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肺癌根治术5例报告 被引量:16
1
作者 胡志亮 姜波 +2 位作者 李震 何准 魏海翔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5年8月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肺叶根治性切除5例,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第7肋间长1.5 cm切口作为观察孔,腋前线第4肋间长约4 c...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疗效和价值。方法 2013年11月~2015年8月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肺叶根治性切除5例,腋前线与腋中线之间第7肋间长1.5 cm切口作为观察孔,腋前线第4肋间长约4 cm切口作为操作孔,完成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和支气管吻合,术后常规放置1或2根胸腔引流管。结果 5例顺利完成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中常规支气管切缘快速病理为阴性。手术时间分别为310、260、220、200、280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120、90、110、160 ml;术后总引流量分别为600、1260、440、560、800 ml;术后带管时间分别为5、7、4、4、5 d;术后住院分别9、12、7、8、10 d。切口疼痛轻微。术后发生肺炎、肺不张各1例,无支气管胸膜漏、脓胸、切口感染。5例术后随访3~19个月,均存活,无复发和转移。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支气管袖式切除肺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创伤小,可作为部分肺癌患者的推荐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袖式切除 单操作孔 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腹部切口的胸、腹腔镜联合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12例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胡志亮 姜波 +2 位作者 马鸣 徐保彬 李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3月,胸、腹腔镜联合行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胸腔镜下游离胸段食管,清扫胸部淋巴结,上提胃入胸腔并制...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2010年9月~2012年3月,胸、腹腔镜联合行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12例,腹腔镜下游离胃并清扫腹腔淋巴结,胸腔镜下游离胸段食管,清扫胸部淋巴结,上提胃入胸腔并制作管状胃,于胸腔内行食管胃吻合。结果 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开腹,手术时间220~320 min,平均260 min,其中腹腔镜手术时间80~150 min,胸腔镜手术时间70~170 min;术中出血量100~280 ml,平均200 ml。术后4~8 d(平均5.2 d)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胸腔引流总量480~1040 ml。清扫腹腔及胸腔淋巴结6~12枚,平均8.2枚,其中3例发现阳性淋巴结。术后住院8~11 d,平均9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恢复顺利。12例随访3~14个月,平均12个月,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胸、腹腔镜联合行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腹腔镜 食管切除术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临床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鸣 胡志亮 +2 位作者 张子腾 路轶 姜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5期102-103,共2页
目的总结并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行外科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103例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73.4岁,平均病程为6.3个月,合并有高血压12例,慢性阻... 目的总结并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及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行外科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患者103例临床治疗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患者平均年龄为73.4岁,平均病程为6.3个月,合并有高血压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4例,心功能异常37例,糖尿病2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5例;按照肿瘤病理分型划分,腺癌14例,小细胞癌2例,腺鳞癌3例,鳞癌84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食管癌切除手术,术后检查显示无癌变组织残留;术后发生并发症2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2%,其中肺部感染9例、肺不张2例、肺栓塞1例、ARDS2例、心功能衰竭3例,心律失常4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4例,吻合口瘘2例。患者术后行辅助放化疗11例,呼吸机辅助支持5例;全部患者出院后均得到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6-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中11例死亡,1年存活率为89.3%,其中死于食管癌转移7例,呼吸功能衰竭2例,心肌梗死2例。结论在身体机能足以耐受手术治疗基础上,通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高龄食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确切,癌变切除彻底,1年随访生存率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龄 外科治疗 效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iFISH检测不同体积外周血中CTC及CTEC结果的比较与分析
4
作者 张子腾 刘颖 +3 位作者 宁鲁 马爱玲 王丹丹 张海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118-122,共5页
目的:比较3 mL和6 mL两种体积肿瘤患者外周血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的29对肺癌患者外周... 目的:比较3 mL和6 mL两种体积肿瘤患者外周血样本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CTEC)检出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差相富集-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SE-iFISH)方法检测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提供的29对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TC及CTEC,分析两者CTC、CTEC检出的相关性。结果:6 mL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6.8%,CTC平均值为(25.1±22.0)个/mL,中位数为18个/mL,CTEC平均值为(19.2±20.0)个/mL,中位数为13个/mL;3 mL组CTC及CTEC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和93.5%,CTC平均值为(13.9±15.0)个/mL,中位数为9个/mL,CTEC平均值为(9.4±9.8个)/mL,中位数为8个/mL。肿瘤最大直径0~2 cm的患者,6 mL外周血检测到2~89个CTC和0~35个CTEC,3 mL外周血检测到2~36个CTC和2~14个CTEC;肿瘤最大直径3~4 cm的患者,6 mL外周血检测到12~93个CTC和5~94个CTEC,3 mL外周血检测到1~40个CTC和1~47个CTEC。结论:3 mL血量的CTC及CTEC检出率与6 mL基本一致,CTC及异倍体肿瘤细胞CAC(CTC+CTEC)检出数目略高于6 mL血量的一半,同时3 mL与6 mL血液中分别检出的CTC及CTEC数量与肿瘤大小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FISH 3 mL血量 6 mL血量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8例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与病理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秋兰 王全义 王先宝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50-552,576,共4页
目的 分析心房黏液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选取2000-2015年手术治疗的118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腔内有异常回声团块,均在入院后3~5 d内进行手术治疗,病理... 目的 分析心房黏液瘤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 选取2000-2015年手术治疗的118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腔内有异常回声团块,均在入院后3~5 d内进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心房黏液瘤.术后死亡8例(6.7%),其余110例患者随访3~120个月(复发4例,3例手术后痊愈).结论 对于心房黏液瘤患者在确诊后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随访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黏液瘤 超声心动图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SH2B1/β-catenin增强顺铂对食管鳞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6
作者 张黎明 王少强 +2 位作者 王丽娜 马鸣 魏海翔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3-158,共6页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是否增强顺铂(DDP)对食管鳞癌(ESCC)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ESCC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DMSO组)、实验组(ASA组,DDP组,ASA+DDP组)。CCK8检测ASA和DDP单用或联用对ESCC细胞(Eca-109、Kyse30、TE-10)活性的...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ASA)是否增强顺铂(DDP)对食管鳞癌(ESCC)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ESCC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DMSO组)、实验组(ASA组,DDP组,ASA+DDP组)。CCK8检测ASA和DDP单用或联用对ESCC细胞(Eca-109、Kyse30、TE-10)活性的影响,Annexin-V-FITC/PI检测ASA和DDP单用或联用对ESCC细胞凋亡的影响;转染PHY-LVOE1.6-SH2B1上调Eca-109细胞SH2B1的表达水平,CCK8及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SH2B1对Eca-109细胞活性及迁移的影响,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Eca-109细胞内SH2B1、β-catenin及其相关通路关键分子(GSK-3β、CyclinD1、TCF-4)蛋白变化。结果给予5mmol/L ASA处理后,与空白组相比Eca-109、Kyse30、TE-10细胞活性及凋亡率均无明显差异(Ps>0.05);与DDP5组相比,ASA5+DDP5组3株细胞活性最低(t=3.49,P<0.05;t=2.80,P<0.05;t=3.10,P<0.05)、凋亡率最高(t=11.44,P<0.05;t=11.68,P<0.05;t=12.2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DDP(5μmol/L)联合梯度ASA(0、5、10mmol/L)处理Eca-109细胞,SH2B1的表达量随ASA浓度上升而下降(F=54.0,P<0.05)。与SH2B1组相比,ASA(10mmol/L)和DDP(5μmol/L)联合处理后,Eca-109细胞SH2B1(t=2.62,P<0.05)、GSK-3β(t=0.96,P<0.05)、CyclinD1(t=1.25,P<0.05)、TCF-4(t=1.98,P<0.05)蛋白表达下降;与Vector组相比,过表达SH2B1,Eca-109细胞活性及迁移能力增强(Ps<0.05),β-catenin表达量及入核增加(t=2.52,P<0.05),GSK-3β(t=2.50,P<0.05)、CyclinD1(t=1.49,P<0.05)、TCF-4(t=2.62,P<0.05)表达增加;可部分逆转ASA和DDP联用处理所带来的上述蛋白抑制作用。结论ASA通过抑制SH2B1/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ESCC细胞对DDP的化疗敏感性,协同DDP可以抑制细胞活性及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顺铂 食管鳞癌 SH2B1 Β-CATE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