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作者近7年来收治的10例新生儿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儿手术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留置引流管7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作者近7年来收治的10例新生儿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儿手术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留置引流管7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合并 NEC 2例,鞘膜积液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Amyand’s 疝1例。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低,症状体征不典型,无特异性检查方法,腹部超声检查有诊断价值,及时剖腹探查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来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以及代表信息传递的神经组织的改变与先天性肾积水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由本院确诊的30例非...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来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以及代表信息传递的神经组织的改变与先天性肾积水发病机制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4年12月由本院确诊的30例非管腔压迫或新生物所致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1例无肿瘤细胞浸润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肾肿瘤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标本观察组织学改变、神经纤维和ICC标记物的变化。结果病例组肌层肥厚,排列紊乱、稀疏,其间可见大量增粗胶原纤维。与对照组相比,管腔明显狭窄;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平滑肌神经纤维丝蛋白大部分标本呈阴性表达,仅少部分标本呈弱阳性表达,且神经纤维异常增粗。病例组神经纤维分布密度为(1.51±0.39),对照组为(3.79±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P<0.01);病例组UPJ肌层仅见少量ICC呈C-kit阳性表达,甚至部分标本C-kit免疫反应呈阴性表达。病例组ICC标记物分布密度为(1.70±1.24),对照组为(9.09±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99,P<0.01)。结论神经纤维与Cajal间质细胞减少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术中应彻底切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病变段,以减少术后复发。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新生儿阑尾炎的诊断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作者近7年来收治的10例新生儿阑尾炎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10例患儿手术证实为新生儿阑尾炎,留置引流管7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合并 NEC 2例,鞘膜积液2例,先天性巨结肠1例,Amyand’s 疝1例。手术后均痊愈出院,随访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新生儿阑尾炎发病率低,症状体征不典型,无特异性检查方法,腹部超声检查有诊断价值,及时剖腹探查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