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序列时空特征融合网络的轨道交通高峰客流预测研究
1
作者 赵荷花 孙希忠 +2 位作者 杨春霞 尹星 郭小龙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5-126,共12页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期站点客流预测问题,通过提出一种结合季节性趋势分解算法(STL)、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多序列时空特征融合网络模型(STL-MGCN-GRU模型),充分挖掘进站客流时间序列、站点邻接特征、站点距离... 为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期站点客流预测问题,通过提出一种结合季节性趋势分解算法(STL)、图卷积神经网络(GCN)和门控循环单元(GRU)的多序列时空特征融合网络模型(STL-MGCN-GRU模型),充分挖掘进站客流时间序列、站点邻接特征、站点距离特征以及时间标签数据的复杂的时空关联性,实现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期站点客流精准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STL-MGCN-GRU模型在不同输入和预测步长组合的预测任务中均表现出卓越且稳定的性能,展现出强大的先进性、鲁棒性和适用性。与基线模型相比,该模型在高峰期客流预测和全日客流预测中均取得了最佳预测结果,特别是在高峰期预测任务中,STL-MGCN-GRU模型在所有子任务中始终保持最优性能,且在三步预测子任务的误差指标上领先第二名超过5%。该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提供了新的客流预测方法,为实现精细化运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客流预测 STL算法 GCN GRU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儒风素语”建筑设计概念 被引量:2
2
作者 路林海 孙捷城 +3 位作者 张晋毅 周立民 刘伟 武朝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文化属性和建筑景观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建筑设计对城市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创新提出了“儒风素语”建筑设计概念,并贯穿全线建... [目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文化属性和建筑景观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其建筑设计对城市社会发展和地域文化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建筑设计为研究对象,创新提出了“儒风素语”建筑设计概念,并贯穿全线建筑、结构、装修等方面;创建了结构侧立面外倾10°的高架车站鱼腹岛式造型,提升路中高架车站景观效果。[结果及结论]高架车站建筑景观采用“一站一景,和而不同”的设计方法,在地面幕墙、室内文化墙、屋顶天窗等装饰装修中结合站点周边环境及文化属性进行特色设计;高架区间桥梁采用圆型墩柱+宝石型盖梁+预制U型梁结构造型,与高架车站建筑景观融合呼应,浑然天成;地下车站装修设计采用“融合文化,传承经典”的设计方法,融合站点周边地域文化打造主题车站;车站结构施工运用清水混凝土建造技术,实现了现代建造工艺与建筑结构、装饰美学、文化艺术的融合统一,塑造素雅朴质、自然稳重的建筑韵味,彰显儒家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研究成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创新及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建筑设计概念 儒风素语 清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R1线高架车站光伏系统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富 公丕柱 刘海东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0,共5页
对光伏电池、光伏支架的选型进行分析,研究光伏阵列安装倾角与年总辐照量及阵列间距之间的关系,根据轨道交通光伏系统的特点,选取经济评价指标,对直接关乎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倾角选择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阵列布置方... 对光伏电池、光伏支架的选型进行分析,研究光伏阵列安装倾角与年总辐照量及阵列间距之间的关系,根据轨道交通光伏系统的特点,选取经济评价指标,对直接关乎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倾角选择进行技术经济比选,最终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阵列布置方案和并网方案。结果表明:济南轨道交通R1线高架车站光伏发电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高架车站 光伏 技术经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大断面顶管工程穿越城市道路的沉降控制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邢慧堂 刘浩 +3 位作者 王栋 李鹏飞 周华 张炎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0,185,共5页
[目的]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顶管施工项目顺利实施,应对该工程穿越城市道路时地层的沉降影响及沉降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方法]结合济南轨道交通R2线长途汽车站站出入口顶管工程,在阐述该工程地质条件及重难点的基础上,建立了... [目的]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出入口顶管施工项目顺利实施,应对该工程穿越城市道路时地层的沉降影响及沉降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方法]结合济南轨道交通R2线长途汽车站站出入口顶管工程,在阐述该工程地质条件及重难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断面顶管工程穿越地下管线密集的城市道路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得到了距开挖面不同距离时的地面沉降曲线,以及不同埋深处土层的沉降曲线。对比了顶管中轴线上方地面监测点竖向位移模拟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随开挖距离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施工优化措施,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对优化效果进行分析验证。[结果及结论]顶管施工时,随着与顶管中轴线距离的增大,地面沉降量逐渐减小;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层深层位移逐渐增大,且沉降曲线逐渐由“矮胖型”变成“瘦高型”。现场受土舱压力波动较大、顶管与地层存在摩擦扰动等因素的影响,模拟计算得到的最大沉降量略小于现场实测的最大沉降量,二者间存在一定差异。通过采取控制掘进速度、合理压浆以减少摩阻力等措施后,后续施工沉降控制效果明显,地面最大沉降为18.18 mm,变形在施工允许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出入口 顶管隧道施工 下穿施工 FLAC 3D软件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R1线弱电系统不间断电源建设方案探讨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国富 张立峰 刘海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112,共5页
介绍了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的工程概况及建设原则,详细阐述了R1线不间断电源(UPS)建设方案,着重论述了供电方式及UPS整合方案的比选。R1线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不整合,采用UPS分散供电方式;将ISCS(综合监控)、ACS(门禁系统)、AFC(自... 介绍了济南市轨道交通R1线的工程概况及建设原则,详细阐述了R1线不间断电源(UPS)建设方案,着重论述了供电方式及UPS整合方案的比选。R1线一级负荷中的特别重要负荷不整合,采用UPS分散供电方式;将ISCS(综合监控)、ACS(门禁系统)、AFC(自动售检票)、OA(协同办公)与PIS(乘客信息系统)等专业的设备进行整合,共用1套UPS;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独立设置UPS,其设备与电源设置在ISCS设备机房。整合的负荷UPS采用双机并联冗余供电方式。计算了R1线采用UPS整合方案后的UPS容量及造价,以及机房建筑面积,计算结果显示,R1线UPS建设方案提高了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不间断电源 弱电系统 分散供 综合系统供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R1线工程勘察重难点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国富 路林海 朱立香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96,共5页
针对济南区域特征,详细介绍R1线初勘成果,深入分析下阶段勘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现场难于开展钻探勘察工作、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施工严重威胁既有构筑物的安全运营、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从选择适宜的物探方法、布置合理勘探... 针对济南区域特征,详细介绍R1线初勘成果,深入分析下阶段勘察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如现场难于开展钻探勘察工作、盾构区间隧道近距离施工严重威胁既有构筑物的安全运营、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从选择适宜的物探方法、布置合理勘探工作量、实施抽水试验、周边环境专项调查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对策,为R1线详勘及后续线路的工程勘察提供参考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轨道交通 岩土工程勘察 水文地质 物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R1线工程新技术探索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国富 王德超 +2 位作者 路林海 刘海东 潘雷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3,共7页
R1线是济南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探索、应用了多项绿色技术,详细介绍结构工程中的清水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及稳定性控制技术,混凝土刚性防水技术及预制构件应用技术;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和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设备系... R1线是济南首条轨道交通线路,在工程建造过程中探索、应用了多项绿色技术,详细介绍结构工程中的清水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及稳定性控制技术,混凝土刚性防水技术及预制构件应用技术;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和建筑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设备系统中的可调通风型站台门和隧道嵌装型蒸发冷凝技术等改造工艺,以及"海绵"设施应用、高架车站光伏发电和中压能馈等自然资源利用技术,以期为后续济南和其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轨道交通 绿色技术 建筑工程 设备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R1线列车编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国富 杨培盛 刘海东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5-90,共6页
研究目的:列车是城市轨道交通中运送乘客的直接载体,其编组形式涉及到城市规划、客流、列车运转、线网资源共享等多种因素。本文通过对线路特点、客流预测、车辆定员、运能匹配性、线网资源共享、动拖比配置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研究,并... 研究目的:列车是城市轨道交通中运送乘客的直接载体,其编组形式涉及到城市规划、客流、列车运转、线网资源共享等多种因素。本文通过对线路特点、客流预测、车辆定员、运能匹配性、线网资源共享、动拖比配置和经济性等多方面的研究,并通过对扩编技术方案的盈亏平衡分析,合理确定济南轨道交通R1线列车编组方案。研究结论:(1)综合考虑线路、客流、运能、动拖比、经济性等各项因素,济南轨道交通R1线列车初、近、远期推荐采用B型车4-4-6编组,初、近期动拖比配置为3动1拖,远期动拖比配置为4动2拖;(2)客流预测是确定车辆选型和列车编组的主要因素,重点在于对城市规划和线路沿线发展的综合把握和权衡;(3)通过对技术方案的盈亏平衡分析,列车运营10年后扩编,经济性较理想;(4)本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济南轨道交通R1线设计,并对同类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编组 客流预测 动拖比 扩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筑抗震设计标准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商金华 王国富 徐西永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6-120,共5页
针对济南市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响应特征,在参考国家和其他省市相关抗震设计规范基础上,探讨济南市地铁建筑的抗震设计标准。结论如下: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拟定为"中震不坏,大震可修",其抗震设防烈度为... 针对济南市的地质条件和地震响应特征,在参考国家和其他省市相关抗震设计规范基础上,探讨济南市地铁建筑的抗震设计标准。结论如下: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中地铁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目标拟定为"中震不坏,大震可修",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抗震设计时应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频谱特性和幅值的影响;地铁建筑结构应分别进行设防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分析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分析。后续研究中拟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分析确定适用于济南市地铁建筑的抗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建筑 抗震设计 设防目标 场地条件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供电系统主变压器开关保护动作跳闸故障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玉明 马磊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20-222,228,共4页
目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在主变电所支撑供电方式下运行的。其供电电缆较长,电缆接地电容和主变压器漏感可能匹配谐波参数,会放大供电系统内的背景谐波而引发谐振。因此,需分析供电系统的谐波污染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以济南... 目的:济南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是在主变电所支撑供电方式下运行的。其供电电缆较长,电缆接地电容和主变压器漏感可能匹配谐波参数,会放大供电系统内的背景谐波而引发谐振。因此,需分析供电系统的谐波污染原因及改进措施。方法: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供电系统主变压器开关保护动作跳闸故障为例,对谐波谐振的原理与特性进行了阐述。结果及结论:分析得到主变压器开关保护动作跳闸故障的改进措施有差动保护技术、加强变压器控制、加强设备巡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谐波谐振 诱发原因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监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学敏 路林海 +2 位作者 韩林 夏磊凯 杨小凤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5,39,共5页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 针对传统水准测量点观测的工作量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观测结果不直观等问题,利用20景Sentinel-1A卫星数据,依托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的空中遥感、形变敏感度高、微波穿透力强、几乎不受气象制约等特点,对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地表沉降进行监测探究,并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直观显示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周围地表沉降情况,且监测结果与传统精密水准测量监测结果间的一致性很高,对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的安全管理、安全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地表沉降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区间盾构施工效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永亮 哈月亭 门燕青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43,48,共5页
为节约盾构施工资源,强化绿色施工管理,依托济南轨道交通R1线玉符河站至王府庄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对典型地层因素、施工参数、盾构掘进和管片安装中的施工电能、工业用水与材料的消耗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盾构施工中能源和材料消耗与... 为节约盾构施工资源,强化绿色施工管理,依托济南轨道交通R1线玉符河站至王府庄站区间盾构隧道工程,对典型地层因素、施工参数、盾构掘进和管片安装中的施工电能、工业用水与材料的消耗进行了统计分析,总结了盾构施工中能源和材料消耗与地层因素、掘进参数间的相关性,为类似盾构项目的绿色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隧道 盾构施工 效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高架车站设备用房选型评判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捷城 路林海 +3 位作者 赵子寅 刘颖 丁洁 王永吉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3,共9页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房布设已成为制约建筑规模减量、城市景观协调、建设成本控制的关键,如何因地制宜地判选车站建筑与设备用房的组合型式至关重要。通过高架车站站位与设备用房布设型式比选分析,提出4种主要设备用房布设方案;选取车站... 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站房布设已成为制约建筑规模减量、城市景观协调、建设成本控制的关键,如何因地制宜地判选车站建筑与设备用房的组合型式至关重要。通过高架车站站位与设备用房布设型式比选分析,提出4种主要设备用房布设方案;选取车站建筑规模、沿线建设条件、城市景观、工程实施、投资控制5项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建立基于灰色关联的高架车站选型综合分析方法。研究表明,设备用房集约化布设是提升路中高架车站优越性与适用性的关键。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创新谷站为实例进行选型分析,得出方案2的综合适宜性最佳,综合适宜性比其他3种方案有所提高。研究成果为轨道交通高架车站选型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与重要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高架车站 设备用房 选型评判 灰色关联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轨道交通R1线牵引网供电制式比选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富 杨培盛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8-72,116,共6页
研究目的:从国内外现状、安全性、授流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线网资源共享、景观及对运营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权重分配和量化分析,确定济南轨道交通R1线的牵引网供电制式优选方案。研究结论:(1)对济南轨道交通R1线而言... 研究目的:从国内外现状、安全性、授流稳定性、可靠性、经济性、线网资源共享、景观及对运营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权重分配和量化分析,确定济南轨道交通R1线的牵引网供电制式优选方案。研究结论:(1)对济南轨道交通R1线而言,采用DC 1 500 V架空接触网,在安全性、授流稳定性、线网资源共享、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和环保等多方面优于接触轨,接触轨在景观方面略有优势;(2)经过权重分配和评分量化分析,R1线采用架空接触网总体优于接触轨,为优选方案;(3)牵引网制式的不同引起的车辆和其他方面的差异也应该作为评价的重要因素;(4)本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济南轨道交通R1线设计,并对同类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网 DC 1 500 V 架空接触网 接触轨 车辆 全寿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形共线模式下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郭建民 韩林飞 +2 位作者 周建国 吕杰 刘杰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2,共6页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换乘客流的持续增加,对轨道交通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有限的轨道交通供给条件下,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模式,是实现线路间资源共享、满足客流出行需求的重要方式。针对共线运营模式下城... 研究目的: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换乘客流的持续增加,对轨道交通运营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有限的轨道交通供给条件下,采用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模式,是实现线路间资源共享、满足客流出行需求的重要方式。针对共线运营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开行方案,本文从网络共线运营的特征出发,结合影响因素,考虑列车能力限制、区间通过能力、车辆配置数、列车满载率等约束条件,研究何种开行方案既能更好地满足客流出行需求,又能使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成本最低,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研究结论:(1)Y形线路是共线运营组织形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依据网络拓扑结构,可分为3种运营组织形式,每种模式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性,客流量、折返线、列车编组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2)Y形线路共线运营组织方案的优化中,应整合各个车站的能力、各条线路的通过能力以及折返站的折返能力,根据客流变化特征,选择合理的开行间隔时间方案,制定其合理的运营组织交路,并对其中的各自单线进行优化;(3)列车开行方案应兼顾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等待时间成本,并尽量使总成本最低;(4)采用主线和支线嵌套的运营交路形式,耗费总成本更低;(5)本研究可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营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轨道交通 Y形共线 开行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顶层设计中的GWQS-ISCS理念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萌萌 安俊峰 高元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4-107,111,共5页
综合监控系统(ISCS)具有接口复杂、调试内容繁多、子系统数目庞大等特点,建设中往往会出现修正频繁、不断完善、后期接入系统时重新调整设计方案、通信协议不同导致施工难度加大等繁琐问题。ISCS的顶层设计质量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轨道交... 综合监控系统(ISCS)具有接口复杂、调试内容繁多、子系统数目庞大等特点,建设中往往会出现修正频繁、不断完善、后期接入系统时重新调整设计方案、通信协议不同导致施工难度加大等繁琐问题。ISCS的顶层设计质量关系到整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关系到换乘站、延长线等的建设、运营问题,关系到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水平。做好ISCS的顶层设计对于运营、维护、投资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设计目标、顶层设计、发展前景、发展愿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关于ISCS顶层设计中的绿色ISCS、智慧ISCS、品质ISCS、安全ISCS (简称GWQS-ISCS(Green,Wisdom,Quality,Security-ISCS)) 4个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监控 顶层设计 GWQS-I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城市轨道交通站台客流滞留分级预警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保锋 邹晓磊 屈晓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7-110,115,共5页
站台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集散和客流高峰期限流的核心区域。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列车延误时站台的客流滞留、密度分布和服务水平变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测算了站台达到拥挤和安全极限时的客流容量,分析了不同客流到达率下站台达... 站台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集散和客流高峰期限流的核心区域。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列车延误时站台的客流滞留、密度分布和服务水平变化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测算了站台达到拥挤和安全极限时的客流容量,分析了不同客流到达率下站台达到拥挤和安全极限的时间分布以及服务水平变化曲线,并提出利用关键控制点对站台进行客流拥挤和安全分级预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站台客流 分级预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国富 周立民 +1 位作者 路林海 李忠卫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6-149,共4页
清水混凝土将结构与装饰功能合二为一,对混凝土工作性、外观质量和耐久性要求较高。以济南轨道交通R1号线工程应用为基础,对清水混凝土的选材、配合比、工作性、耐久性及外观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物流... 清水混凝土将结构与装饰功能合二为一,对混凝土工作性、外观质量和耐久性要求较高。以济南轨道交通R1号线工程应用为基础,对清水混凝土的选材、配合比、工作性、耐久性及外观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轨道交通清水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大、保水性好、压力泌水率小;56 d电通量最小为716 C,耐久性优异;水化热温度峰值仅为71℃,里表温差最大为18.8℃,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流动性 力学性能 水化热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规划落实的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镇豪 张新兰 +2 位作者 高晓霞 许建 张燕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4-39,共6页
在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实抓手来构建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首先明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7项规划原则,着重梳理规划中应纳入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规划落实各... 在轨道交通站点衔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实抓手来构建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首先明确规划的总体目标和7项规划原则,着重梳理规划中应纳入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规划落实各环节的关键内容,由此建立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体系,之后初步构建轨道站点衔接双层规划方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信度和效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和模糊理论筛选关键评价指标,最终确定轨道交通站点衔接双层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规划落实 站点衔接 双层规划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资源集约化管理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海东 卢萌萌 +2 位作者 苏鹏 安俊峰 王建军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0-213,共4页
为实现车站资源集约化,对车站各类资源进行了技术分析;基于提高资源品质、增加资源内容、资源集中和资源组合4个维度,研究了云方案、区域车控室、物联网、智慧运维、BIM(建筑信息模型)、管理用房合设等车站资源集约化管理策略,旨在实现... 为实现车站资源集约化,对车站各类资源进行了技术分析;基于提高资源品质、增加资源内容、资源集中和资源组合4个维度,研究了云方案、区域车控室、物联网、智慧运维、BIM(建筑信息模型)、管理用房合设等车站资源集约化管理策略,旨在实现节约土地、减少造价投入、减少运维成本等有益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集约化车站 云方案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