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nt5a/Frizzled-2/Ca^(2+)和Wnt3a/Frizzled通路的生理及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海英 武心洁 +5 位作者 苑金香 韩逸君 张宇琪 孟慧 徐赫松 亚白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1-818,共8页
Wnt信号通路是一种古老且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由Wnt配体蛋白、Wnt受体及其相关附件组成。Wnt通路可分为依赖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经典信号通路和非依赖β-catenin的非经典信号通路两大类。Wnt3a和Wnt5a可分别激活经典的Wnt/β-cate... Wnt信号通路是一种古老且高度保守的信号通路,由Wnt配体蛋白、Wnt受体及其相关附件组成。Wnt通路可分为依赖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经典信号通路和非依赖β-catenin的非经典信号通路两大类。Wnt3a和Wnt5a可分别激活经典的Wnt/β-catenin通路和非经典的Wnt/Ca^(2+)信号通路。2种通路在神经和心血管等各系统中广泛分布,参与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分化和癌症等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Wnt5a/Frizzled-2/Ca^(2+)通路刺激成骨细胞和肺上皮细胞生成,维持成熟海马的突触可塑性和结构并营养神经元,加剧损伤后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中的钙超载,维持心脏发育,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或抑制的双重作用。Wnt3a/Frizzled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并起抗炎作用,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中的神经元凋亡,与Frizzled-1或Frizzled-2结合可分别促进或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促进肿瘤增殖、迁移和侵袭。现综述Wnt5a/Frizzled-2/Ca^(2+)和Wnt3a/Frizzled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炎症、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癌症发生过程中的异常激活和抑制引起的生理及病理变化以及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修复的影响,为Wnt信号通路在多系统生理及病理状态下作为研究和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Frizzled-2/Ca^(2+) Wnt3a/Frizzled 胚胎发育 神经系统 心血管系统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脑微循环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红芳 杨绍 +5 位作者 曹莫寒 袁丽丽 李晓琎 史才兴 王茁桠 亚白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胆固醇饮食致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脑微循环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每日给予普通饲料,其余2组大鼠每日给予高胆固醇饲料...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胆固醇饮食致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脑微循环氧化应激和炎症状态的影响,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每日给予普通饲料,其余2组大鼠每日给予高胆固醇饲料,连续喂饲28 d。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姜黄素组大鼠给予姜黄素200 mg·kg^-1·d^-1,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后,取大鼠血清,采用酶法检测各项血脂水平。提取大鼠脑微血管,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脑微血管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血管间黏附因子1(VCAM-1)和E-选择素(E-select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大鼠脑微血管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VCAM-1和E-select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大鼠血清中TC、TG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大鼠脑微血管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VCAM-1和E-select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通过改善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状况,增加脑微血管抗氧化酶能力,减低氧化应激损伤,减少脑微循环内皮细胞中黏附因子表达,进而改善脑微循环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高胆固醇血症 脑微循环 氧化应激 黏附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鑫 任启伟 董冠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严格调控免疫反应是有效清除病原体和防止过度炎症的基础。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的长链非编码RNA。已证实,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异常表达(多数是上调),如脓毒症、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 严格调控免疫反应是有效清除病原体和防止过度炎症的基础。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的长链非编码RNA。已证实,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异常表达(多数是上调),如脓毒症、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病毒感染。然而,其在疾病发病进程的作用却错综复杂。在机制上,主要作为微小RNA(miRNA)海绵来抑制miRNA与目标mRNA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影响核旁斑介导的基因表达调控。我们总结了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重点分析其调控免疫细胞分化和功能的机制,为人们理解NEAT1在免疫相关性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旁斑组装转录本1(NEAT1) 感染 炎症 自身免疫性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及其衍生物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海英 张宇琪 +2 位作者 孙昊天 张冉 亚白柳 《生理科学进展》 CAS 2022年第4期271-275,共5页
姜黄素提取自中药姜黄根茎,分子式为C_(21)H_(20)O_(6),是一种亲脂性生物活性多酚。姜黄素的毒副作用小并且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达到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应激、抗感染和调节脂质代谢等功能。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 姜黄素提取自中药姜黄根茎,分子式为C_(21)H_(20)O_(6),是一种亲脂性生物活性多酚。姜黄素的毒副作用小并且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可以通过多种作用机制达到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应激、抗感染和调节脂质代谢等功能。姜黄素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细胞的分裂周期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浸润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姜黄素不仅具有广谱抗肿瘤作用,还具有针对多系统中的以炎症、氧化应激等病因诱导的疾病的治疗效果。姜黄素凭借其极低的毒副作用和广泛的生物活性,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针对姜黄素及其衍生物对肿瘤以及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影响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姜黄素衍生物 抗肿瘤 抗感染 氧化应激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环素D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武菲 武玉苗 +2 位作者 范智宇 冯其贞 白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2-1098,共7页
亲环素D(CypD)是线粒体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是目前唯一明确的调节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的正性调节因子。在诱导因素作用下,CypD与mPTP的多种组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线粒体膜中形成通道,CypD还与其他多种潜在mPTP调节剂发生相互作... 亲环素D(CypD)是线粒体的重要组成元件之一,是目前唯一明确的调节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的正性调节因子。在诱导因素作用下,CypD与mPTP的多种组分发生相互作用,导致线粒体膜中形成通道,CypD还与其他多种潜在mPTP调节剂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介导mPTP过度开放,启动生物能量崩溃和细胞死亡。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在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等神经血管单元(NVU)的多种细胞组分中均有CypD功能异常,CypD及其介导的mPTP过度开放与细胞损伤有密切关联。针对CypD开发的抑制剂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已有较多应用,积累了一定的实验依据。现就缺血性脑卒中病理生理过程中CypD对脑内多种NVU细胞组分的作用、可能的作用机制和CypD抑制剂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环素D 神经血管单元 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神经元GABA A型受体对痛觉调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成洪聚 相龙全 +1 位作者 亚白柳 刘文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22-1325,共4页
γ-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系统中经典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合成系统和受体系统在动物和人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均已被检测到。在DRG中,GABA系统参与对痛觉信息传入的初级调制,已成为现今痛觉调制研究中的热点,但至今其参与病理性... γ-氨基丁酸(GABA)是神经系统中经典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合成系统和受体系统在动物和人类的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均已被检测到。在DRG中,GABA系统参与对痛觉信息传入的初级调制,已成为现今痛觉调制研究中的热点,但至今其参与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未阐明。GABA的A型受体(GABAAR)是离子通道型受体,介导快速性抑制反应,在病理性疼痛产生过程中其表达和功能发生改变,很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病理性疼痛的重要靶点。GABAAR有众多亚基,不同亚基组合成的受体功能不同。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就GABAAR在DRG神经元中的分布、在痛觉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以及在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表达和功能的变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GABAA受体 背根神经节 神经元 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组织中阿片肽系统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成洪聚 亚白柳 +1 位作者 辛青 刘文彦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91-1294,共4页
阿片肽系统参与了骨的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骨组织中阿片肽系统的复杂性,目前很多机制尚未阐明。本文作者就阿片肽系统在骨代谢、骨组织炎症和骨癌痛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阿片受体 成骨细胞 骨代谢 炎症痛 骨癌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