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逐步实现机会平等,推进社会公正和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强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2-74,共3页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就必须深化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实现机会平等的各种因素:一是要切实培育全体公民、特别...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理念和准则,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当前在我国要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机会平等,就必须深化社会各个领域里的改革,逐步消除阻碍实现机会平等的各种因素:一是要切实培育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机会平等意识,为制定、实施机会平等的法律、政策、措施提供合适的社会土壤;二是加强有关立法工作,强化政府责任,实现公民"起点的机会平等";三是逐步消除客观存在的社会排斥因素,实现公民"共享的机会平等";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体公民"实际的机会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平等 社会公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府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的法治认同:意义、内容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春明 张玉梅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1-137,共7页
研究公众的法治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公众对法治的功能认知的角度,法治认同可分为工具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从公众与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义务性守法认同和权利性的用法认同... 研究公众的法治认同问题,为法治建设提供稳定的社会心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针对性。从公众对法治的功能认知的角度,法治认同可分为工具性认同和价值性认同,从公众与法律的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义务性守法认同和权利性的用法认同,从公众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客体性法治认同和主体性法治认同。当代中国公众法治认同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主体对法的利益维护的感受、对法的价值的体认,以及全面性的法治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认同 工具性 价值性 守法 用法 客体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系”——以卢卡奇和康德为视点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祥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9-140,共2页
关键词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 康德 资产阶级思想 二律背反 思想体系 判断力 论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