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GF21的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4
1
作者 龚磊 陈京 白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0-392,共3页
FGF21是新近发现的FGF基因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与糖脂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在FGF21研究领域,如FGF21的表达;FGF21受体的组成以及FGF21作为药物的治疗前景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的分歧。此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FGF21的生物学功能和药... FGF21是新近发现的FGF基因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与糖脂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在FGF21研究领域,如FGF21的表达;FGF21受体的组成以及FGF21作为药物的治疗前景等方面仍存在许多的分歧。此文中,我们将着重介绍FGF21的生物学功能和药理作用的最新进展,从而为该分子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β KLOTH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ET技术在G蛋白偶联受体与β-arrestins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杜辉 白波 陈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0-1143,共4页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一个重要的细胞膜受体超家族。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调配器和支架蛋白,它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脱敏、内化、复敏以及G蛋白非依赖的信号... 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一个重要的细胞膜受体超家族。β-arrestin 1和β-ar-restin 2是广泛存在于细胞内的调配器和支架蛋白,它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的细胞内信号转导、脱敏、内化、复敏以及G蛋白非依赖的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BRET)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活细胞内GPCRs和β-arrestins的相互作用,可进一步阐明β-arrestin调节GPCRs的作用机制,有助于开发新一代影响GPCRs功能活动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ARRESTIN 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转导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啡肽受体信号转导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正文 姜云璐 +2 位作者 李胜 白波 陈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1-215,共5页
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的家族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中A类视紫红质样受体,其天然的内源性配体被称为痛敏肽。孤啡肽受体分布广泛,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孤啡肽配体-受体系统生物学作用做简单综述,从而为孤啡肽受体参与... 孤啡肽受体是阿片受体的家族成员,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中A类视紫红质样受体,其天然的内源性配体被称为痛敏肽。孤啡肽受体分布广泛,对神经系统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孤啡肽配体-受体系统生物学作用做简单综述,从而为孤啡肽受体参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受体 痛敏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春青 王琴琴 +1 位作者 辛青 陈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62-766,共5页
脾脏是可诱导由血源性病原体、死亡或凋亡细胞、外泌体等外来或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的淋巴器官。脾脏中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存在一种独特的生理协作关系:巨噬细胞可以分子黏附或分泌外泌体的方式传... 脾脏是可诱导由血源性病原体、死亡或凋亡细胞、外泌体等外来或自身抗原刺激机体引起免疫反应的淋巴器官。脾脏中的巨噬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C)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存在一种独特的生理协作关系:巨噬细胞可以分子黏附或分泌外泌体的方式传递自身包含的抗原给DC,由DC递呈抗原给其特异性T细胞,诱导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的发生,以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根据其独特的相互作用机制,可用于肿瘤疫苗接种策略的设计,为肿瘤疫苗的接种提供有效的药物靶点,还可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我们总结了脾脏巨噬细胞与DC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DC) 生理协作 适应性免疫反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elin与血管加压素在水平衡中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吕志瞳 姜云璐 +2 位作者 王正文 张如敏 陈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4,共6页
Apelin受体与血管加压素Ⅱ型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Apelin与血管加压素均由下丘脑大细胞AVP神经元分泌,Apelin受体与血管加压素Ⅱ型受体均在肾脏表达,本文就Apelin与血管加压素的分布及参与水平衡调节做简单的综述,为其参与水代谢疾... Apelin受体与血管加压素Ⅱ型受体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Apelin与血管加压素均由下丘脑大细胞AVP神经元分泌,Apelin受体与血管加压素Ⅱ型受体均在肾脏表达,本文就Apelin与血管加压素的分布及参与水平衡调节做简单的综述,为其参与水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血管加压素 水代谢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环素D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武菲 武玉苗 +2 位作者 范智宇 冯其贞 白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2-1098,共7页
亲环素D(CypD)是线粒体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是目前唯一明确的调节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的正性调节因子。在诱导因素作用下,CypD与mPTP的多种组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线粒体膜中形成通道,CypD还与其他多种潜在mPTP调节剂发生相互作... 亲环素D(CypD)是线粒体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是目前唯一明确的调节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的正性调节因子。在诱导因素作用下,CypD与mPTP的多种组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线粒体膜中形成通道,CypD还与其他多种潜在mPTP调节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介导mPTP过度开放,启动生物能量崩溃和细胞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在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多种细胞组分中均有CypD功能异常,CypD及其介导的mPTP过度开放与细胞损伤有密切关联。针对CypD开发的抑制剂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已有较多应用,积累了一定的实验依据。现就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中CypD对脑内多种NVU细胞组分的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和CypD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素D 神经血管单元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CR偏向性配体介导的选择性功能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路路 蔡欣 +2 位作者 张宁 白波 陈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43-1647,共5页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当今药物治疗中最有效靶向作用的受体超家族之一,它在人类的正常生理状态和疾病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大的功效。近年研究发现,GPCR脱敏作用的调节器β-arrestin,可作为真正的衔接蛋白将信号转导到多重效应途径。β-arr... 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当今药物治疗中最有效靶向作用的受体超家族之一,它在人类的正常生理状态和疾病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大的功效。近年研究发现,GPCR脱敏作用的调节器β-arrestin,可作为真正的衔接蛋白将信号转导到多重效应途径。β-arrestin介导的信号对生化和功能方面的影响力都不同于传统G蛋白介导的信号。由此发现辨别出的多种G蛋白-偏向配体或β-arrestin偏向配体,不仅是用来研究GPCR信号生化特征的有效工具,还具有被开发成治疗药物的潜力。因此,该文就偏向性配体的特点、作用机制、药理学作用及研究偏向性配体的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信号转导 偏向性配体 病理生理学 药理学 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膜素:一个新的脂肪因子 被引量:9
8
作者 龚磊 白波 陈京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0-393,共4页
脂肪因子(adipokines)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家族,广泛参与调节和维持糖、脂代谢平衡及血管内皮功能。网膜素是新发现的一类由网膜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参与调控机体的内分泌、能量代谢及炎症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网膜素可以... 脂肪因子(adipokines)是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家族,广泛参与调节和维持糖、脂代谢平衡及血管内皮功能。网膜素是新发现的一类由网膜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肪因子,参与调控机体的内分泌、能量代谢及炎症的发生发展。研究发现,网膜素可以促进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的摄取作用,并促进胰岛素受体后信号通路中的Akt磷酸化;其次,网膜素具有抗炎作用,尤其在血管内皮细胞炎症过程中的抗炎机理已被首次证实;另外,网膜素对血管还有舒张作用,尤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保护性作用。因此,网膜素可能是联系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间的重要分子,可能成为潜在的标志性分子或药物作用靶点。本文拟就网膜素的新近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膜素 脂肪因子 肥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高阶聚化和信号转导中蛋白复合体的时空动态检测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蔡欣 白波 陈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2,共5页
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与G蛋白、调节蛋白、GRKs以及arrestins间的相互作用是连续的,其中涉及多个蛋白质之间快速的集合和解聚。而实际上,GPCRs和相关靶分子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细胞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网络来实... 传统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与G蛋白、调节蛋白、GRKs以及arrestins间的相互作用是连续的,其中涉及多个蛋白质之间快速的集合和解聚。而实际上,GPCRs和相关靶分子之间的作用是通过一系列细胞内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信号转导网络来实现的。近10年,随着一些新兴技术的出现,如FRET、BRET和BiFC,实时动态观测二个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最近,一些技术结合的方法为从"时间、空间、动态、连续"检测更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拉开新的帷幕。从横向来看,这些技术的结合可以用来研究细胞膜上3种甚至更多蛋白质的高阶寡聚化;从纵向来看,可以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中所发生的信号转导网络的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多种技术结合所发挥作用是最近出现的几种技术所无法企及的,这对于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的药物靶点的发现具有深远意义。因此,本文就一些技术的结合及其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高阶寡聚体 信号转导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生物发光共振能量转移 蛋白片段互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异源二聚体及其偏向性配体:未来药物研发的新主角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路路 陈京 白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468-1472,共5页
不同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之间的异源二聚化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异源二聚体具有不同于单体和同源二聚体的高阶结构特点,这在一定层次上类似于变构调节机制,使得GPCRs异源二聚体呈现更高的信号特异性和多样性。成功筛选GPCRs异源二... 不同类型G蛋白偶联受体(GPCRs)之间的异源二聚化作用已得到普遍认可,异源二聚体具有不同于单体和同源二聚体的高阶结构特点,这在一定层次上类似于变构调节机制,使得GPCRs异源二聚体呈现更高的信号特异性和多样性。成功筛选GPCRs异源二聚体的特异配体或偏向性配体,能够为研发降低副作用的药物提供新的策略。该文就GPCRs异源二聚体的信号特点及其偏向性配体的生理药理学价值和筛选GPCRs异源二聚体偏向性配体的技术做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同源 异源二聚体 偏向性配体 理生理学 药理学 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景霞 宋文刚 白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67-1369,1374,共4页
多发性硬化(muh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常见的以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脱髓鞘病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CR二聚体别构调节的药理学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宁 陈京 +2 位作者 龚磊 刘路路 白波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98,共6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其作用是线性的,即配体结合到正位作用位点来引起信号下游传导。但大量事实证明,GPCR也能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二聚体中,由于配体结合到... 传统的观点认为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GPCR)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其作用是线性的,即配体结合到正位作用位点来引起信号下游传导。但大量事实证明,GPCR也能以同源或异源二聚体的形式存在。在二聚体中,由于配体结合到二聚体中的一个单体而引起对另一个单体的别构调节,从而形成别构位点,使受体的信号途径发生改变,引起一系列功能变化。别构调节剂与传统的激动剂相比有许多优点,因此是重要的GPCR靶标的候选药物。本文就GPCR二聚体的别构调节对受体功能的影响,以及筛选GPCR二聚体别构药物的技术做一简要综述,从而有助于GPCR药物的开发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 二聚体 别构调节 药物筛选 共振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