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苏中华 成义仁 +5 位作者 王贵山 孙新海 胡喜斌 高建英 张金响 张增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个脑区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以期为精神分裂症"脑内连接异常的假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DTI扫描,检... 目的探讨首发未用药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多个脑区白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特点,以期为精神分裂症"脑内连接异常的假说"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例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DTI扫描,检测脑内21个感兴趣区(regions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的微细结构,并与20名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比较。结果患者组额叶、内囊前肢、外囊的左右两侧FA值和左侧颞叶、左侧内囊膝部、胼胝体膝部FA值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组额叶左右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左侧大于右侧(P<0.05);患者组内囊膝部和后肢FA值右侧大于左侧(P<0.05),而对照组左侧大于右侧(P<0.05)。患者组双侧外囊FA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未用药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多个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降低,尤其是额叶皮层下环路更加显著,数个白质区部分各向异性的正常"左>右"的偏侧性缺失或倒置,支持精神分裂症脑内连接异常的神经病理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首发 弥散张量成像(DTI) 白质纤维 部分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科与非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抑郁症病耻感调查 被引量:9
2
作者 于青 翟金国 +2 位作者 范萌 陈敏 高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1-304,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科和非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抑郁症的病耻感。方法采用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和Struening贬低量表对71名精神科和79名非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人员对抑郁症的病耻感。结果 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结果显示,68.0%的... 目的探讨精神科和非精神科医护人员对抑郁症的病耻感。方法采用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和Struening贬低量表对71名精神科和79名非精神科医护人员进行调查,比较两组人员对抑郁症的病耻感。结果 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结果显示,68.0%的医护人员对抑郁症存在病耻感,其中精神科医护人员为59.2%,非精神科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uening贬低量表结果显示,46.5%的精神科和68.4%的非精神科医护人员存在病耻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科与非精神科医护人员Link贬低—歧视感知量表[(2.44±0.67)vs.(3.12±0.79)]和Struening量表[(2.39±3.62)vs.(3.14±0.82)]均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科医生与非精神科医生两量表均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医生与护士的两量表均分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大部分医护人员对抑郁症存在病耻感,需引起高度关注;非精神科医护人员的病耻感强于精神科医护人员,非精神科医生的病耻感强于精神科医生,护士的病耻感强于医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病耻感 医护人员 精神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剧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周玉萍 唐文忠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69-671,共3页
目的 :探讨心理剧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心理康复作用。方法 :采用 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2例 ,在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仅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 ,4... 目的 :探讨心理剧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的心理康复作用。方法 :采用 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将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12例 ,在两组均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仅对研究组辅以心理剧治疗 ,4周为一个疗程 ,采用自尊量表 (SES)和自卑感量表 (FIS)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和两组相互对照。结果 :研究组心理剧治疗后SES评分明显增高而FIS评分明显减低 ,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显著性 (P均 <0 0 1)。心理剧治疗后研究组疗效明显 ,且与对照组比较 ,SES评分升高而FIS评分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P均 <0 0 5 )。治疗前后两组SES和FIS得分差值相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显著性 (P均 <0 0 1)。结论 :心理剧治疗有助于消除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卑心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剧治疗 精神分裂症 自尊水平 心理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盐酸氟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宏 李秀英 王健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8-60,共3页
盐酸氟西汀是选择性5-HT回吸收阻滞剂,在我国初用于临床,国内报告国产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相比副反应轻但疗效相当[2],故可能更适合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为此作者将国产盐酸氟西汀与阿米替林随机... 盐酸氟西汀是选择性5-HT回吸收阻滞剂,在我国初用于临床,国内报告国产盐酸氟西汀治疗抑郁症与三环类抗抑郁药(TCA)相比副反应轻但疗效相当[2],故可能更适合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为此作者将国产盐酸氟西汀与阿米替林随机双盲对照治疗各40例老年抑郁症,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药物疗法 盐酸氟两汀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赵晓丹 徐芳芳 +1 位作者 苏中华 郝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个脑区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40例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14个感兴... 目的探讨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多个脑区白质纤维微结构的改变及其与精神病性症状的关系。方法应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40例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男性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14个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微结构进行扫描,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应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eacting scale,BPRS)评估其精神病性症状,并与DTI各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组左侧前额叶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 alanisotropy,FA)降低[(0.42±0.12)vs(.0.46±0.08),P<0.05];胼胝体膝部[(0.79±0.06)vs(.0.76±0.05),P<0.01]、双侧顶叶[(0.76±0.09)vs(.0.71±0.04),P<0.01;(0.74±0.08)vs(.0.71±0.05),P<0.05]、右侧海马[(0.86±0.11)vs(.0.80±0.05),P<0.01]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升高。患者组左侧顶叶(r=0.44,P<0.01;r=0.47,P<0.01;r=0.37,P<0.05)、右侧海马(r=0.36,P<0.05;r=0.46,P<0.01;r=0.39,P<0.05)ADC值分别与BPRS总分、缺乏活力、思维障碍因子分呈正相关,左侧顶叶ADC值亦与敌对猜疑因子分正相关(r=0.33,P<0.05)。结论苯丙胺类药物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患者前额叶白质、顶叶和海马存在白质微结构完整性和连接性异常,且顶叶和海马微结构改变与精神病性症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胺类药物 精神病性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节育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杜召云 宋爱芹 +3 位作者 魏曼莎 隋云南 李玉梅 崔月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43-745,共3页
目的 :了解农村节育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自拟的节育手术一般情况问卷对 465例农村节育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绝育组妇女躯体化因子分为1 2 7± 1 2 4,高于安环组 0 77± 0 ... 目的 :了解农村节育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和自拟的节育手术一般情况问卷对 465例农村节育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绝育组妇女躯体化因子分为1 2 7± 1 2 4,高于安环组 0 77± 0 76(t =3 15 ,p =0 0 2 ) ;节育妇女及其配偶对节育手术持不同态度者、对节育手术有无危害的认识程度不同者、节育后有无不良反应者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或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存在统计学差异 (F检验 ,P <0 0 5 )。结论 :本调查中绝育妇女的躯体化症状较安环组多 ;节育妇女及其配偶对节育手术的态度、对节育手术有无危害的认识程度、节育后有无不良反应 (性欲下降、性交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节育妇女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C270T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叶萌 翟金国 +4 位作者 陈敏 李君 王克勤 苏中华 李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77-679,共3页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24例精神分裂症和220例正常人的BDNF基因C270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224例精神分裂症和220例正常人的BDNF基因C270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患者的临床症状,比较C270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及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组的C/T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7.7%vs.6.8%),P<0.01;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4.7%vs.3.2%)P<0.001;BDNF基因C270T的基因型C/C、C/T、T/T分布频率和等位基因C、T的分布频率,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DNF基因C270T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但与临床症状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基因 C270T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阿片类物质滥用的流行病学调查Ⅱ 滥用者使用模式和人口学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苏中华 谌红献 +1 位作者 周旭辉 郝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7-150,共4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6地区阿片类物质滥用的类型、方式、首次滥用年龄、原因和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人户调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68192名15岁~50岁社区普通居民中筛查出的370例阿片类物质滥用者的毒品滥用... 目的:了解湖南省6地区阿片类物质滥用的类型、方式、首次滥用年龄、原因和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人户调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在68192名15岁~50岁社区普通居民中筛查出的370例阿片类物质滥用者的毒品滥用模式进行调查,并分析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结果:约95%的阿片类滥用者吸食海洛因,有少量滥用者用度冷丁和美沙酮;烫吸是首选滥用方式(81.4%),注射吸毒居第二位(38.6%);首次用药平均年龄是27±6岁,90.2%的首次用药年龄小于35岁;受他人影响(75.1%)、好奇心驱使(72.7%)和追求刺激(56.5%)是阿片类物质滥用者首次用药的三大原因;滥用者中男性(87.3%)、35岁以下者(71,1%)居多,78.7%为初中或以下者,无稳定婚姻关系和无固定职业者药物滥用率明显高于稳定婚姻关系和有固定职业者。结论:海洛因是湖南阿片类物质滥用的主要类型,使用途径以烫吸和注射为主,青中年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者、无业/失业等非固定职业者、未婚或非稳定婚姻者是阿片类物质滥用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毒品滥用健康教育,有效防治毒品滥用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成瘾行为 流行病调查 阿片类物质 使用方式 首次吸毒年龄 社会人口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囊性脑转移瘤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琨 刘宜东 +3 位作者 张静华 宗建海 陈成雨 刘华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7期656-658,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囊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21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4.5岁(45~78岁);囊性转移病灶数目为单个19例,2个2例;病灶平均直径36 mm。卡氏(KPS)评分≥50分。采用C...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治疗颅内囊性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21例囊性脑转移瘤患者,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64.5岁(45~78岁);囊性转移病灶数目为单个19例,2个2例;病灶平均直径36 mm。卡氏(KPS)评分≥50分。采用CT定位导向穿刺引流囊液后,再用MASEP-SRRS旋转式伽玛刀进行伽玛刀治疗,覆盖病灶边缘等剂量曲线为40%~65%,平均50%;边缘剂量16~22 Gy,平均19.5 Gy。结果 治疗后1~3个月(平均2.3月)行CT或MRI检查,肿瘤完全消失12个病灶,缩小〉50%9个病灶,肿瘤实质变化〈10%及增大各1个病灶。病灶周围脑坏死及脑水肿各1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局部肿瘤控制率为95.7%(22/23)。临床随访6~36个月,平均23.5月,症状明显改善18例,无改善2例,加重1例。半年生存率90.5%(19/21),1年生存率62.5%(10/16),2年生存率25%(3/12),3年以上存活1例。中位生存期14.1月。结论 立体定向穿刺引流联合伽玛刀是颅内囊性转移瘤理想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 伽玛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精神分裂症DNMT1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关系 被引量:5
10
作者 翟金国 苗庆山 +4 位作者 高燕 陈敏 周亚楠 魏钦令 李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6-170,共5页
目的探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ctransferace 1,DNMT1)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6例和健康对照182名,以MATRICS成套共识认知功能评定工具对全部被试进行认知功能评... 目的探讨首发、未治疗精神分裂症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ctransferace 1,DNMT1)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首发、未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6例和健康对照182名,以MATRICS成套共识认知功能评定工具对全部被试进行认知功能评定,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全部被试进行DNMT1(rs2114724和rs2228611)基因多态性检测,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SNP rs2114724和rs2228611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分析DNMT1基因多态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结果精神分裂症组和对照组的SNP rs2114724和rs2228611基因型以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114724不同基因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认知功能评定成绩比较,具有C/C基因型患者的空间广度测验成绩优于T/T和T/C基因型患者(P<0.05),其他测验成绩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MT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不相关,但可能与认知功能中的工作记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表观遗传学 甲基化 DNA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空间认知功能损害及治疗转归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会 苏中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79-680,共2页
新型毒品滥用不仅可致急、慢性中毒症状和错乱、谵妄、幻听等精神症状,还可致执行功能、空间认知功能等认知损害…。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空间认知功能的研究在理解其认知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探讨对冰毒所致精神... 新型毒品滥用不仅可致急、慢性中毒症状和错乱、谵妄、幻听等精神症状,还可致执行功能、空间认知功能等认知损害…。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空间认知功能的研究在理解其认知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探讨对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空间认知功能缺陷及治疗转归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毒 精神障碍患者 空间认知功能 损害 治疗 横断面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结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军波 崔爱环 +1 位作者 郭勇 高剑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9-250,共2页
关键词 肺结核性肉芽肿 NMR 成像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的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苏中华 高建英 孙新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8-381,共4页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 大脑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阿片类物质滥用的流行病学调查Ⅰ 方法学、样本人口学特征、使用率及首末次用药时间 被引量:1
14
作者 苏中华 周旭辉 +1 位作者 谌红献 郝伟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2-146,共5页
目的:了解湖南省普通人群阿片类物质的使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入户调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应用自编问卷对湖南省6地区68192名15岁~50岁普通居民进行阿片类物质使用情况调查。结果:370人报告在其一生中使用过阿片... 目的:了解湖南省普通人群阿片类物质的使用现状。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入户调查与线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应用自编问卷对湖南省6地区68192名15岁~50岁普通居民进行阿片类物质使用情况调查。结果:370人报告在其一生中使用过阿片类物质,一生使用率为0.55%,男性明显高于女性(0.92%/0.14%,)(χ^2=189.744,P=0.000);海洛网是各地区滥用人数最多的物质,滥用率为0.52%;除1例滥用者首次使用于1976年外,余者均在1989年后首次使用,每年新发数逐年上升,2001年开始稳定。结论:湖南省阿片类物质滥用形势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学 成瘾行为 流行病调查 阿片类物质 滥用 一生使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138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晓燕 许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566-567,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西医结合治疗 失笑散 雷尼替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开放式管理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丽平 李遵清 李留芝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7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半开放式病房管理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开放式护理管理,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制的社会功能康复治疗表和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 目的探讨半开放式病房管理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半开放式护理管理,实施综合性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自制的社会功能康复治疗表和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效果评定。结果康复训练3 个月后,观察组SDSS、NOSIE及社会功能各因子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半开放式病房管理及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效果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开放式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康复训练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莲芳 李秀辉 杜少美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7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16例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施行个体化护理。结果9例患者3d后症状减轻,6例7d后缓解,1例合并肺栓塞死亡。随...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观察16例住院精神病伴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其施行个体化护理。结果9例患者3d后症状减轻,6例7d后缓解,1例合并肺栓塞死亡。随访6个月,5例患者下床活动时间长时仍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但对生活及工作无明显影响;其余患者症状消失。结论科学的护理可改善住院精神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吡酯治疗难治性癫癎32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玉成 《医药导报》 CAS 2000年第6期546-547,共2页
目的 :观察托吡酯辅治难治性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2例难治性癫患者进行加用托吡酯治疗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发作减少≥ 5 0 % 17例 ,减少 2 6%~ 49% 4例 ,疗效较佳 ;各种类型癫之间发作减少差异不显著 ;与不同抗... 目的 :观察托吡酯辅治难治性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 3 2例难治性癫患者进行加用托吡酯治疗开放性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发作减少≥ 5 0 % 17例 ,减少 2 6%~ 49% 4例 ,疗效较佳 ;各种类型癫之间发作减少差异不显著 ;与不同抗癫药物合用疗效无差异。结论 :托吡酯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癫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托吡酯 抗癫痫药物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胆囊炎的影像检查与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运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10期850-851,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 (AC)的影像特征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CT ,B超对 39例AC患者进行空腹常规检查。结果 :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与肝脏间隙模糊、胆囊扩张、胆囊周围粘连和积液。39例AC的CT和B超的确诊率分别为 92 3% (... 目的 :探讨急性胆囊炎 (AC)的影像特征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CT ,B超对 39例AC患者进行空腹常规检查。结果 :CT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与肝脏间隙模糊、胆囊扩张、胆囊周围粘连和积液。39例AC的CT和B超的确诊率分别为 92 3% (36 /39) ,10 0 %。结论 :熟悉和掌握AC的影像表现特征 ,对AC的早期诊断 ,及时治疗有重要意义。B超确诊率高 ,可用于检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胆囊炎 诊断 CT B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认知功能的关系
20
作者 李武 郝伟 +3 位作者 李龙飞 张向晖 周绪辉 谌伟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8-440,共3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检测140例MPHD的认知功能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男性海洛因依赖者(MPHD)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划销测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检测140例MPHD的认知功能状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40例MPHD及75名健康对照的ApoE基因多态性。结果①MPHDε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MPHD记忆商数在90分以上组ε4/ε4、ε3/ε4基因型频率及ε4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记忆商数在90分以下组(P<0.05或P<0.01);③注意力及执行功能高分与低分组间ApoE基因多态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ε4等位基因与海洛因依赖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ε4/ε4、ε3/ε4基因型及ε4等位基因与MPHD记忆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依赖 认知功能 APOE 基因 神经心理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