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耐药因素研究进展及其相关临床实践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苏意 郑惠玲 +1 位作者 于伟 石岩岩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1,共7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型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于人类的胃黏膜,是胃黏膜疾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临床上常见难治性Hp感染患者,难治性Hp感染的发生与Hp耐药基因以及患者肝药酶系统基因型密切相关。本文系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型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于人类的胃黏膜,是胃黏膜疾病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临床上常见难治性Hp感染患者,难治性Hp感染的发生与Hp耐药基因以及患者肝药酶系统基因型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常见的Hp耐药基因以及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Hp感染治疗效果的影响,通过梳理相关文献,简述了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并介绍在甲硝唑等高耐药地区,高剂量二联疗法等新型方案可能是更加有效的Hp根除治疗方案,更能提高Hp根除率。本文为我国难治性Hp感染患者治疗方案制定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难治性Hp感染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抗生素 耐药机制 CYP2C19基因多态性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的表达与胃癌组织内DCs的浸润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杨峰 李爱梅 景德怀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4,8,共5页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DCs浸润密度之间的关联性,胃癌组织中VEGF+的DCs细胞频率与患者临床病期之间的关联性,及外周血单核细胞DCs表面HLA-DR及CD86的相应表达状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组织...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与肿瘤DCs浸润密度之间的关联性,胃癌组织中VEGF+的DCs细胞频率与患者临床病期之间的关联性,及外周血单核细胞DCs表面HLA-DR及CD86的相应表达状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内CD11c和VEGF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VEGF的浓度。分离胃癌患者和健康个体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利用GM-CSF和IL-4将其诱导为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细胞表面HLA-DR和CD86的表达情况。在体外用重组VEGF蛋白刺激DCs,探究VEGF对DCs表达CD86的影响。结果:胃癌细胞表达VEGF的强度,与肿瘤内DCs的浸润密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并且在VEGF+的DCs细胞频率与胃癌进展之间呈正相关,血清VEGF浓度与肿瘤内DCs浸润密度无关,对于外周血单核细胞来讲,其对DCs降低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诱导作用,对HLA-DR及CD86的表达具有诱导作用,VEGF对DCs细胞表面CD86的表达,具有一定的降低效果。结论:胃癌组织以VEGF的分泌,来抑制DCs的活性从而介导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浸润在胃癌组织内的DCs也可分泌VEGF来参与患者病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树突状细胞 HLA—DR CD8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及共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兆斌 黄丽媛 +2 位作者 王炳元 施军平 张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54-2459,共6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长,二者关系密切,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炎症、部分肝细胞因子、细胞衰老互相促进,同时可通过部分肝细胞因子相互保护,进一...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和2型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长,二者关系密切,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但其具体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炎症、部分肝细胞因子、细胞衰老互相促进,同时可通过部分肝细胞因子相互保护,进一步加强对2型糖尿病和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关系及共病机制的研究,对两种疾病的临床预防、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炎症 细胞因子类 细胞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伴发Ⅱ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红梅 渠海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0期105-108,共4页
目的研究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伴发Ⅱ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肝腹水伴发Ⅱ型肝肾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 目的研究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伴发Ⅱ型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确诊并收治的14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顽固性肝腹水伴发Ⅱ型肝肾综合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同时给予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对照组患者单纯实施腹水释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腹水、肝肾综合征相关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围、24小时尿量、血钾及血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顽固性肝腹水伴发Ⅱ型肝肾综合征,能够显著释放肝腹水的液体量,明显增加24小时尿量,改善患者肾功能、血钾及血尿素氮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肝腹水 Ⅱ型肝肾综合征 腹水超滤浓缩回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布-加氏综合征几个问题的探讨——附38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元峰 杨景玉 张秋生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布-加氏综合征 BCS 下腔静脉 超声波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成体肝源性干细胞对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模型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毕研贞 张秋生 +10 位作者 樊增 杨永红 张小蓓 王全全 王全义 王一波 段钟平 陈煜 舒振锋 司传平 洪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2-595,共4页
目的 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以及肝干细胞移植组(S组)。N组以基础饲料喂养,M组和S组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S组每... 目的 探讨人肝源性干细胞腹腔移植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组)、模型对照组(M组)以及肝干细胞移植组(S组)。N组以基础饲料喂养,M组和S组以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喂养,S组每周进行2次腹腔肝干细胞移植。干预6周后,测定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指数,检测血清ALT、AST、TBil、TC、TG、HDL-C、LDL-C,检测肝脏中TG和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并做肝脏病理学检查和肝组织油红O染色。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3组间比较,小鼠血清ALT、AST、TG、TC、HDL-C水平和肝组织TG、NEFA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6.94、7.15、8.02、18.64、3.86、23.14、30.49,P值均<0.05)。与N组对比,M组小鼠的血清中ALT、AST、TG和肝组织中TG、NEFA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组小鼠的血清ALT、AST、TG和肝组织TG、NEFA都明显低于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脏HE染色和油红O染色均显示S组小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较M组明显减轻。结论 腹腔肝源性干细胞移植对小鼠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显著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肝 酒精性 干细胞移植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韩鲁祥 唐慧昕 +8 位作者 赵振峰 李珊珊 王全义 孔令斌 毕慧莹 舒振峰 段钟平 陈煜 洪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探讨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HLSC-exo)不同时间静脉注射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差速离心法提取HLSC-exo,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蛋白CD9、CD63的表达,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粒径分布。将56只C57BL/6... 目的探讨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HLSC-exo)不同时间静脉注射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差速离心法提取HLSC-exo,Western blot检测其标志蛋白CD9、CD63的表达,纳米颗粒跟踪分析粒径分布。将56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A模型组和HLSC-exo治疗组。根据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或HLSC-exo后再注射ConA间隔时间不同,分为3 h、6 h、12 h亚组;检测血清中ALT、AST、TNFα、IL-10水平;比较各组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组织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HLSC-exo是直径为90~110 nm的囊泡体,电镜下可见清晰的“茶托样”结构,其特异性标志蛋白CD9和CD63均有明显的表达;空白对照组小鼠ALT、AST水平分别为(31.81±6.74)U/L、(69.75±8.30)U/L。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 3 h、6 h、12 h模型组小鼠ALT、AST水平明显升高(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ALT、AST水平较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下降[(225.58±115.59)U/L vs(1989.32±347.67)U/L、(1174.71±203.30)U/L vs(2208.33±349.96)U/L,(303.53±126.68)U/L vs(2534.27±644.72)U/L、(1340.70±262.56)U/L vs(2437.13±288.13)U/L,P值均<0.001];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01)。空白对照组小鼠IL-10、TNFα水平分别为(313.51±10.97)pg/mL,(476.05±7.31)pg/mL。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3 h、6 h、12 h模型组IL-10水平均明显下降(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IL-10水平相较于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升高[(331.61±10.46)pg/mL vs(266.20±8.15)pg/mL、(288.13±10.74)pg/mL vs(264.41±9.12)pg/mL,P值均<0.001];且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01)。相较于空白对照组,ConA 3 h、6 h、12 h模型组TNFα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值均<0.001);HLSC-exo 3 h、6 h治疗组TNFα水平相较于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下降[(478.26±12.99)pg/mL vs(551.31±17.70)pg/mL、(515.58±7.18)pg/mL vs(556.21±11.15)pg/mL,P值均<0.001];且与HLSC-exo 6 h治疗组相比,HLSC-exo 3 h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01)。小鼠肝脏大体形态及病理显示HLSC-exo 3 h、6 h治疗组肝细胞坏死程度较ConA 3 h、6 h模型组明显减轻,HLSC-exo 3 h治疗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仅可见散在点状坏死;HLSC-exo 12 h治疗组与ConA 12 h模型组相比,肝细胞坏死无明显改善。结论成体人肝源性干细胞外泌体静脉注射可以减轻Con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以提前3 h注射保护作用最显著。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是HLSC-exo减轻肝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急性 干细胞 外泌体 伴刀豆球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