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逐步实现机会平等,推进社会公正和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强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4,共3页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就必须深化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实现机会平等的各种因素:一是要切实培育全体公民、特别...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就必须深化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实现机会平等的各种因素:一是要切实培育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平等意识,为制定、实施机会平等的法律、政策、措施提供合适的社会土壤;二是加强有关立法工作,强化政府责任,实现公民"起点的机会平等";三是逐步消除客观存在的社会排斥因素,实现公民"共享的机会平等";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公民"实际的机会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平等
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意义、内容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
29
2
作者
李春明
张玉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37,共7页
研究公众的法治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公众对法治的功能认知的角度,法治认同可分为工具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从公众与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义务性守法认同和权利性的用法认同...
研究公众的法治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公众对法治的功能认知的角度,法治认同可分为工具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从公众与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义务性守法认同和权利性的用法认同,从公众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客体性法治认同和主体性法治认同。当代中国公众法治认同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主体对法的利益维护的感受、对法的价值的体认,以及全面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认同
工具性
价值性
守法
用法
客体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体系”——以卢卡奇和康德为视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祥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康德
资产阶级思想
二律背反
思想体系
判断力
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逐步实现机会平等,推进社会公正和谐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强
机构
济宁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4,共3页
文摘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就必须深化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实现机会平等的各种因素:一是要切实培育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平等意识,为制定、实施机会平等的法律、政策、措施提供合适的社会土壤;二是加强有关立法工作,强化政府责任,实现公民"起点的机会平等";三是逐步消除客观存在的社会排斥因素,实现公民"共享的机会平等";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公民"实际的机会平等"。
关键词
机会平等
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责任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意义、内容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
29
2
作者
李春明
张玉梅
机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
版编辑
部
济宁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37,共7页
基金
山东大学青年成长基金项目(2004年度)<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研究公众的法治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公众对法治的功能认知的角度,法治认同可分为工具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从公众与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义务性守法认同和权利性的用法认同,从公众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客体性法治认同和主体性法治认同。当代中国公众法治认同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主体对法的利益维护的感受、对法的价值的体认,以及全面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关键词
法治
认同
工具性
价值性
守法
用法
客体
主体
Keywords
ride by law
identification
instrumental
value
abeyance to the law
using the law
object
subject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体系”——以卢卡奇和康德为视点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祥富
机构
济宁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康德
资产阶级思想
二律背反
思想体系
判断力
论述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逐步实现机会平等,推进社会公正和谐
刘强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意义、内容及形成机制
李春明
张玉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体系”——以卢卡奇和康德为视点
马祥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