维盐乳油是生物制剂,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生物农药的特点,在生产上是首选推广药剂。
-
关键词
二点委夜蛾
药剂筛选
防效试验
-
分类号
S435.13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芦笋茎枯病、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勇志
-
机构
济宁市植物保护站
-
出处
《山东农业科学》
1993年第2期45-47,共3页
-
文摘
茎枯病和褐斑病是济宁地区芦笋主要病害。前者分布于老笋区,后者分布于新笋区。8月下旬至9月下旬是发病盛期,降雨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清除病残体、增施有机肥、减少田间郁蔽程度可降低发病程度。多菌灵胶悬剂是防治两病较理想的药剂。托布津、复方多菌灵和百菌清、杀毒矾分别对茎枯病和褐斑病有效。
-
关键词
石刁柏
茎枯病
褐斑病
发生
防治
-
分类号
S436.4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小麦重大病虫“三次用药”农药减量实践与成效
- 7
-
-
作者
朱庆荣
胡英华
刘庆
王泽立
李明君
-
机构
山东省汶上县植物保护站
山东省济宁市植物保护站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5期108-110,共3页
-
文摘
为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结合农企共建示范基地建设,开展了小麦全生育期以种子包衣处理、冬前化学除草、穗期病虫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的重大病虫"三次用药"农药减量实践,实现了对小麦重大病虫草害的有效控制。示范结果表明,高效、低毒、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示范区比常规用药区减施农药一次,农药减量30.50%~39.00%,平均33.69%,增产增收效果良好。
-
关键词
小麦
重大病虫
三次用药
农药减量
成效
-
分类号
S435.1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